Ⅰ 黎笋怎么死的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去世时仍然保留着越共总书记的职务,他的继任者是长征。黎笋同时也被称为Le Dung、“三哥”。
黎笋(越南语:Lê Duẩn,1907年4月7日 - 1986年7月10日),越南广治省兆丰县人,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统治越南(包括北越时期)长达十七年。
(1)越南黎笋祖籍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历史评价
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强调指出,故总书记黎笋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活动者,而且还是我党的一名战略工程师,他的事业与越南革命在二十世纪所获得的光荣胜利密不可分。
在河内举行的纪念故总书记黎笋诞生一百周年的庆祝典礼上发表讲话时,农德孟总书记表示,在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黎笋已将六十年的岁月服务于革命活动,树立起一个革命先锋战士的光明榜样,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民族解放、统一祖国及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
故总书记黎笋已同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政治部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一道,确定民族解放和捍卫祖国事业中的方向和重要政策,构建越南革命的军事科学,为打败帝国主义和其他反动势力的侵略战争做出贡献,大力支持和鼓舞世界人民群众发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运动,以最终获得独立自主和自由。
在从1976年至1986年以党总书记名义的十年间,黎笋同中央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建设与捍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战略并将其落到实处,同时还制定了越南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Ⅱ 胡志明的接班人是谁
黎笋。
越南自胡志明去世以后就进入了黎笋时代,他是胡志明时期就选定的接班人。黎笋1907年4月7日出生于越南广治省肇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越南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60年以前,黎笋已经成为胡志明的接班人物。胡志明1969年9月2日去世后,黎笋成了越越南北方权力最大的人。
Ⅲ 胡志明之后的越南第二任领导人黎笋,是如何去世的
作为中越关系破裂、乃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黎笋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并不陌生。不过,1986年7月10日黎笋之死倒并没有什么出奇,虽然也曾被称为越南斯大林,但是,黎笋与死亡至今仍扑朔迷离的斯大林并不相同,他是正常的死亡。
越南地图
然而,小国终究只是小国,无论他的领导人野心有多大,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越南掀起的侵略战争和边界战争,在中国的坚决反对之下,接连遭遇惨败和挫折,穷兵黩武的黎笋最终也在1986年因病去世。
而随着黎笋的去世和苏联国势的急剧衰弱,失去了苏联的支持,越南又在对外侵略战争中一次次消耗着国力,最终支撑不下去的越南被迫停止了侵略战争,偷鸡不成蚀把米、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是越南统一后黎笋诸多行径最好的形容。
Ⅳ 越南的黎笋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集团
胡志明之后任职的是黎笋,在越南取得抗美战争的胜利,全国实现统一后,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一面加紧对老挝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此举造成了中越两国关系陷入低潮。 他在1976年越党四大将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后,一直担任总书记职务。直到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逝世。 黎笋的继任者是长征。长征原名邓春区,因对中共领导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仰慕备至,因而改名为长征。 长征是亲华派人物,1956年因在土改中的左倾政策,被以黎笋为首的南方派(以后发展为亲苏派)免去总书记职务。1986年黎笋去世后长征再度出任总书记,并且很快就开始改变黎笋的路线,扶持被关押多年的另一亲华派大将阮文灵登上越共一把手地位,使越南逐渐摆脱前苏联控制,走上革新开发之路。
Ⅳ 谁能告诉大家越南的黎笋是怎么下台的
黎笋(1907—1986) 曾任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生于平治天省。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31年任北圻党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同年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后监禁于河内、山萝和昆仑岛等地。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执政时获释,回到中圻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当选越共中央委员,任中圻党委
书记。1939年任党中央常务委员。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仑岛。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出狱,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法战争期间任南方局书记,领导第七联区的抗战工作。1953年调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重返南方局。1957年调回中央工作,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任越党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1960年越党三大上当选第一书记。1976年越党四大将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后,一直担任总书记职务。1980年起兼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1960年起连续当选越南国会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逝世。
Ⅵ 导致中越边界战争的越南领导人黎笋,是怎么死的
1986年7月10日,中国与越南的边境战争依然正在继续,越南仍非法军事占领着柬埔寨,也依然在老挝驻有大军,并牢牢控制着老挝政权,这个自己宣称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东南亚小霸,似乎依然霸气无比。不过,挑起这一系列战争的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却在这一天因病去世。黎笋的逝世并没有什么奇怪,1986年时黎笋已经79岁,作为如此高龄的老人虽然算不上多么长寿,但也绝不能说是英年早逝。
最后,黎笋的靠山苏联,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也日薄西山,苏联再无余力大肆援助越南。而本身持续了数十年战争的越南,经济也濒临崩溃,黎笋的穷兵黩武政策之下,越南可谓内交外困。
可以说,1986年去世之时,虽然越南似乎依然保持着侵略扩张的态势,但却早已是强弩之末。作为最高领导人的黎笋对于越南的现状自然心知肚明。
然而,黎笋却只能干着急,却毫无办法,因为,国小民疲的越南国力,远无法支撑他不切实际的庞大野心。最终,在不甘心和忧虑之下,七十九岁的黎笋因病去世。
Ⅶ 黎笋的人物生平
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20世纪20年代便以一名铁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产主义。
1930年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时成为首批党员。
1931年任北圻党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后监禁于河内、山萝和昆仑岛等地。
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执政时获释,回到中圻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当选越共中央委员,任中圻党委书记。
1939年任党中央常务委员。
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仑岛。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出狱,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法战争期间任南方局书记,并直接领导第七联区(原西贡市以北地区)的抗战工作。
1951年在党的第 2次代表大会上当选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3年调回北方工作。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重返南方局。
1957年调回中央工作,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8年接替长征,任越党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
1960年越党三大上当选第一书记。
1969年胡志明主席去世后,黎笋继续领导越南人民坚持进行抗美救国斗争。越南全国实现统一后,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
1976年越党四大将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后,一直担任总书记职务。
1979年黎笋被授予列宁和平奖。
1980年起兼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
1960年起连续当选越南国会代表。
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逝世。他的继任者是长征。黎笋讲述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其历史的文章,合编为《越南革命:主要问题和基本任务》一书。
Ⅷ 黎笋死后越南当局为什么要向人民发布“认罪书”
当时越南政治上危急重重,经济上濒临崩溃,民心尽丧,士气尽失。“越共中央总书记”长征首先就要考虑给老百姓一个交待,让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他用“罪已诏”的形式实现了这个目的。
越南六大的“认罪书”,是个处理得十分巧妙的危机公关。发了一篇“认罪书”,长征搞了个事件营销,巧渡难关,柳暗花明路一条。
“罪己诏”是古代的中国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如果按现时的叫法,差不多就叫“认罪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8)越南黎笋祖籍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黎笋(越南语:Lê Duẩn,1907年4月7日 - 1986年7月10日),越南广治省兆丰县人,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统治越南(包括北越时期)长达十七年。
1907年4月7日生于越南广治省兆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20世纪20年代便以一名铁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产主义。
1930年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时成为首批党员。胡志明时期,黎笋进入位于北越的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且领导南越境内的地下共产党组织。
1960年黎笋成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从职务上看是除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胡志明以外,最重要的越共领导人。
1969年胡志明逝世后,越南劳动党不再设主席职务,作为第一书记的黎笋成为北越的最高领导人,领导并随后统一了越南。
当1976年南越并入北越之时,越南劳动党改名越南共产党,黎笋成为越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越共的最高领导人。
黎笋在苏联的支持之下于1978年下令入侵柬埔寨,1979年黎笋被授予列宁和平奖。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去世时仍然保留着越共总书记的职务,他的继任者是长征。黎笋同时也被称为Le Dung、“三哥”。
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强调指出,故总书记黎笋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活动者,而且还是我党的一名战略工程师,他的事业与越南革命在二十世纪所获得的光荣胜利密不可分。
在河内举行的纪念故总书记黎笋诞生一百周年的庆祝典礼上发表讲话时,农德孟总书记表示,在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黎笋已将六十年的岁月服务于革命活动,树立起一个革命先锋战士的光明榜样,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民族解放、统一祖国及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
故总书记黎笋已同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政治部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一道,确定民族解放和捍卫祖国事业中的方向和重要政策,构建越南革命的军事科学,
为打败帝国主义和其他反动势力的侵略战争做出贡献,大力支持和鼓舞世界人民群众发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运动,以最终获得独立自主和自由。
在从1976年至1986年以党总书记名义的十年间,黎笋同中央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建设与捍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战略并将其落到实处,同时还制定了越南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Ⅸ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候,越南领导人是谁
黎笋
黎笋(1907年—1986年7月10日)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曾任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1907年4月7日生于越南广治省(今平治天省),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20世纪20年代便以一名铁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产主义。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31年任北圻党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同年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后监禁于河内、山萝和昆仑岛等地。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执政时获释,回到中圻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当选越共中央委员,任中圻党委书记。1939年任党中央常务委员。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仑岛。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出狱,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法战争期间任南方局书记,领导第七联区的抗战工作。1953年调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重返南方局。1957年调回中央工作,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任越党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1960年越党三大上当选第一书记。1976年越党四大将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后,一直担任总书记职务。1980年起兼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1960年起连续当选越南国会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逝世。黎笋讲述越南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其历史的文章,合编为《越南革命:主要问题和基本任务》一书。
在胡志明时期,黎笋进入北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并且领导位于南越境内的地下共产党组织。1960年黎笋成为越共第一书记,从职务上看算得上是除胡志明以外的最重要的越共党内人士。
在胡志明逝世后,黎笋取得了北越的领导权并随后统一了越南。当1976年 南越并入北越之时,黎笋已成为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在黎笋的核准之下,为推翻由中国支持的红色高棉政权,越南发动了对柬埔寨的入侵。此举造成了中越两国关系陷入低潮。而作为回应越南政府大批驱逐在越境内的华人并且和苏联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盟友关系。1979年黎笋被授予列宁和平奖。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时仍然保留着总书记的职务,他的继任者是长征。黎笋同时也被称为Le Dung、“anh Ba”或“Second Brother”。
越南共产党领导人。1907年 4月 7日出生于广治省(现平治天省)兆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年青时当过铁路职员。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越南共产党成立时为首批党员之一。1931年任印度支那共产党北圻圻委宣训委员会委员,同年 4月被捕,被判处20年徒刑,先后被监禁于河内、山萝、昆仑岛监狱。1936年获释。1937年任中圻圻委书记。1939年任党中央常委。1940年再次被捕,先后监禁在西贡监狱和昆仑岛。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后出狱。
1946~1954年,先后担任南部委员会书记和中央南方局书记,并直接领导第7联区(原西贡市以北地区)抗战工作。1951年在党的第 2次代表大会上当选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继续秘密留在南方,领导南方人民的斗争。1957年奉调回北方,接替长征,出任党中央代理总书记。1960年党的三大上当选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
1969年胡志明主席去世后,黎笋继续领导越南人民坚持进行抗美救国斗争。
越南全国实现统一后,黎笋着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一面加紧对老挝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入侵柬埔寨。
1976年党的四大上当选为越共党中央总书记。1980年任中央军委书记。1982年越共“五大”上连任总书记。黎笋还是越南2~7届国会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病逝。
主要着作有《为了独立自由,为了社会主义,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夺取新胜利》(1970)、《世界形势及我党的国际任务》(1975)、《越南社会主义革命》(1976)、《越南工人阶级与工农联盟》(1976)、《寄给南方的信》(1986)。
Ⅹ 黎笋其人
黎笋(1907—1986) 曾任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生于平治天省。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1931年任北圻党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同年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后监禁于河内、山萝和昆仑岛等地。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执政时获释,回到中圻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当选越共中央委员,任中圻党委
书记。1939年任党中央常务委员。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仑岛。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后出狱,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法战争期间任南方局书记,领导第七联区的抗战工作。1953年调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重返南方局。1957年调回中央工作,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任越党中央委员会代理总书记。1960年越党三大上当选第一书记。1976年越党四大将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后,一直担任总书记职务。1980年起兼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1960年起连续当选越南国会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