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悬赏三十万也解不开的谜团,古代的悬棺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代悬棺是我国湖南、云南、贵州地区古时候的一种丧葬习俗,古代这些地区的人们认为,越高和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离神明越近,所以他们想尽办法,把自己家去世的先人安葬在悬崖之上,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
棺材怎么挂到悬崖上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古人把棺材挂到悬崖上很可能是利用了滑轮的原理。也就是先让人随着绳子下到悬崖中部开凿几个石洞,把横着的木桩插入石洞后,再从悬崖上利用简易的滑轮把棺材放下来,然后停放在横木上固定就可以了。
② 为什么古人要把他们的遗体放在悬崖上挂在那呢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据碳14测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约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及至近代,部分壮族、 布依族、 苗族、瑶族、仡佬族,以及现在贵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湾兰屿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葬具有多种: 葬尸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一些崖葬处还伴有崖画、享堂或木偶。崖葬的葬所,有的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数十葬具。同一处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择期举行仪式后同时葬入的,有的则是陆续葬入的,待葬满一穴后再另择它处。
越南、泰国、印度和缅甸交界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的琉球群岛及美拉尼西亚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地方,也有崖葬习俗。
③ 千年悬棺葬,它们是如何放置在那么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
普遍被大家所认同的主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绳索绑住固定好,然后从山顶往下放,再由早已攀爬到相应位置上的人将其固定在悬崖峭壁上。另一个据说是用船载着棺材,然后随着水位涨落将棺材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当然还有什么天外来客之类的说法,但是比较科学的还是这两种。
使得他们先祖的灵魂可以待在高高的峭壁上,不受人的骚扰。我国对于悬棺葬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猜测,有些很科学,有些很荒谬,但是谁能又能真的确定,那些荒谬的猜测就一定没有道理呢。
④ 古人所谓的“悬棺葬”,是如何把沉重的棺木放到悬崖边上呢
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很有意思。毕竟将如此沉重的棺木升到几百米的高空进行安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古人会发挥什么样的聪明智慧,解决这一难题呢?
(一)为何悬棺
1.地理原因
悬棺大部分都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或者靠近沿海的地区,那里气候潮湿,如果棺木埋入土里很快就会腐烂朽化。再者,棺木远离地面也可以使遗体不受野兽侵扰。所以,为了完好地保存亲人的尸骨让逝者安息,古人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启了悬棺葬。
2.避免战乱
关于悬棺的最早记载是出现在三国时期,当时由于战乱频发如果实行土葬,陵墓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战争的打扰,或被盗掘或被破坏,为了不使离去的亲人再受扰,所以很多人就把去世的亲人安葬在悬崖之间避免战祸。
3.精神信仰
在某些少数民族心目中,将棺木放在高处,似乎更加有利于接近心目中的天国,为了让灵魂更快地升入天空之上,庇护后人,所以很多人选择死后将其尸身放置于棺木中,悬棺于高山之上。
总结:悬棺的升置方法,的确是一个谜团般的存在,而在不同地区可能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具体方案的施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地地质条件如何。
⑤ 古人是如何将棺材放到悬崖峭壁上进行崖墓葬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死者为重是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观念,人们将这样的观念代入生活,体现在对死者的称谓和下葬仪式上面。现代我们都提倡火葬,毕竟刨除了那些怪力乱神的观念,死亡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一个必然的归宿,因此下葬的方式就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在古代完全没有火葬这种说法,火葬甚至算是一种酷刑,专门用来惩罚那种罪大恶极的人。古代的时候最普遍的下葬方式就是土葬,保持死者遗容衣着完整,直接埋到选好的墓地里面。
现代的考古学家们对于古代的一切事物都有着极大的求知欲,尤其是这种有着神秘色彩的事情,1997年的时候就有集团出了天价悬赏金,想向民间知情人士打听情况。但是这种丧葬仪式存在的时间过于久远,中间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断档时期,因此知道的人不多。
⑥ 古越族奉行崖墓葬,悬崖上的棺材是如何放上去的
悬崖墓葬是我国古代一种奇特的葬礼风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许多地区,现在知道的有、江西、、贵州、广西、湖南、广西、台湾、四川等多个省份。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了就是登天了,因此把人葬在悬崖峭壁上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尊重。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在古代落后的条件下都能做出如此壮举,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空间,也正是祖先的智慧造就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⑦ 千年悬棺在落后条件下如何建成的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南郊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区素有“神仙所在”、“人间福地”之誉,而历史悠久的古崖墓群与道教文化、丹霞地貌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古崖的悬棺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悬棺最集中、最密集、时代最早的墓群。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千古未解的谜:在远古原始的春秋时代,棺木是用什么方法放进百米悬崖绝壁中的洞穴?古越族为什么要用这种殡葬方式将先人安置在悬崖绝壁上?部族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殊荣等等?
一、目前对龙虎山悬棺的解法
〈一〉、仿古吊装法
1、仿古吊装法。
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贵溪县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中国悬棺课题组”,提出了一个“仿古吊装法”:先用人攀岩而上,再从山顶沿绳索滑下,在他人的帮助下荡进安放棺木的洞穴。接着再从山顶放下绳索,固定棺木,接着用绞车将棺木升至安放棺木的洞穴口,已在洞穴的人用绳索将棺木拉进洞穴,安置完毕。
根据此方法,龙虎山风景区设计并编排了受到游人欢迎的“悬棺升棺”表演。目前,该方法是唯一由国内专家提出并用于实际演示的。
2、仿古吊装法的缺陷我们不否认这种方法,但认为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推定说,不是揭开龙虎山悬棺之迷的最佳方案。
第一,该方法几经相关的专家考证,迄今未发现文献资料印证。
第二、仙水岩周边99座山峰,有几座山山势陡峭,人无法攀登,古人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工具是无法解决在这几座山崖峭壁安置棺木的难题。如金钟峰等近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人是无法攀登上去的。
第三、现实非同表演。棺木自身的重量、木材的质量不同:表演用的杉木棺材是空的,重量较轻。据CCTV科技视频(http://www.cctv.com/science/20050221/100780.shtmi)《悬棺悬迷》记载,在龙虎山发掘出的18具棺木都是“独根楠木制成……大的有一千多斤,最轻的也有300多斤”,却未提杉木材质的棺木。楠木与杉木在材质及重量上相差甚远。笨重的棺木加上尸体、陪葬品,要用绳索拉到距水面十数米至上百米的高度,换句话,即便是拉到洞口,靠一两个人的实力是更本搬不动的,何况要安置到位。
四、从已发掘的洞穴来看,洞口朝阳,直径很小(部分未发掘的甚至比现表演的洞口还小),而洞口周边山体上没有人为打桩和钻凿的痕迹,若将棺木拉到洞口,势必堵住洞口,狭小的空间不仅无法施展,甚至里面的人无法出来。
由于上述难题用仿古吊装法无法解决,既然不能解决,就不能代表唯一或最佳。
〈二〉、其它方法
对龙虎山悬棺之谜,国内各界人士和专家提出多种设想并从多个方面论证过,现有的大致为地质变迁之说、堆土说、隧道说、涨水说、机械吊装说、栈道说、云梯搭架说等等。从各个方面对龙虎山悬棺之谜进行了解析,很多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存在不足,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二、我们对龙虎山悬棺的认识和解法
1、悬棺葬的形成
据考:龙虎山悬棺的主人是我国古代的百越民族,其年代经测定为2600年间。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曾在今天的龙虎山和武夷山一带定居。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长期的“水行而山居”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明显的民族个性。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其建筑风格特点是依山干栏式,即用竹木依山扎架建高脚屋。高脚屋分上下两层,上层居人,下层养禽畜,在竹木搭架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古越人主要生活在水系发达地区。龙虎山泸溪河是龙虎山的母亲河、生命河,因此使用水上工具(船、筏等),捕捞等成为古越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的生产方式,食水产品也成为他们的主要风俗。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工具决定了他们的建筑风格和殡葬方式。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洞自然会用洞。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同土葬、火葬一样,长期生活习俗的演变,悬棺葬成为他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
2、悬棺内的主人。
根据近年考古专家对龙虎山墓群的发掘,出土的文物显示,基本排除藏有外来的文物,且出土的文物比较低廉,说明当时古越族人相对比较封闭自关,悬棺内的主人没有较特殊的身份,表明应属于一般平民,显赫的也仅在部落或部族的酋长之类。
3、悬棺葬的选址及原因。
葬址一般选在朝阳、临江面水的悬崖峭壁上,高度从低到高,几十米到近百米不等。选址的高度最初应该不是身份高低的象征,而是延续由易而难,由低到高,由临水到水上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逐步完成的。当然,家境贫困、人缘较差的家庭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将棺木葬在距水面较高的悬崖峭壁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族中可能出现贫富差距,悬葬时为了炫耀,出现攀比现象,以至越葬越高,越葬越大,甚至葬到人不可攀的洞穴为最好,出现炫耀说;除此外,在悬崖峭壁上安置棺木,让逝去的先人免受袭扰困惑还有安全说;将棺木葬在高耸如云的空中,距天最近,有升天说。此外,由于棺木葬得地点较高,朝阳、通风,易于棺木和先人的保存,后人的祭祀朝拜。
4、悬棺葬的用料。就近取材。主要是小船、木板、毛竹、麻绳等。
三、我们对龙虎山悬棺的解法
泸溪河水势平缓,两岸毛竹树木丛生,可用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古越族人已经懂得了造船和用船技术,并且掌握了竹条(丝)捆绑固定脚手架和麻绳拧搓制造纤绳的技术。这些都是悬棺墓葬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方法。
〈一〉、方法:毛竹、杉树搭架法
〈二〉、步骤:
1、在安置悬棺的地点,探测水的深度。小于3米深度的直接用搭架方法。大于3米的采用先解决水上的平台方法。
2、搭建水上平台。由于悬棺大都建在临水悬崖上,为了便于操作,须在水面先建成一个搭脚手架的平台,在搭好的平台上操作搭架等同陆地操作。方法:用船排列(根据悬棺高度和搭架高度的要求增减船的数量),靠岸边打桩用麻绳连串固定船只。然后,在已固定的船上铺4CM厚度以上的木版,将船面连成一片,即成了水面上的平台(如履陆地)。
3、搭架。
选择又粗又长且直的毛竹和杉木,按照建筑要求搭建脚手架。脚手架的固定用毛竹条(当地建筑历史上直到近年被钢管脚手架替代前采取的方法)。脚手架由毛竹或杉木一根一根的扎架子,一层一层往上搭建。
小于3米水深的地点,可以用毛竹或杉木在水中直接搭脚手架。
4、高空架子的固定。
扎架子的时候,正好利用靠近主框架或框架边缘附近崖壁上的洞穴,插进毛竹或杉树条,或打桩固定,或斜拉固定,保障架子稳定牢固。架子内通道呈“之”字型梯阶上升,直到安置悬棺的洞口。
5、安装完毕。架子搭好后,根据悬棺安置的需要对洞穴尺寸进行调整。然后,利用脚手架内通道“之”字型梯阶上升,将棺木抬进洞穴,补充填充材料,安置完毕,封闭洞口,拆除脚手架,拆除固定的平台。
古代确实有许多现代人难以解开的谜,但是古代人受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工具的局限,其聪明才智也绝对不如现代人。两千多年过去了,古越民族已消失,但古越文化和古越人生活习俗对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龙虎山墓崖群给世界留下了千年未解的悬棺之谜。我们认为,要解开这个谜,要充分考虑当时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古越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考虑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材料来源。我们提出的搭架法就是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并汲取了其它方案的长处。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来龙虎山考察解谜,在仙女岩就是采用钢管搭脚手架的方法,用“之”字型梯阶上升完成的。今天和历史所不同的仅是搭脚手架的材质的不同,而方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认为,在2600年左右,古越族人集一村或一族之力,通过就近取材和众人齐心协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简易、安全、方便操作。
▲▲活生生的悬棺葬
对于很多人来说,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的悬棺一直是个谜。千年以来,人们面对峭壁,仰望悬棺,做出种种猜测。有人说是背棺人爬上去放置悬棺的,有人说是神仙用金线把悬棺吊上去的。至于悬棺里面有什么,更是越传越神,甚至还有人说位于四川境内的悬棺里藏着诸葛亮的兵书。
2009年,贵州省荔波县委宣传部发布了荔波县的瑶族人民至今还保留着悬棺葬习俗的新闻。消息称,该县的悬棺洞葬与省内其他地方类似遗迹正一起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贵州荔波工作的黎宪友曾对当地瑶族的聚集地——瑶麓瑶族乡进行探访。黎宪友说:“如果当地有人要安葬,村里的瑶族乡亲会趁着夜色,打着火把,由瑶族小伙子把棺材运向不远处的山坳。小伙子们抬着棺木钻过荆棘、前拉后推地把棺木弄到半山崖的洞穴中。然后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必须一起转身离开,不再惊扰棺材里的逝者。”
现实版的悬棺葬和人们眼中高不可攀的悬棺似乎有些差距。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陈明芳曾专门给悬棺葬下过定义。她认为,为了区别于土葬、火葬、水葬等葬俗,可以把我国南方在崖上安葬逝者的葬俗统称为悬棺葬或者崖葬,再根据各地、各个时代、各种类型崖葬的特征和历史渊源分别加以命名。
荔波瑶族延续的悬棺葬属于崖洞式葬俗。顾名思义,崖洞式就是把棺木安放在岩壁间的天然缝隙或洞穴内。此外,悬棺葬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木桩式,就是人工在崖壁上凿孔并插入木桩,再把棺木放在上面;崖窟式,就是在悬崖峭壁间凿出空间来安放棺木。但是,这两种葬俗现在已难觅踪迹了。
▲▲如何把悬棺放上去
让那位“古墓哥”痴迷的江西龙虎山悬棺洞,位于龙虎山上,其山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最高处的悬棺离水面有300多米。悬棺是怎么放到峭壁上的呢?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陆敬严等人曾借助滑轮、绞车等工具试验了一种悬棺安放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被龙虎山景区借助现代设备开发成“悬棺仿古吊装表演”。这种表演要5个人互相配合:一人在崖底观察、指挥,另外4人登上崖顶,在崖顶打入钢钎,并固定上滑轮等起重设备。4人相互配合着,利用滑轮和绳索将棺木吊放到崖洞中。
问题是,古人并没有钢钎等现代设备,在崖顶也没有为安放滑轮而凿出的坑洞。千年前,古越人究竟用何种方法安放悬棺,归根结底还是个谜。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曾悬赏征集答案,奖金从30万元一路飙升到50万元!不过,至今也没有定论。
同样难解的谜团还有位于四川珙县的僰人悬棺。没有人知道,在古代,生活在四川的这部分僰人究竟是如何把100多公斤重的棺木运上悬崖的。有人说,他们是等到河水高涨时让棺木浮上去的;也有人猜测,他们是运用堆土或者搭建木质架构来接近悬崖峭壁的,其原理和古代大型工程建造方法一样。
现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旭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位于四川珙县悬棺棺木下的崖壁上有孔洞痕迹。透过排列的孔洞可以推测,僰人也许是通过修筑栈道,一步步地接近悬崖之巅,然后把棺材一步步抬上去的。只不过,这些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有关专家在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周围,也发现了一些孔洞。这些孔洞连成一串,最长可达数十米。至此,悬棺的放置方式似乎也找到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有考古专家在福建武夷山悬棺棺木上发现了凿孔和绳子的勒痕。于是,有人想到了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仿古吊装表演”,似乎悬棺升吊法也找到了证据。
探寻了这些地区的悬棺,让我们再回到贵州。在贵州安顺格凸河畔,当地的悬棺之谜通过对“蜘蛛人”的研究被渐渐揭开。
就像美国电影《蜘蛛人》的主角蜘蛛侠一样,有些格凸河畔的攀岩高手也被称为“蜘蛛人”。据说,最先学攀岩的“蜘蛛人”,就是为了把棺木弄到悬崖上。学会攀岩的人,不但要运送棺材和逝者,还必须懂得丧葬的祭奠礼仪。
格凸河文化顾问林明璋曾对“蜘蛛人”进行过研究,他说,当地管“蜘蛛人”叫“戈若”。“戈若”有世代相传的攀岩本领,他们把一块块木料背上崖洞,然后在崖洞里组装棺材,最后再把逝者背上去,放入棺材。
格凸河两侧的山谷虽然陡峭,但有很多凹凸不平之处可供“蜘蛛人”攀爬,而江西龙虎山和四川珙县的悬棺崖壁几无立锥之地,即使今天借助攀岩设备,也很难爬上那么高的地方。另外,据考古专家考察,四川珙县僰人悬棺是用整块楠木掏空做成的,即使通过栈道把沉重的棺木抬上去,也绝非易事。
▲▲悬棺背后的文化信息
千年来,沿袭悬棺葬习俗的人们靠着简陋的工具和人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这些先民要费尽心思,在悬崖峭壁上安置棺木呢?有人说,这与远古先民的岩居习惯有关,山上的岩洞不仅是生前的居所,也是安息之地。更多的人认为,这来源于一种宇宙观念,很可能是古人对山岳崇拜仪式的体现。
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梅华全介绍,武夷山风景区方圆70公里的范围内,现在有20多个地方有古闽越国先民的悬棺。现在,通过武夷九曲溪的人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些安放悬棺的洞穴旁放置着木板,这些木板被当地人称为“虹桥板”或者“金扁担”。有人认为,武夷山先民为逝者考虑得很周到,为了能让逝者灵魂出入方便,就在悬棺旁架设了桥梁。
福建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龙认为,中华民族有一种对天的崇拜,希望尽量靠近天,所以悬棺放在高高的山上。这种文化观念对于后辈而言是“弥高至孝”,即棺木放置得越高,说明后辈对逝者越孝顺。当然,在动荡年代里,悬棺还能防止被战火毁坏。陈龙认为,我国南方水系发达,如果把棺木放在很低的地方,一发水就冲掉了,而放置在高处,就能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坏。另外,悬棺还具有防止野兽侵袭、便于长久保存、节约耕地等好处。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陈明芳认为,从一些流行悬棺葬地区的悬棺可以发现,这些由整木挖空制成的棺材与独木舟类似,而船也是这些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在西南很多地区,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的悬棺葬俗都起源于近水而居的民族,这都体现了海洋民族的文化特征。
延续千年的悬棺葬俗蕴含着太多的谜题,不过高崖上的悬棺有助于我们对这些民族文化的研究。当人们抬头惊叹一座座悬棺时也许相信,崖壁间的悬棺是逝者从冥界进入天堂的中介,高崖则成为生命另一次旅途的起点。
⑧ 在古代,古人为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上
古代棺材重几百斤,古人是如何把棺材放在悬崖的?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最古老的一种丧葬方式,多见与在中国的南方边远山区,大多这些棺木都是被安放在比较陡峭的悬崖峭壁上。
所以有人说古人善于用木板路、绞盘、滑轮、绳索等方法抬棺材。也有传闻说,古人用能飞在屋檐上、能走在墙上的能人来装棺材。但这些都不实用。古人有滑轮、绞盘,不可能修木板路。所以我还是觉得古人用船来抬棺材是最现实的方法。
⑨ 武夷山出奇闻,悬崖出现神秘悬棺,古人为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上
武夷山的悬崖上出现了许多神秘的悬棺,其实这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崖葬风俗。崖葬可以有效地避免先人不被战争,或者是外界因素打扰和破坏。还有人认为崖葬是追求吉利。
古代战乱和自然灾害非常多,人们把棺木放在崖壁上,可以避免战乱和自然灾害。古代的人还认为,人死了只是躯体的死亡,灵魂依然存在,把棺木放在高高的悬崖上,可以让死去的灵魂接近神仙天国。
⑩ 古人为什么要将棺材放到悬崖上又是怎么把它放上悬崖壁的呢
人死后都讲究落叶归根,墓葬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墓葬方式是火葬或者土葬,但是有些地方却流行悬棺式墓葬,就是将棺材放置在高高的悬崖上,悬挂棺材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古老的丧葬习俗,尤其在中国西南地区。
其实,悬棺葬还有一些很浪漫的名字,古人会称其为“仙蜕”、“仙人城”、“沉香船”等,而近代学者为其命名则更贴近于现实,例如“崖葬”、“岩洞葬”、“岩墓”等,突出了悬棺崖洞的特点。
悬棺这么笨重,古人是怎么把它放到悬崖峭壁上的呢?
据史书记载,大致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先在悬崖下筑土堆,从土堆上把棺柩送到里面,然后把土堆清理掉;第二种是用绳索从山顶上将棺柩坠下,放到预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