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岘港山茶半岛,风景充满诗意,是全越南最高的观音像吗
春节到哪儿去玩呢?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越南岘港,是位于越南中部地区的港口城市,越南岘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空气湿润,阳光充足。东北方向的山茶半岛,大自然风景雄伟,充满诗意。山茶山腰上的佛滩灵应寺有一尊号称全越南最高的观音像,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没见过吧!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灵应寺的另一边还有一尊睡佛,一座高大的通天塔。这一片的景区都是免费的,也没有烟雾缭绕的烧香,不能登高,只能在底部拜祭神像。游玩已经到下午6点多,天色已经渐暗,就开始返回下山了。如果出来的早一点的话,还可以沿着山路继续到山茶山的另一边,据说那一片的海岸线也非常的美。
B. 越南的佛教是小乘还是大乘
越南的佛教是小乘还是大乘?
越南佛教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是受大陆特别是我们国家的佛教影响较多,属于大乘佛教为主体,特别是禅净合一的较多来自宋代流传过去的法脉。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接壤的地方才有部分小乘佛教传播。
据越南《禅苑集英》记载,195年,东汉苍梧(今梧州)学者牟子奉母流寓交趾(指今越南北部)。他
“锐志于佛道”,着有《牟子理惑论》。这是佛教传入越南北部的开始。约在255~256年间,月氏僧侣支疆梁接(畺良娄至)到达交州。3世纪末,印度僧人摩罗耆域经扶南至交州,同时到达的还有僧人丘陀罗;在交州北宁建有法云、法雨、法雷、法电四所寺宇。
2~3世纪,佛教已经多种途径传入越南。首先,由于中国中原战乱,大批士民流寓交州,将佛教带入;其次,南亚、西亚的移民及僧侣人海路进入交州;第三,也可能经由缅甸、云南进入红河谷地。史载三国东吴所属交州太守士燮,“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喜欢吹,车骑满道,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这些夹毂梦香的胡人即来自南亚、西亚或西域的僧人。
发展过程
6世纪后,越南僧团逐渐形成。574年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到达长安,7~9世纪,越南佛教传播更广,寺庙遍及各地。9世纪初,无言通在交州,创立新的禅派,对越南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据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唐代中国僧人到达交州弘传佛教,或与越南僧人同往印度或南海求法取经者的人数颇多。义净记述了运期、解脱天、窥冲、慧琰、智行、大乘灯六位越南僧侣求支取经的事迹。
10~14世纪越南佛教兴盛。佛教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从939年吴权称王,经过丁朝(968~979)和前黎朝(980~1009),封建国家政权主要掌握在僧侣和武将手中。国王重用僧人,赋予特权;僧人参与朝政,制定律令文书。前黎末年,国王黎龙铤在位,因僧侣权柄过重,试图压抑。以僧统万行和尚为首的僧侣集团便支持殿前指挥李公蕴,乘国王去世之机,篡夺了政权。李公蕴为万行之侄,建立李朝(1010~1224)后,尊万行为国师,以佛教为国教。李朝各代国王大力推崇佛教,传播禅宗佛学,各地广造寺宇,度民为僧,出现了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的局面。陈朝(1225~1399)建立后,继续推崇佛教,弘扬禅宗。
李朝和陈朝前后400年间,有8位国王出家为僧。尤其是陈朝前期陈太示、陈仁宗先后禅位出家,创立竹林禅派,并派遣使臣到中国求大藏经,在国内印刷佛教经典和佛像。这一时期寺院形成一股社会势力,拥有寺田、食邑和田奴;僧侣享有多除赋税、徭役的特权,高级僧人出入宫廷、官府,位比王侯卿相。僧团制度正式形成,组织严密。上有国师、僧统和僧录,各府有教门公事。寺院林立,建筑富丽堂皇。
宗派分类
越南佛教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大乘佛教。先后创立了下述几派:
灭喜禅派
毗尼多流支(又译“灭喜”)所创。又称“南方派”。毗尼多流支,南天竺人,574年至长安,后随中国禅宗三祖僧璨,承袭中国禅宗衣钵。580年到达交州,住法云寺,传授禅学。他所创立的“灭喜禅宗派”传播三祖僧璨的“心印”思想。在圆寂前将法统传弟子法贤。这一派系存在于580~1216年,共传十九代。各代名僧如法顺、万行、惠生、庆喜和圆通等均受到当朝国王的重视,封为法师、国师,被任命为僧统。
无言通禅派
唐代僧人无言通所创。又称观壁派。无言通从学百丈怀海禅师,820年至交州北宁建初寺,传授禅学,创立该派,实行面壁禅观。他承受中国南宗禅学惠能、怀让、道一和怀海的法统,宣传佛性无所不在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观点。这一派历经十五代,活动于820~1221年间。其中第四代祖吴真流为丁朝、前黎朝僧统,封为“匡越大师”。第七代的圆照禅师曾访问中国,被称为“高座法师”。无言通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越南陈朝兴起的竹林禅派直接承袭其法统。
草堂禅派
北宋云门宗僧人草堂所创。亦称雪窦明觉派。草堂为雪窦重显的弟子,曾至占婆弘传佛教,后到达越南北方,受李圣宗重视,封为国师,赐居首都升龙(今河内)开国寺。草堂创立该派,主要传“雪窦百则”,提倡禅净一致,即实行禅宗的修禅与净土宗的念佛相结合。该派活动于1009~1205年间,传五代。其中有三个国王、两名太傅。
竹林禅派
相传为陈仁宗所创。实际始于陈朝开国皇帝陈太宗。陈太宗曾受教于由中国赴越的天封禅师,又从宋朝禅师德诚参学。越南史学家陶维英则认为这一派是由禅月禅师传给陈太宗,后经定香长老、圆照大师,至道惠禅师(皆无言通禅宗派名僧)时分类一个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出逍遥禅师传给慧忠上士,再传给调御觉皇,即陈仁宗。陈太宗所着《课虚录》提出“四山”之说,认为生、老、病、死,乃四座大山,人能求佛学禅,勤行修忏,便可“超若海,渡迷津”,越过四山,解脱轮回。该书为竹林禅派的基本着作。慧忠将禅宗要旨传给陈仁宗。竹林禅派以陈仁宗为初祖,他笃志禅学,即位后日理朝政,夜至宫内资福寺研习禅学。后禅位出家,在海阳东潮县安子山花烟寺出家修行,讲授禅法,正式创立竹林禅派,迹称竹林安子禅派。自号香云大头陀,竹林上士,人称调御觉皇。着作甚多。该派承袭无言通禅派法统,以唐代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为主,认为佛法亦即老子的“道”与孔子的“中庸”。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主张坐禅和采用临济宗的“四宾主”师徒问答方式传道。认为心即是佛,佛在众人心中。陈仁宗之后,有二祖法螺,三祖玄光,合称“竹林三祖”。法螺创立琼林院,编撰佛经,着有《参禅旨要》等。玄光,状元出身,后出家从学法螺,1317年继承竹林派衣钵,着有《玉鞭集》等。该派因得皇室大力扶持,成为陈朝时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别,对越南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佛教禅宗不讲究烦琐的礼仪,不重戒律,主张坐禅修行,甚至可居家修禅,着书立说,其教理把中国和印度的佛学与儒学思想结合起来,适应越南封建阶级的需要,对于知识阶层也具有吸引力,因而在越南中古时期各王朝获得广泛发展,并对越南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等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与儒学关系
14世纪以后,由于儒学的发展,儒士阶层势力上升,僧侣集团开始推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陈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并限制寺院僧侣势力的发展。后黎朝(1428~1526)建立后,独尊儒学,执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兴起,佛教由此日趋衰落。朝廷禁止新建寺宇,将寺田、寺庙领地收归国有,勒令不知诵经不持戒律的僧尼还俗,并以改革民俗之名,在民众中宣传佛教为迷信异端。至15世纪后半叶,僧侣人数大减,通达佛教教义者寥寥无几。从1500年起,黎氏朝廷下令只许庶民信奉佛教。从此,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护的贵族化宗教转化为以平民信仰为主的民间宗教。
16~17世纪,天主教开始传入越南。越南佛教虽不似以前兴盛,但仍绵延不绝。当时,封建中央政权衰落,形成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佛教有所振兴。北方郑氏王府和南方阮氏王府都曾延请中国高僧讲解佛经,修建寺院。1665年,郑王选拔国内有名佛师,为御用寺宇塑造几百尊佛像,禅宗再度复兴。隐居安子山的竹林禅派名僧白梅麟角将竹林三祖的教义和净土宗融合为一体,在河内的婆寺开创新教派——莲宗。主张禅教双运,以教为眼,禅是佛心,以阿弥陀佛为禅的公案,但实修上专念弥陀名号,由此而得悟平生。此外,在越南北方有中力尚拙公创立的拙公派,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并受净土宗影响,亦称竹林新派。同时,还有曹洞宗的水月派。南方阮王府于1604年在顺化修建了大乘佛教的寺院——天姥寺。中国僧人道明、原绍等在越南传授禅宗佛学。原绍创建临济正宗的原绍禅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扬禅净并修的教义。迄今,莲宗在越南北方仍有一定影响,而临济正宗教派在南方势力则较大。
19世纪初,阮朝建立。阮朝初年执行保护临济正宗、歧视莲宗的政策。僧纲的职位皆授给临济正宗派僧侣,对莲宗僧侣限制颇多。但莲宗派仍在北方民间活动。
1858年后,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参加了爱国抗法运动。进入近代时期,越南兴起佛道儒三教合一运动。19世纪末,随着天主教之传播,又出现“四教一源说”。这一时期建立的高台教则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间信仰糅合起来的新宗教。
编辑本段生活中的佛教
与世界上数百万名佛教信徒一样,越南佛教信徒古往今来一心虔诚于佛。正因如此,来到越南,你将目睹这美丽国度的人民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佛教的印迹和色彩。越南各地乡村建有威严而又简朴、亲切的寺庙。乡村寺庙随时敞开大门迎来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们亲手种植或加工的产品,如香蕉、槟榔、糯米饭、沙糕、甜饼和槟榔花甜羹等。
在越南的无数宗教仪式中,常被人们提起的佛教信徒的美俗之一是放生习俗(一般放生鸟和鱼)。放生原为佛教的习俗,对越南人而言,在春节、佛诞等重大节日进行放生仪式意味着爱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也是越南人自古至今固有的美德。
除了放生仪式,越南佛教信徒还于每年阴历盂兰报孝节(七月十五)进行“舍罪亡人”又称“祭祀众生”仪式。这天,人们为报孝父母、先祖而祈祷超渡,同时不忘另摆供桌为尚未超脱、无人祭祀、无依无靠的亡魂祈祷,体现博爱之心。
与世界上佛教发达的国家一样,越南一直以来都是多数人民信佛的国家。人们信佛就如自身本能的需要,缘于崇尚佛教爱惜生命、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的教义。在拜佛日,一位老信徒以虔诚的目光望向远处,手持冒烟的炷香的景象多少说明了今天越南信徒对佛教的崇敬之心。
在越南,佛教信徒的典型宗教活动之一是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经祈求国泰民安,家庭和睦,众生安乐。每于其日全国各地寺庙都迎来众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诚之心诵经礼佛。馆使寺是首都河内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越南中央佛教会的办事处,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庄严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后希望陪在佛身边。按照越南人历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惯例,子孙后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坟墓,并在忌日进香供饭。然而,有些人因为考虑死后无人祭祀或者出于喜好而吩咐家属将其遗照和骨灰寄托在寺庙里,以便灵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进香,免得孤寂难熬。由此可见,越南人的佛教生活多么的丰富多彩。
农村人拜佛的献礼是简单而浑厚的乡村产品,城市人则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佛的虔诚之心。例如在这张照片里,信徒为了赶在正殿落成典礼之前献上礼品,要亲自来到传统工艺村定做一尊朱漆镀金的佛像。
越南佛教发祥地桑寺
桑寺坐落在北宁省顺成县清姜乡,距河内约30公里。这里是公元二世纪累楼古城中心,桑寺是越南最古寺,也是越南佛教发祥地。经过近两千年的历史变迁,今日的桑寺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游客经过宽宏的三观门和宽阔的场地,即可看到两排长形水池中倒影的九节屋桥(像会安至今仍可见到的屋桥式),香客由此进寺烧香拜佛。桑寺建于公元二世纪,是越南最早的佛寺。
与越南许多寺庙一样,桑寺内部采取亚东传统建筑风格。四排屋连通,呈长方形并包围着三座正屋:前堂、善香和上殿。如今后堂不在了,但香客仍能看到左右两边的40间厢房。在大院中间建有和丰塔。此塔以当时的大号砖建成,颜色像瓦缸的深棕色。随着时间流逝,上6层已倒塌,只剩下三层,但依旧威严坚固。该寺现存的最古老印迹被考古学家确定为十三世纪陈朝,1313年,陈英宗王朝对其进行了大修。
根据民间典故,蛮娘从12岁开始在灵光寺(今属仙游县)修行。一天蛮娘正在睡觉,西竺(印度)和尚丘陀罗不经意跨过她的身体后,蛮娘怀了孕,14个月后生下一个女儿。返回西竺之前丘陀罗交给蛮娘一根锡杖并吩咐,干旱时把它插在地里,可以救活人民,他念咒后把女儿放在天德河畔的桑树根洞里。
和尚回去后,干旱延续三年。蛮娘用和尚留下的锡杖插在地里造雨。桑树倒入河中漂至累楼城,听到蛮娘的声音便靠岸。蛮娘叫人把桑树雕成四尊佛像,称为“四法”,佛名为法云、法雨、法雷和法电,象征着云雨雷电。雕至中段,工匠看到一块石头便扔下河里。夜间河里却明亮起来。原来那就是丘陀罗和尚女儿的化石。这块石头跳进蛮娘的船,蛮娘把它供于神台,称为石光(发光石)圣。后来蛮娘被尊为佛母,修行于祖寺(满舍),而四法则分别供奉在同一地区的四座寺。
C. 镇国寺是河内最大的寺庙吗
镇国寺位于河内市区北面西湖畔的小半岛上,隔青年路与竹帛湖相对,是河内最古老的寺庙。关于其始建年代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其距今也有500年的历史。镇国寺原来位于红河岸边,大约400年前迁移到现在的位置。其位于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由一条长堤与湖边相连,可谓占尽西湖风光。
在历代皇朝中,这里都是皇家寺庙,并先后有过“开国寺”、“安国寺”、“镇国寺”诸名,可见其重要性。如今镇国寺仍然是河内最大的寺庙,也是香火最旺的寺庙。越南人有在上元节到寺庙进香祈福的传统。镇国寺内时常人头攒动,缭绕的香烟,即便在湖边也能看见。
D. 越南的着名景点有什么
美森谷地 (My Son Valley)
概述
这座位于会安西边四十多公里的山谷是全越南规模最大的古占婆国宗教遗址,被称为“越南的吴哥窟”。早在四世纪占族人就在此建立了印度教寺庙。随后的各个世纪,占族人不断地扩建,从而使这里成为占婆国的宗教圣地。这里是东南亚所有圣地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直到十七世纪末随着占婆国的衰落,才被越南的阮氏王朝所灭,美森圣地也才逐渐荒废。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家来研究占族历史,才把它加以保护起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址建立在群山环绕的茂密山谷中,整个谷地共建起了约70座印度教寺庙,占婆的塔是用红砖建成,虽不高大却式样复杂,体现了印度教风格。也因为比起用巨石建成的巨城——柬埔寨的吴哥寺,更耐不住风雨的考验,腐蚀破损得比较厉害,有些地方野草丛生。越往里走废墟越多,地上的断石残柱也越多,其中有些石雕和石上的雕刻保存得比较好。
虽然整个圣地略显破败,但还是能看出雕刻艺术的精美,墙上雕刻的小门洞里站立的女神像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像,还有些大象和占婆教信奉的生殖器的雕塑。其中有个没有塔尖的大型塔里德遗物比较丰富:表现歌舞场面的石雕连环画、多臂神、祭坛、神兽和各种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石雕。
参加会安当地旅行社组织的半日游(8:00-14:00)费用是4美元,不含门票。
门票60000越南盾。
开放时间:6:30-16:30。
交通
美森位于会安以西40多公里处,如果不参团可自己包摩托车来回,费用需6-7美元。
E. 越南龙仙寺现大量古文字,当地无人能看懂,上面写的是什么
上面的字都是古代的汉字,越南的当地人很多其实都已经不认识了,就算是会发音也比较模糊,并不是那么准确。而我国的古代汉字能够被保存得这么完好,也是非常令人骄傲的一件事情。
而越南曾经还被法国殖民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越南一边被推行使用越南语,另一边还被要求使用法语,从而就将古文字废除掉了。所以现在的很多越南已经基本都不认识古文字,在发现这些古文字之后才会完全看不懂。
F. 越南龙仙寺现大量古文字,当地无人认识,这座寺庙和我国历史有什么渊源
这座寺庙出现的古文字是我们中国的古代汉字,而这座寺庙其实是属于云南的一座寺庙。其实越南在之前是我们中国的附属国,后来才独立出来成为了现在的越南。
不得不感叹我们中华文化有如此大的魅力。而这些中国古文字之所以现在被大量发现,就是在很多中国人来到越南旅游的时候,在这座古寺庙中发现的。除了在龙仙寺出现过许多完好无损的中国古文字,还在越南其它不少的古建筑中也挖掘到许多中国的古文字,这让人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它们都被保存的比较完好。
G. 河内是越南首都,去河内旅行不可错过的四大景点是什么
越南的首都河内是一座有着现代气息的古老城市。河内坐落在红河岸边,是一个文化大熔炉,这里有古老的佛教宝塔、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以及保存完好的殖民时期建筑。
步行或骑自行车游览河内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河内有着越南风味的美食,热闹的市场,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到了河内后,这四个景点是很值得一去的。
文庙
在老城区,可以感受到河内城市的精神面貌,吃到越南的美食,买些当地的纪念品带回家。通常情况下,徒步走在老城区体验下这里的混乱和繁华,感受下河内最真实的一面。
H. 河内是个什么样的佛教圣地
河内是越南首都,越南第二大城市,地处红河三角洲西北部,位于红河与墩河汇流处,四周分别与河北省、北太省、永富省、河西省接壤。红河从市区旁边缓缓流过。
河内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从公元11世纪起就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文物丰富,名胜古迹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称。市区内宝塔高耸、寺庙林立,整个河内据说有200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庙,河内的寺庙、道观、家祠数量之多,超过了国内的大部分城市。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独柱寺与镇国寺。
佛教史上有名的《牟子理惑论》出现于公元2世纪末,作者牟子。牟子从苍梧奉母到交趾居住,并笃志奉佛,着《理惑论》37篇,宣扬佛教。由此可知,此时越南已有佛教的传播。此后,佛教经多种途径传入越南。首先,由于中国中原战乱,大批士民流入交州,将佛教带入;其次,南亚、西亚的移民及僧侣从海路进入交州,传入佛教;第三,也可能经由缅甸、云南进入红河谷地。据义净说,当时占婆的佛教徒大部分属于正量部,也有少部分是一切有部。这可以说是越南佛教的初传期。
6世纪后,越南的僧团逐渐形成,有了宗派的分别。574年,印度僧人比尼多流支(灭喜)到达长安,后来师事禅宗三祖僧璨,580年至交州住法云寺,弘传禅宗。这一派系称为“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共传十九代法主,活动于公元580~1216年之间。着名禅僧有法顺、万行、惠生等。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代僧人无言通游化至北宁建初寺,创立新的禅派,称“无言通禅派”。无言通师从百丈怀海,宣传中国惠南一系的南宗禅。由于这一派实行面壁禅观,所以也称为“观壁派”。这一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历经十五代,活跃于公元820~1221年间。
越南禅宗的另一个宗派是雪窦明觉派,也称草堂禅派,是北宋云门宗僧人草堂所创。草堂是雪窦重显的弟子,到越南后受到李圣宗重视,被封为国师,住开国寺。这一派主要传“雪窦百则”,提倡禅净一致,把修禅与念佛结合起来。草堂派传五代,活动于1009~1205年间。
竹林禅派,承袭无言通派法统。公元13世纪间,越南陈太宗受教于由中国去越的天封禅师,又从宋朝德诚禅师参学。后传至陈仁宗,更笃志禅学,出家为僧,称为竹林调御,被奉为竹林禅派初祖。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宣扬佛法不离世间法,主张坐禅,采用“临济宗,四宾主”的师徒问答方式传道,并企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此派是陈朝时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别,对越南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17世纪,越南佛教复兴。竹林禅派名僧白梅麟角将竹林教义与净土宗融合为一体,在河内创立了新教派莲宗。主张禅教双运,以教为眼,禅是佛心,以阿弥陀佛为禅的公案,实修上专念弥陀名号,借此开悟。此外,越南北方有中国僧人拙公创立的拙公派。这一派以临济宗为主,但受到净土宗影响,也称为竹林新派。在阮氏王府统治下的南方,中国僧人原绍创建了临济正宗的原绍禅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扬禅净并修的教义,在越南中部和南部有相当影响。后来,了观加以总结、改革,创建了了观禅派。
1848年,越南南部西安寺主持段明嫒、宝山奇香组织宝山奇香派,提倡无寺、无僧、念佛和“四思”(思祖先、思国家、思佛教三宝、思人间)的教义,在湄公河三角洲农民中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