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刘彻为什么不吞并越南

刘彻为什么不吞并越南

发布时间:2022-09-01 17:38:34

1. 为何在古代的时候,中国多次攻打越南,却都没成功

越南一词最早出现在秦朝,秦皇嬴政统一天下后,立刻对边远地区进行征讨,越南便是其中之一,当时被派去越南的有一位大将名叫赵佗,对于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任国王,同样也是一位在寿命上战胜很多皇帝的大王,南越王赵佗是嬴政时期的人,从嬴政那里算起,到武帝刘彻这里期间赵佗历经二世胡亥、高祖刘邦、刘盈、刘恒、刘启,七位君王。

最后,中原各大王朝对于南越根本不了解,甚至连南越的都城在哪里都不知道,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连对手都不知道热人,自然不可能战胜对手,南越百姓从汉代开始到明朝一直都是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虽然外界不知道他们东莞情况,可他们对外界的情况多少有所了解,知道这千年来天下的变化之大,战争之多。他们深知战争的危害,因此当外族来企图征服他们,扰乱他们美好生活的时候,南越百姓自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守护家园。

因为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如今的飞机、大炮,因此历朝历代对南越的征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南越的“天险”要是放到现在估计是没有什么作用。在今天我们也只是可惜,因为中原王朝对南越这块地方无能为力的原因,导致这块原本属于我们的地方,从版图上划分出去,成为今天的越南。

2.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外交关系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在位长达54年,可以说是千古一帝。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一个王朝的第七位皇帝面临的已经是一个负担非常大的摊子,能够稳定当下就已属不易了,可汉武帝却把大汉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西汉在外交关系上还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印度

印度古时候称为“身毒”或“天竺”。两国很早就有了交往,张骞的副使也到过身毒。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西汉与当时的很多国家都有了交往。

3. 明明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君王,为何说没有他,中国领土即将减少一半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帝王无疑就是汉武帝了,晚年的汉武帝是昏庸的,更是一手制造了"巫蛊之祸",但是不管怎么说,汉武帝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君王。因为他在位时,对外打了不少的胜仗,可以说,没有他,中国的领土少一半是一点也不夸张。

汉武帝的生活四处征战,朝鲜、百越、大宛、匈奴等等没有一个那时不是看着汉人就瑟瑟发抖,当时可以说是彻底的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汉武盛世也是这么来的。

但是汉武帝虽然有开阔疆域的功劳,可是他乱杀士众,年年的战争也是劳民伤财,同时自身也是奢侈无度,可以说是让天下虚耗,让百姓流离失所。等到旱灾,蝗灾的时候,百姓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所以说汉武帝既是成功者同时也是一个失败者。

4. 汉武帝时的疆域

汉武帝时,汉军三战匈奴而溃之,使广袤的漠北地区出现了亭、驿相望于道的局面。西域诸国也臣属于西汉王朝,西汉政府在西域置都护府都护诸国。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在当时更是直接在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疆域辽阔,东至海,西至葱岭,南至岭南南海,北至俄罗斯境内.

有兴趣,请往下看

汉武帝确立了一个国家的雏形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意义

“中国在秦朝以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也没有‘总疆域’的概念。”着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说。因此,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而建的秦朝也成为我们目前追溯中国“疆域”的最初点。

秦朝的疆域包括了战国后期七国旧地的全部,但一部分是新从其他民族手中夺取的。“虽然秦朝在一些地方建立了郡县,但那时其统治范围很小”,葛剑雄说,比如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洮,其实那已是秦朝的西边界;而在今天的浙江南部、福建、云贵、四川南部、广西西北等地,“只控制了交通线和行政中心”。当地部族的首领依然保持着他们的权力。但最重要的意义是,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像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样维持“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敲响了秦朝的丧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汉。

“西汉初期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疆域收缩的过程。”葛剑雄说。秦末农民起义,接着楚汉战争,中原动荡不定。秦朝的新领土丧失殆尽,西南和南方全部为当地民族夺回,或建立了实际上独立的政权;另一方面,北方匈奴乘机南下,占领很多地方,威胁到长安一带,“所以秦末汉初时王朝的疆域不仅小于秦代,也小于战国末年”。

汉初疆域的收缩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宣告结束。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继位。彼时,刚刚经历了“中国统一以来第一次经史学家称羡”(黄仁宇语)的文景之治,汉朝的经济实力已有很大的增强,粮食和物资的储备也相当充足,向外开拓的条件已经成熟。

汉武帝在位的前40年(公元前140~前100年),汉朝一方面恢复并巩固秦朝原有领土,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拓展疆域。对北方疆域的开拓,是以对匈奴战争开始的。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在这一时期内,汉军以卫青、霍去病为将领,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回河套地区,也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而被歼15万人的匈奴被迫退往大漠以北,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自此,“汉朝将北部疆界巩固在阴山一线”。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俘获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不久,浑邪王杀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众降汉。这样,汉朝的疆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即今青海湖以东、祁连山东北地区,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和金城五个郡。由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打开。

“这一片原来是匈奴人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地方,汉武帝使之与内地联系起来,以后基本再也没分开过。”葛剑雄的评价是,“此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权对一个区域的控制,而更在于自此使中原文化进入了中亚地区,河西走廊也成为中西方艺术、文化、佛教等多方面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汉武帝继位的第十年左右(公元前130年),武帝就征发士兵推进西南,并在那一带新设了十几个县。但由于筑路工程非常艰巨,加上汉朝正忙于对付匈奴,一度曾取消了部分新设的县。到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恢复了对“西南夷”的开拓,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汉朝在此陆续建立了七个郡,将西南边界扩展到今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现在的西南基本包括在内,还有云贵高原、缅甸,都成为汉朝的领土。”葛剑雄说。

在东北,两汉初年,中原人卫满率领数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公元前109年,武帝用兵朝鲜,次年朝鲜投降,“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和辽东一带”。

对岭南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在汉之前,秦朝已在岭南建立了郡县,但并没有得到巩固。公元前113年,武帝召南越王来长安朝见。第二年,反对并入汉朝的南越丞相吕嘉杀了国王和汉使,发动叛乱。汉军分五路进攻,俘获吕嘉。汉朝在南越属地设置了八个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二郡,南部边界较秦时更为扩展。“汉朝边界那时已扩展到越南中部,建立日南郡”,所以“越南从汉武帝起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10世纪独立。

有趣的是,我们还可以从保存至今的一些地名中嗅到两千多年前武帝征战的气息。《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东巡,来到左邑桐乡,听到攻下南越国都的好消息,遂将桐乡改置为“闻喜”;次年,武帝巡游至汲县新中乡,臣下汇报说已捕斩南越国丞相吕嘉,龙颜大悦,于是把新中改为“获嘉”——这就是今天山西闻喜县和河南获嘉县县名的由来。

西汉的疆域在武帝后期达到极盛。但由于扩展太快,建置过多,兵力和财力不能适应,加上有些地方官的苛政引起当地民族的反抗,所以以后局部地区不得不有所收缩。“汉武帝时期海南岛曾是汉朝领土,但到后来,因为人口有限,还没有从大陆大规模移民到海南岛的必要性,因为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当地反抗势力一起,后来的皇帝(汉元帝)就放弃了。”葛剑雄介绍,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福建和浙江南部,导致人口全部撤出。除了这些局部的收缩以外,西汉的疆域基本上是稳定的,一直保持到了西汉末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停滞和负增长,直到西汉末年才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汉代开疆拓土的行动发生在人口远非最多的阶段,而在人口接近高峰时非但没有再采取任何扩张领土的举措,反而有所收缩,因此葛剑雄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汉的扩张与人口压力毫无关系。”

汉代疆域的开拓似乎也说明,汉代仍承袭秦朝北方民族强悍的边疆性格,生命力在地理边陲扩张。尽管曾多次深入蒙古高原,但一旦战争结束就退守长城一线,稳定的领土没有超过秦朝的范围,所以在葛剑雄看来,汉武帝的征讨有很强的农业社会的特点。

“当时适合农耕的地方,大多数成为汉朝的土地,汉代时曾多次打到蒙古高原,但没建立行政区,因为只有在适合农业的地方才建立行政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疆域也并不是想扩张到哪里就扩张到哪里。”葛剑雄说。

葛剑雄的观察或许与黄仁宇的观察不谋而合。黄仁宇写道,汉武帝登极之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官方已有“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的记录。关于武帝,也常有忧水患忧灾荒的叙述。“而北方绵亘两千多里的国防线与‘15英寸雨量线’吻合,线之西北,经年雨量不及15英寸,无法经营农业,只是游牧民族出入之处,这威胁也强迫中国统一对付。”开拓疆域,也许是对扩大农业生产需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的雏形在汉代基本确立”,在葛剑雄看来,中国疆域虽然经过后来千载几个朝代的变迁,但“主要农耕地区的变化不大”,变化的集中在边疆地方,“元朝又确立了青藏高原、内外蒙古,到了清代,真正固定下来”。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BA%CE%E4%B5%DB%CA%B1%B5%C4%BD%AE%D3%F2&in=5621&cl=2&cm=1&sc=0&lm=-1&pn=2&rn=1&di=2151117612&ln=11&fr=

5. 秦末失去的百越地区,汉武帝是如何进行收复的

秦始皇灭六国后,先后派屠睢、任嚣和赵佗三次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历尽艰险,惨烈搏杀,以数十万秦军伤亡的代价,终于将百越纳入中华一统,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平定福建,设置了闽中郡;秦始皇开疆扩土居功至伟。

闽越民风彪悍,为了消除后患,汉武帝将闽越民众全部迁徙到江淮间,与东越遗民一起居住,闽越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汉武帝平定百越,将秦末丢失的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故土重新收复,将南越国所在的广东、广西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以及闽越国所在的福建和东瓯国所在的浙江南部再次纳入中华大家庭,结束了近百年的“三国”割据局面,加速了民族融合和交流。汉武帝对于中国大一统的贡献媲美秦始皇,是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将这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秀丽江山留给了我们后人。

6. 汉武帝残酷暴虐就像亡国之君,为什么还能延续百年之久呢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中国的亚历山大而不是亡国之君

汉武帝的是非功过应该客观的看待,即位之初求贤若渴,改革政治开创新局。北伐匈奴,南攻闽越,东收朝鲜,西治新疆,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秦的疆域不及汉武帝时的二分之一,虽然汉武帝用兵四十四年,对当时的百姓产生了极大的骚扰,造成了人力、武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但所取得的结果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虽错在当代却功在千秋,被班固称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并且雄才大略一词被沿用至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统治后期骄傲自大,崇尚迷信,骄奢淫逸,残害骨肉,鱼肉百姓也是不争的事实。

7. 精选“十大皇帝”系列第六位——汉武帝刘彻

说到汉武帝刘彻,我就想起了中华民族的一句豪言壮语“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何等豪迈!用这句话来形容汉武帝,我觉得比较贴切。不过我要提个醒,这句话并不是汉武帝说的,而是汉宣帝时一个叫陈汤的大臣说的,原文是“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中华做了哪些事情?历史上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西汉疆域图

在治国方面,刘彻开辟了很多先河

第一个使用年号。

春节的首创者。

第一个把儒家思想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学而优则仕”的开创者。

加强中央集权,设中朝,制十三州刺史。

第一个发布“罪己诏”。

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当然这个有垄断之嫌。

建立第一个国家图书馆。

此外他还在文学、音律的发展上有很多建树,真是一个精力旺盛,文武全才的皇帝,刘彻能排在前十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刘彻这个人也有自己的缺点:有时刚愎自用、错杀好人,有时心狠手辣、不恋旧情。卫子夫就是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青就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就是卫子夫的外甥。卫子夫应该算一个贤后了,不过后来还是冤死在刘彻的手里。《云中歌》里面的刘弗陵就是刘彻的儿子,刘彻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借故把刘弗陵的母亲杀了,才把皇位传给他,真是帝王无情呢!好了,本章就到这里,下文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8. 汉武帝时期总是打仗,为什么却依然没有使得国家灭亡还让领土增加了很多

因文景之治给汉武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得汉武大帝开疆拓土。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9. 汉武帝一世英名,为何死后惨遭暴晒

因为董卓去汉武帝陵墓盗墓时,发现了一张纸,纸上写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十二个大字,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诅咒董卓不得好死,所以愤怒的董卓便派人把汉武帝的尸体搬出来暴晒了多日。

综上所述,身为一国之君的汉武帝之所以会在死后惨遭暴晒,并不是因为他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是被人利用来诅咒董卓,导致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

阅读全文

与刘彻为什么不吞并越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民众为什么抗议BBC 浏览:518
中国医生评分为什么高 浏览:302
中国歌曲还有哪些 浏览:352
印度三星销量怎么样 浏览:809
中国电影在哪里下载 浏览:189
2018年印尼虎怎么那么贵 浏览:560
印尼排华时期为什么不反抗 浏览:245
印尼鸡翅木多少钱一只 浏览:468
英国留学时间是怎么算的 浏览:23
为什么买不了去伊朗的机票 浏览:184
近20年英国获诺贝尔奖多少 浏览:917
鹰钩鼻的人主要位于中国哪里 浏览:1004
意大利的前身什么帝国 浏览:28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哪个法最强 浏览:584
伊朗农业发展怎么样 浏览:320
印度人能懒到什么程度 浏览:264
印尼哪里买油画 浏览:705
越南真爱什么故事 浏览:765
印度的着名建筑首都叫什么 浏览:430
中国危地马拉原石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