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驰骋越南水域的“鱼王”,为何来到中国却难有作为
这还用说吗?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到了中国来,那就是两个字吃它。在欧洲泛滥的鲤鱼到了中国,那可能都成不了年,就已经被关上了餐桌,想当初澳大利亚的龙虾泛滥了,中国不知道有多高兴,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想要把龙虾端上餐盘。当时丹麦的生蚝也泛滥,中国人就是再吃。古巴被螃蟹物种入侵了,中国人三个字继续吃。
越南的巴沙鱼被称为越南的鱼王,这鱼王个头可不小,需要一个成年男子用尽全力才能将他抱起来,看起来就是特别肥的样子,并且这个鱼类的肚子里面还有三块很大的油脂,所以越南也叫它为卡巴沙。这个鱼的油脂比重很大,体重的58%都是油脂,属于淡水和鱼。
中国人其实很喜欢吃巴沙鱼,这是由于巴沙鱼的肉质十分鲜美,不管是清蒸还是爆炒还是香煎都可以,留住鱼本身的味道且肉质细腻,巴沙鱼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再加上巴沙鱼肉多骨头少,在哪里都是一种畅销品,十几年前巴沙鱼也曾入侵中国,可还没有等它泛滥成灾,就被端上了中国的餐桌,最广为流传的做法就是把它做成酸菜鱼。再加上中国人口密度大,对于鱼的需求特别多,再加上由于巴沙鱼好养殖,生产快产量高,所以巴沙鱼在国内就更加受欢迎。不管这个鱼在越南,是不是鱼王来到中国都只有乖乖被吃的份儿。
2. 为何越南会爱上中国吃货都搞不定的”垃圾鱼“
关于物种入侵的事件,大家都不会陌生,不仅在科技电影中能够经常看得到,在现实中也一样存在,例如水葫芦和小龙虾,其实都是来到中国的入侵物种,但我们都知道,小龙虾如今已经成为我国人工养殖的一道美食食材,变成了我国人民的盘中餐,但有一种鱼连中国吃货都搞不定,中国吃货都搞不定的“垃圾鱼”,在越南却深受欢迎,你能吃得下吗?
3. 2016年,中国,印尼、印度、越南鱼产量最高,从养殖业和捕捞业两个方面分析,和哪
中国和印尼印度越南这些捕鱼的产量常年都是很高的,这是渔民在自己生存和谋生的,主要靠业从繁殖业和捕捞业两个方面考虑,都应该考虑捕捞量,不要过于太大。
4. 越南人吃生鱼什么回事
越南人吃生鱼什么回事
答:1、肉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是普通动物的肉如鸡、鸭、猪、黄牛等。越南是个海岸线很长,海域广阔的国家,河流、湖泊、水塘甚多,海产品非常丰富。
2、为什么要吃活鱼?内脏也不清
最好不要吃生鱼。因为鱼的身体里,经常有寄生虫,如果经常吃生鱼,难免不染上这些寄生虫
5. 巴沙鱼到底是怎么进入中国市场的,为什么突然间有了这么多巴沙鱼
巴沙鱼到底是怎么进入中国市场的,简单说就3点,详细说看后面。
巴沙鱼是优秀的蛋白质来源,是越南自己也在大力发展渔业支柱之一。
一开始是巴沙鱼主做欧美市场的,后来欧美开始限制越南巴沙鱼进口了。
越南扭头大力开发中国市场,并且正好赶上了这一波餐饮连锁浪潮,就把巴沙鱼做起来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巴沙鱼最大的进口国。
这么多特点组合在一起,巴沙鱼已经算得上是非常优秀的蛋白质来源了。
在这么优秀的基础上,巴沙鱼还有鲶鱼种族天赋:对饲养水质要求不高,抗病虫害,而且对耗氧量要求也不多,饲养密度巨大,很小的一个水塘就可以养非常多的鱼。
6. 越南进口的巴沙鱼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叫做龙利鱼
龙利鱼是鲽科,北方沿海叫“踏板鱼”,龙利鱼也叫牛舌鱼。龙利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出肉率高、味道鲜美的是我们常见的优质海洋鱼类之一。
这事儿就和“俄罗斯提拉米苏”一样的,所谓俄罗斯“提拉米苏”与真正的提拉米苏(意大利语,带我走吧的意思)基本上是两回事儿,冷西点之王“提拉米苏”需要用“手指饼干”蘸浓咖啡(或者咖啡酒)先铺在容器底下一层,然后用 马斯卡彭奶酪加鸡蛋打成的糊状奶油混合物封盖…层层这样叠加…然后放在冰箱冷藏6小时以上,以便味道融合,那么鱼的叫法自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7. 越南主要出什么
越南主要出什么
丰富的物产资源
“一根扁担挑着两筐稻谷”和“金山银海”是人们对越南物产资源最确切的概括和赞美。“一根扁担”是指越南中部的狭长地带,它挑起的“两筐稻谷”是指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这两个着名的粮仓。在越南西部和北部山区,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盛产贵重木材和其他林产,活动着多种珍禽异兽;地下蕴藏着珍贵丰富的矿产,这是名副其实的“金山”;而越南江湖河海里各种各样的水产资源则表明“银海”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一)世界第三稻米出口国
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很适合种植水稻,大部分地区一年可种两造,有些地方一年可收获三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越南每年产大米650万吨,其中1/3用于出口,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1/4。越南大米,不仅销往法国,还向香港、日本、印度、菲律宾、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当时的西贡,是和仰光、曼谷齐名的世界三大米市之一。40年代以后,由于连年战争,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1954年抗法战争胜利后,同工业生产一样,越南北方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从1961年到1965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粮食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39年增加两倍多,畜牧业增加近1倍,经济作物总产值增加6倍。1964年8月5日,美帝国主义把侵略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越南北方经济建设转向为抗美救国战争服务。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广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为支援前线和保证国家的正常生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3年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签订后,特别是1975年越南全国解放以后,越南党和政府为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许多努力。从1975年到1980年,全国开荒70万公顷,其中投入生产的有56万公顷。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提高。比如,1944年水稻平均一造单产为每公顷1.07吨,1975年达到每公顷2.13吨。继1966年太平省首先成为5吨省(全省全年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平均每公顷5吨)以后,到1982年有13个省、市达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5吨,其中有6个省、市达到6吨以上。平均单产每公顷5吨以上的县已经很普遍,1982年有50个县达到平均单产每公顷7吨以上,其中有三个县达到9吨以上。广南—岘港省大禄县大福农业生产合作社1982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1.5吨(三造),这是越南全国最高的单产。
从1981年到1983年,越南粮食连续三年获得丰收,平均每年增产近100万吨。越南官方宣布,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近1700万吨,平均每人占有粮食300公斤,达到了低标准的粮食自给。农业连续取得丰收同气候条件好、连年风调雨顺有关,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越南在农业战线上陆续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把农村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所致。1981年1月13日,越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了第100号指示,推广农业包产到劳动者个人和劳动小组的做法。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革农业经营管理的第10号决议。大部分土地按人口和劳动力分配到户的新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9年越南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由原来每年进口大米40万吨到60万吨,到当年出口大米150万吨。1990年继续保持了出口大米150万吨的势头。1991年越南农业生产遇到严重困难,仍然出口大米100多万吨。1992年是越南粮食生产空前丰收的一年,总产量折合稻谷达到2400万吨,出口大米近200万吨。此后又继续发展,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近2500万吨,超过了1995年的计划指标。1994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近2600万吨。1995年又开创了2744.7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比1976年的1350万吨翻了一番。
(二)金山银海
越南全国山林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50%左右,其中森林面积10.4万平方公里,覆盖1/3的国土面积。森林里汇聚了东南亚乃至世界上多种动、植物,包括300多种兽类和成千种鸟类,盛产名贵木材和1000多种药材。在北部的深山密林中,有罕见的高达60米的大树。中部西原地区,绵延不断的森林像辽阔无边的大海,面积达200多万公顷。西原森林出产的油楠,色泽红得如胭脂,乌木油黑闪光,檀木芬芳诱人。这些木材质地坚实如铁,不怕虫蛀,是建筑和制造家具的上等材料。在大叻一带深邃的松林中,有二叶松、三叶松和世界上稀有的五叶松。西原还生长有几十万公顷的茂密竹林、白藤、红藤,出产何首乌、砂仁、玉桂、蜂蜜、蜂蜡等名贵药材。森林里还有老虎、大象、犀牛、孔雀等珍贵动物。西原地区既有辽阔的森林,也有辽阔的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它那肥沃的红土泥层及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和丰富的水源,又十分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早在法属时代,西原地区就出现了许多大种植园:橡胶园、金鸡纳树园、咖啡园、茶园、胡椒园等等。西原出产的茶叶,闻名于世界市场。特别是波来古的达克朵茶园生产的红茶、绿茶,那香淳浓郁的气味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西原地区湍急的河流,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而一个个温泉又是人们极好的去处。西原地区还有多种矿产,由于矿层接近地表,开采就比较容易。
越南拥有包括燃料、金属、非金属等50多种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铜、锡、锌、铅、铬、锑等。其中煤的储藏量极为可观。煤矿长达几百公里,储量达到几十亿吨,而且品质优良,容易开采。着名的鸿基煤矿、北太铁矿、老街磷灰石矿、高平锡矿、清化铬铁矿等储量丰富,矿质良好。
越南盛产黄麻、蒲草、橡胶、椰子、胡椒、咖啡等经济作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年生产的橡胶就达一万吨,居世界第四位。越南的甘蔗生长快,糖分多,全国到处都可以种植。咖啡、胡椒、漆等越南特产,远销国外,享有国际声誉。桂皮也是越南的特产,人说价值可比黄金,作用可比人参。此外,香蕉、菠萝、柠檬、柑桔、芒果、龙眼、荔枝、木瓜等热带水果,味美可口,从南到北,到处都有,四季不断。布夏的柑、兴安的龙眼、清河的荔枝、大黄的香蕉,在越南北方历来脍炙人口。
越南有3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沿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流的交汇点,又有众多的河流出海口,适宜的气候,丰富的食物,十分有利于各种海产生长。据统计,越南沿海有1200种鱼、70种虾,许多种鱼虾都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仅北部湾就有900种鱼,中部沿海、南部东区沿海和暹逻湾等海域,每年的海鱼产量都可达到数十万吨。与此同时,海产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七大农业区
越南全国有近1000万公顷的平原。红河平原150万公顷,九龙江平原600多万公顷。在这两个大平原之间,东部沿海的清化—义静平原(68万公顷)、平治天平原(20万公顷)和中部南区平原(61万公顷)连在一起,是越南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由于各条河流从上游带来的冲击泥沙,沿海平原逐年向海上延伸,面积不断扩大。红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约100米,湄公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60到80米。
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越南划分了七大农业区:
1.红河平原:主要种植水稻、黄麻、蒲草、蔬菜、甘蔗、桑树、茶叶以及水产捕捞和养殖。
2.北方山区和半山区:发展茶叶、蚕桑、水果、木材以及家畜饲养。
3.原第四联区:种植水稻、白薯、木薯、玉米、高粱、小米、豆类、花生、茶叶、咖啡、胡椒以及水产捕捞养殖。
4.中部沿海地区:种植水稻、杂粮、棉花、甘蔗、桑树、桂树、水果以及水产捕捞和养殖。
5.西原地区:种植水稻、杂粮、橡胶、咖啡、茶叶、可可、水果、桑树以及养牛。
6.南部东区:种植橡胶、咖啡、甘蔗、水稻、玉米、豆类、木薯、水果和养牛。
7.九龙江平原:种植水稻、玉米、高粱、黄麻、豆类、蒲草以及鱼虾捕捞和养殖。
8. 越南那个地方渔业最多
你好: 1、越南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农林渔业,但近年来,服务业有上升势头。 2、越南的先进技术也主要体现在在养殖上,如石龟养殖,以及鱼类加工上。 3、越南民族传统于中国相近,字数限制
9. 非洲和越南旱地挖鱼是怎么回事
1、主要就是在旱季的时候,鱼躲进湖底湿润的泥土里,人民把湖底的鱼挖出来。
2、在地下挖的这种鱼,非洲的是肺鱼,越南的是鳢鱼
3、非洲的肺鱼和南美洲的肺鱼在它们栖息的河流完全干涸后还能够生存。当旱季来临时,这些肺鱼就钻进泥里并把自己包裹起来,只留下一到数个小孔与外界通气,以使自己能够进行呼吸。非洲人用土盖起来的房子里面可能带有肺鱼,在休眠状态下,肺鱼能存活达4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