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气田的南海油气田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由于石油开采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走上了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即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揽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据了解,目前共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有开采作业,钻井总量达上千口。
1957年,海南岛莺歌海渔村渔民向当时石油部反映,附近浅海的油气苗至少存在了上百年,根据这一线索,地质专家开始进行调查,并在浅海开始钻探工作。到1960年,广东省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队在莺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浅海中,打浅井两口,共采得原油150公斤,并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打出了具有海洋石油起步标志的“莺1井 ”。
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就与苏联合作开采了头顿地区东南150公里处的白虎油田,这块油田最高年产量达到540万吨,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
2012年6月,中海油对外招标开采南海油气田,招标公告显示,9个海上区块分别命名为“金银22、华阳10、华阳34、毕生16、弹丸04、弹丸22、日积03、日积27、尹庆西18”等区块,其中7个区块位于中建南盆地,2个位于万安盆地与南薇西盆地部分区域。这些区块的水深在300米到40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
2012年7月11日,菲律宾能源部副部长拉约格称,将在7月底标售3个南海海域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权利。开放竞标的3个水域都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外海,是中菲争议海域,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域。该区域紧邻菲律宾在该海域现有的天然气田,拉约格说这个油气田目前已承担了菲律宾吕宋岛近40%的能源供应。
2. 越南石油
越南究竟在南海占据了多少能源?
南海油气总量500亿吨,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并非这般显着,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开始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500亿吨以上。中国南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华友介绍,在我国南海传统疆界线内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3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美国1998年公布的资料认为已证实储量值为75亿桶,约为10.23亿吨,其中马来西亚最多39亿桶,中国10亿桶,越南6亿桶。
已开采南海石油1亿吨,天然气1.5万亿立方米,获利数百亿美元
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已在南沙海域钻探了1000多口油气井,找到了97个油田和含油构造,95个气田和含气构造,其中位于中国断续疆域线以内的油田有28个、气井225个;石油总产量每天达200多万桶,主要开采国家为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文莱和泰国。
目前,越南在南沙群岛西部主要开发了三个大油田,即白虎、大熊和黄龙。这三个油田已查明的石油储量分别为2700万吨、5400万~8100万吨和2100万吨。另一个大油田青龙,与大熊相邻,估计储油量达 6800万~20400万吨,并拥有数量巨大的天然气。目前,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南海年产油量在5000万到6000万吨左右,越南年产油量3000万吨,其中有800万吨来自南海争议海域。
争夺南海是越南“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
实际占领南海岛屿只是第一步
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在这个海域的49个岛礁中,越南占有29个,中国只有9个(包括台湾占领的太平岛)。越南自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大肆进行造势,大兴土木,移民,设置行政管辖机构,进行选举等等。其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造成主权实际占领的既成事实。据越南《青年报》报道,这些岛屿的所谓居民主要是渔民和一些“劳改人员”。从2005年以来,越南边防军和各种兵种的退役人员开始大量移居,并享受着越南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
拿到油气资源才是经济目标也是国际筹码
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越南陆地面积狭小,因此视海上为油气开发重点,富含油气资源的南沙群岛海域成为其觊觎的首要目标。越南从70年代就开始动手,目前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就以2004年来说,越南出口原油的总价值56.6亿美元。仅石油这一项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收入,就占当年国家预算的30%。而且越南不仅与中国在南海开发问题上有冲突,和菲律宾、马来西亚也在争夺。
但越南知道,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与中国抗衡的,于是从发现石油资源之初他们就把石油开采政治化了。有关白虎油田的估计储量原是2000万桶,但l986年变成5000万桶至1亿桶,到1990年,其估计的开采量又上升到5亿桶。当然,西方工业国也很看重越南的石油和石油的政治作用。1974年,美国驻西贡大使馆武官处的经济专家吉利弗说:“越南作为石油生产国的前景看来已有保证,……短期内有希望做到的,是利用已经证实的石油蕴藏量来谋求国际援助。……就目前来说,没有什么担保品比石油更有价值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最有价值的担保品,使得西方国家一直没放弃对越南石油的勘探。而越南的石油政策也从1974年的坚决反对西方国家进入转变为80年代后期欢迎西方公司大举进入。用石油利益使南沙群岛争端国际化,越南的这步棋仍然走得很稳。
越共中央委员、中央思想文化部部长何登曾发表文章说:“成为一个海洋强国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它是以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出发的。”我们看到了越南海洋战略的目标:海洋强国。海洋战略有多种内涵。狭义的以开发海洋经济为主,越南从1976年越共四大上就是这么说的;广义的以增强海上力量建设海洋强国为主,而事实证明越南要的是后者。越南真正完成这个战略的构想经历了20年。
经济能源上的利益他们已经拿到了,也通过石油筹码成功获取了西方的“支持”,同时更重要的是,越南海军力量也跟着发展起来,已经成为该地区海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从地缘政治上来看,越南通过对西沙、南沙的开发在一步步确立和巩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制海权。南中国海位于控制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战略咽喉,扼守这一战略水道咽喉的中国南沙群岛最为突出。南沙群岛扼控两洋交汇处的国际战略黄金水道。亚洲、美洲的多个世界性大国的海洋生命线都必须通过南沙。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对海运事业依赖 的日益加深。谁控制了南沙群岛,谁就能操控新世纪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海洋生命线。
3. 中国所能控制的南海油田有哪些
属于中国的地区开采的不过,跟过去海上钻井技术设备条件不够有关,而且海上开采成本很高,巨大投资、巨大风险,也要涉及具体损益核算。
中国实际开采的海上油田,除东海的“天外天”油田外,基本都是近岸油田。
现在开始重视这一块了,中国自行研发的先进海上钻井平台已经投入使用。
————————————
西江24-3,30-2油田
西江24-3发现于1985年3月,西江30-2发现于1988年7月。1988年8月在合同区域15/22启动第一口探井之前,进一步对该区域进行了 146公里 的地质调查。第二块油田30-2的商业可行性在1990年被证实。
在对24-3和30-2油田进行了联合开发研究之后,1991年底这两块油田的整体开发计划(ODP)被提交到中国有关部门审批。ODP中估计开发成本为6亿美元,按计划在1994年11月投产24-3油田,然后30-2油田在1995年10月投产。24-3油田的原油可采储量为1.83亿桶, 30-2油田的原油可采储量为2.54亿桶。1992年1月ODP获得批准。
这两块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国际公司亚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51%)进行作业。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于1985年8月发现, 1990年9月投产。惠州26-1油田于1988年3月发现,1991年11月投产。惠州32-2油田于1990年12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 32-3油田于1991年1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5油田于1996年9月发现,1999年2月投产。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项目成功投产,该油田石油日产量将增加1万桶。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发现于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该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东南方向 1000英尺( 300米 )的水中。阿莫科于1985年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区块29/04合同。经过初步勘探研究后,流花11- 1A 开钻。测试产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随后进行的评价井钻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证实油储量巨大,超过10亿桶。1993年12月,科麦奇公司加入合作开发的队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于1999年发现。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CONHE )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直属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的加工、贮运、销售;天然气管道的输送、石油、天然气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利用(含成品油、液化气、石化深加工等)。兼营与主营相关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及配套服务。南海东部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 113°10′ 以东、面积约 13.1× 10 4 km 2 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 13 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 1996 年产油量超过 1000×10 4t,在全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
南海西部油气田
涠洲10-3油田
于1982年12月发现,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国的TOTAL公司。 1986年8月7日 投产, 1992年5月16日转为自营,与 1991年8月20日 自营建成的涠洲10-3北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30万吨,至今已产原油近40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南海自强号
涠洲11-4油田
涠洲11-4油田仍是涠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发现, 1993年9月19日 自营建成,设计产能60万吨,经改造达80万吨。与 1999年8月2日 自营建成的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90万吨以上,至今已产原油近60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涠洲11- 4A ,涠洲11- 4C
涠洲12-1油田
涠洲12-1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89年12月发现, 1999年6月12日自营建成,设计产能100万吨,至今已产原油近160万吨。与涠洲10-3油田、涠洲10-3北油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 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了南海北部湾涠西南油田群。
1999年7月28日 ,涠西南油田群总体开发工程投产庆典仪式在北部湾的涠洲岛上隆重举行。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历时三年建成。并每年向广西北海炼油厂供油5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涠洲12-1
崖城13-1大气田
项目背景
崖城13-1气田位于三亚市以南 100公里 ,是1983年8月在水深约 100米的地方发现的,估计储量在3万亿立方英尺。阿科为作业者并拥有该气田34%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拥有51%的权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拥有 15%的权益。崖城13开始投入生产时,成为中国第一个海上气田。
4. 主要含油气盆地
1.渤海湾盆地
系发育在华北地台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渤海海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居其中的渤中坳陷面积19800平方公里,新生代沉积厚达近万米。坳陷内钻遇地层是渤海湾盆地常见剖面,其层序如下:
中生界:上侏罗统以煤系地层为主,下白垩统以火山碎屑岩为主。
老第三系:按《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六)划分,始新统孔店组为河流相—湖相沉积,据两口井钻遇,其中蓬莱7-1-1井钻穿,不整合于白垩系下统之上。渤中34-2-1井视厚181米(济阳坳陷钻遇的孔店组最早曾划归K2—E1)。始新统一渐新统沙河街组以深湖相浅湖相为主,总厚约500米以上,最大累计厚度1243米。分沙四(
晚渐新世东营组以滨浅湖相—河流相为主。
老第三纪结束以湖相沉积为主的历史,盆地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由裂谷断陷转向坳陷。
新第三纪中新统馆陶组以河流相为主,大量的粗碎屑岩汇入黄河口区聚集在渤中坳陷,并披盖在各凸起上。
上新统明化镇组以河流、河沼相为主的沉积环境。至第四纪更新世海侵开始,逐步成为今日渤海。
渤海湾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一级构造单元5个(黄骅坳陷、济阳坳陷、渤中坳陷、下辽河坳陷和埕宁隆起),凸起13个;凹陷15个。初步查明有50个二级构造带和各类圈闭345个。其中渤中坳陷是海域主体沉积中心,内有渤东凹陷、渤南凸起、石臼坨凸起等也都成为目前主攻目标。
2.北黄海盆地
盆地位于北纬37°47′~39°02′,西界东经121°50′,向东与朝鲜西海相通。西部称北黄海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东部称西朝鲜湾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盆地的基底为华北地
由于勘探程度很低,对盆地结构还不尽了解。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1994年间,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已完钻13口井,其中澳大利亚梅里迪安石油公司,在距朝鲜西海岸130公里处(东经124°左右)所钻的610井、405井,试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海上钻井未钻穿完整的三叠系和下侏罗系剖面。上侏罗系被称为龙城亚群,二分为龙胜组和新义州组,岩性为砂页岩夹薄层煤,为良好的生油层。钻遇的白垩系最大厚度1536.4米(未穿),以砂岩为主,为良好的储层,与朝鲜安州盆地、胶东地区的胶莱盆地可对比。
西朝鲜湾盆地钻遇有以渐新统为底的第三系剖面,未见始新世地层,渐新统以不整合覆于古新世火山岩之上。
盆地在区域隆起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小型凹陷,晚中生代地层一般厚为100~600米,只有中部、西南部凹陷可达2000米,老第三系为一套含煤地层。新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厚度,仅300~600米。
根据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北黄海盆地是以地垒、地堑和掀斜断块为特征的中新生代克拉通内裂陷盆地。北部为海洋岛隆起,南部为刘公岛隆起。
盆地构造区划可分为3个带:南部凹陷带面积900平方公里,是盆地内最大的老第三系凹陷,底界埋深2700米,其下晚中生代地层约2000米,包括3个次凹。中部凹陷带包括6个次凹,面积992平方公里。晚中生代地层厚达3500米。北部凹陷带包括3个次凹陷,面积约918平方公里,为晚中生代沉积中心。
3.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是在下扬子地台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裂陷盆地,总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即北界千里岩隆起以南的北部盆地、中央隆起和南界勿南沙隆起以北的南部盆地。
(1)北部盆地(北部坳陷)位于东经120°30′~125°30′,北纬34°50′~37°00′之间,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盆地起源始于晚中生代,基底为震旦系或前震旦系变质岩,沉积了自晚白垩世至第四纪地层。
据已钻11口井(我方4口井即黄2、黄5、黄7、黄9井,与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合作2口即诸1-2-1、诸7-2-1井,韩国在盆地东部钻5口井,分别为ⅡH-ⅨA、ⅡC-Ⅸ、INGA-1、KACH1-1、HAEMA-1),其钻遇地层层序如下:
震旦系:以黄2井为例,主要岩性为千枚岩、硅化灰岩。
上白垩系:以黄7井为例,钻厚1065米,下段以湖相沉积为主,上段岩性与苏北泰州组类似,在诸1-2-1井见良好油气显示,为盆地主要生油层系之一。
阜宁组:以黄5井为例,钻厚1090.2米,富含化石,属浅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是盆地内主要生储层,其地质时代确认为古新世。
戴南组:分布较窄仅见西凹,为一套下黑上红的砂泥岩地层,以浅湖相为主夹沼泽相,是南黄海盆地主要生油层之一,最大钻厚1101米,时代为始新世。
三垛组:以红色层发育,碎屑岩为特征,多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属渐新世。
新第三系盐城组和第四系遍及盆地沉积而覆盖全区,总厚不到1000米。
盆地构造区划可分6个次级构造单元,包括北凹、西凹、中凹、南凹、东北凹和东凹等。整体结构为北断南超,沉积层向中部隆起区超覆,形似箕状或半地堑。盆地东端进入韩国海域。
笔者认为:北部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的晚中生代地层有利相带,将是今后油气勘探新领域。
(2)南部盆地(南部坳陷)位于东经123°30′~124°、北纬33°10′34″~34°30′,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盆地演化史、地层和沉积特征,基本与北部盆地相同。但其西部延伸与苏北盆地连通,故习称为苏北—南黄海盆地。
盆地结构为南断北超,断层多向北倾,老第三系南厚北薄构成典型的半地堑。中新生界最大厚度达8200米,向东沉积加厚。常6-1-1(A)井阜宁组钻遇油层,测试中获折算日产油2.45吨,这是南黄海盆地第一口低产发现井。
据《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六)统计,南黄海盆地内共有各层位、各类型圈团468个,圈闭面积9465平方公里。其中老第三系圈闭188个,潜山194个,古生界—三叠系内幕圈闭54个。证明南黄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潜在勘探前景。
盆地南端边界勿南沙隆起,为下扬子地台向海域延伸部分,该隆起相对陆上而言,构造较完整,保存条件较好,研究者认为有可能成为海域中生界和古生界找油新区。
4.东海盆地
构造单元划分: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琉球隆褶区。
(1)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东海大陆架,东经120°50′~129°00′、北纬25°22′~33°38′,走向北东,长1150公里,宽90~300公里,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盆地大地构造特征:东侧受控于钓鱼岛隆褶带(根据重力、磁力和地震勘探资料,并结合五岛列岛、台湾中央山脉出露的地层来看,它是一个晚白垩世以来的隆起。该隆褶带将东海分成东、西两个盆地,西面为东海陆架盆地,东面为冲绳海槽盆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西侧背靠浙闽隆起区。由此看来,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东亚大陆活动带边缘,以第三系沉积为主,属断陷—坳陷的裂谷型盆地,也是我国近海最大的沉积盆地。根据海上石油钻井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已建立新生代地层层序。
老第三系:古新统灵峰组、始新统瓯江组、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
新第三系: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第四系东海组。
构造单元区划:
东海陆架盆地内分东部坳陷带、西部隆坳带。
东部坳陷带分福江凹陷、西湖凹陷、基隆凹陷、彭佳屿凹陷和新竹凹陷。其中西湖凹陷是主体部位和沉积中心,面积4.6万平方公里,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推测达12~14公里。自晚白垩纪以来,经历了断陷(K2~E1)、断坳(E2~E3)、坳陷(N1)及披盖(N2~Q)4个发展时期。绝大多数局部构造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为北北东,少数为北东或北西。圈闭面积西部保俶斜坡一般小于30平方公里,而凹陷中部浙东长垣上的局部构造一般大于50平方公里,个别大于100平方公里,且多以挤压型背斜为主,如玉泉构造T2圈闭面积达665平方公里。而斜坡带上的则以与断裂有关的牵引背斜、半背斜及断块为主,如平湖构造。
基隆凹陷界于台北低凸起与钓鱼岛隆褶带之间,北面与西湖凹陷、南面与彭佳屿凹陷相连,走向北北东—北东,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12000米左右,主要发育始新世、渐新世地层。台湾中油公司钻YDA-1X井曾见气显示。目前,在凹陷内已发现24个局部构造,圈闭面积达12.39万平方公里,以鼻状构造为主。
西部隆坳带包括6个凹陷:长江凹陷(舟东坳陷)、钱塘凹陷、瓯江凹陷(温东坳陷)、闽江凹陷、南日凹陷和彭西凹陷。6个凸起:虎皮礁凸起、海礁凸起、雁荡低凸起、台北低凸起和观音凸起。其中瓯江凹陷面积1.3万平方公里,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8000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称此为温东坳陷,北面为温州凹陷,面积约0.73万平方公里,新生界厚度5500米;南面为丽水凹陷,面积约1.27万平方公里,新生界厚达9000米,发育有海相古新统,实现了该区地质勘探上海相成藏的重大突破。
(2)冲绳海槽盆地介于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褶区之间,北端从日本天草盆地开始,向西南延伸至台湾岛,与钓鱼岛隆褶带平行,呈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弧形展布。中间窄南北宽,面积约9.751万平方公里。中中新世以来沉积厚度推测有10000~12000米。盆地基底为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莫霍面深度为15~28公里,是一个新第三纪的弧后裂谷盆地。海底热流值很高,为1.05~8.95HFU,与正在扩张的红海和亚丁湾的热流值相似。
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的一所、二所均对冲绳海槽进行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而日本等国投入的调查工作量很大,已成为当今海洋地质研究热点。
盆地分4个二级构造单元:龙王隆起带、吐噶喇坳陷、海槽坳陷和陆架前缘坳陷。
目前,海槽内尚无钻井,据盆地外缘的宫古岛近海基准井、冲绳近海1号井等资料,在2970米揭露变质基底、白垩纪花岗岩和上中新世地层等。推测盆地内主要沉积层为中新世的八重山群及上新世岛尻群。
据反射波组地震相分析:划分出陆坡相、浅海相、浊积相及滨岸相。上新世以浅海相为主,常伴有浊积沉积。
推测在3500米左右进入生油高峰阶段,埋深达4100米时进入湿气带,埋深达6000米以下进入高温甲烷为主的干气带。盆地内众多的浊积及浅海相砂体,可成为有利的储集层,而叠置其上的浊积扇末端的泥岩及浅海相页岩构成盖层,形成较好的生、储、盖组合。
5.台湾海峡一台西盆地
根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东京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调查所和原苏联所做的台湾海峡东部和东南部重力资料,反映了重力异常和沉积盆地正相关的关系。近年来,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海峡中西部进行了以地震为主的综合调查,发现两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沉积凹陷:
①九龙江凹陷(厦彭凹陷),位于厦门东南约60公里,面积6000平方公里,新生界最大厚度达8000米,其中老第三系厚6000米,发育有白垩系,为潜在的生油层,而古新—始新统则为主要生油层。②晋江凹陷(鸟丘屿凹陷),位于鸟丘屿东侧,距泉州70公里,面积8000平方公里,沉积中心在东部,新生界最大厚度6500米,其中老第三系为5000米。
地震调查还发现34个局部构造,有5个构造圈闭良好,其中东山构造条件最佳,可作为首选勘探井位。
台湾中油公司已发现长康(CBK)等油气田。他们将海峡及北方海域划分为5个矿区,据1985年统计,已钻82口井,其中26口见油气。
6.南海北部陆架
由于太平洋板块北向运动速率减慢,北部陆缘由挤压构造环境转变为拉张构造环境。在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显示由中酸性火山物质充填的断陷沉积演变到内陆湖相的坳陷沉积,而处于弧后裂谷环境,发育一系列张性盆地。在北东、北东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构造线叠加的基础上,在北部陆缘上形成南北分带、东西分块、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
北部陆缘上形成的主要沉积盆地,包括台西南、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和莺歌海盆地,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
(1)珠江口盆地: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南海北部陆缘上最大的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新生界厚逾万米,其中老第三系6000余米,古一始新统属河湖相沉积,新第三系3500余米。老第三系一中中新统属滨岸三角洲沉积,上中新统一上新统属海相沉积。
盆地经历裂陷(J2—K2)→断陷(E)→坳陷(N—Q)3个发展阶段。自北向南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带和18个二级构造单元。
①北部隆起带,包括北部断阶带和海南隆起。②北部坳陷带,包括珠一、珠三坳陷,西惠低凸起、惠州凹陷(坳陷主体,面积7400平方公里)、惠陆低凸起、陆丰凹陷、海丰凸起和韩江凹陷。③中央隆起带,包括神狐暗沙隆起、番禺低隆起和东沙隆起。④南部坳陷带,包括珠二、潮汕坳陷,从西向东为:长昌凹陷、长开凸起、开平凹陷、白云凹陷、潮州凹陷和汕头凹陷。
目前,已证实有两套生油气层系:文昌组(湖泊相)和恩平组(煤系地层)。储层从恩平组—韩江组有前缘水道沙、河口沙坝和海进沙体、碳酸盐滩和礁相等。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圈定359个局部构造或圈团,其中以断裂构造和披覆背斜为主。已发现恩平、惠州、西江、陆丰和流花等高产油气田,其中流花11-1是迄今我国在近海找到的最大油气田。目前已发现24个油气田。
(2)琼东南盆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东接珠江口盆地,西以1号断层与莺歌海盆地分界。新生界厚度达万米以上,钻井中见到寒武系基底变质岩、碳酸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等,盆地发展与珠江口盆地相同。
盆地构造区划,一级构造单元有4个,二级构造单元11个。①北部箕状断凹带,包括崖北—松涛西凹陷、松涛东凹陷。②崖城—松涛凸起带,包括崖城凸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③中央断凹带,包括崖13-1低凸起、崖21-1低凸起、崖南凹陷、陵水凹陷、中央西凹陷和中央东凹陷。④南部箕状断凹带。
崖城组为主力生烃岩,特别是含煤层系是盆地内主要气源岩。陵水组为主力储层,是崖13-1大气田的主要含气层。各组自有生储盖理想组合,三亚相和浅海相的梅山组也是良好的储层。盆地内已发现7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其中6个是气田和含气构造。
(3)北部湾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为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陆内中新生代盆地。老第三系主要是陆相沉积环境,钻厚4777米,新第三系为浅海相沉积,钻厚2300米,地层层序可与邻区盆地对比。流沙港组为主力生烃岩层,涠洲组次之。主力储集层为流沙港组,其次为中新统角尾组。
盆地构造区划:①北部坳陷:包括涠西南凹陷、涠西南低凸起、海中凹陷,为盆地主体。②企西隆起:缺失大部分地层。③南部坳陷:包括鸟石凹陷、海头北凹陷、迈陈凹陷、福山凹陷、流沙港凸起、临高凸起。④东部隆起区。
目前,已发现13个油气田,其中涠10-3断层鼻状背斜油气藏已投入开发,成为南海北部第一个海上油气田。
(4)莺歌海盆地:位于东经105°22′~109°40′、北纬14°30′~21°17′之间,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北西向具有奇特地质现象的新生代沉积走滑盆地。据地震资料解释沉积层厚达2万米,其中新第三系厚度就达万米以上,沉积速率为0.4~1.4毫米/米,沉降速率为0.1~0.5毫米/米。
目前,最深钻井乐东30-1-1井井深5026.5米,尚无一口揭示老第三系沉积,据推测可能存在一套海陆相地层。已钻地层剖面如下:
下中新统三亚组:钻厚106~207米(莺1井),与下伏前第三系基底有25米厚风化壳。
中中新统梅山组:钻厚242~578米(未穿),属半深海相富含深水浮游生物。
上中新统黄流组:钻厚46~657米,剖面解释厚1250米,为区域性盖层,属半深海相沉积。
上新统莺歌海相:钻厚209~1499.5米,下部为半深海相。
第四系:最大钻厚2178米。
盆地构造划分中央坳陷带和南、北两个斜坡。西北部连接河内坳陷。
以往认为广泛发育的“泥拱带”,经钻井证实和研究确认,只是地震资料上的模糊带,是正常的砂泥岩互层沉积被地下热流体上涌充气后形成了流体底辟,从而引起地震波的屏蔽和速度变化造成的,而具低速特征的地震模糊带,常与钻遇的超高压带相对应。目前,已发现5个大型背斜圈闭,面积分别达100~300平方公里,例如东方气田等。
(5)台西南盆地:位于东经117°30′~120°55′、北纬20°50′~23°30′,北邻台湾浅滩—澎湖—北港隆起;南依笔架隆起与深海盆;西靠东沙隆起;东抵台湾中央山脉带西缘。面积4.6万平方公里,总体呈北东展布,新生代沉积厚度最大达10000米以上。
据钻遇地层其剖面如下:
白垩统:轻度变质岩、河流—浅海相间夹煤层。
渐新统:砂页岩,浅海相。
中新统:分下、中、上3个亚统,以页岩为主,夹粉砂岩,属浅海一半深海相—汪海半深海相,富含超微化石,之上为上新统一第四系。
盆地构造区划:盆地以断裂为主,划分为北部坳陷,有5个沉积中心,西部古新—始新统沉积。中部隆起,具长期继承性活动,发育有生长背斜等圈闭构造。南部坳陷是盆地沉积最厚、面积最大的构造单元,有3个沉积中心自西向东迁移。东部后期受挤压强应力而发育逆断层及有关背斜构造。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缘唯一其下叠伏有海相中生界的盆地。盆内分布中生界、古新—始新统、上渐新—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更新统等4套气源岩。
7.南海南部陆缘
(1)曾母盆地:盆地位于捞沙越陆架上,属非典型前陆盆地,面积18.3万平方公里(属我海疆线内约12.7万平方公里),西邻纳土纳隆起,东界北西向廷贾—巴兰断裂,跨越陆架和陆坡两大地貌单元。盆地东南部发育有近南北向的岛礁群,包括曾母暗沙。
地层总厚达15000米,由渐新统一第四系组成,分8个海退旋回。渐新统—中中新统陆相沉积为主要烃源岩;台地生物礁和碳酸盐隆为主要储集岩;上中新统浅海相沉积是主要储集层,以含气为主。
盆地构造区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索康坳陷、拉奈隆起、塔陶垒堑区、西巴林坚隆起、巴林坚褶皱区、南康台地、康西坳陷、安屏低隆起和西部台地。据地球物理和钻井揭示,盆地基底主要由古新—始新世的变质岩组成,最老基底已见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
盆地油气资源极佳,目前,已发现有72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拥有F6、Jintan和L3个储量85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气田,而油田主要分布于巴林坚区。
(2)沙巴—文莱盆地:位于廷贡断裂以东,沙巴岸外及文莱沿海一带,走向北东,面积约9.4万平方公里(属我海疆线内3.3万平方公里)。盆地是南沙地块向巽他地块俯冲所形成的弧前盆地。分为沙巴区(东部)和文莱区(西部),以巴兰—文莱三角洲为例,新第三纪以来,海上沉积超过万米。
①下—中中新统塞塔晋组,属特定的浅海一半咸水河口环境沉积,以页岩为主,厚3000余米。②中中新统兰比尔组。③上中新统米里组为潟湖—沙坝相,是主要产油层之一,最大厚2000米。④上中新统一上新统利昂组,以砂岩为主,富含褐煤的粘土层,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主要烃源岩:塞塔组(海相页岩)和贝莱特组,为富含树脂成分的陆源植物的海岸平原相沉积。
目前,已发现61个油气田或含油构造,以产油为主,其中,巴罗尼亚油田可采油储量达2947万立方米,天然气356亿立方米。安帕西南油田可采储量1.44亿吨。
8.南海西部陆缘
南海西部陆架中段狭窄,为一条南北向走滑断裂—越东断裂所限。北段和南段较宽阔,分别发育北西向走滑断裂—红河断裂和泰国湾断裂,这与印度次大陆撞入欧亚大陆有关。
沿着越南东侧陆架分布一系列沉积盆地,现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个,类型包括背斜、断脊斜、断块和地层岩性等。以已发现的大熊油田为例:位于北部坳陷西段,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于1988年经苏越石油公司勘探证实,日产油912立方米,天然气85万立方米,可采石油储量5~10亿桶。越南南部陆架部位以万安盆地为代表,近南北向,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属我国海疆线内面积6.3万平方公里。西北与湄公河盆地相邻,西南为纳土纳隆起,西接昆仑盆地,东接越东断裂。新生代沉积最大厚度逾12000米,主要为渐新世以来沉积,自下而上为:桥组,为河湖三角洲—浅海相;都组,为下中新统,滨海—浅海相;通一芒桥组,属中中新统,滨海—浅海相;昆仑组,上中新统,浅海—滨海相;边同组,上新统一第四系滨海环境沉积。基底为中生代变质岩和岩浆岩。
构造区划:盆地划分为“四坳三隆”,即北部坳陷、北部隆起、中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南部隆起、东部坳陷。
盆地内已发现60多个局部构造或圈闭。
9.南海东缘岛弧带(消亡带)
位于马尼拉海沟以东地区,是典型的沟—弧边缘,形成于中中新世及以后,发育逆冲断裂弧前盆地和弧后前渊等构造形式。以礼乐盆地为例:位于南沙群岛东北端最大的水下浅滩,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全部属我海疆线内。
5. 南海周围的国家共在中国南海海域内建起多少油气井
在中国海域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而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的争议,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海洋油气开发步伐已经加快,正在从近海沿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经都争到了各自的地盘,相关国家已经开了1380口油井,中国却一直在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不是我愤青,而是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让人心疼!
南海自然资源简介
1.丰富的水产资源
鱼类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龟海龟是海洋中少有的几种爬行动物之一。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西南中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
海参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出产20种。
海贝海贝属软体动物,种类繁多。西南中沙群岛分布约有250多种。按照用途可分为食用贝和观赏贝两大类。
观赏贝类是西南中沙群岛又一重要的“土特产”。品种繁多,形状各异,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不仅供观赏,也是制作名贵工艺品的重要原料。、
其他海产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弛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等;甲壳类的螃蟹、龙虾等等。这些都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海产。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我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等。
2.奇异的海岛资源
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锈眼鸟等等。
白鲣鸟,体形以鸭,成鸟重约二、三斤,周身洁白,当地人称为“鸟白”。它们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岛的东岛(也称“鸟岛”),与麻枫桐树相互依存。1981年东岛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使鸟类及其生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
海鸟可供食用、药用,还可以制成标本工艺品供观赏,是一种可观的资源。大量的海鸟在各岛屿上留下丰富的鸟粪,千百年来堆积成厚厚的鸟粪层,有的岛屿竟厚达一米以上,储量十分丰富。鸟粪土富含有机质、氮、磷、钙质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
3.典型的热带植物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岛上植物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
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是白鲣鸟和其它海鸟的主要栖息场所。
在岛屿上,到处可见一种长成一簇簇、密不透风、葱绿欲滴的灌林丛林,这就是草海桐。也称“羊角树”。属热带常绿灌木。草海桐多生长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滩上。草海桐的生长对保护岛屿的沙滩、改善岛屿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是各岛屿主要的海岸防风林,栽培较多的树木还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按树等等。另外,各岛屿还种植有各种热带水果、部分粮食作物和多种蔬菜。
4.大有希望的海底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我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6. 滇缅输油管线简介
滇缅输油管线即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能源部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权利与义务协议,明确了中石油作为控股方的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在中缅原油管道建设运营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协议规定,缅甸联邦政府授予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中缅原油管道的特许经营权,并负责管道的建设及运营等。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同时还享有税收减免、原油过境、进出口清关和路权作业等相关权利。协议还规定,缅甸政府保证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管道的所有权和独家经营权,保障管道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跨越马六甲海峡,对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
中缅天然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5月30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和缅甸天然气资源将绕过马六甲海峡输送至国内。
管道长度
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
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
天然气管道国内全长1727公里。
运送能力
这条管道每年能向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则为2200万吨/年。
配套炼油厂
云南
中石油云南石化炼油工程项目即云南省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地点在昆明市安宁草铺镇。
重庆
中缅输油管道在重庆的“出口”,很可能位于长寿化工园区内。中石油重庆方面的高管说,“我们一直以来的考虑是,将千万吨炼油厂和管道‘出口’都放在长寿化工园,不过最终的结果还要看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根据此前的初步计划,重庆市有望争取到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输入,从而实现重庆自己的“炼油梦”。
总投资额
25.4亿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资额为15亿美元,天然气管道投资额为10.4亿美元。
7. 中国南海基本油气状况怎么样
如表18-1所示,南海南部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余个,油气储量极其巨大,其中一半以上的区域分布在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内,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据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南海南部的石油总潜量约230亿~300亿吨,天然气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我国油气资源量的1/3,根据2006年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对南海南部14个主要盆地进行的油气资源评价来看,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了20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亿吨,每年可以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1%~2%。南海除了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之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南海由于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十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亚洲到欧洲,南海都是选择航行的重要通道。中国包括石油在内的进出口贸易,80%都是通过南海海域进出。从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角度上去衡量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南海在中国能源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更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下一步将能源开发的重点放在南海的原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海海域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一个接一个地派兵去占领这些荒无人烟的岛屿,来追求它们或新或旧的主权。中沙、东沙、西沙三个海域只涉及2~3方不同,而南沙海域涉及六国七方。目前,南沙群岛50多个岛礁,除中国占据9个之外(其中1个台湾占),已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南海南部的石油天然气开发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牵扯到了严重的区域问题。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来看,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岛屿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沿海国可以在岛屿附近划定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24海里毗连区(注:指在领海以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为依据,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占领岛屿就好比拓宽国土,各国互不相让。”因此,涉及南海海域海岛的主权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南海问题的真正复杂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盛传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加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以单方面声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由,申诉主权。此外,南海航道的自由航行对大多数亚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以日本来说,航道的自由通行对其从中东进口石油以及将国内工业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都很关键;对于美国来说,航行自由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安全问题,因为它意味着美国军舰可“无害通过”,即它们的军舰通过南海时,无须通知周边国家政府。于是这些区域外的大国,也不时以安全为由插手南海问题,遂使原已复杂的南海争议更趋白热化。
资源与主权,这一对难以割舍的名词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8. 2020年越南等国还在南海采油吗
从未停止,也没打算停止。
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在南海钻井采油,年开采总量可达5000万吨有余。值得一提的是,南海石油开采,竟能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令人唏嘘。
而马来西亚更是在南海钻井百口,南海丰富的石油产出,让马国内95号汽油价格至今都不超过4元。据了解,南海油气藏主要都集中在南沙海域,但中国却没有在那里钻下一口井。
媒体称:当前,在南海钻井采油的有200多家公司,海上钻井平台超1000座,几十年来这些钻井平台,盗取中国南海大量的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