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最大的溶洞是什么样子
在现在这个旅游业盛行的社会中,很多地方只要有一定的特点或者是独特之处就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尤其是很多的山水风景基本上风景都是差不多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人出去之后非常的后悔,感觉自己白花了冤枉钱,不过小编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个还是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既然一般的风景都已经看习惯,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现在比较独特的风景——洞穴,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
据悉这个溶洞每次下去探险只接受10个人,并且还需要提前一年预约。在这个溶洞中有地下河,有湖泊甚至还有森林,这样一个绝美而又神奇的地方吸引了不少人想要去,但无奈每次接收的人很少,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说到这里还真是不得不佩服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差了。
㈡ 世界七大水坝是哪七个
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和杭州。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本,着意修建。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我国曾作为国都的城市数以百计,最着名的有七个,号称七大古都,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安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六大古都之说,并没有把安阳列人着名古都的行列,为此,不少人从安阳的历史地位出发,认为这种定论应有所改变。1988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把安阳市列为中国古都之一,并被确认为七大古都之首,安阳古都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安阳
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被定为都城。当时,商代的第20代国王盘庚把国都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直延续到商代末年,历时273年。在这段时间里,商代统治者大兴土木,刻意经营,使殷成为一座古代大都,当时称大邑商、天邑商、商邑。商代以后,一直到公元6世纪的2000年间,中原王朝曾多次建都于安阳,但在城市建设上没有什么成就。由于战乱,这座古城早已成为废墟。宋代以后,这里不断发现殷代文化和建筑遗存,特别是解放后,经几次大的发掘,基本弄清了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人们把这些城市建筑遗迹称为殷墟。
殷墟位于洹水之滨,距现在的安阳1公里,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宽处5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在这片地域中,共发现宫室建筑遗址50余处,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区域。
北区有15处遗址,分布较散,为王室居住区。中区有21处,布局比较整齐,有明显的南北中轴线,中轴线上排列有3道大门,以及几处较大的夯土遗迹,是商代宗庙和商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南区有10几处遗址,规模较小,布局零乱,年代稍晚,是商王祭祀的场所。
在宫室遗址西南方大约300米处,有一段梯形壕沟,长750米,深5米,宽10到20米,是人工挖成的宫室防御设施。王室以外,零散分布着不少民居遗址和手工业作坊遗址。与宫室区隔河相望的洹水北岸迤西3公里处,是商王、贵族的墓葬区.有10几处大墓。
从殷墟现存的遗迹来看,这座古都已经表现了城市建筑方面较成熟的水平。宫室、民居、作坊、墓地的规划已经比较完善了。宫室建筑高大、豪华,最大的房屋达到400平方米,房基夯土厚达2米,有不少整齐、讲究的石柱础和铜柱础。陵区内大墓,穴深一般达到8~13米,最大的墓面积达到400平方米,道长32米,穴中央用巨大的木料,砍成长方形断面,互相重叠成为井干形墓室。这些都说明,殷墟在当时已是一座规划完整,布局清晰,建筑物形制完善,建筑水平较高的古代都城。
目前,安阳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座重要城市,每年都有不少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并吸引着大批游人前往游览。
西安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0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近百个帝王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做为古都,历时1062年,西安古城建都之多,历史之久,不仅是中国诸城之最,即使在世界名城中也非常罕见。
奠定西安城宏大规模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代开国皇帝杨坚上台以后,命令一个叫宇文恺的着名建筑家重新规划、设计西安城,并负责监督修建。宇文恺为了搞好设计,巡游了好几个名城,研究吸取其建筑特点,又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地形特点。他认为:长安城"凋残日久","旧经丧乱",水量又不足,而城东南的龙首原地势极好,适宜建大都城,因此新建了长安城,奠定了长安城的规模和总体布局,当时叫大兴城。唐代又做了部分修缮和扩建,改称长安城,做为唐朝的国都。这座都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一共由三重城墙组成,即外城、皇城和宫城。城墙全部由夯土筑成,巍峨高大,平面呈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四周有高大的城墙环绕,城墙厚约12米,每面各开3座城门,城外有很宽的护城河。皇城位于全城中轴线的北部,宫城坐落在皇城的北端。
宫城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皇帝也在此处理朝政。皇城是朝廷办事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之间有一道宽阔的横街,就像一个广场,可供兵士操练,也是皇帝接受百官及外国使臣朝贺的地方。皇城以外是街坊。
长安城的整体布局和街巷规划十分严整,体现了很高的建筑设计水平,它继承了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的传统,中轴对称,方正规则。南北中轴线为朱雀大街,从外廓城南面正门明德门到皇城正门朱雀门,正对宫城的承天门。官城和皇城与民居严格分开,改变了汉代长安城民居与宫室相参的情况。城内地形东北较高,东南较低,市内有6条东西向的高岗地,规划时利用高岗布置宫室、官府及大型庙宇,以突出城市的主要建筑和控制全城的制高点。商业区分别在城东西两边居中的地方,叫东市和西市,两市都设计成"井"字街,各分成9个小区,每区经营一个行业的商品。西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900多米,四周筑有围墙。居民区由各个街巷分割成110个里坊,每个里坊都是相对独立的封闭整体。筑有夯土的坊墙,设有坊门,大坊有4个坊门,小坊有2个,夜间及遇有禁令或事变,即关闭坊门。各坊内有道路相通,宽约15米,其间有许多小路通到每家门前,称为坊曲。
全城的街道都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道。大街共有25条,其中东西向14条,南北向11条,街面非常宽阔。其中南北的朱雀大街纵横整个长安城,街面宽达150米,是长安城的主要街道。其他的街道也都在100米以上,即使是沿城边的小道也有25米宽。这样宽阔的街道,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帝出行时的仪式、排场的需要。
长安城的宫殿规模很大,据考证,其主殿含元殿和内德殿的规模远远超过故宫的3大殿,城中还遍布寺院,有81座佛寺、28座尼庵、30座道观、6座女观、2座清真寺、4座胡袄祠。城中还有较完善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反映了当时规划的细致。
洛阳
洛阳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有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9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因此有"九朝故都"的称谓。
最早的洛阳城在现今洛阳的西边,是周代初年,周公平定国内叛乱后,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而建立的,叫周王城。周公把反周的商朝遗民迁到这里严加看管,他本人也常在这里居住,使城市一天天发展起来,成为当时周天子统治中原地区的重要据点。
洛阳城最兴盛的时期是隋、唐时期。隋朝最初建都于长安,后来隋炀帝杨广杀了他的父亲文帝杨坚,当上了皇帝,据说一次巡视到洛阳,站在邱山下视,感叹说,这么雄伟的地势,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有一个臣子奉承说,这是前代人留着等你呢。杨广非常高兴,就命令在曹魏洛阳城的南部新造一座城,并迁都于此,称为东都,这才使洛阳城日益兴盛起来。
洛阳城的设计和监督修建也是由宇文恺主持。新城根据洛阳的地理位置,没有采取和长安城一样的设计,如并不是南北轴线,左右对称,皇城和宫城的位置不是居于中间,而是在北部偏西的地方,街道也比长安城窄,一般只有41米宽。
东都城北面遥望邙山,南面对着龙门双阙,形势非常险要。平面布局略呈正方形。南北最长的位置是7312米,东西最长的地方是7290米。洛河由西向东横穿市区,把洛阳城一分为二,河上有四座桥梁连接洛阳南北两部分。同时,把伊水、že水引人城内,并开了几道漕渠,使洛阳城的水上交通非常发达。
隋朝营建洛阳,工程非常浩大,每月役使的工匠,达到百万以上。修筑宫殿需从豫章(今江西境内)运来大木,3000人运一根柱,一天仅走二三十里,一根柱子的运力是10万工。
唐朝把洛阳做为东都。武则天当政时又改为神都,修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建筑,如上阳宫、明堂(万象神宫)等。但安史之乱后,洛阳大部分被毁。之后几个朝代,虽以洛阳为京城,但国力所限,城市建设方面的建树很少。
今天的洛阳旧城是宋代修筑的。宋仁宗景*v元年(1034年),王增做河南府通判,主持改筑了洛阳城,当时城墙是土城。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改土城为砖墙,并挖了城壕。当时的城城周围4公里345步,城高13米,壕深17米,阔10米,有4座城门。明代末年,墙及城内建筑毁于战乱。清代初年,洛阳又得到重建,其规模和建筑基本上沿续到解放前夕。
开封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等7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其中最兴盛的时期是北宋年间,当时的开封叫做东京。宋东京在我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的地位。
东京城的设计和建筑非常完善。同其他古代大都城一样,它也是由外城、内城和宫城3重城组成的。
外城周长19公里,建有坚固的城墙,城墙上每隔155米远,就建有一处防御建筑。南面开有3个城门,另外还有2个水门,东面和西面各有两座门,也各有两个水门。北面开有四个城门。所有的城门都建有瓮城,瓮城上建有城墙。为了守城的需要,整个外城环绕着一条十多丈宽的护城河。河两旁遍植杨柳。外城遗址明代还存在,但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遂被淤没。
外城内的中央部分是内城,它周长9公里,南、北面各开3个城门,东、西2面各开2个城门和2个水门,内城的主要建筑有宫殿、衙门、寺庙、商店、作坊和住宅。
宫城又位于内城的中央,南面开3个城门,北、东、西3面每面只开1座门。城墙上的4个角建有角楼。宫城里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对称的,排列非常整齐。
城市的街道设计很完善,全城有4条大的干道,其余街道基本上以这四条干道为中心纵横展开,形成了许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
来代的东京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在设计上改变了早期都城严格的里坊制度和集中设立市场的布局,除了宫城以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商店,夜里还有通宵的夜市,驰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角落。
随着北宋的灭亡,开封也逐渐衰落。金朝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之后,河道总在开封附近,使开封饱受水灾之苦,小灾几乎年年有,大灾几年一次。据记载。黄河侵人开封共达6次,2次侵人外城,4次侵人内城,在附近泛滥达40余次。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才得到根本的改变。
南京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东边和南边有起伏的低山,把它环抱在一个盆地里。东边是秦淮河的谷地,北边是玄武湖,西边是石头山、马鞍山,东北部是钟山,形势非常险要,素有"龙盘虎踞"之称。它是古代的重要城市之一。三国时候的东吴和它以后的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都在这里建过都,所以又有"六朝古都"的称谓。三国时,南京叫建业,东晋以后叫建康,五代十国的南唐国也曾在这里建都,名叫江宁。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在这里建都时才称为南京。太平天国时,这里曾改名天京。南京城的基本规模和形制是在明朝确定的。
南京的城墙十分高大、雄伟、坚固。1356年,朱元璋占领了南京城,他采纳了徽州人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着意建筑城墙。墙用石灰、糯米浆、桐油作拌合料,墙顶用桐油和土作拌合料。修筑城墙的时侯,朱元璋还亲自到现场检查质量。城墙底部用花岗岩和石灰岩砌成,一般宽10~18米之间,上部砌大砖,顶部宽4~9米。城高14~21米,平均高度12米多,顶面铺上石板,可供将士策马飞奔。城墙外面筑有外廓城,周长66. 8公里,比当时号称世界第一大城的巴黎的城墙还要长8公里,城墙四周还筑有碉堡2000座,垛口 13000多个。全城面积120多平方公里。它把南京城郊外的雨花台、紫金山、幕府山等都围在里面了。外城共有18个城门。内城共有13个城门,其中一个门叫聚宝门(即现在的中华门),非常雄伟、宏大,是我国最大的古城楼。砌城的大砖是动员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5省125个州县烧制,然后由水路运到南京。城砖的侧面都打印着府县名、监制人和造砖人名。整个城域平面并不是方形的,而是随地势起伏而建,南北长达10公里,东西较窄,最宽处5. 5公里。
皇城建在南京城向东扩充的一块土地上。平面为正方形,内有宫城。皇城的布局体现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思想。由一条自南而北的中轴线为骨干,中部建皇宫。午门左为太庙,右建社稷坛,前面延伸为一条大道。两旁设政府机构。这种设计思想被之后作为都城的北京全盘采用。
外廓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大部分为土质,险要部分用砖砌城门和城墙,共开了18个城门,现已无存。
南京的商业区主要设在秦淮河两岸,手工业散布于城内,至今还留有不少织绵坊、弓箭坊、皮作坊等地名。
杭州
杭州市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市与湖相互包容,成为一个整体。早在唐代,杭州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湖相间的布局和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内一座别具一格的大都市。唐代李华在其《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曾描述当时杭州市"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非常繁华。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H以杭州做国都,这是杭州设都的开始。公元910年,钱*H开始在他于公元893年修建的周长35公里的基础上修筑规模浩大的城垣建筑,并同时把城垣内的宫室、街道、河渠、市场、房舍等进行了规划和修建。此时,西湖也逐渐成为杭州城不可分割的部分。钱*H大规模疏浚了西湖,并在市内挖了3个水池,用竹筒和瓦管接通西湖,引水解决城市用水,同时整修新建了灵隐寺、净慈寺等佛寺,建立了雷峰塔、六和塔、白塔和保‚m塔等四座名塔,至今仍保留着除雷锋塔外的三座。为了发展海运交通,当时还对钱塘江进行了整治,沟通了与外省及日本、朝鲜的海上来往。
北宋时期,杭州降为一个州治,但仍是一座名城,知州王济、郑戬、沈遘和陈襄都对城市和湖区进行过治理。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任杭州通判(仅次于知州),3年后离任。元*v元年(1066年),54岁的苏轼又任苏州知州。这两次任期内,苏轼对整治城市和湖区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大规模疏浚了西湖,还疏浚了运河,保证了漕运畅通。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政权正式定都杭州(当时叫临安),这是杭州正式成为一个朝代的首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杭州人口由10余万户,20余万人发展到26万户,55万余人,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城市。统治者在凤凰山候建大内,王城周围达9里,北起凤山门,西到万松岭,东到修潮门,南到江干。从朝天门向北,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长达4300多米的衙街。城内还有数量巨大的坊巷和市集。当时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描写杭州的景观时说:"居民室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为适应当时频繁的对外交往,朝廷专门设置了四方省馆和市舶务等机构,负责接待外宾,在今武林门外建造郭驿,在候潮门外建造都亭驿,作为接待外国使节的宾馆。当时的娱乐设施——市也建了很多,就像上海大世界一样。最大的有五处,即今清河坊附近的南瓦,惠民街的中瓦,羊坎头的大瓦(上瓦),众安桥南的北瓦和庆春街的蒲桥瓦(东瓦)。其中北瓦最大。一个瓦市内又分成若干"色栏",每个勾栏内都有名角主演的不同种类的曲艺或戏剧。例如北瓦内就有13座勾栏,分别演出史书、小说、戏剧、相扑、傀儡骊(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水傀儡等)、说唱、浑话、学乡谈、影戏、棍棒、教飞禽等。城内还设有规模宏大的太学、府学、县学,另外还有众多的乡校、家舍馆等建筑物,每一里巷,至少有一二所,可以看出杭州比较发达的文化建筑布局。
元朝占领杭州后,对城市建筑破坏很大,但劫后的杭州仍然显示出她与当时其他城市的不同风格,以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这里时,情不自禁地称其为"世界上最名贵富丽之城"。
北京
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古城,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这里是蓟城;唐代叫幽州;辽代时期,这里建为南京城,也叫燕京,这是作为都城的开端;金朝叫中都;元朝叫大都;明清时期称北京。
辽代有5个京城,燕京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最大的一个。在城市建筑上,辽代只是把唐幽州城墙重新修筑,另在城内西南建了一个很小的宫城,叫大内,城内宫殿多半沿用前朝建筑。金朝占领燕京后,于天德三年(1151年)由张浩、孔彦舟设计,在旧城基础上建中都,并于贞元元年(1153年)正式迁都。当时修建的规模很大,宫室、城墙、民居、苑囿都很完备,仅征用民工即有80万,还有兵工40万。但元朝攻破中都后,旧有建筑几乎破坏殆尽。
北京现在的规模和布局大体上是元代奠定的。1215年,蒙古军队打败了金国军队,占领了中都城,建立了元朝。1267年,元朝决定在中都城的东北部,建立一座更大规模的新城,这就是大都城。
大都城由原籍河北邢台地区的刘秉忠负责规划设计,另外还请了一个名叫黑迭儿的阿拉伯人帮助他设计。当时任都水监的郭守敬也参加了建筑工作。
元大都城的总体规划是在对北京地区进行了多方面调查才确定的。施工中,先按地形的倾斜铺设地下水道,装设排水设备,然后才在地面上根据分区布局的原则进行修建。
大都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面宽6650米。北面有两个城门,东、西和南面各开了3个城门,城外修有宽阔的护城河。皇城在城内南部的中央,官城又在皇城的南部。城内的主要干道大都成正南正比,正西正东排列,主要有9条,都通向各城门,只有沿积水潭的东北岸,为了漕运的便利,开了一条斜街。干道两旁是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
大都城的主要建筑是宫城,基本上是围绕太液池建筑,主要有两组宫殿,即大明殿和延春阁。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宫殿建筑,如太后住的西御苑、太子住的兴圣宫等等。
明代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造。一是将北边城墙向南缩进2. 5公里,二是把皇城和都城的南墙分别向南移动,并加筑了南面的外城。另外,明北京城的整个布局反映了明朝强调恢复汉族传统的意向。皇城部分按南京的体制修建,规模很大。整个城市以皇城为中心,按照《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城传统,在皇城东西(左)建太庙,西面(右)建社稷坛。并在城南、北、东、西4个方向建天、地、日、月4座坛庙。明北京城的规划,突出了南北中轴线的地位,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到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轴线,通过9道门阙,直达紫禁城的3大殿,突出了皇宫的威势。紫禁城的北面堆筑了43米高的景山,丰富了城市的主体轮廓。
清代的北京,城市布局、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只是在内城建立了许多占地较大的王亲贵族府第,在西郊建立了许多离宫园林。这些园林大部分毁于外国侵略者之手。
参考文献:http://isee.blog.hexun.com/1877977_d.html
㈢ 三峡工程位置、作用各是什么
正如“古久”所言,“三峡的军事地理位置很重要,即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有个不利中的有利,即在中国的国防位置中心,一般从任何方向到达的军用战术武器都要飞越广大地区,北面是华北西部,再往北是蒙古高原,几乎可以认为没有军事力量的存在。南边是我中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防空力量强大。东面是华东,不必说。西面是四川盘地,有相当的防空力量,再往西是青藏高原,不设防飞机都会失事的地方”。所以,三峡在我国的军事地理位置比较有利我国防守。三峡大坝一旦被炸,下游将会是灾难性的影响,这将是无可分辨的事实。
其实,三峡之后以1994年才开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来保护三峡大坝。围绕这个问题,我国的军事部门会同水利部门一起进行长期的考察和研究,并在防空兵的部署重点向三峡地区进行了倾斜。就象DA师中赵梓明师长讲得那样“我们有能力建制大坝,更有能力保护大坝”。
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愿。1959年,中央开始规划三峡工程,考虑到战争因素,同时也开始了对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家成立的人防小组汇集了60多名各方面专家,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近十多年来,仅模拟尖端武器的试验就达200多次。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没用 三峡大坝是一座坚固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万吨钢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坝高185米,大坝底部宽121米,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 关于三峡大坝的坚固性,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明确表示,三峡大坝的设计特点,可以使遭受打击的破坏性减到最小。他说:“三峡大坝是重力坝,重力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坝块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来保证自己的稳定。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的破坏性,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战争,那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战争一般都有预警,我们可以提前把水库的水放干,核武器的破坏作用也就有限了。” 三峡水库不是“一盆水” 另外,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1公里,其下游段为三峡河谷,千回百转,全长200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 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称,即使水坝被突然炸溃,对于下游大城市威胁也不大。溃坝后,由于库区曲折河道的阻滞,江水从库上游流到大坝处,少说也要两天的时间。而且,从三峡到宜昌江面上有3个大的转弯,每个转弯处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缓冲水流。到宜昌以后,江面变宽,水流骤缓。宜昌附近有长江的几条小支流,可以容纳一部分水流。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可以阻挡一部分水流。从宜昌到荆州有长江几条比较大的支流可以回水。进入荆江分洪区后,还可通过分洪减轻中游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压力。 为了得到三峡工程万一遭核武器袭击而溃决后的水灾影响范围的准确数据,水利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试验,试验表明,大坝溃口在宽度为1000米、700米、400米3种不同情况下,在宜昌测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溃坝实验结果表明,三峡万一溃坝,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保护大坝有天网 兴建三峡工程是党和国家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反复论证后才决定的,对三峡大坝可能成为未来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早有考虑。因此,在建设大坝的同时,我国也构筑起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虽然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关的防御早就部署就绪,并仍在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直把国土防空作为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防空能力在大气层以内具有很大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3层。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 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导弹,各种类型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等。据悉,负责保护三峡大坝的防空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基本工作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空军航空兵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分配是:高中空由空军航空兵主要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三峡大坝地处中国内陆,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国多层次密不透风的立体防御体系,偷袭三峡大坝都属于白日做梦,以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除非他们想玉石俱焚否则就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峡大坝离中国最近的国境线都有1000多公里。而且中国的防空高炮、防空导弹和战斗机装备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巡航导弹和普通飞机绝对过不来。隐型飞机?知不知道“塔马拉”雷达?南联盟就是用这玩意配合萨姆-2(超古老的导弹)干下F-117的。中国可是有几座这样的无源雷达的。就算它能来,请想一下几颗炸弹能对一座长2335米,高175米的超级巨坝造成多大的伤害?就算它能炸塌,战争不可能没有预兆地开始,三峡几天就能把水放到135米安全水位线以下,三峡的泄水速可是世界第一,况且下游的防洪堤也不是摆样子的。论核掸,不要忘记一个等式:核攻击=核反击。
三峡水利枢纽的战略意义相当重要,从历次战争中对敌方的能源设施的猛攻上可以看出来的(大家可以查阅一下越南战役、海湾战争等现代战争)。
㈣ 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水坝在哪
最高的可能书美国的胡佛大坝,蓄水量最大的应该是中东的某个坝。
㈤ 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坝
世界上最早的水坝是公元前2900年埃及人为向首都盂菲斯供水在尼罗河上建造的一座高15米的砌石坝。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水坝现存于伊拉克,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700年—前250年,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修筑了多座供灌溉用的水坝。同一时期,在也门、斯里兰卡、印度、中国也修筑了各种水坝,如中国的都江堰,约建于公元前240年。 世界上最大的水坝
(1)三峡大坝
2006年5月,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2)伊泰普水坝
伊泰普水坝位于巴西西南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处,全长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坝还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拦截后形成深250米、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这个水电站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
(3)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距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约30英里,建在高山峡谷之间,采用圆弧形结构,坝高约223米。科罗拉多河因其拦截而形成的米德湖水深152米长460公里,面积达663.7平方公里,总库容352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1134.5万千瓦
㈥ 为什么老挝在湄公河上建大坝会遭到越南,柬埔寨的极力反对,越
至于越南,对于古代的中国来说,确实是偏远,不要对宋朝要求太多,毕竟相比越南这种地方,黄河以北对宋朝来说要重要得太多太多了。。。另外,至于苏联的解体,我觉得这倒不是越南不能统一老挝柬埔寨的原因,毕竟中国是绝对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就像朝鲜半岛,其实当时的中国最希望的局面是南北越南不能统一,能容忍越南统一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让它统一了柬埔寨,老挝。
整个八十年代,苏联已经有些连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它的全球战略基本上已经只是个空壳。越南根本无法得到苏联的实质性的帮助。
另外,我认为,越南这个地方收回来反而不好弄,首先你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师出无名。假设越南被并入中国,首先越南不同于中国任何一个省份,它九千万人口,京族占了绝对优势,那点地方,汉族即使大规模的移民,恐怕也不能对京族构成压倒性的优势。这样就肯定会出现分裂势力,而且绝对比西藏新疆闹得厉害得多。国家对于分裂势力一贯都是你闹就给你钱,让你富起来,过得好。看看政府对西藏的扶持就知道了。。。越南那种地方如果并入中国,绝对会拖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退。或者你会说越南海岸线长,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这点我不否认。但是你拿到手里来花精力花钱亲自管理,根本不如找个代理人,就像美国人的一贯做法。我的意思是,越南最好分裂,就像朝鲜一样,我们自己扶持一个政权,控制它的工业,控制了工业就控制了经济,也就控制了这个国家。这样的话,出了问题,让傀儡政权解决,有了好处,我们分一杯羹。。。是吧。哈哈。。
㈦ 世界十大水坝是什么
目前世界已建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坝是瑞士的大狄克逊,高285m,在建的是中国的三峡,坝高181m。已建最高的混凝土拱坝为前苏联的英古里双曲拱坝,坝高271.5m,在建的是中国的小湾,坝高292m;已建最高的土石坝是前苏联的罗贡心墙土石坝,坝高335m。已建最高的混凝土重力拱坝是前苏联的萨扬-舒申斯克坝,坝高245m;已建最高混凝土支墩坝是加拿大的丹尼尔约翰逊,坝高214m,已建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是墨西哥的阿瓜密尔巴坝,坝高187m,在建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是中国的水布垭,坝高233m。已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是中国的沙牌,坝高132,已建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哥伦比亚的Miel坝,坝高188m,在建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中国的龙滩,坝高216m。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坝最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美国和西班牙。已建最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奥地利的芬斯特斗,坝高96 m /150m。水电装机排在前5名的工程是:中国的三峡(装机18200MW),巴西的伊太普(12600MW),委内瑞拉的古日(10000MW),巴西的TUCURUI(8370MW)和俄罗斯的萨扬-舒申斯克坝(6400MW)。
㈧ 全球最着名的十大水坝有哪些
中国的三峡大坝
2006年5月,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巴西伊泰普大坝
完工时,它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奇迹之一。尽管它的大小和供电量在今天已被超越,它依然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具有标志性的水坝。它在1936年建成,至今依然保留着哥特式的装饰,赋予自身艺术的气息,给人以灵感。而其它许多水坝仅仅具有实用性。它以胡佛总统的名字命名,因为他对这项工程有很大的帮助。自1985年以来,这座大坝一直是美国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的相关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坝高221米,基部厚200米(顶部15米)。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土。在建工过程中,100多人因工死亡,包括一对父子---测量员JG. 蒂尔尼(通俗历史认为他是第一个因这项工程而死的人)。他的儿子帕特里克W在13年后的同一天因工而死,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因这项工程而死的人。
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加(Inga)大坝
印度的 Sardar Sarovar 大坝
土耳其的Ilisu大坝
葛兰峡谷大坝——美国
葛兰峡谷大坝以科罗拉多州的美好风景为背景,建于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河上。可以从周围的环境看出,这地方比较干燥,而大坝的使命就是为美国这部分特别干旱的地区贮存水资源。它高达216米,拱形的顶部长达470米。它因对当地的动植物群有影响而遭受批评,但却满足着三个州的社区需求。
伊泰普坝——巴西
巴西伊泰普坝的名字是由过去在这附近的一座小岛得来的,意思是“石头的声音”。可以想象当水坝放水时的水流声音。大坝的长度惊人,达7235米,高度为225米。为了显示对名单上提到的其它水坝的公平,必须说明,事实上这座大坝是由三座水坝组成。
美国的Elwha河大坝和Glines峡谷大坝
埃塞俄比亚的Gibe III大坝
东南亚的湄公河大坝
巴西的Belo Mont大坝
㈨ 尼罗河高水坝的名称
阿斯旺水坝阿斯旺大坝看起来象是铺在大湖上面的一条宽广的公路。大坝两侧除了无边的水面外,还有很多水利设施,这样工业化的场面在埃及是不多见的。 大坝上有水库平面图及说明:弧形拱桥式的大坝,高111米,长3830米,坝底宽980米,顶部宽40米,动用土石4300万立方米.将尼罗河拦腰截断,从而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面积达512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远处是莲花状的大坝建成纪念碑,伴着平静的湖水,我们已无法感受到当年水利工程施工时的浩大场面了。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根据国际协议,埃及每年可从尼罗河获取555亿立方米的水源,约占其总水源的87%,其中有80%被用于农业灌溉。阿斯旺高坝建成后在其南面500多公里河段上形成的纳赛尔湖为埃及合理利用水源提供了保障。[ 埃及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开罗以南 的上埃及地区实际上是无雨区,由于沿途蒸发渗漏和灌溉等多种原因,尼罗河到埃及后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9亿m3;阿斯旺站最大年水量与最小年水量相差很大;年内分配亦很不平均,8~10月水量最丰,占全年水量70%,2~4月为枯水期;洪枯水差别更大,最高洪峰流量为14000m3/s,枯水时约350m3/s,相差40倍。尼罗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4亿t,平均含沙量约1.5kg/m3,最大可达5~6kg/m3,泥沙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高坝总库容1689亿m3,相应水位183m,其中死库容约310亿m3,水电站运行的最低设计水位为147m,调节库容900亿m3,相应水位为147~175m;最大防洪库容473亿m3,相应水位175~183m。水库总长约500km,在埃及境内长约300km,称为纳赛尔湖,在苏丹境内长约200km,称为努比亚湖。水库总面积6751km2。水库防洪标准采用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15100m3/s,相应洪量为1340亿m3;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17000m3/s,相应洪量为1520亿m3。以南约800km的阿斯旺城附近,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 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11m,当最高蓄水位183m时,水库总库容1689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210万kW,设计年发电量100亿kW·h。工程于1960年1月9日开工,1967年10月15日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1970年7月15日全部机组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同年工程全部竣工。坝址位于阿斯旺老坝上游7km处的水库回水区内,水深约30~35m。坝址河谷宽约500m,两岸边坡下陡上缓,高出河底100m处的河谷宽约为3600m。河谷呈南北向,在变质岩、火成岩中切割而成。右岸为变质岩系,主要为混合岩,左岸除混合岩外,尚有花岗岩及火山岩,上部还有努比亚砂岩,岩体受一系列断层切割。左、右岸基岩出露。河床基岩埋藏很深,覆盖层最大深度达225m,主要为砂层。上部为细砂,厚约20m;其下为粗砂、砾石相间;在低于河床120~130m以下为弱透水的第三纪地层,由砂岩、细砂、粗砂、砂质垆坶及半坚硬粘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