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古人为何打不过越南人南宋比越南厉害多了蒙古不是也灭了南宋
历史记载,蒙古大军总共三次大规模进攻越南,三次不成功。越南方面的史学家认为,得益于陈国峻的战术“彼恃长阵,此恃短兵,以短制长,兵法之常也”。大陆方面的历史学家则认为,元朝输在天时、地利、人和。
元朝大军第一次进攻越南,遇上了恶劣天气,说是“热不能堪,班师”。第二次进攻越南,出现了盛夏霖潦,军中疾作,死伤者众”。第三次进攻越南,出现了“军中将士多被疫不能进”。
蒙古大军打不下越南,一来不熟识地理地形,没有摸清环境气候。二来,长期征战,军心疲劳。三来攻打南宋,金朝等投入太大,最终未能尽力一击。越南陈朝灭亡于1400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越南历史上一度沦为法国殖民地。
蒙古大军打不下越南,毕竟蒙古大军长期征战军心怠懈,战术适应能力不足。蒙古大军攻打金,宋时候,已经消耗过大,尽管三次攻打越南都集中了大量兵力,却输了天时、地利、人和。
‘贰’ 南宋没有退去东南亚,难道说十万军民投海是假的
崖山海战是南宋最后一次正式的抵抗,此战之后南宋灭亡,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名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随后十万军民也毅然跳海殉国,虽然南宋大片国土丢失,但为何没有退去东南亚或者台湾呢?
还有人认为,当时根本没十万军民跳江殉国这回事!真相是大家都争着逃命,有限的船只只载皇帝和贵族,士兵们为活命争相攀船,民众也是一拥而上,海面又有风浪,所以导致有些船翻了,蒙古兵到来只杀了些逃不了的士兵和伤兵然后就呆看那些宋人淹死,这和无知文人吹的什么气节无关,只不过是不逃是死逃了还有一线生机的问题,可南宋逃命百姓运气太差,都淹死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为什么元朝不写宋军败了逃命的时候淹死的?我相信十万人集体跳海,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皇帝履行了他的承诺,文臣显示了自己的气节,军队的效忠彻底体现,民众用不畏生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去争论他们做得对不对好不好,那个时代的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活得比我们现在洒脱。在他们看来有很多东西比命重要,只是现在的我们不知道或者是不懂。
‘叁’ 元越战争的战争分析
越方获胜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越南陈朝领导者团结对外的政策。虽然陈朝的皇族出现了一些叛国者,但这些并没有使越南战败。越南的大量民众的支持也是获胜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包括越南陈朝将领们的出色表现,尤其是皇族中涌现出的一些杰出将领。这些皇子们热爱祖国,而且个个文武兼修。越南以往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很少能像陈朝那样有这麼多的杰出人才并且能建立那么多显赫战功。尤其是陈朝的第二代统治阶层,涌现了像陈仁宗、陈国俊、陈光启、陈日燏等在越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领导者,以及陈守度、陈庆馀、陈国瓒等杰出将领。
研究学者们认为,越南陈朝的胜利还得利于陈兴道等将领的英明战略。作战时,他们主动避开元朝军主力转而攻打被赶到越南(当时国号为“大越”)作战的汉人军队。这些军队的士兵已经被元朝军夺去自己的家园,并受元朝军管制去协助其攻打越南,战斗力很差,一攻即破。元朝军在这个战线的失败,对整个战局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心里上给其他战线上的将士蒙上了很大一块阴影。
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那些打败过元朝军的国家,要么像埃及那样有着较长的战线,要么就像日本、印尼那样得益于海洋,因为元军并不擅长水上作战。越南位于东亚大陆,与元朝有着上千公里的边境线,即使这样,元朝仍然没有取得胜利。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始终没有征服南方一个较小的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地理位置的比较则更能显示出越南陈朝三次击退元朝军的战功。 西方学者对元越战争亦有所探讨,如多桑所着的《元朝史》,也提到天气因素:第一次入侵时,元朝军由于“热不能堪,班师”;第二次入侵时“盛夏霖潦,军中疾作,死伤者众”,退兵时又被“交兵追击之”。第三次入侵时又“军中将士多被疫不能进”。
霍尔认为,元朝大军最终无法征服越南,与陈占要一同抗敌有关。元世祖攻破南宋临安后,便遣使至占婆,招谕国王入贡。1280年代,又进军越南。这对越占两国都构成重大威胁,因而不能不共同抗敌。霍尔甚至认为,越占基于此次抗蒙战争的友谊,更促成了后来在1306年,陈仁宗将公主嫁与占城王和亲。
‘肆’ 为什么唐朝在日本,明朝在朝鲜,宋朝跑越南去了
因为中华文化太强大,周边的二货国家纷纷要往自己脸上贴金。某种意义上的山寨。
‘伍’ 反元复宋的崖山之战
崖山海战是南宋与元朝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溃败,宋朝覆灭。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那里。
端宗死后,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着赵昺逃到崖山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战事。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也有近十万人,战船数百艘。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赵宋终结,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随之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2.元朝最大规模的复宋义军新会人民抗元斗争的继续:崖山战后,元军灭了南宋皇朝,统一了中国。为巩固其统治。实行高压政策和大屠杀,出现十年兵火万人愁,千百中无一二留的悲惨景况。特别是元朝统治者对南宋宗室遗裔、遗臣,大肆搜捕,不遗余力。在崖山战后第六年(即1285年),元世祖忽必烈还下诏追捕帝昺及陈宜中。相传:逃往安南的宋室遗裔遗臣,被元兵捉回400多人,屠杀殆尽。其结果,激起宋室遗民的民族义愤。在广东、在新会,不断发生抗元复宋的起义斗争。
海门潮至起波涛,犹似当年拥万艘。抗元复宋之兵,风起云涌,经久不息。早在崖门战败后,宋军义师继续抗元的,就有新会邓荣,继续与元兵作战,被掳不屈牺牲。还有何时,仍率民兵与元兵苦战,直至兵穷力竭,最后和妻侯氏投水殉节。此外,居于黄梁都的宋宗室赵若榉,曾召募潮居里居民数百勤王卫宋。宋亡,张弘范欲屠潮居里,得力于赵若榉之保护而300余户居民赖以安生。
抗元复宋的起义,此起彼伏,延绵不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要算林桂芳的义师。
据《三江赵氏族谱》(香港版)记载:林桂芳的父林获,字符辅,号光山,曾任宋朝的琼州太守,致仕居乡。帝昺驻跸崖山时,林获与护驾的赵宋宗室赵必次相好,结为至交。赵必次原名逊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登进士,被封为上柱国。元师攻陷临安,随杨妃护二王南逃,由闽到粤最后至崖山,均与陆秀夫、张世杰等参预朝政。及崖山兵败,托嗣(长子赵良马今、次子赵良骢)于林获,乃赴海殉国。林获担负抚养赵嗣之责,将他们匿藏在睦州东乡。改赵良马今名为林大奴、赵良骢名为林二奴。诗礼庭训,练弓习艺,常年不懈。林获有二子,次子林桂芳好义习武,与赵氏兄弟友爱相投。后来,才有起义复宋之举。
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林桂芳与赵良马今、赵良骢聚众万余,在皂幕山之西的罗旁竖旗举义,抗元复宋。并号称罗平国,改元延康。后被元军万户王守信镇压,林桂芳、赵良马今壮烈牺牲。
元朝统治者对起义军的镇压。更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义师风起云涌、此伏彼起,为维护民族大义的斗争逐步在扩展。
这一年,有香山马南宝联络新会起义军黎德、梁起梓的兵马,率兵前往越南运粮,迎接南宋留在越南的散兵。不幸,梁起梓叛变投元,黎德与马南宝率兵讨伐,大败,马南宝被捉,不屈而死。
这时,南海县民欧南喜聚众起义,主要是食盐为政府垄断,私贩猖獗,税抽增加而官迫民反。欧南喜自称清远王,自立官制,封官赐爵,拥兵号称10万之众,派遣手下的元帅、丞相率兵袭取广州,被王守信击败。欧南喜率军逃走到新会,玉新会起义军首领黎德会合继续抗元。
黎德是新会人,因与香山马南宝抗元事败,决不甘心,誓死抗元。欧南喜来投,使他加快步伐开展抗元斗争。他组织了7000艘船艇,人数号称20万之众,与欧南喜组成抗元联盟,陷城邑,杀官绅。官军与战,屡为所败,因而,岭海骚动,朝野震惊。(引自史书)。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一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云丹密实擒获黎德,招降其余党133人。黎德壮烈牺牲,其弟黎浩及招讨使吴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杀害。
元初的民族起义斗争终于被镇压下去。3.鱼目混珠借大宋旗号祸害一方的流患——黄华“起义”:黄华(?~1284),政和县人,元初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生平事迹现已无从细考,据《元史》和朱维干的《福建史稿》等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夏。他在政和发动农民抗元起义,以盐夫为骨干,广泛召集建宁府其余各县和括苍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并联络畲族女英雄许夫人的抗元部队,共三万多人,断发纹身,号头陀军,英勇抵抗元军。
声势浩大的头陀军,使元廷为之震惊。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元廷命高兴在建宁府设立行都元帅进行镇压。至元十七年八月,元廷又命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领兵五千与高兴会合。完者都以征蛮副元帅重职招降黄华,而且利用黄华熟悉福建山区作战的特点,命黄华为前驱,清剿漳州陈吊眼抗元起义军。黄华当时经不起重职收买,成为元廷剿陈的马前卒,攻破五个陈吊眼起义军寨。至元十九年三月陈吊眼在千壁岭被捕遭难,汀漳抗元起义军被剿灭。本为南北呼应的陈黄抗元起义军被元廷瓦解了,黄华也因之被授为建宁路管军总管。
至元二十年(1283),黄华再次起兵反元,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号,称至元二十年为宋祥兴五年,人马发展到近十万,号称二十万。以政和为根据地,攻下浦城、崇安等县,围困建宁府,范围扩展到江西的铅山和浙江的江山等地,威震东南半壁和元廷朝野。当时元朝福建提刑按察使王恽惊呼:“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一变,十去其四”。
同年十月,元廷命卜磷古带、史弼等领兵二万二千,调江淮行省参政伯颜,征东行省左丞刘国杰,江西道宣抚使高兴,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共四行省军队围剿黄华头陀军。在强大的元军合力围剿面前,头陀军在辽阔的战区里拼死抵抗。黄华率军在铅山与高兴作战损兵八千,又率军急攻建宁,为高兴与福建行省元军合力作仗所败,折将两员。黄华退守江山洞,后退守赤岩寨。寨破,黄华自焚身亡,头陀军大部壮烈牺牲,无辜平民近万人遭元军杀戮。部分头陀军化整为零,转入偏僻山区,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黄华的弟弟黄福和陆广、马胜再次发动起义未果,头陀军才被完全镇压下去。后人为了纪念黄华和头陀军的抗元斗争功绩,把头陀军驻扎过的许多山头命名为“黄华山”。见载于地方志的就有政和县城南的黄华山,建瓯县城北的大、小黄华山,浦城县城北的黄华山等等。
‘陆’ 宋朝为何不收复越南
不是不想,实在没空,也太难打。
1、宋朝除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其他宋帝普遍文弱,不善军事。自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后,军队职能就从扩张转为保卫。何况北患严重,主要精力都放在北方防御,不想多生事端。
2、安南和大理,互成犄角之势,都是少数民族狼兵彪悍,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运输困难,而交趾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山地丛林茂密,多野兽蚊虫,宋人去那,很容易水土不服,瘟疫流行,未打仗就减员严重。你没看蒙古帝国那么强大,几次打安南不也是吃瘪吗?明朝赶走蒙古人,朱棣还一度打下安南,但那地方太难管,管理成本太高,最终也只能放弃。
3、宋朝崇文,文人是强烈反对扩张侵略的,而建立的朝贡制度,不主张扩张,只希望万国来朝。安南向宋朝称臣纳贡,宋朝自然也没理由打他了。
4、受戏剧和小说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影响,大家习惯了宋朝是弱宋的错误印象。宋朝是守为主,但国力并不弱,只是军事效率比较低。看历史好像,就宋朝就一直给人欺负,其实不是这样,与辽夏的和约,都是占优势情况下签署的,而且是夺回城池,只是在宋帝看来,每年送30万岁币,结兄弟之邦,保长久和平,辽圣宗还称他叔,比起每年上千万军费要划算得多,不稳赢,财政负担沉重,还得生灵涂炭,加税又征粮,对老百姓来说太沉重了。安南李朝正是越南古代最强势时期,一度逼迫占城、柬埔寨、老挝等国纳贡称臣,甚至还几次入侵宋境,当时宋朝穷于应付北患,无暇顾及西南,西南武备空虚,李朝得意忘形,入侵强度一次次增加。 1076年3月,宋神宗派郭逵率30万大军收复邕州失地,随后乘胜追击,打入李朝境内,距其首都升龙仅30公里。李常杰提出议和,恢复宗藩关系,向宋朝纳贡称臣,宋军才退出已占领的李朝土地。国内网络文章,总是习惯性夸大对方屠杀数量,越南的史籍也是如此习惯性夸大李朝功绩,并将侵占宋朝城池的李常杰,视为民族英雄。
‘柒’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有那些恩怨
越南自西汉至北宋都是我国的一个郡,叫交趾郡,后南宋时期,因为金兵南下,宋朝国力衰微,交趾郡守宣布自立,建立越南国,此后一直到清代,越南都是我国的附庸国,年年纳贡,双方虽然有过摩擦,但大部分时间相安无事。
直到19世纪法国入侵越南,清政府却决定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割让越南给法国。1954年,我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抗击法国侵略战争。
期间我国曾经援助越南大量武器装备、粮食物资等等,越南团以上军官全部在中国军校深造,越军全部武器几乎都是由我国提供。
1975年越南统一后,由于胡志明逝世,接替其的越共总书记黎笋开始倒向苏联,企图建立“印支联邦”,越南在海上和陆地上也开始挑衅中国,并在1979年逼中国出兵教训越南。
(7)南宋为什么打越南扩展阅读:
在晚清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一直汉语都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其风俗习惯,跟广西差不太多。这样复杂而纠结的关系,使得中越两国有着非常复杂而纠结的遗产。
中国是个大国,越南是个小国,而且中国革命先于越南民族独立而成功,所以,在后来越南共产党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中国的援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无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蜜月期,还是在后来的分裂期,中越的国家关系,都不大像正常的国家关系,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缠扭结。
‘捌’ 元越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越南是怎么获胜的
元越战争的转折点当属咸子关一战,而越南能获胜的原因是领导层的团结,民众的支持以及将领们优异的表现。
后来爆发了元越战争,陈日燏就派了赵忠前往前线咸子关,当时满是宋人的军队见到元军,可以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个个士气高涨,奋勇杀敌,元军被吓得是一下子士气大跌,交战不久便溃不成军,连忙逃窜,最后陈军大获全胜。蒙元军在这个战场的全线溃败,对未来的战争趋势影响十分巨大,基本从这次开始,蒙元军再没能组织起什么像样的反击,不仅如此,就连心理上给其他战线上的将士也蒙上了很大一块阴影,如此,越南最后战胜蒙元军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玖’ 古时候的越南,到底是被中国侵略还是本来就是一部分
古代的越南其实是被中国侵略的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时候秦朝南征的军队打到了越南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