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的全球背景
与火山岩类有关的金矿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其储量和产量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类金矿在西太平洋岛弧带取得了重大突破,储量剧增,环太平洋带已发现金矿超过50余处,总储量超过5000t,其中有超大型矿床6个,特大型矿床9个,大型矿床35个,均属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第三纪。该类金矿以品位高、近地表产出、易采易选等特点而着称,其地位也日显重要。
目前已确定的3个巨大的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成矿带,分别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地中海-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天山-蒙古-鄂霍次克成矿带。
环太平洋西部,从日本到新西兰北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带,这些金矿床位于俯冲带之上的新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深成弧形构造带上,受大陆边缘火山带和岛弧系控制。西太平洋岛弧许多金矿床与斑岩和火山中心有关,其中至少有70%都直接或间接起源于岩浆。主要类型有与斑岩、矽卡岩有关的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和黑矿型块状硫化物型金矿等。太平洋东岸,与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多产于活动的美洲大陆边缘,受大陆边缘火山带控制。北美大多数金矿床分布于科迪勒拉褶皱区和北美地台结合部位的活动带中。
西太平洋岛弧区金矿床的形成年龄一般小于20Ma;美洲西部的成矿年龄主要为39~10Ma。这些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主要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盘大陆边缘以及岛弧的岩浆弧和弧后岩浆带,多数产在克拉通地壳或岛弧地壳的浅部,少数直接产在洋壳之上,如旧普韦布洛(老村庄)和拉多拉姆金矿床。个别矿床形成于拉张弧后盆地,如克里普尔克里克金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洋中脊出露于水面之上,如冰岛,也可能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张性的地壳应力条件下(西利托,1997),少数金矿床可能在区域挤压的条件下形成。这些矿床集中区以大规模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花岗岩类岩石以及斑岩侵入作用为主(博伊尔,1984)。
几乎所有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都形成于一系列火山环境中,只有极少数矿床中没有火山岩。金矿床的产出与火山口或火山机构构造关系密切,只有少数矿床产于远离火山口的火山岩中(Wood et al.,1990)。区域性的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的区域产出位置,但大多数金矿床并不直接产于大断裂中,大断裂控制的是成矿带的分布,大断裂与破火山口的环形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往往控制了具体金矿床的产出。大多数控矿断层为正断层,不同规模的断层控制了矿体的产出。矿床的多数富矿体产于断层转向部位的扩容带中。
含矿的火山岩具有偏酸性和碱性的特点(Nielsen,1984;Mutschler et al.,1985),与金矿床有关的火山岩主要为氧化程度较高的Ⅰ型磁铁矿系列。低硫浅成热液型矿床的围岩成分变化范围大;高硫浅成热液型矿床的围岩绝大多数是流纹质安山岩。这种关系暗示高硫型矿床的围岩与矿化有成因联系,围岩本身可能就是提供成矿热能和成矿物质的深部侵入体的一个连续组成部分(Heald et al.,1987)。有些矿床的部分围岩是沉积变质岩,如日本的菱刈金矿。在很多情况下,见不到深部侵入体与金矿成矿作用的直接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侵入体,侵入体往往在深部发育,如科罗拉多的Creede矿床和西班牙的Rodalquilar金矿床(Steven et al.,1975;Arribas et al.,1995)。现代地热系统在3km左右的深部还见不到侵入体,深部侵入体可能至少在5km左右(Heley,1990)。
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矿化方式为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不同的矿化方式可以共存于一个矿床中,以一种为主。有些矿床的矿化具有分带性,地表为热泉沉淀,向下为浸染状及网脉状矿化,最下部为脉状矿化。各类型矿化之间常呈过渡关系,并向围岩渐变。低硫浅成热液型矿床多为脉状、网脉状矿化,较少见浸染状矿化;高硫浅成热液型矿床以浸染状矿化居多。大多数浅成热液型矿床没有伴生矿化,个别金矿床与低品位的斑岩铜-金矿化有关,少数金矿床浅部发育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深部发育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
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包括矿体周围的围岩蚀变和整个热液系统的围岩蚀变,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矿体的围岩蚀变宽度从几厘米到几百米不等,与矿脉的规模有关。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在靠近脉壁的围岩中发育钾长石化(主要为冰长石)、硅化(石英和玉髓)和绿泥石化(主要为富铁绿泥石);向外为绢云母化(包括绢云母及其他云母类矿物),绢云母化带外带可含少量泥化蚀变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最外带为青磐岩化。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围岩蚀变从矿脉向外围分别为硅化、高级泥化(主要是高岭石和明矾石,还常见有叶蜡石和氯黄晶等)、泥化带(可包含少量绢云母),最外带为青磐岩化(图3-7)。
与成矿有关的整个热液系统活动的范围可深达5㎞,在金矿床外围普遍形成青磐岩化或钾化。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矿体上方靠近地表(深度小于50m)的部分可以存在一个盖帽状的浅部高级泥化带(图3-8)。
图3-7高硫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示意图
(据Heald et al.,1987)
图3-8高硫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体系结构
(据Henley et al.,1983)
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活动期后,低硫浅成热液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多发生于火山活动结束之后1Ma以后,个别达15~20Ma;高硫浅成热液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多发生在火山活动结束之后0.5Ma以后。在成矿末期往往存在一个温度很低的阶段,反应了上部较冷的地下水的下侵,成矿热液体系的消亡。
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①均一温度较低,一般低于300℃;②盐度很低,一般小于5%,多数小于3%;③普遍存在流体相分离(沸腾)的证据。包裹体液相成分变化范围较大,Na+是主要的阳离子,Na+/K+比值一般为2~10,Ca2+/Mg2+比值也主要介于2~10。阴离子中Cl-是主要成分;气相成分中CO2占主要地位,并含少量H2S和SO2。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是由于流体来自雨水,且水-岩反应时间较短的缘故。均一温度和盐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可能反应了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的推移,在地下停留时间短,且温度、盐度低的雨水加入的数量逐渐增大的规律。
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同位素组成变化有其规律性,δ180值一般都较低,多数小于0;δ180、δD值远离岩浆水而靠近雨水,有些矿床直接落在雨水线上。大部分矿床显示一定程度的同位素漂移。不同矿床的δ180、δD值均与地理位置有关,总体分布大致平行于当地雨水线(Talor,1979;Ohmoto,1986)。这些特征表明大部分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是雨水来源的地下水,不同矿床还有不同比例的其他来源的流体,如岩浆水和海水。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来源的地下水为主,有些矿床有部分岩浆流体或地壳深源流体加入。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从早到晚,岩浆水逐渐减少,大气降水逐渐增多的演化趋势。
众多的学者都总结过浅成热液型金矿的成因模式(图3-8),其基本条件包括:①成矿体系深部存在一个侵入体,这个侵入体与成矿部位可以不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岩脉或岩颈直接连通,侵入体的作用主要是为流体的循环提供热源;②有大量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③存在有利于流体循环的脆性断裂带。成矿的基本过程是:成矿流体(主要是雨水来源的地下水)在深部被加热,沿断裂裂隙系统向上运移,并沿途不断萃取成矿物质(无论何种来源),在深度很小(一般小于1.5㎞)的适当环境中沉淀成矿。
⑵ 达巴特矿区(次)火山岩
(一)岩石特征
1.英安斑岩
达巴特矿区的英安斑岩出露于椭圆形火山机构东南侧(图2-9),呈蘑菇帽状喷发不整合于中、上泥盆统凝灰质砂岩之上(见图2-4),柱状节理极为发育,具陆相火山岩喷发特征,其次火山岩相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以及近喷出相凝灰熔结角砾岩。
岩石呈现灰绿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及少量钾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等。斜长石:无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板状,多被鳞片状绢云母-水白云母集合体或黝帘石集合体交代,偶见中长石环带结构,含量10%~12%;钾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柱状,部分被蠕虫状石英交代呈文象结构,含量5%;石英:不规则锯齿状,含量为2%;角闪石:熔蚀长柱状及不规则残留状,前者为暗灰色,已完全被绿帘石、黝帘石、钠长石集合体取代,见明显的富铁质暗化边柱状轮廓,后者为绿色,具多色性,见一组微细角闪石解理,多被叶绿泥石交代,含量为2%~5%;黑云母:浅褐色,见完全解理,已完全被绢云母交代,含量约为1%。
2.次火山岩
达巴特矿区次火山岩出露于矿区中部,侵入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的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中,岩性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角砾岩,这些次火山岩组成了一个椭圆形火山机构(王核等,2000a),该椭圆形火山机构的长轴长1800m左右,短轴长200~500m,面积约0.6km2,长轴走向295°,倾向北东,倾角70°~86°。
3.花岗斑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西北部,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粒度较粗,一般在3~7mm之间,斑晶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石英:熔蚀圆形,边部呈不规则状,个别见裂纹,含量8%~10%;斜长石:主要为更长石,个别为中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无色,见聚片双晶、卡钠联晶,多数边部或局部被石英、绢云母交代,个别完全绢云母化,含量为10%~12%;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少量为显微条纹长石,表面常见白色、褐色分解物,呈半自形宽板状,不同程度地被绢云母、白云母和石英交代,含量10%~15%;黑云母:片状,褐色,多被绿泥石交代,含量1%~2%。
图2-9 达巴特铜钼矿区次火山岩及矿床地质图
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局部具花斑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绢云母。岩石普遍具绿帘石化、硅化、萤石化及黄铁绢英岩化,局部见电气石化,表现为一种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在此段中,偶尔见到细脉状孔雀石化分布于岩石裂隙中及接触带上。岩体边部常见自爆和隐爆角砾岩。
4.流纹斑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中部。岩石呈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石英、更长石、钾长石和角闪石等,斑晶粒度在2~3mm间。石英:为无色,多为碎裂晶,个别呈港湾状,含量3%~5%;更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单个斑晶或聚斑晶,常见裂纹,聚片双晶发育,含量5%~10%;钾长石:无色或褐色,半自形—自形宽板、板状及不规则状,个别见有不完整的聚片双晶或微条纹,部分被绢云母及白云母交代,含量5%~8%;角闪石:半自形长柱状,见黑云母化。
基质由显微他形粒状石英、显微长条状长石、水白云母、高岭石和绢云母组成,显微粒状石英与显微长条状长石镶嵌呈显微霏细结构,定向分布,构成流纹构造,含量60%~65%;次生石英、水白云母、高岭石、绢云母交代基质中的长石,呈蠕虫状团块和准文象结构,含量约15%。
岩石自碎裂作用较强,微裂隙发育,沿微裂隙见孔雀石脉、石英-萤石脉、孔雀石-黄铁矿-石英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脉及石英细脉,上述矿物组合有时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于岩体中。
5.流纹质凝灰角砾岩
位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东南部。岩石呈土红色—灰白色,凝灰结构,流纹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由大量玻屑、晶屑和角砾组成。晶屑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石英晶屑有明显熔蚀现象。角砾约5%~15%,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角砾成分复杂,主要由流纹岩、熔岩、凝灰岩和英安岩等组成,砾径2~5mm,具有方向性,长轴方向与流纹流线一致。
(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常量元素
本次研究选取了达巴特矿区出露的比较新鲜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对同一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配套分析。测试工作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实验室测定。常量元素采用熔片XRF方法在X荧光光谱仪(3080E)上完成,其中FeO采用容量滴定法,CO2用电导法,H2O+用重量法分析。稀土元素样品用Na2O2熔融,经分离富集后用ICP-MS测定。Sc,V,Cr,Co,Ni,Cu,Zn,Rb,Sr,Zr,Nb,Ba,Hf,Ta,U,Th,Pb,Ga,Be,W,Cs,Mo,Li样品经Na2O2熔融后,水提酸化,用ICP-MS测定。分析结果见表2-3。
由表2-3可以看出,达巴特英安岩各样品氧化物的总量为99.50%~100.15%。样品的SiO2含量总体较高,而且变化幅度不大,为62.12%~64.38%。TiO2 的含量为0.52%~1.05%。Al2O3的含量变化不大,为14.63%~15.90%。MgO的含量介于1.36%~3.30%,CaO的含量为2.75%~4.63%。K2O和Na2O的含量,分别为1.68%~2.96%和2.92%~3.85%。由SiO2-Na2O+K2O图解(图2-10)可以看出,所有样品的投影点都落在了钙碱性范围。
表2-3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岩石化学分析 w(B)/%
达巴特矿区花岗斑岩各样品氧化物的总量为99.33%~99.95%。样品的SiO2含量总体较高,而且变化幅度不大,为73.97%~76.32%。TiO2的含量为0.08%~0.13%。Al2O3的含量偏低,变化不大,介于12.48%~13.13%。MgO的含量很低,介于0.04%~0.13%,CaO的含量为0.27%~1.54%。K2O和Na2O的含量,分别为5.42%~6.98%和1.57%~3.84%。
对比达巴特矿区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化学特征发现,按照岩石演化的顺序,SiO2的含量增加,从62.12%增加到76.32%,Al2O3的含量下降,K2O有大幅度的升高,从1.68%到6.98%。Fe2O3,MgO和CaO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岩石的SiO2-Na2O+K2O图解上(图2-10,图2-11)上判断,两类岩石均属于钙碱性系列。
图2-10 英安岩的SiO2-Na2O+K2O图解
图2-11 花岗斑岩的SiO2-Na2O+K2O图解
2.稀土和微量元素
对与常量元素相对应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列于表2-4。从表2-4可以看出,英安岩的稀土总量较低,从94.62×10-6~139.39×10-6,其中轻稀土含量从80.25×10-6~115.04×10-6,重稀土含量从14.37×10-6~24.3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Ce/∑Y)变化于4.69~6.03。花岗斑岩的稀土总量较高,从151.06×10-6~216.91×10-6,其中轻稀土含量从117.39×10-6~182.81×10-6,重稀土含量从32.33×10-6~36.01×10-6。轻、重稀土之比值(∑Ce/∑Y)变化于3.49~5.36。两种类型岩石稀土元素的δEu分别变化于0.64~0.81和0.1~0.13。
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例等表明英安岩的稀土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比较充分的分馏,轻稀土表现出明显的分馏,而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很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基本一致,轻稀土明显富集,分配曲线右倾(图2-12)。就Eu亏损程度变化规律来看,δEu变化于0.64~0.81,在花岗岩中Eu相对于Sm和Gd比英安岩更为富集。Eu从英安岩到花岗岩亏损程度更加明显,反映了花岗岩在分离结晶过程中,斜长石不断晶出。
上述稀土元素配分形式的相似性,表明本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具有相似的源区物质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的变化也符合岩浆演化的规律。
图2-12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表2-4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
对英安岩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2-4;图2-13)表明,微量元素经MORB标准化后的配分型式,接近于板内过渡型玄武岩系列岩石的配分模式,主要表现为富集K,Rb,Ba和Th等大离子元素,严重亏损Cr和Ni等元素为特征。
由微量元素丰度值可以看出,不论是英安岩还是花岗斑岩,铜元素的值均高于地壳平均值,Pb,Ag,W,Sn,Mo,Bi和As的元素丰度也比较高,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相对早期的英安岩中这些元素的丰度值要低于晚期的花岗斑岩,反映出随着岩浆的不断分异演化和地壳物质的加入,上述元素不断增加,而Cr,Co和Ni的丰度相应降低。
图2-13 达巴特矿区英安岩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配分模式
图2-14 达巴特花岗斑岩的Y-Nb图解
根据微量元素Y和Nb的含量作了Y-Nb(图2-14)来进行岩体形成环境判别。在图2-14上,所有花岗斑岩的投影点都位于板内靠近造山带的范围。
(三)岩体的形成时代
1.样品特征
测年样品采自火山机构中部的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
流纹斑岩呈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石英、更长石、钾长石和角闪石等,斑晶粒度在2~3mm间。基质由显微他形粒状石英、显微长条状长石、水白云母、高岭石和绢云母组成,岩石自碎裂作用较强,微裂隙发育,沿微裂隙见孔雀石脉、石英-萤石脉、孔雀石-黄铁矿-石英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脉及石英细脉,上述矿物组合有时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于岩体中。
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粒度较粗,其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基质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绢云母。
2.测年方法
对岩体的同位素测年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试工作是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 Ⅱ上完成。首先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形完好,具有代表性的锆石颗粒。将选出的锆石与一定数量TEM标准锆石置于环氧树脂中,然后镀金抛光,直至锆石完全暴露,随后对锆石进行显微照相(反射光、透射光、阴极发光和背散射)。SHRIMP分析的详细流程和原理可参考Compston 等(1992)和宋彪等(2002)有关描述。分析点的选择首先根据锆石反射和透射照片进行初选,再结合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进行最后确定,力求避开内部裂隙和包裹体。分析时采用跳峰扫描,记录Zr2O+,206Pb+,背景值,207Pb+,208Pb+,U+,Th+,ThO+,UO+ 共9个离子束峰,每7次扫描记录1次平均值。1次离子流强度约4.5nA,10kV的O2-,靶径25~30μm,质量分辨率约5000(1%峰高)。应用澳大利亚国家地调局标准锆石TEM(417Ma)进行元素间的分馏校正。采用置于调试靶上的RSE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学院)标准锆石SL13(年龄为572Ma、U质量分数约238×10-6)标定所测锆石的U,Th,Pb 的质量分数。数据处理采用Ludwig SQUID 1.0 及ISOPLT程序。
3.测试结果
达巴特铜钼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见表2-5。在表2-5中,19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和207Pb/235U比值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由于年轻锆石一般无铅丢失,且207Pb的积累较少,207Pb/235U比值年龄误差较大,故取206Pb/238U比值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所测锆石的年龄。在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表2-5)和U-Pb和谐曲线图(图2-15)中,流纹斑岩的206Pb/238U为297.3±8.0Ma~332.4±8.2Ma,加权平均年龄为315.9±5.9Ma,置信度为95%,MSWD为1.9。这一年龄数据表明,达巴特铜钼矿区火山机构东南部流纹斑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即早石炭世北天山(巴音沟)洋向南俯冲作用过程中,属于岛弧型陆相火山岩(见图1-15j)。
表2-5 达巴特铜钼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数据
图2-15 达巴特矿区流纹斑岩锆石U-Pb谐和图
图2-16 达巴特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谐和图
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见表2-6。在表2-6中,1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和207Pb/235U比值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在锆石SHRIMP测年数据表(表2-6)和锆石U-Pb和谐曲线图(图2-16)中,花岗斑岩的206Pb/238U为245±14Ma~323±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278.7±5.7Ma,置信度为95%,MSWD为1.6。这一年龄数据表明,达巴特铜钼矿区火山机构中部花岗斑岩形成于早二叠世,为板内裂谷拉张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表2-6 达巴特铜钼矿区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数据
4.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从英安岩到花岗斑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和很好的继承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精确定年为准确厘定火山岩形成的时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为判断岩体的形成环境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在对矿区花岗斑岩所作的R1-R2(图2-17)上,所有的投影点比较集中分布在后碰撞和同碰撞的边缘。在Y Nb(见图2-14)上,所有的投影点都位于板内环境。
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晚古生代期间,早泥盆世随着伊犁洋的关闭,别珍套—汗吉尕一带转入挤压抬升造山阶段,出现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并有花岗岩类岩浆侵位,由此古亚洲洋板块运动进入早期碰撞造山阶段。中泥盆世,由于受板内伸展作用的影响,在艾比湖—巴音沟一带形成早石炭世的北天山(巴音沟)洋,北天山洋向南的俯冲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早、中石炭世沟-弧-盆体系,即依连哈比尔尕早、中石炭世弧前-海沟带、别珍套-汗吉尕早、中石炭世岛弧带和吐拉苏早、中石炭世弧后盆地。别珍套-汗吉尕早、中石炭世岛弧带的火山-侵入岩带特征明显,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广泛发育。在达巴特铜钼矿区形成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角砾岩等,在达巴特火山机构早石炭世的流纹斑岩315.9±5.9Ma。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278.7±5.7Ma,西天山地区进入板块碰撞-板内伸展阶段,由于深源斑岩岩浆侵位,在达巴特矿区形成由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角砾岩组成的椭圆形火山机构,并导致相关矿床的形成。
图2-17 达巴特花岗斑岩体R1-R2图解
⑶ 优势矿产资源
老挝主要矿产有锡、铁、铜、铝、铅、锌、金、钾盐、宝石、煤和油气等。
5.3.2.1 金属矿产
(1)金:老挝有许多金矿化线索,原生矿床类型主要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石英脉型和产于碎屑岩中的蚀变岩型;此外,砂金矿分布广泛,具有很长的民采历史。根据已知金矿化线索,可划分出8个金矿化集中区,即北奔(Pakbeng)—北塔(Paktha)区,沙那勘姆(Sanakham)—南乌江(Nam Ou)区,会罗(Phu Loi)区,南俄河(Nam Ngum)上游和万象(Vientiane)冲积盆地,南山河(Nam San)上游地区,那坡(Nape)—娆康(Rao Co)区,车邦(Tchepone)—安康姆(Ankhem)区,南部和东南部区。
20世纪80年代初,对车邦—安康姆地区的南康河(Nam Kok)和南塞吉河(Nam Segi)进行了砂金矿评价,金品位为0.01~1.00g/m3,最高为5.00g/m3,沿河流域民采盛行。90年代对沙那勘姆—南乌江地区的北礼—琅勃拉邦一带进行了初步勘查,该带金矿化广泛发育,向南一直延入泰国境内。原生金矿化发育在花岗闪长岩和次火山岩侵入体内以及围岩(古生界碎屑岩)内的石英脉和石英网脉中,也发育在古生界碎屑岩内蚀变破碎带中,经对琅勃拉邦北部帕奔地区勘查,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原生金矿床,现已投入开发。沿南乌江流域民采砂金盛行。该成矿带应当是今后找矿的主要远景区。
图5.5 老挝地质矿产简图
(2)锡:锡矿是老挝较早投入工业开发的矿种,也是老挝重要的出口产品。锡矿主要产在距万象东部约210km左右的甘蒙省,锡多半呈砂锡形式产于南巴森河谷(Nam Pathene)及其下游相邻地区。南巴森矿田是老挝最大的锡矿产地,主矿体为含锡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含锡石红土,分布面积约220km2。红土中有含细小针状锡石的残留石英块体,其原生矿化应当有含锡石石英脉,但对原生矿化了解不甚清楚。有迹象表明原生矿化可能主要发生在侵入于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围岩中的云英岩化细粒花岗岩、矿化灰岩、角岩及矽卡岩中,也有人提出矿化可能与三叠纪—早侏罗纪安山质—流纹质及粗面—流纹质次火山岩侵入体有关。
(3)铜:已知的铜矿床(点),大多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密切成因联系的脉状或浸染状矿化,在南部地区也有层状铜矿化。已发现的铜矿产地主要有如下地区: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勐海(Moung Hai)地区有两个铜矿点,一是那磨(Ban Namo)铜矿点位于勐海西南10km处,矿化发育在砂岩和砾岩中断裂破碎带内,含有黄铜矿、铜蓝、孔雀石和蓝铜矿;另一个是勐海东南3km的会通(Phou Thoug),发育于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体内的石英脉含黄铜矿、孔雀石和蓝铜矿等,在三叠系粉砂岩中也有低品位层状铜矿化。
川圹北部的会山(Phou San)周围有5个铜矿点:川圹西南约40km处的南通(Ban Nam Thong)附近,铜矿化发育在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并含有少量毒砂、辉钼矿、方铅矿和闪锌矿。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占巴色(Cha mpasak)地区的层状铜矿化进行了普查,在占巴色西南约32km的搜宏玛(Soukhou ma)一带,缓倾斜的侏罗系页岩和砂岩中发育孔雀石及硅孔雀石化,有不少样品铜品位达1%~2%,高者为5%~6%。80年代初又对波罗芬(Bolovens)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进行了铜矿普查,在三叠系砂岩和泥质岩中发现有层状铜矿化,并伴有金和银,最高品位为Cu25%、Au5×106、Ag100×106。
(4)铅、锌和锑:主要为脉状热液矿化,已知8个成矿远景区:①琅南塔省(Louang Nam Tha)的南图(Nateuy)—南通(Nathong);②靠近越南边境的勐夸(Muong Khoa);③万荣(Vangvieng)西北部—湄公河;④川圹省;⑤会芬地区(Houaphanh);⑥巴色呐(Paksane)东部;⑦沙湾拿吉省(Savannakhet)的车邦(Tchepone)中部;⑧波罗芬高原南部。
在南塔省,南图和南通是两个相邻的矿点,前者为长150m、宽12m的铅锌矿化石英脉,品位为Pb3%~8%、Zn5%;后者为表生富集带中的矿化,最高品位为Pb25%、Zn41%。在万荣多金属成矿区内,矿化沿南漫河谷(Nam Met)—南里克河谷(Namlick)上游展布的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带发育,有许多矿点和异常,铅锌矿化多发育在方解石—石英脉中。波罗芬高原南部,矿化发育在流纹岩中的石英脉内。
(5)铁:目前所发现的铁矿床有两处,即位于川圹省的帕莱(Pha Lek)和会农(Phou Nhouan)。帕莱位于川圹西南约60km处,铁矿化地段断续长约60km,铁矿体呈透镜状,产于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与强烈褶皱的页岩、砂岩和灰岩接触带附近,矿石矿物主要为块状磁铁矿,也有少量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会农铁矿床位于川圹北约5km处,矿体产于一个山脊上,呈顺层状或透镜状,大部分山脊的主峰由铁矿石组成,矿体下部为砂岩、页岩,矿体长约4km,宽数百米,矿石呈条带状,由致密灰色磁铁矿和亮红色赤铁矿条带组成,矿石品位约60%,资源总量巨大,推测该矿床可能为变质成因。
5.3.2.2 化学工业矿产——石膏、岩盐和钾盐
石膏、岩盐和钾盐是老挝较为重要的矿产,主要产于沙湾拿吉省东部和万象盆地(图5.6)。在沙湾拿吉盆地白垩系厚层蒸发岩中有储量巨大的石膏矿床和高品位岩盐矿床。在万象盆地白垩系厚层蒸发岩中,上部为厚层岩盐,中部为钾盐,下部为石膏层,其中钾盐层厚5.4~100m,一般厚度达38.3m,估计其岩盐总量约850×109t,石膏为12×109t。班菲(Ban Pho)有一个大型的石膏矿床,位于老挝最北部丰沙里省境内本诺尔(Boun Neua)到本泰(Boun Tai)之间。
图5.6 老挝钾盐地质图
(据郭远生等,2005)
⑷ 越南出产哪些石头
1、老挝石
老挝石是一种篆刻石料,也被称为越南石,2014年8月越南石进入国内,主要进入了福建市场。
2、越南红宝石
越南红宝石是发现于越南的红宝石,该红宝石来源于古老变质岩系的变质大理岩。
3、尖晶石
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因为含有镁、铁、锌、锰等等元素,尖晶石的主要产地有缅甸抹谷、斯里兰卡、肯尼亚、尼日尔爾利亚、坦桑尼亚以及塔克吉斯坦、越南、美国和阿富汗等。
4、电气石
电气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矿物,是一种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铁、钠、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摩氏硬度7-7.5,比重2.98-3.20。
5、蓝宝石
蓝宝石的特点是颜色不均,可见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浅不同的平直色带和生长纹。
⑸ 东南亚矿产资源分布
东南亚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东帝汶11个国家。人口约5.5亿,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
一、矿产资源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但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铜、金、镍、铝、锡、钛,锑、银、钾盐、石膏、重晶石和磷,以及铁、锌、铅、铬、锰、钴、高岭土和膨润土等。
1.油气资源
东南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其他分布缅甸、泰国、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全国约有60个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具有油气远景的陆上盆地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海上盆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已经发现340多个油田和54个气田,其中大油田5个,储量占总储量的57%。2007年印度尼西亚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26589亿立方米。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 和 Rama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 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47.7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5.4万亿立方米。
马来西亚2007年石油储量5.48亿吨,天然气储量23503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近海的三个储油盆地:(1)马来盆地,面积约22.4 万平方公里,主要油田包括杜兰(Dulang)油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2)沙捞越盆地,面积22 万平方公里,(3)沙巴盆地,面积约3.4 万平方公里,呈北东方向延伸。
2008年统计,越南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8220.0万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925.56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区,北部红河盆地也有少量分布。南部海区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头顿—昆仑岛海域,产在九龙盆地、Malay-Tho Chu盆地和Nam Con Son盆地。越南最重要的油田是“白虎”油田,原始可采储量达5 亿桶,其他还有“大熊”(3 —6 亿桶)、Rong油田、Ruby、Rang Dong等油田。
泰国近两年石油储量增长较快,2007年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397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8.6%,天然气储量为3312亿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20.7%。目前已发现油气田超过19个,主要分布在泰国湾、安达曼海、南部平原、中部平原、呵叻高原和北部山间盆地6个含油气区。其中泰国湾盆地最为集中。
缅甸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若开山脉与掸邦高原之间缅甸中部沉积盆地区和沿海大陆架,目前已经发现陆上油田或油气田19个,海上气田3个。由于过去在沿海大陆架上做的工作不多,所以是缅甸油气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近些年来,缅甸加强了在大陆架上的找油气工作,并发现了一些油气田。
2.铜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老挝、缅甸等。印尼是世界铜资源大国,其官方报告的铜资源量为6620.6万吨。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7年铜储量为35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1%,列世界第三位。铜矿床大多分布在巴布亚省的艾斯伯格山和格拉斯贝格,少量分布在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和爪哇,以斑岩型为主。主要矿床有巴布亚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贝格,松巴哇岛的巴图希贾乌等铜、金矿床,还有北苏拉威西和巴占岛上的一些铜矿。
菲律宾铜矿资源非常丰富,1998年铜储量为700万吨,储量基础为1100万吨。另有资料报道,菲律宾铜的资源量达到4020万吨。菲律宾铜矿以斑岩铜矿为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的铜矿床颁布在北部吕宋山区的三描礼士省(Zambales)、本格特省(Benguet)、新比斯开省和南部棉兰老岛的北苏里高、北三宝颜省、东达沃(Davao Oriental)省、南可打巴托(South Cotabato)省,以及中部地区的宿务省等地。地质勘探工作显示,菲律宾仍存在大量的铜矿床和铜矿远景点。
1995年新的矿业法颁布以来,菲律宾在铜矿方面有一些新的发现。例如,HINOBAAN(铜金属储量180.6万吨)、Kingking、Maricalum(铜金属储量200万吨)和Tampakan等一些铜矿床被先后发现。其中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在位于棉兰老岛南部南可打巴托省发现的Tampakan铜金矿是世界级的矿床,估计铜储量1044.2万吨,金储量227-369吨,总价值至少100-200 亿美元。
3.金
东南亚金矿资源颁布广泛,大多数国家都有金矿分布,其中印尼最为集中,其次是菲律宾,印尼是世界金矿资源大国,印尼官方报道的金的资源量为5297吨,金储量为3156吨,居亚洲地区首位。金矿床类型多为与第三纪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和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几乎在所有的岛屿都有金矿的分布。巴布亚省的格拉斯贝格铜-金矿是印尼最大的金矿,也是世界最大金矿之一。
4.镍
东南亚的镍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菲律宾和缅甸。印尼也是世界镍矿资源大国,2007年己探明镍储量32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4.8%,居世界第8位。平均矿石品位1.5—2.5%。主要为基性和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分布在群岛的东部,矿带可以从中苏拉威西追踪到哈尔马赫拉、奥比、格贝、加格、瓦伊格奥群岛,以及巴布亚的鸟头半岛和塔纳梅拉地区等。菲律宾2007年镍储量为94万吨(金属量),储量基础520万吨,列世界第10位。菲律宾镍矿多为红土带(占99%)。由于大部分镍矿处在浅土层,易于开采且成本低。从地区分布看,集中在东达沃省和巴拉旺省(Palawan),矿石储量分别为4.757亿吨(占总储量43.69%)和4.071亿吨(占总储量37.38%)。其它有较大规模镍矿资源的省还有北苏里高和三描礼士。近年新发现的费尔尼科(Philnico)镍钴矿已知镍资源量158万吨,钴15.8万吨。
5.铝土矿
主要分布在印尼、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印尼已知铝土矿资源量约2亿多吨,储量2400万吨,其中85%分布在西加里曼丹,其余15%分布在廖内群岛中的宾坦岛及其周围小岛上。属红土型铝土矿,为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在潮湿炎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主要分布在廖内群岛、宾坦岛、苏拉威西和加里曼丹岛。由于西加里曼丹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又不足,所以那里的铝土矿到现在还没有开发。目前只有宾坦岛及周围岛屿上的铝土矿得到开发。
铝土矿是越南优势矿产之一,据越南地质机构的资料,全国铝土矿总资源量约80亿吨(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多乐(Dak Lak)、达农(Dak Nong)、昆嵩(Kon Tum)、林同(Lam Dong)几省,北部地区也有一定分布。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红土型和沉积型。其中红土型最为重要,主要分布在越南南方新第三纪—早第四纪高原玄武岩风化岩中。面积超过2 万k ,风化带深可达60m,原矿平均品位Al2O336 —39%,共有40.5 亿吨储量。主要矿床有达农省的Quang Son, the Gia Nghia等7 个矿床(储量约27 亿吨),林同省保禄矿床(储量约1.4 亿吨),林同省新濑矿床(储量约1.8 亿吨)等。沉积型铝土矿产在晚二叠世灰岩中,分布在北方的河江、高平、谅山等省内,一般品位( )39 —65%,总资源量估计有数亿吨。总的矿石质量欠佳,矿床规模较小。
6.锡
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国。马来西亚锡储量100 万吨(2007年资料),占世界总量的16.4%,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马来半岛11 个州中有9 个有锡矿,但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最多。矿石类型以砂矿为主,主要为冲积砂矿,如世界着名的坚打谷锡矿区和吉隆坡锡矿区,矿石矿物为锡石,伴有独居石、钛铁矿和磷钇矿等,大多来自印支期花岗岩与志留-二叠纪碎屑岩和灰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锡石一石英脉。原生锡矿占次要地位,其成因类型有:(1)热液型矿床。多为锡石一石英脉型矿床,矿石分布在泥质岩层的裂隙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黄玉、黄锡矿、闪锌矿、石英和铬铁矿等。有的伴有强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矿床如双溪林明锡矿。(2)接触交代(矿卡岩)型矿床。其特征是锡石发育在花岗岩体与碳酸岩接触处的矿卡岩带中,锡矿化集中在断裂交叉部位及交汇入,如马樟萨塔洪、武吉伯西等矿体。(3)伟晶岩型矿床。规模一般较小,产于各类伟晶岩中,除锡石外,主要伴生矿物有电气石、白云母、黄玉、萤石和绿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矿床。
印尼也是世界锡矿资源大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2007年锡储量约8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1%,列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东海岸外的廖内群岛,特别是邦加岛、勿里洞岛和新格乌,与我国滇西锡矿和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同属一个锡成矿带。该矿带长达2500公里以上,其中印尼境内锡矿带长约750公里 。
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之一,2007年储量为17万吨(储量基础为2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8%,列世界第八位。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包括攀牙、普吉、那空是贪玛叻和拉廊等府。在北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7.钛铁矿
主要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有少量分布。越南是世界第10大钛铁矿资源国,2007年储量160吨,储量基础1400吨( )。产地30 余处,其中大型矿床2 个,中型10 个,小型11 个。有原生矿,风化残积矿和滨海砂矿。其中滨海砂矿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几乎纵贯越南全境,北起芒街经清化、荣市、顺化、归仁直至头顿和河仙。两个大型钛矿均为海岸砂矿,分别为荣市锦化和归仁吉庆。原生钛铁矿为位于太原城西北的盖占矿床,属中型规模。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体中富矿品位可达30 —40%。原生矿体在地表风化后也形成一些残积型矿砂。
8.铁
铁矿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有少量分布。根据越南政府的报告,越南已知铁矿床约200个,13个储量超过100万吨,全国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2亿吨(USGS, Minerals Yearbook , 2005)。已发现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越北及越中地区,平均品位50%。其中河静省的石溪铁矿储量最大,证实储量为5.44 亿吨,平均铁含量在61%以上,产在矽卡岩中,可露采,正在准备开发。第二大铁矿是黄连山省的贵乡矿床,系风化淋滤型,探明储量1.18 亿吨,平均含铁56 —57%,也开始露采富矿。老街省的Quy Xa大型铁矿,为火山沉积变质型,储量为1.12亿吨。
9.锑
主要集中在泰国和缅甸,泰国也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7年储量为35万吨,占世界总量16.7%,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储量基础为37万吨,占世界总量的8.6%,也居世界第三位。锑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泰国北部地区,包括南邦府、帕府、清迈府等,中部的春武里府以及南部的素叻他尼府等。
10.银
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缅甸、老挝有少量分布。2005年印尼银资源量为3.6万吨,储量为1.14万吨,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巴布亚省的艾斯伯格、格拉斯贝格和西爪哇的芝格托克等地。
11.其他矿产
煤主要分布在印尼、泰国、越南、缅甸等国;钨主要分布在泰国、缅甸;铅锌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铬铁矿分布在越南、菲律宾、缅甸;锰矿主要分布在印尼、缅甸和越南;钴主要分布在印尼和菲律宾;钾盐主要分布在泰国和老挝;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越南;重晶石分布在泰国、越南和缅甸,2007年泰国的重晶石储量为900万吨,居世界第5位;石膏主要分布在泰国;高岭土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膨润土主要分布在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⑹ 这个是什么石头
照片拍摄角度和方向的影响,表现的不是很清楚。
但这不是块石头是肯定的,目测应该是一块玉质不是太均匀的和田青玉。
照片看不太好,说的不见得对,不喜勿喷。
⑺ 火山岩石材厂家
1、灵寿县诚鑫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专业从事火山石,鹅卵石,石英砂,夜光石,板材。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慈峪镇徐家町村。
成立时间:2016-03-09。
⑻ 灵寿县有火山岩矿吗有的话,在哪里
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贵。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艳磊石材,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玄武岩。含有大量的硅、钾、钠、铁、镁、26种矿物元素,以及铜、锌、铬、镍、锰等,加热后的火山岩会释放出大量雾状的能量离子同时产生磁效应、温热效应、冷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