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儒家文化怎么样了

越南儒家文化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2-09-10 00:34:32

1. 元朝三征越南都大败而归,为和法国却很轻易地殖民越南

在古代中国,周边的国家中,越南可以说是比较顽强的,在秦朝开始,越南地区曾经纳入中华的版图,但是五代十国后彻底独立。此后,虽然中原王朝不断试图收复越南地区,但是,最终都是大败而回。典型的有两次。

第三,文化征服。

我们知道越南一直使用的是汉字,其古代的书籍和政府公文那都是汉字。但是,自从法国开始渗透越南,派了大量的传教士,同时加上军队的占领,使得拉丁文字很快成功取代了越南的汉字,成为其语言文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文字一旦形成,就是一种文化的控制,因此,儒家文化慢慢被法国的拉丁文明侵蚀。这也是法国殖民统治期间,百姓不再像元朝、明朝时期那样激烈的反抗。

2. 越南被称为小中华,我们的儒家思想怎样的影响着这个国家

其实越南和中国的关系就要从古代的时候说起了,因为在春秋战国的时期,当时的越南和中国的南部,都是生活着很多的部落。而当时中国的很多诸侯国是一边在斗争,一边在扩张土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因为当时和匈奴之间有交战,所以当时的秦军就向南出兵南征,而当时南征的方向刚好就经过的就是今天的越南,最后,秦始皇的军队打败了越南的土着,所以当时的越南地区就成为了秦朝的属地范围

其实直到现在,在越南也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偏向于中国才会看见了寺庙,特别是越南的庙会中供奉的神仙,其实有一半是中国的神仙而另一半就是他们越南人的英雄人物。因为中国的文化给了越南人很大的希望,所以在越南人的心中他们是很敬佩中国的伟大人物,而且他们也希望中国的神仙能够像保佑中国人民一样庇佑他们。因为文化的类似程度比较高,所以越南才被称为小中华

3. 说起儒家文化圈,为什么只说中日韩,把越南忘

有啊,但最最有名的就是中日韩了,汉朝是咱们的领土,越南都被汉字汉语影响的很深(只是近现代都陆续废除汉字了),,以后时代是咱们的小附属国,近现代本来就差点成为中国人了,那边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有中国血统,所以作为现代的主权独立国家,不太愿意跟中日韩这个儒家文化圈凑到一块,要区别一下。况且越南受道教的影响恐怕比儒家学说要深一点~

4. 比起其他东南亚邻国,为何越南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更多

打个比方,萨沙以前有个俄国老师,女的。当时她生了孩子以后,孩子身体较弱,丈夫希望她坚持喂奶大一些。但老师为了自己的工作不丢掉,孩子到半岁就果断断奶,丈夫怎么说也没用。历史上越南长期隶属于华夏,就是在宋代成为番国之后,也一直在使用汉字。使得越南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与华夏基本一致,越南人面对东南亚地区的其它国家,以“小中华”自居。这可以追溯到一两千年前。现阶段,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趋同,大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有一种心理认同感。


中国相对发达的经济和不错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中国人民较强的包容心会对越南女性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得她们愿意嫁来中国。谢谢邀请。恰巧去过俄罗斯和越南,对这两个地方多了些。。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与更多越南女性更少俄罗斯女性嫁给中国人有关。先由中原王朝的领土变成了附属国。在明朝的时候就多次反叛,在清朝晚期就彻底脱离了清政府。从这时起,越南就不再使用汉字,选用了自己的文字。

5. 越南和日本在历史上受孔子思想的影响都有哪些,他们是怎样适应孔子思想的

孔子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

中国越南山水相连,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在越南算是最早最深的了。
公元前214年,汉人赵佗由秦始皇任命为龙川县令,统辖珠江的东、北江上游,属南海郡。公元前206年秦二世向刘邦投降,赵佗的部属认为秦已亡,拥立赵佗为南赵王,此时赵佗已辖地三江(漓江、珠江、红河),赵以儒家思想、礼仪制度教化臣民。公元前196年汉帝刘邦派陆贾为专使,携汉皇御赐镌刻《南越王之玺》的金印绿绶出使南越,经过疏通,赵佗自动归汉,在番禺越王山向北行三跪九叩之礼,从陆贾手中接过金印,这就是越南史书上所记的北属时期,越南北部就是西汉版图中的交趾郡,从此,孔子思想传人越南。到北宋,儒家文化发达,大量的儒家典籍传人越南。至南宋期间,金国及蒙古入侵,国势日凄,越南乘机独立,但却大量引入儒家思想及汉文化,以汉字载史行文。至南宋亡,蒙古人主中国,儒学受到很大破坏,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沦为蒙古骑兵的马厩牧场,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纷纷带着孔孟典籍及书画南渡,给越南带来更深厚的儒家文化。至明朝,孔子思想在越南有更大的发展,官方兴办儒家教育,广修文庙,科举取士,在越南中举的学子还要求到中国赶考,传为佳话,儒学大师辈出,以阮秉谦、潘孚生、吴士连、黎贵淳最着名,他们以汉学家的丰采着述甚丰。中国明末清初时期也正是越南阮氏王朝初创时期,他们都分别利用孔子思想,采取联合、宽容、怀柔的政策对新领地进行开拓,清摄政王多尔衮就是有才学的汉学家。由于两国上层人物对孔儒文化的认同,当时两国又无利益上的冲突,关系比较和谐,越南阮氏王朝的国相亲自到北京致敬受封,愿为中国藩属,年年进贡。越南河内文庙和中国曲阜孔庙结缘,进行文化交流。清康熙皇帝亲自为河内文庙题赠《万世师表》匾额。越南各县郡皆建文庙,学宫、祭祀、配享如中国。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越南直至1918年才停止科举,可见孔夫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对越南影响至深。越南民族民主革命初期便带有浓厚的儒学色彩,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也是知识丰富的汉学家。

孔子思想在日本的影响
孔子思想在日本影响很大,‘传播得源久而流长。特别是对日本人的道德观、教育观影响更大、更深刻些。孔子思想传入日本逐渐与日本固有的神道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日本的儒教。所谓日本儒教就是以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神道思想解释孔孟的教义。

6. 越南突然废汉字强推拉丁文,现在效果怎么样

清朝以前,中国作为文化输出大国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亚、东南亚范围内的国家。华夏文明作为仅存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面对体系如此完善的华夏文明,其他小国十分羡慕。当他们逐渐了解中华文化之后,纷纷开始效仿,于是儒家文化如同洪流般迅速涌入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

近几年来,不少越南学者对汉字的重要性给予肯定,认为学习汉字有助于了解国家历史,研习古代遗产,也有不少人呼吁越南再次学习汉字。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是由于汉字的复杂程度,现在大范围的推广很难实现,面对越南遗留的历史文化,后人也只能望而兴叹。

7. 越南独立后,儒家文化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为什么

在宋朝以前,今天的越南北部属于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古称交趾、交州、安南)。从公元968年越南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直到清末越南仍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和典章制度给越南以极大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在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下,渗透和支配了越南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越南民众价值体系的核心。因此,越南属于中国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的范围。但儒家文化在越南经过损益、整合和重构,融入了许多本土文化因素,已不单纯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翻版。在越南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文化的“遗传基因”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到某种催化、促进的作用,使越南成为亚洲儒家文化圈中继日本、“亚洲四小”之后又一条升空的小龙。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北部。从此,儒家文化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兴办教育、移风易俗以及组织“使驿往来观见礼化”等措施开始传播到越南境内。东汉至三国时期派驻交趾的官吏,如士燮、锡光、任延、马援等,均以传播儒家文化为己任,其中士燮的贡献尤为突出,被当地人民尊为“士王”。越南史籍称:“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远及于后代。”这一时期,不少精通儒学的中原士人流入交趾,如经学家刘熙、薛综等,使儒学的传播日渐深入。唐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经营,全面推行科举制度,一批着名的中原文人如杜审言、沈亻全期等寓居安南,更使儒风日盛。总之,从秦汉至唐末的一千多年中,由于中国封建王朝在交趾地区推行“教以诗书,导之义”、“俗化交土”、“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中原移民与当地人民的交往融合,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逐渐深入越南,成为越南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并且塑造和奠定了越南立国后文化发展的方向。

从文化生态圈的角度看,不同民族而相互邻近的文化,都是互为环境的。某种环境不仅迫使一个民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素,而且促使这个民族主动吸纳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如果说,在公元10世纪前越南接受儒家文化是被动的,那么公元10世纪越南立国后则是主动积极地吸取中国儒家文化。其原因一方面是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全方位的侵润,儒家文化已成为越南文化的母体和深层结构,并发展和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越南历代封建王朝出于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治秩序的需要,主动采纳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任务的儒家文化。因此,越南立国后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日益增强,到19世纪封建社会末期已臻于极盛。越南李陈二朝的意识形态是佛儒并重,虽然佛教略占上风,但统治者越来越重视以儒学作为制定朝制和社会制度、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思想理论,开始尊孔崇儒。公元1010年,李圣宗下令在升龙建文庙,塑周公、孔子及先贤之像,四时祭祀。越南有奉祀孔子的文庙,即始于此。仁宗太宁四年(1075年)开科取士,这是越南立国后首次举行科举考试,以儒学为考试范围。随后设立国子监,作为皇室及官僚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的场所。陈朝时期,科举更加趋于制度化,分别授予殿试前三名以状元、榜眼、探花称号。1253年,陈朝创立国学院,并塑孔子、周公、亚圣像,画七十二贤像,定期祭祀。同年九月,陈太宗诏谕全国儒士集中到京都国学院,讲习“四书六经”。越南史学家黎嵩曾对李陈二朝儒学的发展做过这样的评说:“李太祖时,圣学不闻,儒风未振。到了李英宗,修孔子之庙,以振文风,籍田有耕,圜法有立,治则评矣。陈太宗设科取士,宰相则择其贤良,辅东宫则选其德行,陈家基业由此而固。”可见儒学对李陈二朝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428年黎利即位,建立黎朝。黎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尊孔崇儒,定律令,制礼乐,设科目,创学校,祀孔子以太牢,确立了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首先是大兴儒学教育,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学校和科举制度,造就了黎贵淳、阮秉谦等一批着名的儒学家和儒生士大夫阶层。与此同时,还按照儒家教义制定了一系列通俗化的法典和条例,用行政手段推行。1663年颁行的《教化四十七条》就是典型的代表:“为臣尽忠,为子止孝,兄弟相以达和睦,夫妻相爱敬,朋友尚信以辅仁,父母修身以教子,师生以道相持,家长以礼立教,子弟各敬父兄,妇人无违父子。”在这里,儒学所具有的道德实践性、教化性及其调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经过自上而下不懈的努力,儒学在越南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到黎朝后期,越南社会“其三纲五常及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术,礼乐文章,一皆稍备”,“风俗文章字样书写衣裳制度并科举学校官制朝仪礼乐教化,翕然可观”。

到公元19世纪的阮朝前期,儒学在越南的发展已登峰造极。阮朝儒风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为重视系统的儒学教育,除设立国子监外,还对从王室子弟到乡村儿童的教育都制定了统一的学规、教材、规定凡人民子弟,七八岁就要上学,先读《忠经》、《孝经》、《小学》、《四书》,再读《五经》,并大量印行儒家经典着作,供全国百姓学习。二是完全以儒学为指导,颁国策,订风俗。嘉隆十一年(1812年)颁行的国策内容是:敬天、法祖、亲亲、体臣、求贤、审官、勤政、爱民、重农、崇俭、礼乐、教化、制民、慎刑、财赋、法度、崇文、奋武、广言路、固封守、抚边、柔运。风俗十条内容为:淳人伦、正心术、务本业、尚节俭、厚风俗、训子弟、崇正学、戒淫恶、慎守法、广善行。以上内容集中体现了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之精髓。三是改变过去儒、道、佛三教并试的做法,科举考试“唯儒一家,别无他教”,并在考试中引入八股制。四是进一步抬高孔子的地位,在全国各大城镇都建造了文庙,每年春秋定期举行祭祀,阮朝历代君主亲自参加,仪式颇为隆重。因此可以说,阮朝前期是越南儒风最盛的时期。只是到了1885年,中法两国签订《越南条约》,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后,越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断裂,越南儒学才逐渐衰落。



儒家文化自西汉元封年间开始传入交趾,到越南阮朝嗣德年间历时两千多年,对越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越南的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儒教化。然而,经过传播、整合、重构的越南儒学已不再是中国儒教文化的简单翻版,而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总的来看,儒家文化在越南的整合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使越南形成了一种在内涵和形式上既属于儒家文化圈,又具有越南特色的古代文化。首先,作为儒家文化传播载体的汉字,成为越南沿用两千多年的官方文字,越南学者用汉字撰写了大量的哲学、宗教、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着作,故汉字又被越南史学家誉为“越南的文化宝库”。汉字在越南吸收以儒学为主的古代中国文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儒家经典就是用汉字写的“四书”、“五经”。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汉字的使用日趋广泛。而且,儒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确立,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必须学习、掌握汉字。因此,古代越南称汉字为儒字。与中国不同的是,在使用汉字作为正式文字的同时,越南人创造的“喃字”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依照汉字“六书”中的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法,为记录越语而创制的一种方块文字。喃字本身即是汉文化在越南传播、整合的产物。

在越南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孔孟之道、纲纪伦常是吟咏不绝的主题,其中隐喻和彰显的伦理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被誉为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着的《金云翘传》揭露、控诉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美自由和爱情,然而其主人翁形象却是按儒家正统观念来塑造的。越南古代学术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儒家文化土壤中,使越南成为古代东南亚学术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涌现了一批着名的儒学家或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史学家。黎朝学者黎贵淳仅经学方面的着作就有《四书略解》、《书经演义》、《易经层说》、《春秋略论》、《群书考辨》五部。黎朝史学家吴士连撰写的《大越史记全书》明显受到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史学思想的影响,其据以编纂历史的原则是辨正闰,明顺逆,严篡弑之诛,并以上述原则作为判别人物忠奸顺逆的依据。在其行文或评论中还极力褒扬尊者、贤者与死节者,对伤风败俗者则加以谴责。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扶纲常、植名教的特点在《大越史记全书》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2.随着儒家文化的传入,科举制度作为培养、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在越南发展起来,延续了800余年。在这种制度下,“知识的占有与行使权力的权利密不可分,学识的多少成为人们要求国家官职的唯一确实的基础”。在读书做官欲望的驱动下,成千上万的人竞奔科举,学习儒家文化。这对于提高整个越南民族的文化素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应该看到,科举制传入越南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考试方法,其不同于中国科举制“唯儒生是考”的重要特点是儒、佛、道三教并试。李朝在1195年首次举办儒、佛、道三教考试,陈朝和黎朝都曾多次开三教考试。考试之法在黎朝被推广到更多的场合,有试僧道(1429年)、试教职(1435年)、试近侍官员(1448年)、免选试(1449年)、试东宫侍讲(1467年)、试官员子孙(1475年),甚至还有试宦官的(1739年)。儒、佛、道三教并试反映出佛教、道教在古代越南政治、精神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越南封建统治者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对佛、道二教也相当重视和宽容,这一点与中国一向以儒教为政治、社会的领导中心和精神号召的情形不尽相同。尤其是佛教在越南的影响极为深远,越南立国初期的丁、前黎和李三朝更是仰仗佛教的支持得以执政,形成“帝与僧共天下”的局面。在越南,即使在儒学地位大大提高之后,对佛教也还是表示了相当大的敬意。在越南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的“灭佛”举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越南人最根本的宗教就是佛教”。而儒学在越南主要是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和统治纲领发挥作用的。

3.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整合加快了越南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增强了越南封建国家的国力。与儒学一道进入越南的还有一整套中国式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制度。中世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文化,就像一剂强烈的催化剂,大大加快了越南封建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同期中南半岛其它国家相比,越南的中央集权较为巩固,官僚机器运转自如,国内政局较为稳定,军队较为强大,文化教育较为发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在东南亚都居于前列。因此,经历代封建王朝东征西讨、灭占婆,并华英、南蟠,国家疆域从立国之初的红河流域扩展到湄公河三角洲,到18世纪末已控制了大致相当于今天越南的地域。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积极吸纳中国文化的同时,还时时要表明越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显示其引以自豪的大越民族主义精神,并不因文化认同而对其文化母国产生民族认同,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大大强化了越南的民族意识。黎朝诗人阮的《平吴大诰》即充分反映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唯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文邦。山川之土域既臻,南北之风俗亦异。自丁黎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尝乏。”黎朝大儒黎贵忄享也宣称:“越邦肇启,文明无逊于中国。”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扬即是儒家文化在越南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整合、重构的产物。

4.由于越南封建王朝实施“教化”政策,儒家伦理深入民间,在尊崇儒学的社会风气熏陶下,普通老百姓虽没有条件学习儒家经典,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据西方传教士的报告,在17世纪交趾支那人民中普遍存在着儒教徒的行为,例如特别的贞节,独特的居丧行为等。孝被视为百行之先,受到特别推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越南民谚。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成为家喻户晓的伦理道德。儒家文化在民间已成为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在越南封建社会的前、中期,它加快了越南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越南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到了越南封建社会后期,儒学所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压抑个性、轻视竞争、重义轻利、畏天知命、家庭本位等,已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桎梏。特别是在19世纪阮朝时期,当时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近代科学和文化迅速发展,而阮朝却大兴儒学,闭关锁国,排斥商品经济和外来的新科学技术,使越南文化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文化。近代,在中国维新派思想家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下,越南儒生士大夫分裂为维新派和保守派两大派别。维新派开始公开批判儒学。例如当时流传的一首诗《悼腐儒》猛烈抨击了儒学,诗中写道:

儒呀家喻户晓死死守儒如何成人?古呀弥漫各地苦苦守古到何时?人家为何天宽地阔?为何咱们在家里缩作一团?人家为何远走高飞?为何咱们挤在一起?人家为何是地球之主?咱们为何低头做奴隶?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统治的确立和马列主义的传播,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大大下降。儒学所包含的积极因素,如爱国主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义节利等思想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遭受侵略、民族受到奴役时,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这也是越南作为一个落后的小国始终未能被法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大国征服的原因之一。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作为越南革命指导思想的胡志明思想中的爱国主义和革命道德观即来源于儒家文化传统。



作为越南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必将对越南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事实上,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尤其是60、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已表明在儒家文化圈里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性和有利因素。作为儒家文化圈中的一员,越南也有可能按类似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市场经济并迅速实现现代化。越南官方已提出要按照新加坡模式发展经济,就说明了这一点。从目前迹象和今后发展趋势看,儒家文化传统将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越南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1、儒家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威权主义政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促进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近30年来东亚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出发,找到了一种有别于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儒家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的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东亚社会中,发展成为实行相对集权、重视政府权力作用的“国家主义”发展模式。新的政治发展理论把这类不同于西方式的市场导向的政体称为“威权主义政权”。东方威权主义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展中的较高程度的政治稳定,增强社会内聚力,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保证社会公平与福利等。而这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即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越共七大明确提出,越南“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由国家通过的法律、计划、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场机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种既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自行调节经济运行,又注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比较适合越南国情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2%。与此同时,越南强调坚持共的领导,不搞西方多党制,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越南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避免了在这一剧烈转换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亚洲“四小龙”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力量为工业化创造和积累了必要的资金。节衣缩食,厉行储蓄,是“四小龙”强化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越南自1989年以来为吸引储蓄一直坚持实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货膨胀率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公式来提高利率,使储蓄存款急剧增加。其储蓄率从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储蓄存款从1990年的10700亿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亿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金。

3、儒家文化是一种个性特强的文化,但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不排他,对于外来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已为亚洲“四小”“天下之宝,一为我用”的对外开放中的“拿来主义”所证实。无独有偶,越南自1988年颁布被称为“亚洲最开明的投资法”以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显着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资项目1300多个,协议投资额达180亿美元。外国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越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儒家重视教育和“有教无类,机会均等”的传统在越南转化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成为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因此尽管越经济落后且经历长期战乱,但其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高的,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大军。现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民识字率达85%。越南已成为亚洲国家中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成为越南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将与儒家文化发生怎样的关系,现在还难下结论但可以预料,越南会找到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许是把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本国传统文化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其现代化。(文章来源:国学复兴网,作者:刘稚)

8. 越南和中国在对待儒家上有什么不同

1、儒家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威权主义政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促进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近30年来东亚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出发,找到了一种有别于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儒家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的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东亚社会中,发展成为实行相对集权、重视政府权力作用的“国家主义”发展模式。新的政治发展理论把这类不同于西方式的市场导向的政体称为“威权主义政权”。东方威权主义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展中的较高程度的政治稳定,增强社会内聚力,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保证社会公平与福利等。而这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即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越共七大明确提出,越南“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由国家通过的法律、计划、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场机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种既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自行调节经济运行,又注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比较适合越南国情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2%。与此同时,越南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搞西方多党制,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越南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避免了在这一剧烈转换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亚洲“四小龙”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力量为工业化创造和积累了必要的资金。节衣缩食,厉行储蓄,是“四小龙”强化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越南自1989年以来为吸引储蓄一直坚持实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货膨胀率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公式来提高利率,使储蓄存款急剧增加。其储蓄率从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储蓄存款从1990年的10700亿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亿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金。



3、儒家文化是一种个性特强的文化

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不排他,对于外来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已为亚洲“四小”“天下之宝,一为我用”的对外开放中的“拿来主义”所证实。无独有偶,越南自1988年颁布被称为“亚洲最开明的投资法”以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显着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资项目1300多个,协议投资额达180亿美元。外国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越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儒家重视教育和“有教无类

机会均等”的传统在越南转化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成为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因此尽管越经济落后且经历长期战乱,但其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高的,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大军。现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民识字率达85%。越南已成为亚洲国家中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成为越南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将与儒家文化发生怎样的关系,现在还难下结论但可以预料,越南会找到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许是把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本国传统文化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其现代化。

9. 越南在何时纳入中国版图的

在秦代开始,越南地域已纳入中华的版图,但五代十国开始独立。虽然华夏王朝经常试图光复越南地区,但有时都是大败而归。

从文化上

我们晓得越南都是常常使用汉字,在册本和当局公函那都是汉字。但自从法国开端浸透越南,派了少大量的传教士,同时加上士兵的霸占,使得拉丁笔墨很快成功代替了越南的汉字,成为其语言笔墨,这一点是相当主要的。笔墨一旦构成,就是一种文化的掌握,因而,儒家文化渐渐被法国的拉丁文化腐蚀。虽然如此,但是汉字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的脱离,只是因为儒家文化已经深根柢固,在越南的某些地区现在都在用汉字,都在学汉文化,特别是在中越边界地区。

10. 越南废除汉字,现在为什么后悔了

众所周知,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播,汉字成为了一种超民族文字。在越南,汉字已经却被废除了近百年,拉丁文字居然成了越南的正式文字,令人唏嘘不已。昨天子渊和大家讲述了韩国废除汉字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越南。

一、“儒字”的传播
公元前111年,汉朝大军灭亡了在秦朝末期趁乱割据岭南的南越,随后设置了7个郡,其中的交趾、日南和九真这3郡是在今天越南的境内。一开始,这里的居民对中原文化一无所知,但在漫长的时间里,大量汉人移居到了越南,包括封建地主、官吏、商人、手工业者、罪犯以及失势的旧臣,他们带来了汉朝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
汉人南下之后,越南当地的华风日渐浓厚。汉代的任延、锡光二人分别在交趾、九真建立学校,讲习经义,于是汉字随之传入越南。因为一开始汉字只是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所以汉字在越南被称为“儒字”。

时光流转,到了隋朝,统治者开辟了科举取士的先河。之后唐朝继承了这一制度,于是朝廷在安南各州县都开办了许多官学,民间也纷纷自行组织了私塾和乡学,这对汉字在安南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唐朝时,这一地区的汉字造诣水平已经很高了。
二、“字喃”的发明
公元10世纪左右,越南脱离中原王朝,作为藩属国而存在。虽然行政上有了一定自主权,但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浸润,汉字在越南各领域都根深蒂固。1070—1076年期间,越南李朝先后建立了文庙和国子监。在1075年,越南第一次科举取士,这一制度随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作为越南的官方文字,汉字逐步培养和完善了越南的学术和文学传统,可以说越南的全部历史都无一例外依靠着汉字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
但是,越南、日本和朝鲜半岛一样,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语音和中国相去甚远,汉字无法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语音。
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解决办法是依据汉字而发展出一系列记音符号,最终形成了本民族的拼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与谚文(参见笔者昨日文章)。越南则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把不同语音的汉字拼凑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字喃”,意即“南国之字”。
在公元13世纪,字喃已经基本实现了系统化,开始用于于文学作品。到了西山朝(1771-1792年),阮惠规定每场科举考试的第三场必须用字喃作答,随着《金云翘传》等一系列古典名着的诞生,越南的字喃文学达到了鼎盛时期。
需要指出的是,字喃是借用整个汉字或是汉字偏旁,然后采取汉字中的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创制而成,本质上是对汉字的补充。甚至可以认为汉字和字喃其实只是一种字,因为字的构造成分完全相同。
因此,更尴尬的问题出现了,要想学习字喃必须先学会汉字,而且字喃更加难读、难写、难记,因此无法在普通民众之中普及。至于科举出身的精英阶层们,也更愿意使用那些承载着圣贤之道的“儒字”,因此汉字的地位始终未能被撼动。
三、被殖民者推行的“国语字”
其实早在16世纪,另一种迥然不同于的文字就已经出现了。两位来自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在岘港建立了一座教堂,他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西方知识和新奇商品,还懂得运用疗效显着的西药治病,因此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徒日渐增多。
为了迎合广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百姓,传教士们于是用用自创的拉丁字母文字记录越南语。其中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编撰的《越南语-葡萄牙语-拉丁语字典》被看作是“国语字”产生的重要标志。
一开始,这些国语字只运用于宗教场合,除此之外就是用来翻译《圣经》、编写传教资料,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来自法国的侵略。

1858年,法国军队炮轰岘港,并逐渐侵吞,最终将整个越南变为法国殖民地。汉字作为中越历史文化的纽带,成了法国殖民统治的障碍,于是殖民当局强迫越南使用国语字,随即悍然下令全面废除学校的汉字教育,于是汉字及字喃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法国人并不是要让越南真的使用国语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分步同化越南人,先用所谓的“国语字”取代汉字,等越南社会习惯之后再用法语取而代之。

虽然国语字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但它毕竟易学易懂,在民间也比较普遍,因此成为了越南革命者们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的有力工具。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了用国语字撰写的《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随后,国语字正式成为了越南的官方正式文字,然而这不能像韩国那样简单归咎于民族主义下的去汉化,毕竟胡志明精通汉文,何况连当时的中国主席都认为“拼音文字是较便利的一种文字形式,汉字太繁难,目前只作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

四、汉字复活行动
近几年,越南几十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现在开始恢复汉语在全国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同时还建议出台一部强制性教育大纲,小学、中学毕业时,学生必须达到相对应的汉语程度标准。
这样的建议其实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很多越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字本身也是历史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又无法分割的部分。改变文字,就意味着割断甚至是毁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越南人深切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纵然想要深入了解也无法阅读理解历史文献。
这样的建议得到了一些机构和民间的响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一建议能够作为作为制度出台,并得到全面持续实施,经过两代人也就是4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所有越南人就都能写汉字,那时恢复汉字的官方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阅读全文

与越南儒家文化怎么样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里有学习素描的 浏览:505
意大利免费医疗是什么意思 浏览:64
伊朗的什么帝国 浏览:674
中国作家协会的文章要发到哪里 浏览:44
印尼为什么不成为小国 浏览:981
英国过境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988
伊朗法等于多少 浏览:505
英国为什么不能灭清皇朝 浏览:405
越南侨人居住地是哪些地方 浏览:241
在英国打工有什么坏处 浏览:355
越南语为什么是拉丁拼写 浏览:510
越南一元人民币兑换多少韩元 浏览:338
英国银行什么时候营业 浏览:75
中国古代兵器什么除了是实战作用又被列为门前 浏览:601
英国房贷审核多少年 浏览:172
维珍集团在英国哪里 浏览:404
春天中国哪里看花最好 浏览:57
中国稀土是什么概念 浏览:321
发意大利快递哪个 浏览:995
印度陆军为什么打仗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