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顺化的城市风采
顺化的美,首推香江。香江之所以得名,据说是因为上游长满繁密的石菖蒲,清澄的河水中,总是飘着淡淡的幽香。香江发源于长山山脉。源头虽然高达海拔500多米,但是,湍急的江水一流到平原,就变得异常温顺柔和,依依地穿过顺化,缓缓地流向大海。一碧澄澄的清流,浇灌着两岸肥沃的稻田、果园、花圃,把繁华的城市、巍峨的亭台楼阁洗刷得清雅、恬静。香江既把承大——顺化省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又用她温柔的呼唤,沟通了平原和山区的交流。
当然,说起顺化,人们总是要提到一江碧水,一座青山。碧水自然是香江,而青山就是顺化西南青黛藉郁的御屏山,御屏山松树成林,绿荫覆盖。清晨,黛色的山峦隐约在轻纱缥缈的薄雾中,充满神秘的色彩。云雾散时,登临御屏山巅,汲目远眺,可以望见大海。实际上,木麻黄树遮大蔽日的顺化海滨浴场,离城只有13公里,那里正好是香江的出海口。也许是因为顺化的山太美,水太秀,孕育出的民歌才那样纯朴、动听。顺化的游子们说,不论他们离家多么久远,都不会忘记故乡的催眠曲、舂米歌以及那和着船桨节拍而起的棹歌。
顺化也许是越南最美的城市,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顺化,是越南承天—顺化省的省会,位于越南中部,北距河内654公里,南距胡志明市1071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海8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从17世纪到本世纪40年代,曾先后为越南旧阮、西山阮和新阮封建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
顺化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北南两区。北区是老城,又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是昔日的都城,方圆8公里,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6米,共设有24个炮台。城南有4个大门,城东3个大门,城西和城北各2个大门。外城之内为紫禁城,方圆2.4公里,城墙也是高6米。紫禁城基本是仿照北京的故宫,正门为午门,过了午门为太和殿。太和殿为皇帝召见文武百官的地方,由80根高大的雕龙朱漆木柱支撑。太和殿之后为勤政殿,两侧为太庙。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颇为壮观,是越南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南门之外,设有国子监、钦天监、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以及统率中、前、后、左、右五军的都统府。
从市中心溯香江而上6公里,可达天姥寺。该寺建于一个古占婆塔群遗址上,已有近400年历史。传说寺内原供奉有32尊金身佛像,但法国占领时期,佛像已被盗。寺内有一座7层宝塔,塔高21米,每层供奉有一尊佛像。天姥寺内还有一座六角钟楼,悬挂的古钟铸于1701年,重达2吨。距天姥寺不远,是顺化的文庙,庙内现存阮朝进士碑32块。越南的阮朝不设状元,因此庙内只有进士碑。从顺化火车站走约2公里,可达昔日的南郊坛。这是昔日帝王祭天地的地方。坛为土筑,高3层,上层圆形,中层方形,寓意天圆地方。过去每隔三年,安南王都要到此祭天地一次。南郊坛遗址在越战时期遭到破坏,现已难看到原貌。南郊坛出来往右行,可到御屏山,山高不到100米,却是顺化的天然屏风,山间松林苍翠,风景秀丽。
在顺化市区东北7-15公里香江两岸的山岭上,散布着阮朝皇帝的6座陵墓。陵墓因景而建,景色各异。嗣德皇帝的陵墓巧用地势,建筑造型别致。嘉隆皇帝的陵墓规模雄伟壮观。每座陵墓都有4扇铜门,门前铺有大理石路,两旁立有石人、石象、石马。
顺化的旅游景点还有静心湖、万年渡口、耀帝寺、慈帝寺、灵光寺、祥云寺、保园寺等。顺化由于是三朝古都,封建朝代时,文化氛围浓厚,加之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因此顺化女子大多俊俏端庄,能歌善舞。
顺化曾是越南三朝古都,古老皇城里,沉淀着层层叠叠的历史痕迹。顺化(Hue)位于越南中部,无论是从河内南下还是胡志明市北上,第一眼就能发觉它与众不同的气质:葱绿遍布的树色,伴着一江碧水,把整个城市衬托得分外风雅。处处深褐色的老城墙,背景倚靠着一座悠然青山,更给人一份人世安详的感觉。
河内如今也因为大搞经济效益急就章而变得杂乱,胡志明市的拥挤密度和建设欠缺规划更不必说。唯有顺化,这个古都一直是越南的祖传珍宝、一页记录着王朝绚灿过往的历史,它诗意般的沉稳闲静与深厚文化底蕴,是今天越南旅游城市里已经难再找到的气质。
顺化是越南承天省的省会,北离河内654公里,南距胡志明市千余公里,顺化本身面积不大,约有150平方公里。它先后是越南旧阮、西山阮和新阮的三朝古都。
1、走入古老画图中:形容顺化,可用“一江碧水引青山,波光峰峦两缠绵”。顺化的碧水,是“香江”,它蜿蜒清澈穿过古城,将古城分成南北,也塑造出不少风景雅致的角落。皇城仿北京紫禁城而建,深受中国审美的影响。顺化的山,是松树成林的御屏山,早晨它笼罩在袅袅婷婷一片黛色雾霭中,但天气晴朗时,在山顶上可以极目望到大海。江水、山峦、古城,还有温文尔雅的人们。来到没有工业区的顺化,犹如走入一幅古老图画中。越南如今已有四大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下龙湾、美山圣地、会安古端口之外,顺化古城就是其中之一。也因为是文化遗产,顺化近年已将旅游业发展起来,只有30万人口的顺化,城里闹区也有一些旅行社,除能衔接越南各处交通,要安排顺化市内游览,也非常方便。欣赏顺化,需要心情,绝不能紧张赶急。最轻松写意又最不赶时间的方法,是雇一辆摩托车,跟车夫说好价钱和多少景点,让自己决定观光和浏览的时间。这方式,能真正以最近距离接触顺化。通常一天游览约8美元,在人情上,应该提供车夫的饮用水及午餐,顺化景点颇集中,大可以一处处慢慢欣赏。
2、古皇城有明显的汉文化痕迹:中国古时,越南就封为象郡,汉朝也曾派过地方官管理,可以说很早它就接受中国文化影响。顺化古皇城建在城北,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占地约8平方公里,临香江,倚御屏山,也确实是皇家级好风水。来到古皇城,有点眼熟,大门设计挺像北京故宫午门,进去再看,竟也是中轴式一殿一广场的渐进格局,顺化古皇城原来是参考了明朝紫禁城蓝本。除了午门,皇城也有和平门、显仁门、彰德门四个城门。越南最后一位皇帝保大,就是1945年8月30日在午门正式宣布退位,越南也从那天起从此废除封建君主制度。
皇城的砌砖城墙,高度有8米。绕城有24个炮台。也有太和殿、勤政殿、太庙、国子监、机密院、都察院等等,但装潢及规模都缩小多了。其他如后宫、皇宫花园、观戏房等内廷部分,皆分布于中轴两侧,规模虽较小,皇城里却能看到越南文化里的沉静和庄重。虽为皇宫,但这份美不接近权贵,却更像是文士的儒雅。大战时,美军基地岘港就在不远,顺化古皇宫难免也遭受一些破坏,但总体上它仍是目前越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皇城里平日游客不多,可以慢慢看,太庙虽有不少文物,但我认为最有情调是后院的花园。这里尚未完全修复,亭台楼阁偶有残破,从败瓦残垣望出去,葱郁的梧桐树阴随风摇曳,生与破互相映照,岁月感觉更为强烈,是拍气氛照片的好景点。
3、老皇陵是“山水设计展”。顺化有6座阮朝皇帝陵墓,其中有皇帝陵墓也有妃嫔陵墓。越南人的造景审美,很有道家色彩,那观念跟一般具有强烈针对性的风水观不同。他们每个皇帝的陵墓,不会刻意去加柱改门更改风水,反而是因景而建,与自然景色作出最大配合。每个皇陵,景色各异,有些造型别致,有些雄伟壮观,有些就如庭园。不过,为了分别每座陵墓范围,每座都有4扇铜门,门前也铺有大理石路,两旁立有石人、石象、石马等等,到顺化皇陵参观就等于买一张门票,去看几处不同风格的造景古迹。皇家陵墓里各式各样的木建筑,是十七世纪中南半岛文化的见证。皇陵庭园内最有诗意的景致,是一个美丽如画的莲塘。莲塘边是全以手工建造的木筑亭台楼阁,在这里赏莲,如入梦境,塘边绿树盎然,水面上还常有黛色雾气,来到这里,顺化古都那份一缕缕的经典诗意,都围绕在身边了。另处充满世外诗情且不容错过的古迹,是慈孝寺。虽不是旅游小册子上推荐的着名名胜,但跑散帮的摩托车很愿意带旅客到这个僻静的桃源去。它的主体是一座古寺,但辅佐建筑群不少,同时也是刚出家不久和尚们的修道院。修道院四处皆绿,林阴远近朦胧,小桥流水,古井情深,瓜埔果园,处处皆趣。看着小和尚们提水浇花,不禁教人想起与世无争的陶渊明。四处漫步,庭院里碑牌上所记载的历史,已经不重要,反而是越南人处处流露耐心的大小盆景,让人感到只有当下才是实在的生命。来到这里,会顿觉生命的意义就是完全投入自然和放松。
❷ 越南版“故宫”仿照北京故宫建成了吗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当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古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综合实力都位列世界前茅甚至第一,而强大的实力也造就了辉煌的文化,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曾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尽可能地效仿我们。其中我国的建筑工艺更是备受追捧,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顺化皇城,就是一座仿照我国北京故宫建成的皇家宫殿。
顺化皇城坐落在古都顺化,始建于1802年,是越南现存最大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顺化皇城模仿了故宫的建筑风格,和北京故宫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就连宫殿的名称也可以说是大体相同。不过,因为越南当时的建设条件十分有限,顺化皇城足足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来修建,比北京故宫的修建时长多了一倍。
走进顺化皇城里面,你会发现它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都与北京城、北京故宫相仿,设有太和殿、勤政殿、光明殿、延寿宫和御医院等殿宇,加之这里还是当年越南皇帝住过的地方,无形之中就带有一丝神秘感和尊贵感。虽然不及北京故宫那么大,但是顺化皇城在越南也称得上是一座十分辉煌的建筑了,是越南建筑史上的一大成就,亦是当地人民的骄傲。
虽然顺化皇城在许多方面都仿照了北京城河北京故宫,但是这座宫殿的修建也融入了其它文化的一些元素,这在一些细节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皇城建筑的外层城池采用的则是法国式建筑式样。除了大量壮丽又极其豪华的宫殿外,顺化皇宫在近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扩建当中,还建设了众多庙宇、城墙、堡垒和其它重要的古建筑。
然而不幸的是,顺化皇城因为多次历经战争的波及,城中的许多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受到当地炎热的气候环境影响,皇城内不少建筑物的表面都开始慢慢被风水侵蚀,日渐腐烂,使得最终存留下来的完整建筑少之又少。
在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就开始着手于顺化皇宫的修缮,努力将那些还没有被完全破坏的建筑再次修缮起来。如今,顺化皇城大体上已经被恢复成了原先的规模和模样,而且在1993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的顺化皇城早已成为越南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至此观光。虽然已是一处世界遗产,但门票却不是很贵,只需8万越南盾,折合人民币也就是24块钱。顺化皇城里面的景点比较多且分布集中,你在欣赏完一处特色景点之后,走不了多远又能看到了一处别致的景观,游览起来不会很费劲。
最后,不知道你对顺化皇城的印象如何呢?有机会的话,你会前往越南当地旅游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❸ 关于故宫
[编辑本段]紫禁城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由神武门方向眺望故宫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着名的是养心殿。明朝所建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编辑本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坛包括太微坛、紫微坛和天市坛。紫微坛在三垣中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清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编辑本段]紫禁城的建筑格局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和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后三宫。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面的午门,也被称为“五凤楼”。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位于紫禁城的前部。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内廷位于紫禁城的后部(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
太和门建于永乐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明初称"奉天门",清代改名"太和门"。它坐落在高三米高的一层石须弥庭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3.8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高,最大的门。它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门前摆着一对高大的青铜狮子。 太和门两侧还有昭德、贞度二门;庭院的东西面有协和、熙和二门;各座门之间都有庑房相连,在东北、西北两个角上建有祟楼。所有这些门、楼和庑房的尺度、体量都比太和门小,使太和门在整个广场中显出突出的地位。进太和门之后,是更大的庭院。东西宽仍是二百米,南北深约一百九十米,足以容纳万人的仪仗队伍。广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总高37.44米, 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至尊"形制。 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试及元旦赐宴亦在太殿进行。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中方形,深、广各三间,周围加廊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攒尖式、铜胎鎏金宝顶,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和演习礼仪的地方。而中和殿后的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在清朝时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内廷的正门名乾清门,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长的庭院,俗称横街。横街的南面是保和殿,保和殿后北面直下三层台基即到达横街,所以这里是外朝和内廷的交接部分。乾清门位于横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屋顶,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乾清门的规格比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略低,在门的两旁各有一座琉璃装饰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这对影壁为砖筑,红墙上有琉璃檐顶,下有琉璃须弥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装饰。
乾清宫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在内廷的最前面,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殿内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坤宁宫
坤宁宫在乾清宫的北面,也是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后居住的正宫。清顺冶时,按满族的风俗习惯,对坤宁宫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宫内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面部分,沿着墙添置了环形大炕,室内安置了大锅。在坤宁宫的东面部分则建成为皇帝结婚的洞房,入口改在东面,宫内有双喜的宫灯,红底金色双喜的影壁,靠北墙有龙凤喜床,床前挂着绣有百子图的五彩纱幔。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是一独立的院落,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养心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3间,正殿面阔7间,进深3间,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
在紫禁城的东部靠北半面,有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宁寿宫建筑群。在明朝,这里也有一组建筑,但规模不很大;清朝干隆年间,干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在此建了宁寿宫,这是一组十分完整的建筑群体,它分为前面的宫殿和后面的寝居两部分。在后一部分里,可分为三个区,中路是居住区,东路是娱乐区,西路是园林区。整个建筑群四周有高墙相围,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独立区域。
宁寿宫建筑群的正面入口是皇极门,门前有一横向的庭院,左右两边是钦禧门和钖庆门,南面布一影壁正对皇极门,组成门前的广埸。皇极门用琉璃在墙外做成三间七楼加垂莲柱的三座门形式,三个门洞上都有琉璃瓦出檐,檐下有斗栱、横梁,梁上有琉璃贴成的旋子彩画,门上有石制须弥座,门前放置水缸四只,整座大门华而庄严。在皇极门的南面立有一座琉璃照壁,照壁上有龙九条,俗称为九龙壁。
进入皇极门就来到了宁寿门前的庭院,庭院很宽阔,在四周种有松树, 以表示它为太上皇使用的特殊用处。宁庆门位于庭院北面的中央,五开间面阔,单檐歇山式屋顶,下面是一层白基座,基座前面有三条台阶,中史是御道,大门东西两侧各有影壁呈八字形摆开,门前左右还有鎏金铜狮两座,整座大门从形制到规模很像后三宫的乾清门。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紫禁城自明初永乐五年(1407年)始建,明清两代不断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改制和清代干隆年间的改建,使紫禁城最终形成今日之建筑规模。紫禁城的建筑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大成,从中可领略到中华五千年建筑文化的丰厚积淀。
明代营建北京的四个时期--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建北京皇宫,此后营建工程一直陆续不断地进行,直至明朝末年。除一般维修外,以工程量计算,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永乐开创时期。这一时期,结合都城营建,将元大都故城整体向南推移,并完成了北京城墙的修建,从而确定了宫城的位置和规模。由于紫禁城是吸取明初凤阳、南京两地宫殿营建的经验而施工的,其布局更为完整。宫城南北分为前朝后寝,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基本按《周礼》等传统文献中的王城规制进行规划。现存的故宫基本保持了永乐时期奠定的这一平面格局。
二、正统完成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明代开国以后初步稳定和兴盛的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相对充裕,相继完成了北京各大坛庙和御苑的营建,紫禁城三大殿的重建和两宫的修缮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程。朱祁镇登基后,第一件大政就是修建紫禁城,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到正统十年(1446年)完成。
三、嘉靖扩建时期。明朝此时日渐昌盛,商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北京前三门外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加筑南部外罗城以资防卫。这一时期的重点工程仍首推紫禁城三大殿的工程。此朝火灾最多,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大火竟导致“三殿十五门俱灾”,不得不陆续重建,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新建成。其间因重建万寿宫致使三大殿工程一度停滞。
四、明末衰落时期。万历至明末,衰亡迹象日益明显,政府已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兴建。万历朝三大殿又发生火灾,但此次搁置18年方重建,且工程历时12年,持续到天启年间才修缮完毕。
[编辑本段]建筑法式
建筑法式是指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中国古代建筑向标准化、定型化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专项制度。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的《营造法式》是关于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用料的规范。据此,现代建筑史家将古建筑房屋的各部分及其构件的规格尺寸、比例关系和做法要求等简称为“法式”。
紫禁城宫殿的建筑法式在继承以往标准化、定型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行的《工程做法》是针对包括宫殿建筑在内的房屋建筑修造的条例规范,将宫殿修造的法式要求进一步制度化。
明清宫殿的建筑法式较之以往更为完整、详尽、实用,在地盘布局、台基栏杆、大木构架、屋顶式样、墙体形制、内外装修及油饰彩画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晰规定。建筑法式的制度化,一方面标志着建筑体系的高度成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也有僵化的趋势,使建筑设计者的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编辑本段]建筑技术
明清两代,建筑技术有较大程度的发展。设计与施工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便于施工和经费的管理。
清代宫殿修造,由内务府会同工部共同掌管。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紫禁城的修缮事宜。营造司设“样房”和“算房”,负责设计图纸,制作“烫样”和估算工料。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刊行《工程做法》,作为坛庙、宫殿、仓库、城垣、寺庙、王府等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工料核算的准绳。建筑施工总计十一个专业,约二十余个工种,分工明确,各有所司。主要有木、瓦、石、扎、土、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专业。各专业相互配合,共保工程质量。
明清两代,砖瓦和琉璃构件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以往。宫殿建筑普遍采用琉璃瓦顶,重要殿宇使用金砖墁地,建筑装饰也极尽奢华。
[编辑本段]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紫禁城建筑的对称布局、院落组合、空间安排、单体建筑、建筑装修、室内外陈设、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色彩等,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从中可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紫禁城不仅在总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建筑色彩运用方面也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
紫禁城的色彩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对比手法,造成了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人们经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时,沿途呈现的蓝天与黄瓦、青绿彩画与朱红门窗、白色台基与深色地面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宫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较为严格地遵循上述的总体效果,其它区域则根据建筑功能并结合周围环境酌情灵活处理。如外朝东路文渊阁的屋顶采用黑琉璃瓦绿剪边,门窗、柱子也是绿色,与院落中叠石、花木共同构成幽静的文人园建筑环境。内廷宫苑如御花园、干隆花园,其中有大量亭台楼阁的色彩应用较为自由,变化丰富。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理既有大面积经营,更不乏细部推敲。以皇极殿为例,其檐下青绿彩画、斗栱和朱红檐柱、门窗形成了冷暖、明暗对比的总体效果;而每攒斗栱间的垫栱板与上下额枋间的垫板却是红色,檐柱上悬挂的楹联又以蓝色为主,如此形成对比色调互向对方渗透的局面。对比色调在主体色调中所占比重小,并不破坏整体色彩效果,而是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大量使用的金色装饰也使两种对比色调的过渡不显生硬。如额枋上青绿彩画中多用金龙图案;朱红门窗多用金箔装饰裙板和槅心,并以金线勾划边框。此外,黑色与白色的巧妙使用以及“间色”的手法,都在紫禁城建筑色彩细部的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的室内色彩多根据其功能加以处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地位重要,殿堂内天花和梁枋多施青绿彩画,朱红门窗,大量使用金色装饰,以浓墨重彩烘托庄重华贵的气氛。但在帝后休憩(qì)娱乐的寝宫里,色彩处理则完全不同。门窗、槅扇、天花通常保持木材本色,内墙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纸,装饰物的风格与色彩偏向素朴淡雅,加上室内的红木家具和陈设,整体色调趋向平和宁静。
[编辑本段]越南顺化皇宫
除了中国的紫禁城外,在越南的古都顺化,还有一座紫禁城,就是越南顺化皇宫。顺化紫禁城是越南末代王朝——新阮王朝的皇宫,从1802年建成—1945年新。阮朝王灭亡的143年间,一直是皇家的居所。顺化紫禁城仿照北京紫禁城的格局建造,宫外有护城河。皇宫设有四门,正门午门,和故宫午门一样,建有双阕。皇宫四门中,只有午门建有城楼。宫内模仿北京紫禁城,修造了太和殿、文明殿和勤政殿三大殿。宫内重要的宫殿、亭台楼阁和午门城楼都用琉璃瓦装饰顶部,十分华美。皇宫内的许多宫殿都在战争中被毁,不过都已重建。皇宫内有皇帝处理政务的勤政殿,皇帝寝宫——乾成殿,皇后住的坤泰宫,太子居住的光明殿和嫔妃住的顺辉院等。皇宫的园林和河流均匀的分布在宫殿各处。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紫禁城又名故宫,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坛包括太微坛、紫微坛和天市坛。紫微坛在三垣中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❹ 顺化的发展历程
顺化是古代占婆王国故地。
15世纪时,后黎朝将其命名为顺化路。
17世纪后,作为广南阮氏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富春。
18世纪后,西山朝成立,阮岳以此为自己的都城。
1802年,广南阮氏的阮福映建立阮朝,也以此为京城。
1883年,法国占领越南,沦为保护国。后来,富春改为承天省顺化市。
顺化作为京城的历史一直持续到1945年。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河内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并电函顺化,要求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退位。这时,日本大使横山建议保大使用日本的军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歼灭越盟,但是保大不愿意利用外来力量来屠杀越南人, 拒绝了横山的建议[1]。8月25日,下诏宣布退位。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宫的午门前举行了退位仪式,将象征权力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料(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古辉近(Cù Huy Cận),他宣称:“ 愿为独立国之民, 不作奴隶帝王 ”[1]。保大放弃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后的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河内成立,保大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位公民”。
196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顺化与越共爆发激烈战斗。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顺化历史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
❺ 顺化的历史沿革
古代顺化曾为中国故地,为汉朝交州(交阯)日南郡辖下的卢容县。2世纪末,林邑(即后来的占婆)兴起,并不断与中国争夺土地,卢容(今顺化)遂成了两国交战的拉锯地带,东晋以后不再为中国所有。
14世纪时,顺化为占婆国(占城)的乌州、哩州,占城国王制旻于1306年将此二州作为聘礼献给陈朝。陈英宗将其妹玄珍公主下嫁占城王,得乌州和哩州为聘礼。次年陈朝改为顺州和化州,1405年—1426年,中国明朝占领越南,将顺、化二州合并为顺化府,隶属交趾布政使司,此系顺化正式得名之始。后黎朝将其设为顺化承宣道。
1558年至1945年的400多年间,先后为广南阮氏、西山阮和阮朝等王朝的都城,并在17世纪一度改名富春,曾有京师、京都、神京、长安等雅称。19世纪法国人入侵后,改为“承天省顺化市”。1945年越南发生八月革命,结束了法国8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日本5个月的军事占领,随之而来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晪也于8月30日退位。顺化作为首都的历史结束。
紧接着,由于法国的卷土重来以及美国的侵入,越南开始陷入30多年的战争深渊,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议》,顺化属于南越范围,然而离两越分界线北纬17度线很近,因此顺化饱受战争蹂躏。顺化古建筑群曾在1885年法国入侵(中法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和1968年越南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顺化现为越南平治天省的省会,也是国际着名的旅游城市。顺化古建筑群也得到修缮和保护,与下龙湾、美山圣地、会安古城一同为越南的世界遗产。
❻ 越南的首都在哪里,是越南最发达的城市吗
越南的首都是河内,越南最大的城市和最发达的城市是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
首都 河内(Ha Noi),面积3340平方公里,人口692万人(2012年)。夏季平均气温28.9℃,冬季平均气温18.9℃。
胡志明市位于越南东南部,中央直辖市,越南的经济中心,面积2095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其中,常住人口约800万。原名“西贡”,有“东方巴黎”和“远东明珠”之称。1976年7月全国统一后,更名为胡志明市。
(6)越南顺化有多少年的古都扩展阅读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越南重要的节日:越南共产党成立日:2月3日(1930年)。越南国庆日:9月2日(1945年)。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胡志明诞辰日:5月19日(1890年)。
越南旅游资源丰富,下龙湾等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显着。2014年上半年接待国外游客4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
主要客源国(地区)为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法国。
主要旅游景点有: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广宁省的下龙湾等。
❼ 越南的四大世界文化遗产是那几个地方
把分给我顺化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美山圣地(世界文化遗产)
会安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❽ 为啥越南不把首都定在“顺化”,而是定在了“河内”
1945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晪在三朝古都顺化退位,河内成为越南的新首都。如今,河内城区的拥挤杂乱成了困扰越南的问题,而顺化凭借其坐拥众多风景名胜的优势,成了越南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有人思考,
如果当初越南把首都定在顺化,情况会如何?为什么越南要把首都定在河内?
实际上,河内和顺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的确各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