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的关帝庙
要说中国什么庙最多,关羽庙当之无愧,关羽的祠庙遍布神州大地,几乎每一部府志、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帝庙’、‘关公庙’的记载。然而,您可曾留意过: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关公庙、关帝庙?
关公姓关名羽(160-219年)字云长,解州(今山西运城)常平乡人。在他近六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了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作为三国蜀将的关羽,在当时并无什么特殊之处,与关羽武功处于同档水平的将领还有不少,甚至还有超过他的。他也是常人,曾被俘过两次,败走麦城是败在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手下。应该说,在普及关公信仰的过程中,《三国演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罗贯中不仅吸收、采用了宋元时代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大量故事,而且进行了大胆而大量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终于把关公塑造成了‘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完人、圣人和神人。自此,关公‘至忠’、‘至义’、‘至信’、‘至勇’的形象,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在社会上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更为普遍的崇拜。清人毛宗岗点评道,在罗贯中笔下关公成了‘古今第一将’。鲁迅也说,在《三国演义》中‘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对‘武圣’关公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有人假设,如按每县设一座孔庙,清代全国的孔庙也不过三千余座;而每村建一座武庙的话,那么清代全国的关公庙宇竟达三十余万座���关公庙数竟是孔子庙数的一百倍!无怪乎早在明代,王世贞就惊呼:‘故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祠庙遍天下’;而清人赵翼,则更加惊叹道:‘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不震其(关公)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清代中叶,仅京城之内,拜祀关公的庙宇,便多达116座。关羽是山西解州池南常平人,在解州至今还耸立着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每年举办关公文化节。荆州关帝庙,在江陵城南纪门内,相传为关羽督荆州时故居。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孙权将其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孙权以侯礼将其身躯葬于当阳。这就是今天洛阳关林和当阳县玉泉山关公庙的由来。洛阳关林的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的海内外游客每年都络绎不绝。清代,随着统治势力不断向边疆推移,关公崇拜也迅速蔓延到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墨尔根(今嫩江)、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乌兰巴托)、巴里坤、惠远城(今伊宁)、拉萨等边疆诸地均先后建起了关公(帝)庙。拉萨帕玛日山上的关帝庙,建于干隆年间,是中央政府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的铁证,也是不同信仰的各族人民在古城拉萨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中国历史步入近、现代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更是有增无减;尤其港、澳、台同胞对于关公的祭祀、崇拜,依然热潮如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台湾岛面积不算太大,但全岛却有大大小小的关公庙至少有二百座(或说有四百多、或说有一千多座)。中国的关羽崇拜,对周边国家有着强烈的影响。先是,这种民间信仰传到朝鲜、日本、流求国(今日本冲绳县)、越南、马来亚等东北亚、东南亚国家。侨居东南亚的华人之中,对于关公的崇拜和祭奉,非常普遍。后来随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闯荡世界,关公信仰也随之遍布全球。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1999年,马达加斯加印发了大量关公画像的邮票。2000年,印度还在兴建大型关公公园。这种自上而下和海内外广泛的关公崇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渴望,流露出人民百姓向往忠义的感情。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阶下苍松高百尺,气冲霄汉未能休’。关公当年赤面骑赤马、舞动青龙偃月刀厮杀疆场的雄壮场面,挑灯夜读《春秋》的感人情景,忠心、忠诚、忠义报效蜀汉的浩然气节,都早已化为历史烟尘。但是,关公自身所具有的和被后世所叠加上的那些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却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华林甫
‘贰’ 那是那国的硬币
是1000越南盾硬币。上面印的是越南国语字1000 ĐỒNG (一千盾),那个图案也不是亭子,而是李八帝庙。
‘叁’ 孔庙在什么位置
南京夫子庙(又称孔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夫子庙始建,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购物乐园。2016年1月,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3)越南李八帝庙在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南京夫子庙组成部分:
整个儒学文化中轴线由文庙、学宫两部分组成。自南向北依次有:大照壁、泮池、天下文枢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南第一学大门、明德堂、钟鼓楼、尊经阁(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卫山、敬一亭等景点。布局左右对称,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它的最大亮点就是庙、市、街、景合一。
馆内有具全国之最的孔子青铜像和三十八幅反映孔子圣迹的彩石镶嵌壁画及六朝石刻《孔子问礼图》、四亚圣汉白玉像、名人诗词碑刻等文物,并常年举办“华夏教育展”、“古代雅乐表演”等展演活动。每年一度的春节灯会、民俗文化庙会、大型祭孔乐舞表演等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
‘肆’ 涿州什么地方好玩
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是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涿州城内东北隅。双塔建于辽代,为“涿州八景”之一,民间还流传着“姑嫂修塔"的美丽传说。
涿州双塔(3张)
双塔南北对峙,相距约300米。南塔称“智度寺塔”,五级,高44米,始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北塔称“云居寺塔”,六级,高56米,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两塔因寺得名,但两座寺院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佛塔各一座,合称“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是中国现存辽塔中保存较少的楼阁式砖塔,其形制完全模仿木构楼阁,内部为套筒式结构,塔内各层均设八角形回廊,具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专门提及并附有实地考察拍摄的涿州双塔的照片。
云居寺塔级六层,一反佛塔层数一般为奇数的惯例,使得国内佛学界、文物界、建筑学专家一直未解其中玄机,更是体现了双塔的研究价值。
据说,在晴朗的天日,能看到双塔顶部冒出缕缕轻烟。因此又有“双塔晴烟”的盛景。
史料记载,双塔曾在辽、金、明、清之际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民国十六年(1927)晋奉战争中,智度寺塔遭炮击造成东侧塔体部分残缺。1976年唐山大地震该塔塔顶坍塌、塔体开裂。云居寺塔也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现均已修复完工。
涿州双塔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永济桥
涿州永济桥,位于涿州市城北1.5公里,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 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名曰“拒马河桥”。后因河道南移,于干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并与旧桥相联。干隆
中国第一长石拱桥(14张)
赐名“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遂称“永济桥”。
该桥历史上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古御道之冲要,亦是京南形胜之所在。其桥拱跨度大,造型优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故清末、民初该桥被誉为“涿州八景”之一,名“拒马长虹”。
文献载,永济桥并南北堤形引桥长二百余丈。桥端筑引桥,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22个,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
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2004年12月,经过探查和试掘,发现:永济桥主桥并南北引桥总长为627.65米。其中主桥为单路九孔石拱桥,总
长151.15米,桥面宽10.7米,由分水石至桥面最高点6.3米。桥立面为九孔联拱式,桥体呈中高两端坡状。在主桥西侧中孔左侧树有“镇桥梁”一根,为方柱体铸铁,长6.8米。
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题此桥为“中国第一长石拱桥”。文物专家认为,该桥规模宏大,建造科学,结构特殊,风格独特。桥下分水尖安装破冰凌用的铸铁,具有显着的北方特点,主桥、南北引桥和两端原有建筑及清干隆帝御制碑,则显出该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作用。
2006年5月25日,涿州永济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现正处于进一步考古探查和保护修缮过程中。
敕建三义宫
三义宫又称三义庙,本地人叫“楼桑庙”,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聚义而建的,是“义”文化的发源地。
三义宫,始建于隋,金、元、明、清均有修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三义宫之 “义”源远流
涿州三义宫(3张)
长,堪称三国文化之始地。其“三义”之意,乃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张飞的“仗义”。[11]
据说,三义宫本来打算建在刘备的老家——大树楼桑,但是,拉运的马车行走到这的时候,无论怎么屈打马都不前进了。后经人推算,说此处是块风水宝地,适宜建庙。于是就决定将庙建在此处。
据考证,三义宫初名“蜀先主庙”,元改名“汉昭烈帝庙”,明更名“三义宫”。金、元、明、清历次修葺。原建筑占地2.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南而北中轴线上
依次建有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后殿,是一座有三进院落和30余间殿房的宏伟建筑群,是祭祀三国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祠堂。从前,每
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刘备生日。一说是刘、关、张三结义的日子),这里举行迎神庙会,名为“楼桑春社”,热闹非常,是“涿州八景”之一。
三义宫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当属风雨竹碑。其实,风雨竹不只三义宫独有,奉节(白帝城)、洛阳关林、解州关帝庙、房山
云居寺等古迹都有。但最受今人认可的,还是三义宫风雨竹碑刻。因为这里是桃园结义故地,是他们人生起点。碑上用竹形刻有"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
叶淡,终久不凋零"四句话。[12]
千百年来,三国文化传唱不衰,桃园结义更是广为传颂。而涿州三义宫正是人们寻找“忠义”文化的最佳去处。
影视城
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处的涿州影视城,占地146公顷,四面临河,空阔如野,自然风景优美,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慕名前往。
1992年9月基地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有《三国演义》、《水浒传》、《武则天》、《西楚霸王》、《苏武牧羊》、《碧
雪青天——杨家将》、《汉刘邦》、《乱世英雄吕不韦》及目前中央电视台筹拍的《秦始皇》等140多个中外影视剧组到基地,拍摄了2500多部影视作品。有
“东方好莱坞”之称。
涿州影视城
1992年中秋,中央电视台在基地成功举办了中秋文艺晚会和扬州灯展;1995年,基地作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安排
的参观点,成功地接待了大会组织的参观活动,获得了大会中国组委会的通令嘉奖。1997年中秋,中央电视台、国家旅游局和河北省旅游局又在这里联合举办了
中秋赏月大联欢活动,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纷纷组团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年来,先后接待了
100多万名中外游客。
外景区——通过拍摄大型历史剧《唐明皇》建造的唐代景区,占地150亩,主要景点有:长安城楼、汴梁城楼、洛阳城楼、御花园以及王府院、唐代城池、驿站、集贸市场、客店、铺面、军营军寨、民间住宅等。通过拍摄大型历史剧《三国演义》建造的汉代景区占地500亩。主要景点有:2.1公里长的汉代城池,魏、蜀、吴三国街景,许昌城楼、徐州城楼、荆州城楼、建邺城楼和成都城楼以及汉王宫、太子宫、宰相府、知府院等。宏伟壮观的铜雀台景点,建筑面积13248平方米,高26米,集亭、台、楼、阁、廊、桥、院、阙于一体,是世界建筑风格的一大独特景点。
内景区——2个各为1200平方米的摄影棚,棚内可建景,有化妆室、侯播大厅、监控机房。棚外有大型道具制作车间。97年在铜雀台下建起了仿清代的景点乾清宫、养心殿、东暖阁、西暖阁、军机处等。
传统民居区——主要为剧组演职员解决食、宿问题。有仿清四合院建筑桃园招待所,80个床位。有仿明四合院建筑竹园招待所,100个床位。有仿唐楼式风格的梨园多功能厅,可同时容纳600人用餐,零散游客丰俭由己。现代风格的梅园,有套房、单间,备有中央空调,共有120个床位。
近几年,为改善旅游环境,投放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维修增设新景点,建起了北京民俗景点四合院,并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特色。
六祖景区
[13]
2012
年12月2日上午10时许,涿州市六祖禅寺竣工典礼暨六祖宝像迎请仪式在涿州市六祖文化景区举行。涿州是六祖慧能的家乡。新建成的六祖禅寺供奉着佛教中国
化的创始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铜像。像高约2.3米,是由泰国僧王赠与南华禅寺,后被转赠给涿州市。六祖禅寺原为兴隆寺旧址,属房山云居寺下院,始建
于明代,清代干隆年间重修。景区建筑为清式风格,以原兴隆寺为基础规划新建六祖禅寺核心区;以六祖禅院为中心,环绕布置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禅文化感
悟区、禅学体验区等四个特色片区。该景区的建成,可使六祖文化、禅学文化与涿州地方文化相互融合。[13]
京都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场(2张)
京
都高尔夫旅游度假区位于涿州市西部,距北京天安门60余公里。中心占地5200多亩,36洞全面开场,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别墅群、阳光星级酒店、
高尔夫学院、联体公寓等,度假区背依巍峨的燕山山脉,前望华北大平原,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甘甜,是难得的旅游度假、休闲居住、打球娱乐、商务公关之
地。球场有北方最大的会馆,开阔大气、卓尔不群,4380平方米的会馆能提供沐浴、餐饮、球具专卖、棋牌游艺、影视观赏、商务会客、品茶聊天等功能,尤其
是视野开阔的露台,驻足在此俯瞰球场,美景尽收眼底。
‘伍’ 刘备病死的白帝城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是一座古城,后来这座城市就荒废了。古人在诗歌里边经常会提到这个地方,白帝城。最着名的就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而三国演义里边,白帝城能够别人们所铭记,主要是因为刘备最后病死在这个地方。
后来在唐朝的时候,李白因为卷入了永王李鳞的谋反案件,被流放三千里,结果走到半道上,又收到了皇帝的赦免圣旨,而这个时候,李白恰好处在白帝城附近。所以就有了后来李白朝发白帝城的诗句。白帝城也因此变得更加闻名。只是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后来逐渐废弃,现在它是三峡风景区里边的一个着名景点。
‘陆’ 人人都会背诵《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在哪儿呀好玩儿吗
白帝城重庆奉节县,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入口处。白帝城非常好玩儿,强烈推荐。
白帝城景区全名叫做白帝城 · 瞿塘峡景区。景区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由白帝城、瞿塘峡、夔门等组成,
‘柒’ 天齐庙在平乡县哪个地方
东岳天齐庙位于平乡县东南部的东河古庙村内,传说始建于南周的战国时期。当时,泰山有一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见此处有九条大路相汇,外形极像九条龙交汇于此,故称此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实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座规模雄伟的庙宇,宏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地簿粮稀,靠四方善男信女施舍已远远不够,老道从其本观内调运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庙观最终建成,因此庙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
2、秦始皇与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建成之后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学道修炼,当时此庙就很有名气。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东岳天齐庙属巨鹿郡管辖。秦始皇在位期间,经常走出皇宫,到民间走访,体察民情。在巡察巨鹿郡时,听宦官赵高说东岳天齐庙有口大钟,此钟撞响后,可以听五洲(指周围的五个三洲村)、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东岳天齐庙以南属山东省)。秦始皇想目睹此钟,于是来东岳天齐庙,一是降香,二是着其钟声音为何宏远。驾临时,当时的巨鹿郡长和东岳天齐庙的道长及随从跪迎相接,道长禀明了钟的情况,秦始皇看了很不起眼的钟,很是后悔,后每想起此事,愧悔难容。当时奏始皇因经不起一路风霜劳累已经染病在身,加上这次生气,彻夜未眠,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伴驾的郎中使尽解数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驾崩在今天我县的王固村。历史上的沙邱政变一幕,那是在护送秦始皇灵枢回京途中,作为秦朝掌实权的重臣赵高、李斯为了各自的目的或者共同利益演出了恫吓天下骇人听闻的假造遗诏,并把秦始皇的死加在了东岳天齐庙降香的头上,对东岳天齐庙实行大规模的毁坏。
3、于吉、张角与东岳天齐庙
东汉末年,东岳天齐庙由道内高道于吉主持,病倒之后由当地有名的郎中张角为其调治痊愈,在治病过程中,于吉把道内的教义渗透到张角的脑海中,于吉收张角为徒,并亲自把 “太平清领书”(太平经)秘传给张角。张角根据于吉的授意,尽心研透“太平清领书”的内涵,利用行医之便,收皈信徒,传授给众徒弟们 “太平清领书”的内容,十余年间,发展信徒达数十万之多,遍及青、徐、幽、荆、杨、衮、豫八州之多,连结郡口,张角所言无不响应。
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命道名为 “太平道”,奉事黄老道,阴阳五行,以符咒为根本教法,笃信 “中黄太一”之道持九节鞭,口念符咒,教育前来求医的人叩头思过,然后以符水加汤药饮之,得病旧渐而愈者,则知此人信道,心诚善良,其做不愈者,则知为不诚不信道者,以此神法,收养弟子。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传道成功后,便派遣八个得力弟子到各地传教。
起初,张角的活动仍属普通的宗教活动,但是,到熹平年间(172-177),随着东汉王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 “清义团”之间激烈斗争的加剧,借此机会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信徒中不少人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等,郡县之官不解其意,仅言道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乘此机会,约在光和二年至四年(179?81)年间,时机已经成熟,张角按照当时的军事编制,将所收皈的教徒分为 “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自设立渠帅统领,另外还设有”上神”称号。他和其弟张宝、张粱则依据汉代流行的天、地、人”三正”(或 “三统”)观念分别称 “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并用谶语形式教信徒们四处散布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黄天奉平”鼓动群众反抗东汉王朝,又用白土书写于京城寺门,州郡官府皆书 “甲子”字,预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以应 “甲子大吉”“和 “三五复反”之期。
按照张角计划,首先发难于邺城,并收买了宦官做京师内应,临近起义之时,张角的大弟子 “济唐南周”(一作沛唐客)上书告密,张角得到泄密的消息之后,星夜驰敕诸方,六州一时并起,其众 “皆着黄巾为标识,时人谓之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拣郡邑,州郡失据,长吏多数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震动了整个中国,当政的皇帝也慌慌不安,先派大将卢植率十万兵马之众前来剿灭,被张宝调集幽、冀两州黄巾军在河北威县东击退,卢植回京复命受到贬谪。后又派东中郎四将董卓前来围剿,也被黄巾军打的落花流水,不久张角病死,随之张宝、张梁黄巾军也被镇压,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震惊了朝野上下。张角在发展 “太平道”组织 “黄巾军”起义的整个计划过程,各种会议的集合碰头、布置的地点正是东岳天齐庙。
这次大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由公开转入秘密,张角当时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鸡肋编》等书记载,宋代的摩尼教徒即以张角为教祖,讳言“角”字,清代川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以“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相号召,显然模仿张角谶语。东岳天齐庙也受张角之事牵连遭到当时官府的破坏,庙内房屋所剩无几。
4、李世民与东岳天齐庙
在历经三国、西晋到十六国之后,各国为了扩大势力,团结民众,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重修了东岳天齐庙,从此,太平道又获得新生。
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祖,在允许其他宗教活动的同时,对道教另有独观,敕令全国上下学习道德经,并于贞观15年(641)派得力大将尉迟、敬德重建东岳天齐庙,此庙之规模是长安以东屈指可数的,唐高宗曾送其小女在此庙入坤道出家修炼,为此唐王敕令扩建了太平观、金仙砚和玉贞观,并把东岳天齐庙更名为 “太平观”。
宋朝时,四方香客及各地客商集资重修了前大殿,东西厢房,修庙时,因为是春季,蔬菜稀少,传说院内有一棵多年老槐树,修庙期间,每天早晨起来树上结有果实,如同豆角,吃起来清香可口,庙大殿修完后,豆角从此也就不长了,有人说这是王母下凡普渡众生,有的说是南海下世,众说纷纭,从此此庙名气更大,经庙内主持与多方协商把 “太平观”重新改为原名”东岳天齐庙”。
5、河古庙村与东岳天齐庙
明朝时,此地己经是商贾云集之地,每月逢四、九集日来此做买卖,四面八方肩挑推背,车水马龙,近至庙的周围,远达百里之外,来此选购兜售,那时的东岳天齐庙伴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香烟缭绕,炉火常明。明朝永乐年间,在经圣喻迁民的号召下,姚姓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因西邻漳河、东邻东岳天齐庙,故此起名河古庙,对东岳天齐庙又进行了重修整理,庙内第十一代武当琅梅派道士段性礼与其徒弟李理科、董理敬在此发展道徒,其河古庙村的道徒最多,为当时闻名的道士村。
清朝时,随着东岳天齐庙的日渐旺盛,河古庙的集市贸易也迅速扩大,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东岳天齐庙的二殿、戏楼等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庙内已有房屋208间。
今天河古庙已成为驰名中外的“自行车零件城”。近几年来,该市场累计投资5.3亿多元,占地面积587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楼房式固定门店3784问,售货台1823个,经营面积达到34000平方米,日客流量一般在六七万人次,高潮时达十万人次,日成交额160万元,年成交额在六亿多元,主要经销自行车零部件及部分成车,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部分零件还远销泰国、越南、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东岳天齐庙香火旺盛,伴随着河古庙市场的繁荣,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由原来的四九集日改为二、四、七、九集日,现在成为日日集,此市场一九九七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知名市场”。
5、庞炳勋与东岳天齐庙
一九二三年,匪首庞炳勋率七中匪驻扎在此庙,为了其军住宿方便,对此庙进行了大规模拆迁,除大殿外,其他房屋全被拆毁。庞炳勋在此驻扎时,四方抢劫、无恶不做。庞炳勋走后,日寇又在此建了岗楼,扑杀共产党员,破坏革命,劫掠财物,抢占民女,干尽了坏事,东岳天齐庙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破毁。
二、东岳天齐庙的重建及发展
从1995年,河北省成立了道教协会,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东岳天齐庙被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后,东岳天齐庙在姚宝亮为首的管委会的领导下,开始重建工程。
1997年5月份,重修前大殿五间,并塑造了神像一十三尊。
1998年修建了三清殿、玉皇殿、关帝殿、药王殿、救苦殿、闫王殿、山门及慈航、王灵宫,塑神像五十一尊,建造大殿、东三清殿、玉皇殿四间,关帝一间,药王一间,救苦一间,山门三间,闫王殿六间,共建房屋十六间。
1999年修建了大殿、西斗姆殿二间,元君殿三间,东屋五间,北屋四间,西屋五间(三霄殿、龙母官),慈航殿三间,共建房屋二十一间,塑神像一十八尊。
2000年,东岳天齐庙响应国家的植树造林号召,绿化庙产,植树数佰棵,花草种满,坑栽倒柳,发展旅游,增添景观。
2001年建起后殿五间,高大雄伟,阅台宽大,青石栏杆,双龙喷水,两狮抱栏,内塑神像二十二尊,山门东侧南屋三间,内塑三星神像五尊。
2002年重修钟、鼓二楼,上下四间,钟声远振,鼓声振天,后右侧重建房四间,内塑无生母、九天玄女,活奶奶,睡母官各一问,塑神像四尊。
2003年,建起八卦炉、火神殿、天师府各一间,塑神像两尊。
2004年再建三清玉皇阁东楼房上下六间,东客房九间,塑神像六尊。
2005年建戏楼一座,蘸房三间,塑神像九尊。
2006年盖西楼上下六间,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再塑”全神殿”。神像悬塑,各位神圣齐全,总塑圣像六百余尊。
2007年建碑林和道德经壁,碑林集各名人书法作品32幅,道德经壁20多平方米,刻录老子《道德经》全文,为东岳天齐庙增添了书法艺术韵味。
通过东岳天齐庙十几年来的奋斗,共塑神像七百一十五尊,总建房一百零八间,共耗资金近二百万元,占地面积28亩之多,远看红墙金瓦,近看雕梁画柱,细看尊尊神像栩栩如生,在华北平原上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宏伟庙宇,庙内香火常燃,炉火常明,来此拈香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每逢庙会期间有十余万人次,有男有女,有近有远,心诚则灵,在此庙已成为现实。东岳天齐庙的建成,资金来源主要是东岳天齐庙四面八方的广大信徒。管委会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今东岳天齐庙已成为我们平乡县独一无二的成形宫观,邢台市名列前茅,为河北省重点宫观。
三、东岳天齐庙的道士及活动
东岳庙的道士姚教文是武当琅梅派第二十七代弟子,祖传三代道士,祖父姚久淼是武当第二十五代弟子,父亲姚宗善是武当二十六代弟子,师傅姚宗立一生研究道教古老文化。
姚教文,一九九五年任河北省道协理事,一九九七年邢台市道协成立后任常务理事、音乐团副团长,平乡县道协会长,代理东八县教务,曾多次带队赴石家庄、保定、沧州、唐山、北京、承德、沙河、涿州、山西等地进行道乐义演。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赴新加坡进行了道教文化艺术交流即老子圣诞节,由中国道协同河北省道协组织这次活动,共有九个国家参加,我国参加了二十四名道士,其中东岳天齐庙有四名。活动中每次的对外义演、文化交流,都有东岳天齐庙的道士参加。东岳天齐庙的道士从一九九八年至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进行吉祥道场,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道教早晚功课。
从平乡县一九九七年成立了道教协会以来,多次道教培训,党的宗教政策学习,道士的学术大部分是在东岳天齐庙进行,2001年5月12日邢台市在东岳天齐庙举办了第一届经韵培训班,几年当中多次接待了省、市、县有关党政领导和邻县的领导。1998年中国道协副会长、省道协会长黄信阳,2005年4月省民宗厅原厅长现任省人大法工委主任鞠志强,省民宗厅处长李庆文2006年9月中央统战部副厅级博士生导师朱越利,亲临庙内调研考察。中国道教书画院院长墨道人三次长住天齐庙,其笔下梅花堪称一绝,多次为天齐庙题字留画。2003年10月天齐庙接待了台湾同胞的观光访问,并录像,同东岳天齐庙管委会信众合影留念,他们表示,今后从台湾来的游客善信引到东岳天齐庙来做客。2006年10月,东岳天齐庙联合有关单位组织,成功举办了“古庙杯”老年书画大奖赛,周边县市书法爱好者踊跃参加,活动效果良好,影响广泛。体现了社会和谐、社会稳定,促进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相融合。
我们的口号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爱国爱教, 严格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组织信教群众勤劳致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由于各方面的出色表现,2005年东岳天齐庙被评为省级“五好活动场所”。天齐庙没有满足现状,它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去年9月完工的道德经壁和正在修建中的悬塑式全神殿在邢台市乃至河北省屈指可数,为天齐庙又增亮点。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本着爱国爱教、团结稳定、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增进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为促进东岳天齐庙的全面进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啦。
‘捌’ 越南李氏王朝统治越南多长时间共多少皇帝
公元11 世纪初, 越南前黎朝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发动政变, 篡黎立李。李氏得国伊始, 在政治上, 仿唐宋官制, 首次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度; 在经济上, 实行土地国有制, 重农扶商, 诏定税制; 在对外关系上, 遣使晋见宋王, 请求宋王册封其为安南君主。在国力步入强大时, 则推行北犯中国、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的政策, 称霸南疆, 但最终国力衰败, 李氏天下覆亡, 陈氏代之而起。 李朝(1010~ 1225) 是越南第四代封建王朝, 它在前三代(吴、丁、黎朝) 奠基和发展的基础上, 经40 余载, 至11 世纪中叶, 开始步入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的强国。国势强大的原因除前三代赐予它的深厚根基之外,还在于在大宋的全力支持和辅助下, 李氏开国君主李公蕴李太祖至第四代国王李乾德李仁宗这几代君主都颇有政治远见, 有所作为并初显成效, 实行了一系列的内外政策, 为李氏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李朝在越南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又受到后来历代统治者和当代越南学术界的赞许。 李朝和宋朝大致处于同一时代, 宋、李之间的关系时而和好时而紧张。依历史事实记载, 双方紧张的原因并非在于宋朝。因为宋朝建国初期, 国力较弱, 它一方面要全力治理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残破局面,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北方辽、金和西夏的侵扰, 无力南顾, 对李朝的多次寇边, 宋太宗和宋仁宗, 仅是采取“抚宁荒服, 不予问罪”的宽宏大量的睦邻政策。斯时, 双方不和的责任在于李氏统治者奉行了北侵中国(从1014年至1076 年间寇边之事, 不绝于书)、南犯占城国(从1020 年至1104 年间, 李朝军队多次侵入占城)、西掠哀牢(从1011 年至1048 年间, 李朝发兵侵掠哀牢) 的政策。但这一政策,最后导致李朝在内外矛盾重重和失道寡助的情况下覆国, 后被权臣陈守度篡权, 取而代之, 陈朝立。 在越南历史上, 李朝所推行的内外政策,既超过前三代, 又为后五代(陈、胡、后黎、西山朝和阮朝) 所效法, 所以李朝所作所为影响匪浅。对它所实行的政策及其后果, 以前中越史学界鲜为人评价, 为此, 本文较为详尽地加以论述, 对初学者会有裨益。 前黎朝末年( 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 , 黎龙铤暴虐无道, 荒淫过度,“是年冬, 终于为其下属所杀。”[ 1 ]幼子方10 岁, 其弟明提、明昶发兵争位, 交趾一时大乱。在前黎朝旧臣陶甘沐和万行的策划下, 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乘前黎朝嗣主冲幼, 遂杀明昶,篡夺王位, 1010 年(宋大中祥符三年) , 改元顺天元年, 定都升龙, 建立了李氏王朝(1010~ 1225)。 李公蕴即帝位后, 遂即向宋真宗上表请求册封。宋真宗认为李公蕴既然已经即帝位,已无法改变现状, 于是在大中祥符三年二月,封李公蕴为静海军留后、检校太傅、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交趾郡王。同年三月, 李氏遣使入贡。宋再次进封李公蕴食邑3 千户、实封1 千户、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赐推诚顺化功臣, 赠予袭衣、金器、钱币等。 宋如此进封新王朝帝王的一系列封号以及珍贵赠品, 对刚刚建立的李氏王朝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李氏在国内的政治威望, 而且在东方封建国际关系上得到了公认, 特别是中国和安南的国家关系上, 一度处于和平友好、互通有无的新阶段。 李氏王朝的统治时期长达215 年, 是越南封建社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最长的王朝。 李朝时期, 越南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越南历史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执政后, 颁布了一系列的治国政策。 (一) 迁都升龙城。李公蕴于顺天元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 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并将其改为升龙城(即今河内城)。李公蕴下令迁都大罗城, 确有其原因:“朕披观地图, 高骈故都大罗城, 居天下中, 有龙蟠虎踞之势, 四方辐辏, 人物蕃阜, 诚帝王之上都也。朕欲乘此地利, 以定厥居。”李公蕴在朝堂上征询诸大臣的意见, 群臣皆曰: 陛下言及,此天下万世之利也。帝大悦, 乃自华闾徙都大罗城。御舟至城下, 有龙见焉, 命改其城曰升龙城。定都升龙后, 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 按中国的建筑风格, 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 左置集贤殿, 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 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 皆曰龙墀, 墀内翼以回廊, 周匝四面。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 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城之四面启四门, 东曰祥符, 西曰广福, 南曰大兴, 北曰曜德。又于城内起兴天寺, 五凤星楼, 城离方创胜严寺。…… 3 ]与此同时,建寺于天德府。再者“发钱二万缗, 建寺八所,皆立碑记功于升龙, 城内造兴天御寺、太清宫、万寿寺, 城外造胜严寺、天王寺、兴圣寺、天光、天德、乡邑诸寺。观有颓毁者, 悉令修之。”[2 ] 李公蕴要把升龙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升龙位于红河流域平原, 这里乃是资源丰盛的大平原, 且距大海较近, 作为李朝立国肇基的中心, 一方面能摆脱旧都城山地部落牧农经济的限制, 另一方面作为政权集中、国家统一的核心, 对新王朝的统治十分有利。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2楼 (二) 分封李氏及提升有功之臣。据《越史略》卷二载:“顺天元年冬十一月, 王即位, 大赦天下, 焚纲罗狱具。……德为太后, 册王后六。立长子玛(佛玛) 为太子, 余皆侯爵,王女十三人皆公主。以长女安国公主嫁于陶甘沐, 封为义信侯; 王兄某为武威王; 弟为翊圣王; 陈镐为相公; 吴丁为枢密使; 归硕辅为太保; 邓文孝为太傅; 裴车磊为左金吾; 谭坦为左武卫; 杜间为右武卫。”这样, 皇亲国戚、贵族功臣各有其位, 使之效忠于李氏。李公蕴又在他之下设文武大臣, 官分九品, 各司其位, 各恪守职责, 从而巩固和加强了中央机构, 颇有利于李家天下的长治久安。 (三) 改组地方政治机构。在前黎朝时全国分为十道, 各道由武将统辖。其弊病有二,一是拥有军权的将领, 分兵割据, 时有反抗中央之举; 二是全国仅分为十道, 权力过于集中, 而地方行政大权, 往往受将军所左右, 从而使各将领既有兵权又有政权, 最后导致前黎朝被将军们所推翻。有鉴于此, 李公蕴将全国分为24 路行政区。路的长官称知府, 委派文官治理。路下设州、府、乡、社等行政机构。 社为最低机构, 设社官掌户籍。山区设州、寨,特称爱州、欢州为寨。太宗时改知府为州牧,军、政实权均集中于州牧一人手中。尔后又将中央朝廷官员分为文武两班——以尚书为首的文官班和以都统为首的武官班。并将各级官员确定了1 至9 品的品秩。这一措施不仅使官职有了严密的组织, 而且各守官品履行公事。太宗为了使各级官员效忠于朝廷, 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盟誓。李朝皇帝又分封各个王子为王, 令其直接镇守各重要地区。例如爱州、欢州、谅州均由其王族统辖。由以上可见从组织到思想, 李朝都有严格的规定, 导致李朝形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封建国家。 李朝诸帝对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采取的统治政策与内地不同。在南部边远的欢州、爱州设寨, 实行军事统治。这是因为这两个州邻近占城国, 地方封建贵族常有反抗,并往往联合占城国或者占城国支持他们反叛李朝的统治。对北部山区某些较强大的土酋,则采取怀柔政策, 将帝王的公主嫁给他们。例如, 太宗佛玛于天成二年(1029 年) , 以平阳公主嫁给谅州牧申绍泰为妻; 后来的金城公主嫁给峰州牧黎宗顺为妻; 长宁公主嫁给上威州牧何善觉为妻; 李乾德李仁宗, 在英武绍胜七年(1083 年) 以钦圣公主下嫁谓龙州牧何彝庆, 其目的在于笼络这些有权势的酋长,使之团结在李朝的周围。 (四) 立佛教为国教。李公蕴出身于僧侣,年幼时游于六祖寺。曾就学于僧万行。在废黎立李的政变中, 僧万行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李公蕴登基为王后, 僧侣在各阶级中处于特殊的地位。首先是在各地大建庙宇、寺塔。前已述:“发钱二万缗建寺八所”。李朝每隔5 年就派遣使臣入宋求《大藏经》。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大法会、花灯佛会作为国家大典以示庆祝, 并设置了法事道场。在李朝统治时期, 共建造寺庙万余处, 其建筑亦十分复杂而豪华。 可供当今人们参观李朝时的古刹有河内市的一柱寺、镇国寺; 河北省的章山寺、佛积寺和河东省的天福寺、永庆寺等寺院。 李朝的重大特点之一是佛教曾发展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政治、文化力量。在全体居民中,“百姓大半为僧, 国内到处皆寺。”安南佛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大禅宗派别乃是灭嘉禅宗派(即南方派)、无言通禅宗(即观壁派)和草堂禅宗派(即雪窦明觉派) , 均流行于世,直至李朝末年才告衰微。 僧侣参与朝政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僧万行(? ~ 1018) 是“南方派”第12 代禅宗, 曾因扶助李公蕴创立李朝有功而被封为国师。 史云:“李朝诸帝, 尊祀僧流, 最为隆重, 太祖之于万行, 仁宗之于明空、觉海, 或崇以国师之号, 或加尊者之称, 给户数百, 赐田千顷, 故天下靡然趋之”[4 ]。僧人参政, 享受封邑, 这是李朝统治中的一大特点。 李朝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以诗歌为主体, 但传世之作多身为佛教僧侣的诗人。文以载道、诗句有志。其作品就是“道”与“志”, 即诗与禅的汇合交融, 或者说是诗的禅化, 成为李朝文艺作品的重要特点。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3楼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很有启迪作用。他说:“宗教往往利用艺术, 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 ……于想象。”[ 5 ] (P130) 李朝僧人的“禅诗”, 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宗教真理”。例如以下几首“禅诗”, 足以使人有丰富的“想象”。 僧万行的一首诗(偈) 是南方派的代表作: 身如电影有还无, 万木春荣秋又枯。 任运感衰无怖畏, 盛衰如露草头铺。 觉海禅师的一首诗(偈) 是观壁派的代表作: 不觉女① 头白, 报尔作者② 识。 若问佛境界, 龙门遭点额。③ 李朝的几代君主都曾出家为僧并对佛学颇有研究, 写有着述。审视李朝留下的诗歌作品, 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 曾影响了李朝一代文坛。如李朝的君主、太后、公主也多信佛并皈依佛门, 也有禅诗传世。例如太宗李德政(1028~ 1054) , 着有《观诸禅老参问禅旨》、《追赞毗尼多流支禅师》; 玉娇公主(1041~1113) 出家为尼, 法号妙因, 着有《生老病死》一诗; 倚兰太后(?~ 1117) , 着有《色空》一诗。 为了更清楚知道李朝第二代君主李德政的禅诗内容, 现录于后: 般若真无宗, 人空我亦空。 过现未来佛, 法性本相同。 ——《观诸禅老参问禅旨》 创自来南国, 问君久习禅。 应开诸佛言, 远合一心源。 皎皎楞伽月, 芬芬般若莲。 何时临面见, 相与话重玄。 ——《追赞毗尼多流支禅师》 由上可知, 李朝的文化艺术受到佛教的影响非常深刻, 但佛教文化虽然很兴盛, 然而毕竟是在儒学的深厚基础上, 才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李朝效法宋代尊崇儒学。公元1070 年8月, 李圣宗李日尊下诏在全国修文庙, 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 召集画家绘制七十二贤像, 四时祭祀。这是越南首次在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之后第一次修建文庙。后来历代皆尊儒学, 汉文化也就日益处于支配地位。 (五) 实行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考试源于隋火易帝大业二年(606 年) , 以分科取士之法, 代替魏晋以后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越南统治者从李朝开始意识到儒学思想对建立封建大一统国家的重要性。李圣宗神武二年(1070 年) , 为了适应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需要, 在全国实行尊儒, 取得重大成就。到了李仁宗太宁四年(1075 年) ,“诏选明经博学及试儒学三场, 黎文盛中选, 进侍帝学[ 6 ]”。从此, 越南开始实行科举制度。1076 年(英武昭胜元年) 李仁宗在升龙设立国子监, 选文职官员识字者入内习文。1077 年, 试官员以书算刑律; 1086 年成立翰林院, 试全国有文学之才者充翰林院官; 1195 年(李高宗天资嘉瑞十年) , 举行三教考试。至此, 中国的科举制度已在李朝奠定基础。李朝开科取士主要在三代国王(仁宗、英宗、高宗) 时期取得初步成就。例如李仁宗, 在位55 年, 开科仅一次, 取10 人; 李英宗在位38 年, 开科一次, 取士不知; 李高宗在位35 年, 开科一次, 取士20 人。 安南仿中国分级考试, 考试有2 级和4 级。2级分为乡试(地方州县考试) 和京师考试(省试)。4 级考试分为: 一是科试(小考) , 在县举行, 及格者称为秀才; 二是乡试, 在省会举行,中试者为举人; 三是会试, 在京师举行, 及格者称为贡士; 四是殿试, 会试及格者参加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 及格者称为进士。 李朝时期的考试仅有2 级。直到后黎朝时, 才有4 级考试, 实行3 年一科(3 年一大考)。 科举制度产生于李朝, 这与李朝私有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地主阶级的兴起有关。从李朝起, 国有土地虽然占据支配地位, 但同时私有土地制却正在全国蔓延, 因凡中试者皆入官位, 赏赐封土。实际上李朝为了本身的经济收入并为繁荣经济, 大力鼓励其发展。 儒家与佛家有一点不同之处就在于: 儒家务实。正如我国朱熹对儒家之所求则是“吾儒万里皆实[7 ]”。而佛家则务空, 即朱熹所说的:“释氏万里皆空[7 ]”。孔孟之道中的“礼法刑政”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科举制度的出现委实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历史之必然。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4楼 六) 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安南的土地制度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土地国有制是李朝实行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全国的土地均由中央王朝来支配, 当时的土地占有制形式有4 种: 其一, 坊 邑, 即由战俘或囚犯开垦的庄园, 其产品皆归王室所有; 其二, 拓刀田, 是由朝廷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有功之军政大臣; 其三, 汤沐邑,乃是王室将部分土地分封给各个公主; 其四,寺田, 是由皇帝特赐给各级僧侣、寺庙的, 其庙产相当庞大。 2、公社土地制。它是农村广为流行的公有地, 乃是全公社的财产, 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牢固基础。公社在很多方面尚保留着广泛的自治权, 公社将土地分给公社成员耕种, 他们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仅向国家缴纳部分产品、服一定时期的劳役、兵役并纳税。但公社成员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公社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皇帝。公社的农民属于皇帝的臣民,他们是公社的主要生产力。 皇帝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有权将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上的农民分封给各级官员,受封者被称为“食封户”和“食邑户”。凡食邑户要向受封者纳税, 有时还要服劳役和兵役。 例如, 李朝的太尉李常杰受封4 千食封户和1 万食邑户; 诸侯李冉再受封1 千5 百食封户和6 千7 百食邑户; 太傅刘庆覃受封3 千食封户和6 千7 百食邑户。王子和公主受封的户数更多。 凡有功于李氏的贵族、官员, 皇帝均赐给“拓刀田”, 又称“斫刀田”。据《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二,《李纪》一记载…“奉晓(即黎奉晓) 爱州冰山乡人, 少雄勇, …太宗南征为前锋, 大破虏兵, ……凯还定功。奉晓曰: ‘不欲爵赏, 愿得立冰山, 远掷大刀, 验刀坠官地内, 赐以作业。’从之。奉晓登山一掷, 远10余里, 刀坠多糜乡, 即以赐之。”此即常说的“拓刀田”来源于李太宗的功臣黎奉晓。他要求皇帝允许他站在冰山(清化) 上向下掷刀,刀落之处的土地周围均归于他。这反映了因功受封土的情况之一。 李朝分封土地的制度是很普遍的。大片大片的沃土分给贵族、官吏, 他们受封的采 邑, 除了一部分不受中央支配成为私田外, 大部分采邑只有使用权, 也可以让其子孙享受 采邑权, 但国家也有随即收回的权力, 所以安南封建社会早期没有像西欧那样的世袭领地, 也无世代相传的贵族领主, 然而有一点,一旦到了一个王朝行将灭亡或到安南封建社会晚期, 也会出现世袭领地, 受个人支配的私有土地, 国王无权问津。 封建主对公社农民的剥削量, 基本上是按习惯势力分配的。例如, 一等田, 每亩缴一百升; 二等田三亩一百升; 三等田四亩一百升[8 ] (P82) 农民蒙受的剥削,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定, 但不管如何变迁, 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 否则社会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被迫退却, 减轻 农民的负担, 从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此外,还有国库田, 由国家直接管理, 并由战俘、罪 犯以及部分农奴耕耘。例如, 一等田六百八十升, 二等田四百升, 三等田一百升[8 ] (P82)。由此可知, 国库田对劳动者的盘剥要比公社田、采邑田都重。不过随着李朝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日益集中在豪绅贵族手中, 尤其是土地的买卖、典当和抢占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李朝时期, 封建贵族家中常畜养一部分家奴, 供其使用, 或加以买卖。买卖奴婢的现象是李朝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特点。 李朝立国后, 下诏定税例, 征课有度。 1010 年12 月, 李公蕴下诏:“赦天下三年租税, 积年逋欠者, 即除之[ 2 ]。”至1040 年(李太宗乾符有道二年) , 李太宗下诏免半税;1044 年(李太宗天感圣武元年) , 下诏再免半税。二帝尚制定官吏收纳赋税的条例, 制止某_些官员贪污舞弊, 危害和有损于国库收入。李公蕴虽免征租三年, 但绝不是免征一切租税, 而是还征收其他六种税例。《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二载:“癸丑四年(1014 年) , 春二月, 定税例。一潭池田土、二桑洲钱、三山源产物、四关隘讥察碱盐、五蛮獠犀象香料、六山头材木花果, 定例征收, 赐王侯公主所管有差。”
‘玖’ 北帝庙的历史是什么
“北帝庙”即是“武当庙”。网络上可以查到。
简介
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古老村落,民风淳厚,文物众多。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当神石造像为最,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文物介绍
武当庙(当地俗有“先有武党,后有玉皇”之 说,又称三皇殿,亦叫医王庙(或药王庙)武当庙内供奉似为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当地称之为武当神)。据《明史·方技》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戢。寒暑惟一袖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书经目不忘,游 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 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 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塑像为盘腿坐像,无冠,乌发童颜,细问大眼,面部丰腴,身穿袍衣,六只手各持念珠,折本、太极图等物,赤足,项后雕刻云纹图案。总高192公分,宽94公分。武当庙门左塑一护法天神王灵官像。 王灵官者,据《民 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附录五》载:“王灵官为玉皇宫之守卫。此位道教神灵,原为天廷二十六天将之一,初无显赫之个性,但至明初则名声卓卓,为人们所知。依道家之说,灵 官为火府天将,有特殊勇力,保卫百姓,为道观之门神。”该塑像为一坐像,头带宝盔,环目露齿,满面胡须,身穿甲胄, 外披袍衣,双手扶膝,脚穿虎头战靴,总高64公分,宽38公分。 三皇殿内供奉着三皇、二药王及十大名医。三皇者为伏羲、神农、黄帝,当地俗称天皇、地皇、人皇。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九载:“伏羲尝草治旺以治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眉达掖,太目珠衡,骏毫翁髯,龙唇龟齿,叶掩体,手执图文八卦。神农磨蜃鞭发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着《本草》,过数乃乱,厥像弘身牛颐,龙颜大唇,手药草。黄帝咨于歧,雷而《内经》作,着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朵,修髯花瘤,充冕服。左次孙思逸,曾医龙子,出《千金方》于龙藏者。右次韦慈藏,左将一刃,右蹲黑犬,人称药王也。侧十名医,三日时之歧伯、雷公,秦之扁鹊,汉之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伦,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之李景和,盖儒道服不一矣。 目前三皇殿内现有三皇,二药工,四名医九尊塑像,另六名医者下落不明。9尊塑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若记载所述。唯药王韦慈藏身旁无有黑犬,不知何故。(或药王为另一物,亦未尝无此可能,存疑). 为什么邓庙村还有这么一组精致的石刻造像得以保存 下来呢?据了解,四十多年前,邓庙村共有29尊石刻造像和泥胎塑像。有明万历年间、崇侦二年,清康熙年间、同治十七年及1915年重修武当庙碑五幢。还有铸有万历年重修字样的大铁钟。房屋建筑有武当庙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 这29尊石刻造像和泥塑分别供奉在两座大殿中。前殿即三皇殿,供有三皇、二药王、十名医等共有20尊,后殿即武当庙,曾供有武当神、尧、舜、禹、汤等石刻造像和石心塑共9尊。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掉,五幢石碑和部分石刻造像因 1917年防止黄河决口,运到大堤垒坝去了。从此石刻造像开始受到破坏。除了运往河堤的部分外,一部分被砸毁、一部分被埋入地下(目前尚存的这部分造像就是当年埋入地下的)。大铁钟于旧58年大炼钢铁时毁掉。武当庙、三皇殿及石刻造像已无文献可查。创建年代不详,但从现存大殿石柱 础及石刻造像的雕刻技法和造形风格上看。似应为元代遗物。 邓庙春秋时鲁地,左传载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当时是比较繁华的,汉时更发展成为本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武当庙 据调查了解,早年邓庙村武当庙因塑有武当神而闻名。庙内有前后比邻的两座大殿:武当殿和三皇殿,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共有石造像和石心泥塑像29尊,分别供奉在两大殿中。武当殿有武当、伏羲、神农、少昊、女娲、王灵官等,其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医等;另有明万历、崇祯年间,清康熙、同治年间以及民国初年,重修武当庙的碑记石刻五幢,有铸于明万历年间的记事大铁钟一幢。 三皇殿在建国前已毁弃,五幢记事碑刻和部分石造像,因1947年黄河洪水泛滥,为防决口,拉去垒了堤坝(现存部分石造像,是当时老百姓偷偷埋入地下的。1980年夏重新出土),大铁钟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之时。这样一来,武当庙(包括现存的部分石造像)已无文献资料可资借鉴,创建年代不详。 武当神 在武当庙现存的部分石造像中,武当石造像(当地俗称“武当爷”或“武党爷”)雕刻别致,世不多见。该造像为高浮雕盘腿坐像,细眉大眼,乌发童颜,头有髽髻,身穿大袖袍服,有6只手,其中三只手持太极图,两只手捧书卷,一只手抓串珠,头上方为浅浮雕云纹背光,像背面为一浅浮雕松树。总高192厘米、宽94厘米,为一典型的道、儒、释三教合一的偶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体现,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展示。 关于“武当”一名的来历,遍查民间诸神,史料阙如。询问当地百姓,告知“先有武当后有玉皇”或“先有武当后有天”,似为一尊开天辟地之神。因此有人为武当庙撰联云:“脚踏碧波开天地,手捧太极定干坤”。 武当石造像经山东省石刻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宋元时期遗物。 庙会 武当庙庙会,由来久矣。据新发现的一幢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建醮碑记》记载: 夫醮者,祭之,名设坛祝祷,所以祀乎神灵也。然莫为之先,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兹因此庙吾当圣帝及三皇十大名医诸圣君威灵显着,本庄邻村四方皆被其庇佑,故旧有平安社,建醮多年,已有碑文可考。而善男信妇,念神灵默佑,复社会众乐,附从建醮三年届期及圆满。恐年月久远,虽能继往,又当开来。幸有承办之人好善不倦,欲彰神之威灵,不没神之善念,前之社会姓字已列贞珉,后之社会名氏宜永垂不朽,诸社君共索余为文,余少读学疏,不揣浅见寡闻,聊叙短引,略为志之。 由此可知,昔日武当庙庙会之兴盛之规模。 新中国建立之后,视庙会为封建遗绪,旋被取缔。 1995年,当地村民在地方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为挖掘历史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在旧日庙会之时,倡办了一次“维修庙宇,保护古迹”的捐款大会。大会期间,四乡民众云集,群情激昂,慷慨解囊。至此,邓庙武当庙庙会,便以捐款维修文物古迹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至十一日如期举办。庙会期间,除捐款、进香等活动外,还有演村戏、说快书、吹唢呐、捏面人、炸麻花等艺术表演,民风依旧,热闹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