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中法战争清帝国赢了,还把越南让出去了
中法战争,是清王朝和法国发生于1883年到1885年之间的一场宗属国的争夺战。从19世纪下半叶起,法国开始发展在亚洲的殖民地,由于1856年越南处死了法国在越南的传教士,所以法国远东舰队正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但是越南在历史上都一直是作为中国附属国而存在的,素有“南越”之称,所以法国此举势必出触动了清王朝的利益,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左宗棠对李鸿章怯懦之举十分愤怒,他在书中写道“对于大清,十个法国将军都还不如一个李鸿章能坏事”,中法战争也就造成了“不败而败”的战争史奇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实力贫弱以及清廷软弱无能所致。
‘贰’ 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不败而败,清法战争的结局该如何解读呢
1885年6月9日,伴随着《中法新约》的签订,宣告清法战争正式结束,清政府也正式承认越南以法国为宗主国。
但由于这份合约的签订时机太过于特殊,恰好正是“镇南关大捷”之后,而合约的本质又属于丧权辱国。
然后就是镇南关战役了,这时候的法军已经进入了清朝陆地,但如此一来,也不代表法军就能一路长驱直入。
因为法军当时的扩张重心其实不在清朝,而是在欧洲,所以也就导致在法国进入清朝内陆后,还面临着兵力不足以及补给困难等诸多处境。
镇南关大捷其实就完全可以看成是法军战斗力下降的一个佐证。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清政府就可以正式发力驱赶侵略者,然后获得清法战争的胜利呢?不见得。
‘叁’ 如何看待中法战争中清廷的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是法国侵略中国,中国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正义战争。战争中,中方虽有失利,但总体上取得了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然而,清政府执行的是一条妥协卖国路线,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西南大门,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侵略目的。
法国从清朝手里拿到了越南作为保护国,不过没拿到更多的利益(赔款割地),胜利了不过比较起中国近代遭遇的其他战争对手的话,不算全胜。
中国(清国)丢掉了越南,失去了福州水师,基本上是失败,不过比起其他遭遇的战争而言没那么惨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能算打平,还美其名曰“不败而败”“不剩而胜”,窝大清南洋的海军全部报销,陆军被雄鸡的加长版刺刀赶得一路败仗几乎丢掉了整个越南,最后胜了一两次局部战役,也好意思说自己“不败”,果然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风格。
另外,镇南关战役主要是黑旗军,说实话,黑旗军这种反清起家的武装到底算不算清军还是只算同盟,那真是不太好说的一件事。
‘肆’ 满清为何会发生中法越南战争 怎么最后越南还是沦为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对越南增兵侵略,目的在把越南置于其控制下。而越南的阮朝,只欲靠宗主国清朝来挽救其危机。1883年7月,越南阮朝的嗣德帝死,阮廷发生内哄。两年内换了三位皇帝,当时即位皇帝欲向清廷求封,法国乃乘此时再度进攻。于1983年8月攻打顺化,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使之受其“保护”,法国在越南成立保护政府。12月,法军进攻中国军队,挑起战端,爆发中法战争。战争初期,清军接连失利,清廷主和派李鸿章力主妥协。1884年5月,在天津与法国签《中法会议简明条款》,规定清承认法“保护”越南及撤驻越兵,也就是放弃中国对越南的朝贡关系。
原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河内),现在的越南主席府
关于越南之亡,越南历史学家陈重金曾作了一番检讨。他说:“穷国寡民,又逢多灾多变之时,外人入侵,朝廷茫然不知所措,人心离散,分成此派彼党,互相杀害。这就是我越南国在嗣德末期的情势,因此危亡的局面就出现了。”
‘伍’ 如何看待中法战争中清廷的不败而败
法国从清朝手里拿到了越南作为保护国,不过没拿到更多的利益(赔款割地),胜利了不过比较起中国近代遭遇的其他战争对手的话,不算全胜。
中国(清国)丢掉了越南,失去了福州水师,基本上是失败,不过比起其他遭遇的战争而言没那么惨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能算打平,还美其名曰“不败而败”“不剩而胜”,窝大清南洋的海军全部报销,陆军被雄鸡的加长版刺刀赶得一路败仗几乎丢掉了整个越南,最后胜了一两次局部战役,也好意思说自己“不败”,果然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风格。
另外,镇南关战役主要是黑旗军,说实话,黑旗军这种反清起家的武装到底算不算清军还是只算同盟,那真是不太好说的一件事。
‘陆’ 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如何解读这个不败而败
1883年至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中法战争,而这次战争也是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反侵略战争中胜利的一次。可就是这样一次胜利的战争,清政府却依然签订了不平等条。所谓的不败而败指的就是李鸿章在起草并签订《中法条约》中,未曾为中国带来半分利益,反而还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说清王朝在此次战争中不败而败,是因为它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依旧没有获取主权上的胜利,可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如此做已经是最大限度上来保全自己的政权以应对其他更险恶的事情,况且中法战争也的确打击了法国的士气,让其在国际上地位也有所下跌。
‘柒’ 为什么中法战争清帝国赢了,还把越南让出去了呢
无奈之下,法国政府制订了以越南为跳板,进而侵略清帝国的作战计划。在中法战争尚未爆发之前,法国方面依然不肯承认侵略越南实际上就是为了侵略清帝国。实际上,直到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依然不肯承认,但是法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暴露出了真实目的和野心,即便是想要隐匿也无济于事。大连外国语学院谷倩兮硕士在《论中法战争中法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实现》中曾经提到:
‘捌’ 清朝时期的中法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巴德诺在《中法新约》上签字画押之后,中法战争宣告结束。清朝得到的损失即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即使是这样的条约,国人普遍也不买账,称之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从而对清政府调侃奚落。那么中法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疏导一下。
中法战争前期,法国军队一路将清政府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以至于清政府不得不通过签订承认法国控制越南的《李福条约》来求得和平。但是,以茹费理为首的法国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不断向中国边境推进,在陆路挑起北宁事件,想将腿伸入中国境内,而在水路,则直接偷袭福建水师,炮轰福州船政局。清政府的军队几乎无还手之力。当他们请出冯子才时,冯子才已经因为看不惯清政府的官场而退隐在家。他重出江湖时,已65岁高龄,是今天的厅级干部都退休年龄了。
为赶走法国人,这位老人在老家训练了一支私人武装,然后,他就带着这支私人武装上了前线。他上阵的气概一点也不亚于左宗棠,在带着私人武装上阵的同时,还将两个儿子带上战场,目的是叫他们在自己阵亡时为自己收尸,这样的决心哪有不胜之理!冯子才的这支武装也就几千人,拿在手里的武器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差不多,都是些大刀和长矛等冷兵器。关键是老冯亲自提着长矛,在前面冲锋陷阵。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
1884年(清光绪十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停泊于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当时的清廷则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于是张佩纶、何如璋、穆图善等下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尤斩”。于是,法舰在马江者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无阻。它们与福建水师军舰首尾相接,并日夜监视之,前后为时月余。福建水师处于被法舰围困的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福建海军许多官兵请战,要求自卫;不少士大夫上书要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北洋水师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鸿章执意求和,不准抵抗,更拒绝增援。何如璋等也怕影响和谈,命令各舰不准发给子弹,不准无命自行起锚。七月初二(8月22日),法国政府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水师。孤拔决定于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转移方向时便开战。因为当时用船首系泊,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可使大部分福建水师位于法舰的前方,无法进行有力的回击。初三上午8时,法国驻福州副领事白藻太向何如璋等投递最后通牒,限福建水师当天下午撤出马尾,否则开战。
何如璋得知后,竟然对福建水师封锁消息,听任各舰抛锚江心,实际上是让各舰坐以待毙。当他们看到法舰升火待发,才慌张起来,以未做好战斗准备要求法方把开战日期改在七月初四;遭拒绝后,才匆忙下令进行临战准备。
1883年底,法军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国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的马尾基地,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同年,法军侵占中国台湾。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审时度势,放弃基隆,集中兵力扼守淡水,击退侵略者。转而,法军攻占谅山,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敌人,获得镇南关大捷。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清朝电令乘胜即收,并在1885年4月7日,宣布停战撤军。对此,张之洞奏请朝廷,延缓撤兵时间,以克河内。然而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致使中法战争出现一个奇特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清政府在胜利情况下,同法国签订屈辱的《中法会定越南条款》,对此左宗棠内心悲愤不能自已,病死福州。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话:“惟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玖’ 清代时期,法国占领越南又觊觎大清,结局怎样
法国占领越南南圻后,为进一步打通通往中国的门户,开始派人探查中圻和北圻的形势和山川地貌,以便发展交通。1866年5月,德拉格雷中校和安邺大尉等几名法国人结队前往湄公河寻找到中国的道路。1868年三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一行人才到达云南,不曾想德拉格雷到此得了肝病竟死了。安邺等人把这人的尸体经由中国乘船返回西贡。
安邺死后,杜白蕾知道惹了麻烦,赶忙派海军大尉非拉斯特与北越大臣阮文祥,协商处理北圻安邺之死事件。非拉斯特得知安邺是被黑旗军杀死的,顿时大怒。后双方为尽快了结此事,便缔结了条约,这项条约虽保住了越南皇帝的地位,却丧失了南圻六省之地,被迫开放了尸耐港、宁海港、河内城、红河等地的通商权。但直到此时,法军并未真正放弃向北推进的想法,所有才有了后面的第二次侵略越南战争以及清法战争。
‘拾’ 清末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中法战争又叫清法战争,时间跨度上从1883年12月到1885年4月份,历时一年零五个月,最终以签订《中法新约》结束。
由于封建王朝的本质弊端,近代的大清王朝屡屡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败赔款更是家常便饭。其中同法国的的战争就是众多战争中的一个,虽然在战场上打败了法国,但在外交上却输得彻彻底底。法国同其他欧美国家一样,野心勃勃,希望在中国取得一块殖民地。于是在1883年,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企图通过越南进入中国西南边界。起初法军在山西一带依靠先进武器取得胜利,逼迫清政府割地赔款,随后法国海军又在中越边境登录,进攻清朝西南地区。1884年3月份,中法两军在镇南关爆发大规模冲突,清军的将领是有名的冯子材将军,在镇南关击退法国军队,并一路驱逐出边境。清王朝取得阶段性胜利。
清政府取得胜利后,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优势的一方,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害怕军队发生兵变,危及自己的统治,居然主动向法国求和。于是在188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去同法国谈判,谈判失败,最终签订《中法新约》并向法国赔款。在条约中,清政府同意开放两处通商口岸,承认法国在越南的合理地位,中法之间的贸易税由法国决定。在一系列条约下,法国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清政府的损失反过来加在普通人民身上,底层人民因各种赋税杂税苦不堪言。
自中国西南门户大开后,清政府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傀儡,沿海城市也逐渐沦为其殖民地,成为“国中国”。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给近代中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