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称越南人如何称呼
齐全的名字是:阮黄维武
越南的称呼和中国的称呼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称呼一般以对方的姓来称呼,比如:阮先生
越南的称呼一般以对方的名字来称呼,比如:维武先生(这里的先生一般是书面语),日常生活中的互相称呼一般是名字后面加上哥(anh)字,比如说:维武哥或者武哥。这样的称呼比较亲切。
2. 皇女和王女的区别
皇女是指以前统治国家的最高女性,身份等级和国王、皇上是一样的。
而王女就是指皇女的女儿。
3. 越南历史的传说时期
根据越南神话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貉”又作“雒”)。貉龙君有儿子百人,当中五十人随母归山,五十人随父居于南方,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粤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雄王家族世袭王位,历十八代,是为传说里的鸿庞氏王朝,时间从公元前2879年至前258年,共2622年。
在越南古代,史家相信鸿庞氏领土东临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占婆,分为十五部,首都设在峰州或文郎。传说中,雄王设置“貉侯”(又作雒侯)、“貉将”(又作雒将)等职官,以作管治。后世认为越南民俗文化跟鸿庞息息相关,例如雄王教人民在身上纹龙、水怪等图案,让先民进行渔猎时免受蛟蛇所伤;古代越南人以木皮为衣,织菅草为席,以米汁为酒,以榔桄棕桐为饭,制作鱼露、刀耕火种等习俗,都被视为从鸿庞时代开创。越南传说又提到鸿庞氏与古中国有过接触。古时越南人相信中国殷朝曾入寇越南,雄王派三岁小童扶董天王击退敌军;西周成王时,鸿庞氏自称“越裳氏”,派使到周朝入贡,周朝摄政者周公命人用指南车送使节回国。鸿庞氏最终于公元前257年,被蜀泮(即安阳王)所灭。
越南近现代学者对鸿庞氏传说存有不同见解。陈重金(即陈仲金)认为“有关这个时代的事情是难于确凿可信的”,又说“谁都希望从神话之中寻找自己的根源来光耀自己的民族。无疑也因为这个道理,我国(指越南)的史书记载鸿庞氏为‘仙子龙孙’云云”。越共学者认为,考古学上的东山文化与传说中的雄王相关,甚至推断“东山文化阶段,也就是雄王时代的极盛时期”。 在越南和中国的典籍里,均提到有关蜀泮(即安阳王)在越北称王的传说。较早提及的是中国典籍《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记载:“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的说法较为详细,提到鸿庞氏传至末代时,蜀王向雄王求娶王女,但雄王不许。蜀王之孙蜀泮为了报复,乃于甲辰年(前257年)攻灭鸿庞氏,改国号为“瓯雒国”。传说中安阳王营建螺城为首都,规模宏大,“广千丈,盘旋如螺形”。
安阳王在位时,适值秦始皇统一中国,平定百越族的时期。关于此时瓯雒国与秦朝的关系,越南学者陈重金(即陈仲金)认为,公元前214年秦派军攻百越时,安阳王也向秦朝臣服,秦朝遂在越北地区设置象郡。但同时,越北仍有土着不愿臣服,致力抵抗,秦军亦因不服水土而爆发疫病,大将屠睢亦在战事中阵亡。
秦末政局动荡,南海郡郡尉赵佗乘机建立南越国。传闻赵佗因要扩张势力而有意征战安阳王,但安阳王因拥有一具威力强大的神弩,每发可杀三百人,赵佗知难以制胜,便派儿子赵始诈降,娶安阳王之女为妻,以博取信任,暗中毁坏神弩而去。安阳王不知中计,最终被赵陀所攻破而亡。另外,《大越史记全书》提到,南越国攻灭蜀氏的时间在癸巳年(公元前208年)。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分析蜀氏王朝的传说,认为它可能是文郎国(鸿庞氏)附近的大氏族,与中国古代的巴蜀无关。此外,安阳王只不过是西瓯的一部份部落和雒越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基本上未改变文郎国的部落组织,生产力处于低下水平,该政权可能只是一个初具国家政权组织的部落联盟,而非阶级社会国家。
4. “公主”一词什么意思
公主,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公主是中国、朝鲜及越南君王之女的爵位。公主广义上是王女、宗女封号,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朝代有不同意思。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称作汤沐邑)。中国、越南、朝鲜都以公主为皇女(或王女)的封号,因此公主一词在汉语、越南语、韩语中代称皇女,日常用语中除非另有注明,否则公主都是指君主之女。
5. 在古代王爷的女儿应称为
封国之王,女儿称郡主,称呼父王,母妃。
郡王之女,为县主,同称呼父王,母妃。
清代王公大臣之女统称为格格,称呼父亲为阿玛。嫡出女儿称王爷的夫人即自己的母亲为额娘,庶出的女儿称王爷的夫人为嫡额娘,或福晋。只有生母才能被称为额娘。
6. 公主有什么特殊含义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如湖阳公主,文成公主。公主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称汤沐邑)。
公主,即指皇帝的女儿的封号,也有对天子的姐妹封号。
后来朝鲜君主嫡女和越南君主女儿的称号也称公主。
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公主封号。欧洲君主之女儿、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的称号——“Princess”翻译为公主,有时会依照与君主的亲疏翻译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公主(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如茜茜公主、戴安娜公主(戴安娜王妃)。
在现代,漂亮的女孩子也被称之为”公主“,富人家把自己的女儿也称呼为”公主“。所以对于女孩子来说,公主这个词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褒义(美丽,聪慧,善良或有修养)也有贬义(娇生惯养)。
7. 历朝历代的公主叫什么
大多数朝代,对于没有封号的王女/皇女,就是使用“公主”二字。具体来说:
周代以前不明。
周代的王女称“王姬”、诸侯女称“公主”。公主二字自此开始。
秦代一统,皇帝之女称公主。
汉代以皇女称公主,诸王女称“翁主”。公主中尊宠者也有晋号“长公主”。新莽时曾称为“室主”。东汉以降,公主之中尊宠者始有加爵位封号,为县、乡、亭公主。
自晋始,公主始封郡侯爵,并有时省略公字,即“郡主”、“县主”等。
自唐始,公主封号只固定于特定身份,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郡王女封乡主,宗室女封亭主。此时郡主、乡主等号,皆已定名,不得再称郡公主、县公主等。
宋朝继承唐朝封号制度,惟徽宗年间,蔡京上表请奏,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北宋灭亡后遂废止。辽金二朝则复用东汉故事,封县、乡、亭公主。
元代公主不赐封爵,皇女、诸王之女皆称公主。
明代:
皇姑母为大长公主。
皇姊妹为长公主。
皇女为公主。
亲王女为郡主。
郡王嫡女亦为郡主、庶女则为县主。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夫婿称驸马;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等,夫婿称仪宾。
亲王孙女为郡君。
亲王曾孙女为县君。
亲王玄孙女为乡君。
清代:
皇帝嫡女为固伦公主、庶女为和硕公主。
亲王嫡女为郡主、庶女为郡君。
世子、郡王嫡女为县主、庶女为县君。
长子、贝勒嫡女封郡君、庶女为乡君。
贝子之女为县君。
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之女为乡君。
不入八分公以下之女不受封,只称宗女。
顺便一提,清代“格格”二字,实际是对所有未婚女性的称呼,并非正式的“公主”称号,只有部分公主封号有“格格”的别称:郡主——和硕格格,县主——多罗格格,县君——固山格格。
8. 郡主跟公主有什么区别
公主:
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郡主”。 《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侯的女儿。《史记·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汉成帝时,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汉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象着名的汉武的姑姑封号馆陶公主,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却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干隆封敦妃所生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伦公主的,如干隆第九女,为孝仪皇后所生,却只封和硕和恪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如云格格出嫁时封为“温宪郡主”.
“和硕格格”是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得到“郡主”封号的,称”和硕格格”.
“和硕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出嫁时的封号,一般省略“和硕”两字.如“建宁和硕公主”称“建宁公主”.“和孝和硕公主”称“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复杂的关系,汉室王朝的关系就浅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儿,“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汉室王朝给公主封号喜欢用”平”字:如汉代的“平阳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长平公主”.
郡主:在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9. 王女就是公主吗,还是这两个有什么区别
王女和公主是一个概念的。
古时候只有王的时代,贵族之女尊称为“姬”,王的女儿称为“王姬”,也就是王女。。。后来有了皇帝,贵女改称“公主”,皇帝的女儿就是“皇女”、“帝女”,也有人称为“帝姬”(一般是架空)。
————在外国文化的交融下,特别是日韩漫画,一般只取“公主”、“姬”、“王女”、“皇女”。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观(韩漫)分帝国和王国的设定里,帝国皇帝之女称为“皇女”,附属王国国王之女称为“王女”。。。。一般不会混用“公主”(中欧韩)或者“姬”(日)。
所以小伙伴们不要混着用哦。混着来就像是对西医称大夫,对中医叫医生一样有点奇怪,虽然都是一个意思。
另外补充一下,“王姬”“公主”都是我们古代正统尊称。而“王女”“皇女”“帝女”在我们古代都不是尊称,而是一种简称,“她是王女”==“她是王的女儿”。
但是在现代的日韩欧系列漫画里,王女和皇女就是类似于公主的尊称(可能是为了区别翻译)。由此,出现了“王女/皇女是可以继承王/皇权”的说法。其实和我们古代并不是一个概念的称呼了。
外国王室女儿都拥有继承王权的资格。无论称委屈工作群、王女、皇女,都是拥有合法继承权的(包括私生子和远亲)。
主要看背景设定的时代来决定称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