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手告知干隆时期清朝的对外战争的名称和结果。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战争结果均已清军获胜为终,但征缅甸是惨胜,军事上是平手,第一次征郭尔咯应该是败了。通过过这些战争,干隆帝将天山南北路尽数纳入版图(以前中国最多只有天山南路),开拓疆土共190余万平方公里。并将安南(即越南)、缅甸,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纳为附属国。
Ⅱ 干隆时期打胜过什么国家
干隆时期打胜过缅甸与越南
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是清朝和缅甸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1762年冬缅甸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地区,中国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国力强盛的清王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且损失惨重,在干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弘历在较多争议的一件。
清政府的妄自尊大使其丧失战争先机,忽视与其他国家民族联合的重要性;而闭关锁国又对世界发展形势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当时东南亚各国国情缺少充分了解。这一切都造成清政府战争的失利和最终崩溃.
清越战争
清越战争指的是1788年底至1789年初清朝与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战争。1788年,西山朝北伐,攻破后黎朝的都城升龙(今越南河内市)。后黎朝的昭统帝逃往保禄山,派大臣阮辉宿向清朝求救。干隆帝便派孙士毅为主帅攻入安南境内,欲让黎昭统帝复位。在战争弘历朝军队势如劈竹,占领了升龙(今越南河内市);但后来西山朝皇帝阮惠自富春(今越南顺化)率军反击,战局迅速得到逆转。阮惠趁清军庆祝春节之机,对驻守玉洄(今河内市清池县玉洄市社)、栋多(今河内市栋多郡)等地的清军发起突袭,清军大败,退回边境以内。最终阮惠主动向清朝请和,弘历同意讲和并承认了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Ⅲ 安南阮惠率领大象兵偷袭了孙士毅部,干隆知道后是怎么做的
安南阮惠率领大象兵偷袭了孙士毅部,干隆知道后立刻免除了孙士毅的一切职务,并派福康安接替他的所有事务,最终清朝与越南达成了和平协议。
干隆皇帝都认为黎氏王朝是扶不起的阿斗,根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所以他们决定抛弃黎氏,答应与阮惠议和。福康安作为谈判代表开出了四条条件:归还战俘,严惩战犯,阮惠到北京请罪,给干隆皇帝贺寿,在安南为许世亨等战死的士兵修建庙宇,每年都要举行祭祀仪式。
阮惠答应了所有的条件,最终,双方达成了这一协定,阮氏虽然获胜,但是主动求和,清朝把它列入干隆的“十全武功”。
Ⅳ 越南在秦至唐千年间,都归中原王朝管辖,后来是如何丢掉越南的
首先在唐朝末期,由于藩镇割据架空皇权,各地又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曾经强大的大唐王朝渐渐走向了衰亡,再次进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元939年,越南的地方军阀吴权自立为王,建立了吴朝,越南从此时起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几十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尽管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大片疆土,但是宋朝时期四周强敌环伺,既要应对北方的辽金盟国的攻势,还要面临西北西夏的不断侵扰,宋朝自顾不暇,也没有余力收复越南地区,直到明朝的建立,中原王朝再次恢复了鼎盛,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他一直渴望能建立功业名垂千古,此时越南国内发生政变,朱棣当即决定发兵50万南征,一路上明军势如破竹,仅用十个月就攻下越南全境。
Ⅳ 你不知道的历史,清朝还攻打过越南,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元1789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的统治被推翻。同时也在这一年,清朝与南方的越南爆发了战争。结果清军在越南丛林中一败再败,搞得干隆皇帝焦头烂额。不过由于国力上的差距,越南最终主动求和。干隆将这次战争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中,可是清军的表现十分糟糕。
一、越南南北爆发了战争,清朝不得不介入
长期以来,越南一直是南北对立的局面。北方的黎朝是经过清朝册封的,算是清朝标准的藩属国。但是在干隆后期,黎朝面临着南方西山朝的挑战。几轮较量下来,黎朝几乎要土崩瓦解。此时黎朝开始向自己的宗主国清朝求救,干隆皇帝接到告急文书以后十分为难。作为宗主国,清廷是必须出兵的,这是天朝上国的颜面问题。一旦黎朝灭亡,那清朝维护的朝贡体系可能会崩溃。可是清朝是什么家底,干隆不是不清楚。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忽悠人的口号而已,由于在缅甸战争中消耗过大,清廷已经无力对越南西山朝动武。不过清朝的那些封疆大吏不这么看,因为如果他们能够力挽狂澜的话,在战争结束以后,自己进入军机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清朝和越南的事情还没有完,当时还没有越南这个名字,越南那会叫做安南。西山朝虽然灭掉了黎朝但是并没有笑到最后,真正笑到最后的是阮朝。在19世纪初期,阮朝统一了越南南北。阮朝国王请求清朝册封新的国号,阮朝国王选定了南越作为新国号。那时干隆皇帝已经去世,嘉庆皇帝掌握了实权。对于阮朝特殊的要求,嘉庆皇帝格外谨慎。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南越这个政权,疆域包括两广和越南。现在阮朝请求册封这个名字,有点居心不良的感觉。清朝刚刚平定白莲教起义,国力遭到很大削弱。最后嘉庆皇帝将“南越”改为了“越南,”将越南这个名字赐给了阮朝。越南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Ⅵ 关于清朝和缅甸,越南的战争
清朝干隆年间发生的对缅战争,是因为当时缅甸刚又重获统一,想要与中国争夺现在边界一部分地区的势力和资源的控制权,缅方率先对清政府守军发动了袭击,并进入辖区骚扰。清政府为反击,先后两次调动军队深入缅甸境内。缅甸的中央势力主要是在缅甸南方,清朝军队要长途经过各部族分立布满山林的缅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又没有得到当地部族的足够帮助,两次出兵都因疲病交加而不得不撤退。幸而当时暹罗进攻缅甸,并表示臣服清政府,所以缅甸无暇威胁边疆,维持了之后的长时期和平。
清嘉庆时期的对越战争,是由于越南内战引起的。越南南部的叛乱政权,想要消灭北部受清政府支持正统朝廷,一路获胜并迫近河内。越南朝廷向清廷求救,清廷调水陆两军增援,顺利收复北部地区。不料叛军在撤退后突然发动反击,清朝军队疏于防范措手不及,遭到很大损失,不得以撤军。最终叛军获胜,并统一越南。经过外交努力,越南新政权表示臣服清政府。于是清廷与新政权建立外交关系,并移原越南皇室于国内保护。
Ⅶ 干隆时期发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乱、平大小金川之战、干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乱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干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干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干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干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2、平大小金川之战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干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干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干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
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
经多次血战,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干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干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干隆帝南巡
干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干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干隆帝曾于1751年(干隆十六年)、1757年(干隆二十二年)、1762年(干隆二十七年)、1765年(干隆三十年)、1780年(干隆四十五年)、1784年(干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干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干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干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叛乱,是清干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游民头目林爽文发起的叛乱。
干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众起乱,攻清军营垒,歼其官兵。十二月,叛军头目林爽文建元顺天。
清廷大震,于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
干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叛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湾林爽文叛乱清廷派军不足4万,仅用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干隆帝为嘉奖诸罗百姓义举,赐诸罗县名“嘉义”。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干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干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清军师出有名,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内)。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还广南。
干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宣诏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
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军中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兵大军偷袭黎城,清军退走。
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伐,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干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送清军散落士兵回国、将残害清军大员者军前正法示众、阮惠在干隆八旬生日“亲自赴京吁恳”、为清军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干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大小金川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干隆帝南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爽文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南之役
Ⅷ 古时候的越南,到底是被中国侵略还是本来就是一部分
古代的越南其实是被中国侵略的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时候秦朝南征的军队打到了越南那边去。
Ⅸ 干隆征讨缅甸、越南失败的原因
先说实力,不专门招募、训练适合两国作战的军队,老用清朝云南、贵州地方万把绿营兵,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器械又不精良,战力薄弱;带兵将领多能力不强,不体恤士兵,不懂地势,不知战术;“几任方面军”大帅云贵总督又多是文人出身,丝毫不懂军事。人家小国毕竟是在熟悉的地方作战,且倾全力出击。
再说一个兵家大忌,就是骄兵必败,干隆好大喜功,没把小国放在眼里。而多数将领就想着我们天兵一到,把小国的土鸡瓦狗一扫而光,好立功升官发财。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没有合理的政治目的,没有严谨的军事计划,多算多胜,少算少胜,这样作战岂有不败之理?反观小国作战,地形熟悉,战术灵活,坚壁清野,不死磕大军,寻机破之,而且目的单纯(就是消灭你的有生力量,消耗你,挫败你,拖垮你,赶走你。)还好干隆是圣君,小国也理智,最后讲和。(明代对越作战可一次性死过7万人)
Ⅹ 清朝干隆时期的越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清越战争,也就是安南之役,是干隆时期发动的对外战争之一。清王朝干隆年间,干隆皇帝曾经发动过一场进攻越南的战争,清军打出的旗号是扶持黎朝复国,但是由于孤军深入、将士骄纵,所以南下越南的清军先胜后败。
战后,清朝扶持越南的黎朝复国失败,而西山朝则完全统治了越南。此后,越南西山朝虽然也想进攻广西,但是由于兵力不足、准备不充分以及皇帝阮文岳去世等原因,终究没有能力北上。
干隆皇帝认为大清兵强马壮,有义务维持周边藩属国的秩序。同时,干隆觉得黎朝已经统治越南300多年了,对大清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1788年的年底就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等率军2万进攻越南,打着扶持黎朝复国的旗号。清军虽然出兵数万,但实际上除了挑夫和马夫,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