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西汉越南王墓建在哪里

西汉越南王墓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20 14:57:32

⑴ 西汉南越王墓 的地址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⑵ 西汉南越王墓在哪年代修建

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眛,史书称赵胡,公元前137——122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约16年。赵眛在位期间和称“南越文帝”,死后谥曰南越文王。这一时期,南越国名为汉朝藩属,实则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

⑶ 赵眜的南越王墓里的构造是怎样的,随葬了哪些东西

赵眜的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仆役7人。南越王墓的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色云缎图案;东耳室是饮宴用器藏所,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西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眜”玉印等。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7人,无棺木,室后置猪、牛、羊三牲。后藏室为储藏食物库房,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制炊具和容器。南越王墓共发现遗物千余件套,其中金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汉代帝王金印。这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⑷ 西汉南越王墓、六榕寺、镇海楼、陈家祠的修建年代、地址。

一、西汉南越王墓

1、修建年代:约公元前122年。

2、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上。

(4)西汉越南王墓建在哪里扩展阅读:

一、西汉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平面呈"早"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

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具价值。

二、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三、镇海楼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

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四、陈家祠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⑸ 西汉南越王墓的修建年代

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眛,史书称赵胡,公元前137——122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约16年。赵眛在位期间和称“南越文帝”,死后谥曰南越文王。这一时期,南越国名为汉朝藩属,实则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
全墓由750块大石砌建,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由两道石门隔开,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⑹ 广州南越王墓是怎么发现的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部的象岗山上,是 1983年6月9日在该地动工修建楼宇开挖地基时偶然发现的。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现在,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着名博物馆之中。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眛,史书称赵胡,公元前137——122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约16年。赵眛在位期间和称“南越文帝”,死后谥曰南越文王。这一时期,南越国名为汉朝藩属,实则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

全墓由750块大石砌建,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由两道石门隔开,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经过数年挖掘,现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这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物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6面,以及金印3枚(广州市汉代考古至今发现西汉时期金印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

⑺ 西汉南越王墓的相关介绍是什么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吞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

从赵佗最初称王以后,南越国共传5代王,历时93年。开国之君赵佗僭称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赵眜为赵佗次孙,在《史记》中被称为赵胡,僭称文帝,第三代王赵婴齐为赵眜之子,死后称明王,皆筑有陵墓。

赵眜的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

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仆役7人。

南越王墓的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色云缎图案;东耳室是饮宴用器,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

西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眜”玉印等。

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7人,无棺木,室后置猪、牛、羊三牲。后藏室为储藏食物库房,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制炊具和容器。

南越王墓共发现遗物千余件套,其中金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汉代帝王金印。这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就陵墓及部分珍贵文物作较详细的介绍。

南越王墓有一件物品被称为“镇墓之宝”,那就是“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现的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皇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

据文献所讲,帝印都是白玉质印、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眜这枚帝印却是金质印、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这枚“文帝行玺”金印是正方形,印台重148.5克,含金量非常高。印面呈田字格状,阴刻“文帝行玺”4个小篆体的字,书体工整,刀法刚健有力。

蟠龙钮是一条龙蜷曲的样子,龙的首尾和两足分置在4个角上,似腾飞疾走,印面槽沟和印台四周壁面都有碰撞和划伤的痕迹,而且还遗留着一些暗红色的印泥。

印台背上的龙,有些部位磨得十分光滑,说明这枚金印是墓主人生前日常行使王权的大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即太子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按秦汉礼制规定,只有皇帝、皇后的才能称“玺”,其他臣属的印是不能称“玺”的。皇帝用玺并非只有一种,而有多种。

例如用于赐诸侯王的“皇帝之玺”、用于封国的“皇帝行玺”、用于发兵的“皇帝信玺”、用于册封外国的“天子之玺”等。

“皇帝玺”被视为“传国玺”,历代统治者视为保国镇疆之宝,正所谓“得宝者得天下,失宝者失天下”。而赵眜的“文帝行玺”是个人专用,不往下传,因此死后用于陪葬。

历史上发现的印不少,但大多是铜质、玉质或水晶质的,很少发现有金印,大概只有12枚,12枚金印中属东汉的有8枚,属西汉的4枚,仅南越国便占了3枚。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南越王墓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那闪闪发光的花瓣显得尤为突出。在主棺室,盒内有10盒药丸。

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银盒与我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但与古波斯帝国时期遗物相似。经化学分析、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银盒里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并非南越国制造,而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7件银带钩工艺十分精美,有5种式样、钩首有雁头形、龟头形、龙头形和蛇头形等。

铜器在南越王墓随葬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

铜鼎共有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特别是越式大鼎。鼎内有“泰官”封泥一枚。南越国也像西汉一样设有“泰官”一职,是掌管南越王日常饮食的职官。

铜壶共9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鎏金铜壶,细长颈,大腹,造型美观大方,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筒共9件,是南越王墓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别是一个船纹铜提筒,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

5个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俘虏祭海神。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形态生动,工艺精美,是精美的艺术品。

南越王墓中的39件铜镜大部分都是精品,例如连弧龙纹镜、带托镜、十字龙凤纹镜、绘画镜、六山纹镜等。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直径达41厘米,为国内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

绘画圆镜仍保留白、青绿两色的绘人物组画,中央有两人做跨步弓腰斗剑表演,两侧各有4人站立围观,生动逼真。周围和中间还配以连弧纹和卷云纹。

还有一件六山纹镜,有6个斜形山字,衬以浪花形羽状纹和莲叶形花瓣纹饰。

铜鉴位于后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

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南越王墓内东耳室有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

乐器可分铜、石、陶、丝四大类,青铜乐器有钮钟一套14件,甬钟一套5件;句鑃一套8件。还有铜铸等。

句鑃扁方形实柱体柄,弧形口,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是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

南越王墓中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姿态生动威猛,蹲虎欲跃,虎头昂扬。张口,露齿,弓腰.卷尾,饰以错金虎斑纹,是国内仅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尤为珍贵,有错金铭文“王命:车徒”,属于孤品,是一件重宝。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证调战车和士兵

铜钫是一个方形壶。腹呈椭圆形突出,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具有透雕风格,更能衬托出主人酒的名贵与醇香。

印花铜凸版是用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工具,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墓中的铜构件较多,有鎏金铜铺首6件。有一个已朽的漆屏风的铜构件多种,例如,转角鎏金铜托座、鎏金蟠龙托座、正间鎏金铜托座、鎏金朱雀铜顶饰、鎏金双面兽形铜顶饰等。

铁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力量。南越王墓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其中轻型铁铠甲共有709片甲片,均呈四角抹圆的长方形。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代表了西汉时期南方铠甲的基本形制,与北方中原地区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剑鞘为竹胎,剑茎两面夹以木板,外捆缠丝带。还有4件是青黄色玉茎,雕刻最为精细,下面有高浮雕群兽,形态十分生动。

其中有一杆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璧是正中有孔的圆形玉器。南越王墓有各种玉璧56件,仅主棺室就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璧的喜爱。这些玉璧中比较突出的有大玉璧、透雕重圈二龙衔环璧、透雕龙纹玉璧、透雕龙凤涡纹玉璧、双连玉璧等。

特别是主棺室的一件大玉璧,是墓中所有玉璧中最大的一件,雕刻精致,纹饰古朴庄重,颇有帝王之气,是我国已知玉璧中体形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被称为“璧中之王”。

主棺室的玉盒为青玉,呈青黄色,盒身鼓圆。玉盒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缕、银缕、铜缕玉衣,诸侯王多用金缕,也有用银缕的。

而南越王墓的这件丝缕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另外墓中有玉印共9枚,其中3枚有文字的玉印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分别是“赵眜”、“泰子”、“帝印”的方形玉印。“赵眜”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

由于玉石具有优良的质地和美丽的色泽,又能迎合人们的求美天性和祈求健康、避邪的心理,在古代佩戴玉质装饰品是达官贵人追求的时尚。

南越王墓的玉饰品有130余件。例如,犀形玉瑛,整体作透雕形的犀牛,呈蹲曲状,全身肌肉隆起,充满生机活力。双龙纹玉瑛,对称的双龙头,张口鼓目,饰以透雕云纹,形象生动。透雕龙璃纹玉环,双面透雕二龙二兽的优美造型,十分别致。

另外还有透雕龙凤纹重玉佩,透雕体态轻盈的龙凤,饰以卷云纹,造型饱满有力,龙凤均有呼之欲出之态,确是玉饰精品。连体双龙玉佩,构思奇特的双龙拥爪,形象生动。

在人们生活中,陶器比其他器具的存在时间更长、作用更大、关系更密切。南越王墓共有陶器371件,计有储容器、炊煮器、日用器,还有网坠、响器和模型明器等,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岭南地区丝绸生产的历史悠久。南越王墓中丝绸的随葬品不但品种多,而且数量很大。特别是西耳室西部,在约2.8平方米的范围内,丝织品多层叠放,整匹随葬的有绢、绣绢、朱罗、朱绢、绣“纱’、超细绢、砑光绢等品种。

在西室中还发现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支、并排堆放。。经鉴定,这5支大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另外还有刻画象牙卮、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可见这些原支大象牙是进口作为雕刻原料的。

在墓主玉衣头套下的丝囊内,装有470颗珍珠,是未经加工的天然珍珠,这应该是一个丝囊珍珠枕头。据说珍珠具有镇静、美容和辟邪的作用,而用珍珠做成枕头,尚属首次发现。

⑻ 西汉南越王墓的地址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

⑼ 西汉南越王墓是谁的陵墓,出土了什么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吞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

从赵佗最初称王以后,南越国共传5代王,历时93年。开国之君赵佗僭称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赵眜为赵佗次孙,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在《史记》中被称为赵胡,僭称文帝,第三代王赵婴齐为赵眜之子,死后称明王,皆筑有陵墓。

赵眜的南越王墓劈山为陵,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眜”玉印等。

⑽ 西汉南越王墓你了解到什么内容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昧”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宽 12.5米,长10.85米。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仆役7人。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色云缎图案;东耳室是饮宴用器,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两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昧”玉印等。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1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7人,无棺木,室后置猪、牛、羊三牲。后藏室为储藏食物库房,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制炊具和容器。出土文物共千余件(套),金印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现就陵墓及部分珍贵文物作较详细的介绍。
编辑本段彩画石室大墓
彩画石室大墓是一座西汉彩画石室大墓,墓主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赵佗之孙),距今已有2000多年。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上一个工地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斜坡墓道残长10.46米,宽2.36~2.59米。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非常丰富,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南越王墓的发现,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不但震撼岭南大地,而且惊动全国,闻名世界,从考古学界、社会各界到新闻界,无不感到惊奇。有人评价这是“令无数人苦苦探寻了2000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墓中的宝贝被形容为:“珍宝灿烂”,“金灿灿”,“银闪闪”,“玉器之最”,“碧玉之宝”,“稀世之宝”,”汉玉中价值连城的绝品”,还有许多“罕见”、“首次”、“惟一”、“独一无二”、“精美绝伦”、“无法替代”等顶级评价。随着新华社消息的播发及《人民日报》等媒体文章的发表,全世界都在强烈地感到中国岭南地区古老文化的震撼,同时,又激发了人们对寻找赵佗墓的希望,迷茫中似乎露出了曙光!

阅读全文

与西汉越南王墓建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用的什么搜索引擎 浏览:462
日本有和服中国有什么 浏览:977
中国股市为什么只跌 浏览:524
伊朗多少人头痛 浏览:832
英国人什么时候能出国 浏览:782
qq飞车越南服哪个点券好 浏览:852
一个人穷游中国兰州在哪里住 浏览:287
去英国泽西岛要多少钱 浏览:867
伊朗纪念品有什么特产 浏览:724
中国红花卉怎么繁殖 浏览:54
伊朗和哪个国家是邻居 浏览:400
英国留学准备什么证明 浏览:344
中国能向伊朗提供什么 浏览:365
意大利语温柔怎么读 浏览:372
印度人抽多少香烟 浏览:759
伊朗和美国哪个国家相邻 浏览:648
为什么大公司不在中国上市 浏览:595
二战期间英国在哪里 浏览:475
印度防空炮多少钱 浏览:348
中国为什么取得成功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