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战争有什么性质

越南战争有什么性质

发布时间:2022-08-22 19:16:40

① 越南战争是什么回事

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美国军事介入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经过武装斗争和起义,先后取得了独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内以临时政府的名义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积极采取行动恢复越南的统一。

与此同时,在越南南方,一直坚持反共的吴庭艳,于1955年10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在西贡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为防止吴庭艳政权垮台,美国派遣100名代号为“绿色贝雷帽”的所谓“特种部队”进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国在西贡设立了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军事司令部,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4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宣布了一个名叫“战略村”的计划,把越南南方游击队渗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再划分为较小地区。主要村庄要用带刺的铁丝和�望塔围起来,进村的人将受到仔细盘查,其中的居民将被迁入集中营。随后,美伪军对各“战略村”进行疯狂的扫荡和围剿。

越南南方游击队进行了反“战略村”、反扫荡的战斗。据统计,从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的反扫荡斗争进行了40余次,美军伤亡达2000余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击队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万人口,美国军事介入严重受挫。

战争逐步升级

美军在南越的军事受挫激怒了美国统治集团。1963年底,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说,吴庭艳政权没能阻止“红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势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这种状况“极不令人满意”,“必须有所改观”。

1963年11月1日,美国在南越策动军事政变,杀了吴庭艳,换上了新的傀儡杨文明,并积极寻找扩大战争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国政府宣称,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滕纳·乔埃”号在东京湾(即北部湾)离最近的陆地大约65海里处的公海上进行巡逻时,遭到数目不定的北越鱼雷艇的袭击。

事后证明,这是五角大楼为扩大对越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美国政府趁机出台了“逐步升级战略”,即所谓“有限度地扩大战争”。

接着,美军开始推行“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军人数超过50万。

游击战让美军吃尽苦头

美军和南越军队对革命的绞杀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许多作战区,每家每户都组成一个战斗单位。屋内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粮洞和藏牛洞。每村每乡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村有民兵、乡有游击队。大部分村、乡,尤其是那些靠近敌占区边缘地带的村乡,成了布防森严的战斗村和战斗乡。战斗村组织严密,村民有各自的战斗岗位。游击队和民兵站岗放哨,一有情况立即投入战斗。1965年以后,随着战争的扩大,大量游击队员开始转变为正规军,投入到前线与美军作战。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军在清化战役中遭受重创。4月3日上午7时,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国第七舰队的飞机,约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国飞机对着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区、民用工程和经济设施进行狂轰滥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队和地方民兵自卫队,在敌机俯冲下来的一刹那,使用各种火力一齐射向天空,组成强大严密的火力网,敌机一架架被击中,冒着浓烟倒栽下来。这一天,他们击落17架敌机,生俘1名美国飞行员,创造了一天击落美军飞机最多的纪录。

4月4日,美军又出其不意对清化突袭,不料当地武装早有准备。这一次美军失败得更惨。清化军民这一天共击落敌机30架,活捉1名美国飞行员。这次战役后,美国的轰炸行动陷入窘境。

从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军和游击队机动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奇袭战、伏击战、攻坚战、围点打援和反扫荡战。据初步统计,南方军民共歼灭美军近6000人,超过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歼灭的美军总数的一倍。在许多战场上和战斗过的地方,美军尸体横陈,发出阵阵恶臭。据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回忆,他1964年到位于西贡不远的古芝县采访报道,发现位于县城中的甘密河里漂着一具具美军尸体,无人处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恐怖的墨绿色。偶尔几个儿童经过,用长长的木棍拨弄着尸体,寻找值钱的东西。在美军的一个战地抢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据护士胡斯小姐讲,几乎每天她都要处理掉四到五袋残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将武装力量增加6.5万人,总数超过100万,同时考虑把征兵年龄降低到18岁。在8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总统约翰逊也公开宣布,把美军在越南的布防人数增加到4.5万到5万人,到1968年,美军各兵种将达到52.5万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发起“新春攻势”。经过45天激战,歼灭美伪军1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逐步升级”战略。攻势还使美军士气低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沉重地说:“预料要进行一场长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争。”

尼克松准备从越南脱身

由于南方人民武装的坚决抵抗和越南军民团结一致,美国在越南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想效果,遭致国内外一致反对。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迫于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尼克松找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帮助美国走出越战泥潭。于是基辛格开始积极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国从越南脱身的计划,随后,与越南政府及苏联进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基辛格说:“要是把态度灵活误以为是软弱无能,把通情达理看成是没有决心,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我还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要是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多勃雷宁把美方计划反映给苏联政府,苏联表现出冷淡态度。此后美国多方进行谈判,但进展缓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这个数字说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终于吃到了苦果。

谈判不成,美国只得“体面撤退”。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提出:“应该加强南越军队,使之替代美军把战争进行下去。美军的撤离取决于南越军队承担美军作战任务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伤亡代替美国人的伤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总统在中途岛宣布:在当年8月底以前,从越南撤出美军2.5万人。这是尼克松政府从越南的第一次撤军。

但美国仍希望奇迹能够出现。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宫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电视演说,他主张的“边战、边谈、边化(越南化)、边撤”的方针,遭到群众反对。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战性的电视演说,“结束越战新动员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向华盛顿进军”的抗议活动。在同一个星期里,类似的活动多达10余次。

不得已,美国在加强南越政权力量的同时,加快撤军步伐,驻越美军逐步减少。1973年1月27日,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失败。美军撤出后,在南越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相当规模的海空部队,支援110万南越军队作战。

1975年春,越南北方军队和南方人民武装发动了着名的春季攻势,经过西原、顺化—岘港、西贡三大战役,击溃了南越军队。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统一。

美国人的恐怖记忆

越战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1973年美国在越南作战人数约54万),时间拖延长(前后12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国外战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伦道夫·巴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愤怒地控诉道:“(政府)要我们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战斗,而战争却使我永远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和自由去战斗。每年我除了与那些悲惨的战友们泪流满面地团聚外,似乎痛苦与孤独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越战彻底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

越战之后,卸任了近30年的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众多越战反省者的鼓励下,于1995年发表了《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一书。麦克纳马拉认为,美国政府决策人没有意识到,“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在不涉及我们自身存亡的事务中,要判断什么是另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应由国际社会进行公开辩论来决定。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可惜,这一用血和泪总结出来教训,在目前的美国政府中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鉴戒。

② 越南战争是怎么回事

越南战争是一个奇怪的东西。

越南最初为法国的殖民地。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挟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北越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法国撤出后,美国人开始在这里使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南越政府。北越政府在不毁条约的情况下,派出部队作为南越的反政府游击队,从第三国进入南越作战。南越政府作战不利,后来美军(1965年)直接介入。但北越得到了中苏的后勤支持,甚至将训练场地秘密设置在了非参战国——中国;而美国人对北越的轰炸造成的损失,都有中国和苏联以更多的投入补助,因此,美国人对北越的轰炸是无效的。而南越政府与军队严得腐败,美国支助的金钱被政府人员用于移居国外,支助的武器被军队卖出转入游击队员手中。美军陷入游击战不能自拔,最后,美国新总统尼克板上任后,美军开始撤出越南。
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协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③ 1979越南战争

中越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短暂侵入越南北部之后,中国军队在一个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胜的胜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恶化,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苏分裂
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依然紧张,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但当时的国际上多数国家却认为是中国入侵越南,当时的联合国人权组织还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指责。
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约20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攻击。战争中一度攻占了越南约20多个城镇和军事据点。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十六个地方团及四个炮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应战。由于当时的解放军战斗素质、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与越军相差甚远。虽然基层指战员骁勇善战,但参战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完成各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击退了入侵中国云南、广西两省边境的越南军队;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侵略军预备队。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据战后中国军方发表的统计:中国军队死6954人,伤14800多人;歼灭、击溃越南人民军的第3师、345师、356师,越军死伤约52000人。越南官方没有正式发表伤亡人数,只在官方的人民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破坏项目。包括基建设施、厂矿等。而当时负责该项破坏任务的中国军人透露,被中国军方破坏的设施多数是中国在抗美援越期间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战争评述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由于边境纠纷而引发的局部战争。但从其发动背景来看,应该是一场中国对内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巩固其政权;对外展示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的战争。
对内: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对外: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按照战后综合各方发布的战争评述:“中国军队在战争发动后仅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将越军逐回国内”来看。越南确实是占据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只不过占据是象征性和少量的。不然以当时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没可能在120分钟后就能将越军逐出国境。而且中国在“教训越南”的目的达到后,在越南国内没有“占据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双方都退回到实际控制线内,不存在“侵略占领越南领土”的情形。但是该次战争并没有使中越边境恢复到和平态势。中国军队在撤军后,越南军队重新回到边界线上,中越边境的冲突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期间两国还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边境战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战役)。战后中国军方总结了战争带来的经验教训,开始了大规模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场战争为中国西南地区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
后果
战争的后果仍在持续,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着世界上最大的陆军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恐惧。1980年代,在双方的边界上仍有小的冲突,并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双方关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④ 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中越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短暂侵入越南北部之后,中国军队在一个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胜的胜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恶化,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苏分裂

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依然紧张,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但当时的国际上多数国家却认为是中国入侵越南,当时的联合国人权组织还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指责。

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约20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攻击。战争中一度攻占了越南约20多个城镇和军事据点。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十六个地方团及四个炮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应战。由于当时的解放军战斗素质、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与越军相差甚远。虽然基层指战员骁勇善战,但参战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完成各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击退了入侵中国云南、广西两省边境的越南军队;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侵略军预备队。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据战后中国军方发表的统计:中国军队死6954人,伤14800多人;歼灭、击溃越南人民军的第3师、345师、356师,越军死伤约52000人。越南官方没有正式发表伤亡人数,只在官方的人民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破坏项目。包括基建设施、厂矿等。而当时负责该项破坏任务的中国军人透露,被中国军方破坏的设施多数是中国在抗美援越期间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战争评述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由于边境纠纷而引发的局部战争。但从其发动背景来看,应该是一场中国对内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巩固其政权;对外展示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的战争。

对内: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对外: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按照战后综合各方发布的战争评述:“中国军队在战争发动后仅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将越军逐回国内”来看。越南确实是占据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只不过占据是象征性和少量的。不然以当时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没可能在120分钟后就能将越军逐出国境。而且中国在“教训越南”的目的达到后,在越南国内没有“占据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双方都退回到实际控制线内,不存在“侵略占领越南领土”的情形。但是该次战争并没有使中越边境恢复到和平态势。中国军队在撤军后,越南军队重新回到边界线上,中越边境的冲突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期间两国还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边境战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战役)。战后中国军方总结了战争带来的经验教训,开始了大规模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场战争为中国西南地区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

后果

战争的后果仍在持续,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着世界上最大的陆军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恐惧。1980年代,在双方的边界上仍有小的冲突,并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双方关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这场战争还造成在越的华裔受到歧视并被迫移民。他们从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亚、欧洲或北美的其他亚裔社区。

⑤ 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

越战的背景:
柬埔寨和老挝50年代,独立建国,并加入联合国;在我国加入联合国时柬方了投反对票,老挝投赞成票,越南77入联,所谓越南建立中南半岛国,在各种势力要求下50年代就破产了,80年代建中南半岛国说法是是忽悠人的,柬埔寨问题一直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直到90年代初解决!78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伊朗国内动荡,79年革命爆发,美国忙于出人质安全,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苏联战略印度洋的出口快达成,苏联攻击中国说不现实!国内72年虽然文革,但已经入世界市场,除了美国因台湾事务未建交,德国因东西德事务未建交,其他主要英法日意欧国家都建交,都开始贸易往来,国内在此期间搞了43方案和82方案,43方案为了吃饭穿衣,引进大化肥项目和化纤项目,包括轧钢,发动机引进,82方案是华帅搞的,,对接国际市场引进宝钢,包括一些电视机生产线项目,都在80年显出效益了!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坏事,76年四人帮倒台也算好事,文革结束,国家处于要安心发展良好阶段。78年3月,160广州舰在湛江发生爆炸舰沉,损失11亿,130多人死亡,大事故,军队整肃开始,人事变动开始!79年2月过了春节,中越战争爆发!

⑥ 越南战争是怎么会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约翰逊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约翰逊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妄图在18个月内“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国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战争”破产。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国终于被迫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影响和余波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和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的损害他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

⑦ 越战是什么什么是越战美国和越南发生了什么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甘乃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甘乃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雪夫肆意欺淩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雪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子试验。严峻的形势使甘乃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甘乃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甘乃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援。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詹森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詹森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詹森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詹森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詹森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导,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资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员警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森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森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⑧ 越南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区别

1、战争的对象不同。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战争;越南战争是美国与北部越南之间的战争。

2、战争的性质不同。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中国来说是反对越南边境侵略的正义战争;越南战争是北部越南与美国及南部越南的外部势力介入的内战。

3、战争的范围不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范围主要是云南、广西边境以及越南北部的山区;而越南战争则是在越南全境的战争。

4、战争的起因不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发生是因为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挑衅中国引起的;越南战争是美国为围堵共产主义力量而发起的。

(8)越南战争有什么性质扩展阅读:

越南战争最高峰的时候,美军投入了超过54万名美国军人在越南作战,大约10万到20万名美国士兵在这个国家之外的地方参与其中。

最终美军却损失5.8万人后灰头土脸地离开了越南。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军方至今仍然无法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美国人如何输掉了这场战争,虽然他们从未输过一场战斗。

一九七九年越南刚刚取得民族独立,就在苏联的支持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出兵侵占柬埔寨,并极力推行反华政策,不断侵犯中国边境,强占中国领土。

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了惩罚性的自卫还击。

⑨ 越南战争性质

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短暂侵入越南北部之后,中国军队在一个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胜的胜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恶化,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苏分裂

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依然紧张,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但当时的国际上多数国家却认为是中国入侵越南,当时的联合国人权组织还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指责。

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约20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攻击。战争中一度攻占了越南约20多个城镇和军事据点。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十六个地方团及四个炮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应战。由于当时的解放军战斗素质、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与越军相差甚远。虽然基层指战员骁勇善战,但参战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完成各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击退了入侵中国云南、广西两省边境的越南军队;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侵略军预备队。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据战后中国军方发表的统计:中国军队死6954人,伤14800多人;歼灭、击溃越南人民军的第3师、345师、356师,越军死伤约52000人。越南官方没有正式发表伤亡人数,只在官方的人民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破坏项目。包括基建设施、厂矿等。而当时负责该项破坏任务的中国军人透露,被中国军方破坏的设施多数是中国在抗美援越期间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战争评述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由于边境纠纷而引发的局部战争。但从其发动背景来看,应该是一场中国对内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巩固其政权;对外展示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的战争。

对内: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对外: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按照战后综合各方发布的战争评述:“中国军队在战争发动后仅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将越军逐回国内”来看。越南确实是占据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只不过占据是象征性和少量的。不然以当时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没可能在120分钟后就能将越军逐出国境。而且中国在“教训越南”的目的达到后,在越南国内没有“占据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双方都退回到实际控制线内,不存在“侵略占领越南领土”的情形。但是该次战争并没有使中越边境恢复到和平态势。中国军队在撤军后,越南军队重新回到边界线上,中越边境的冲突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期间两国还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边境战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战役)。战后中国军方总结了战争带来的经验教训,开始了大规模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场战争为中国西南地区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

后果

战争的后果仍在持续,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着世界上最大的陆军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恐惧。1980年代,在双方的边界上仍有小的冲突,并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双方关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这场战争还造成在越的华裔受到歧视并被迫移民。他们从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亚、欧洲或北美的其他亚裔社区。

阅读全文

与越南战争有什么性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意大利的中国公司有哪些 浏览:829
孟晚舟回家中国做出了多少努力 浏览:536
越南45万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617
英国人一生买电子产品多少钱 浏览:697
印度疫情7月29号数字是多少 浏览:994
越南哪些地区贫穷 浏览:766
印尼盾1000换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637
印度洗头膏哪个牌子好 浏览:654
印尼香奈儿香水多少钱一瓶 浏览:112
英格兰为什么不用英国名字 浏览:194
德国为什么不攻英国 浏览:452
中国劳动力为什么廉价 浏览:363
英格兰为什么会输意大利 浏览:980
三亚和越南哪个地方好玩 浏览:728
英国枢密院是什么职责 浏览:417
为什么伊朗指挥官在伊拉克 浏览:912
印度尼西亚为什么火山众多 浏览:606
越南多少钱才是富豪 浏览:730
伊朗回国为什么选兰州新区 浏览:868
英国贝尓机油怎么样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