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符离县是哪里

越南符离县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3-01-26 05:00:02

㈠ 符离集属于哪个县

符离集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位于宿州市北13公里处,地处安徽宿州、淮北和江苏徐州三市之间。符离集是中国烧鸡之乡、皖北重镇,主要特产为符离集烧鸡,主要景点有黄花洞、白居易东林草堂等。
符离集境内主要河流有濉河、濉引河、唐河、股河、黄涧沟。濉河、唐河、股河为东区流向。濉引河北起濉河,南至新汴河。黄涧沟发源于尖山,西北东南流向,经季曹坊流入濉河。境内市级河道长32.9千米。符离集属黄淮平原,海拔一般在15-40米左右,三面环山,北部丘陵高低起伏,土质大多是淤土和红花淤;南部为平畴沃野,多是沙土和黑土。

㈡ 有人能告诉我中国古代着名的地名城市吗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二画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

三画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夏——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明人指葡萄牙。
大吕宋国——清初称西班牙为大吕宋,菲律宾的吕宋岛为小吕宋。
万年——古县名,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南锦江上。
万里长沙——古指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阳——今河南潢川西。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五代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①渤海上京龙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②辽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 城县南白城。
上郡——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元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上党——古郡名。韩始置。汉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壶关北)。隋唐上党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上海——今上海市。宋置镇。元至元28年(1291年)置县(以《元史·世祖纪》为据)。
上庸一一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隋时移县治至今竹溪县东南,宋并入竹山县。
上蔡——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上蔡县。
山左——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
山东——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省。
山西——原为与“山东”相对的地区名称。明置山西省。
山后——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阳——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南——意为秦岭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为山前。
山阳渎——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川边——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1939年并入西康省。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宁——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广州——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以后辖境逐渐缩小。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广武——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信——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民国废。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一—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兴——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义阳三关一—南北朝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有平靖(今信阳西南)、黄岘(今信阳南,宋以后名九里关)、武阳(今罗山县南)三关。
卫国一一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阳)。最后迁野王(今沁阳)。公元前209年并于秦。
卫辉路(府)——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明改卫辉府。清兼辖今封丘、兰考一带。民国废。
卫藏——西藏旧时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称。
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又涞源县在隋唐辽、宋、金、元时名飞狐县。
小沛——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小金川——发源于邛崃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干隆间改土归流,为懋功屯务厅。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层,今存十三层,高43.3米。
马邑——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马陵——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
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西汉末开。南北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

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东汉改章陵。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传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国以本州为乾县。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见该条。
营州——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五代后唐时又为契丹所取。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术于此。②今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或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黄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与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西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北,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着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国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北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今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于——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于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于。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天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着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而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干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县。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水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领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②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淮东。淮西治寿州(今安徽风台),南宋治庐州(今合肥);淮东治扬州。
淮安——①今江苏淮安县,汉置射阳县,晋为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又为山阳。民国为淮安。②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治淮安,即今县。后改州。元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国废府。⑧隋以显州为淮安郡,唐有唐州淮安郡,均治比阳(今河南泌阳)。
淮阳——今河南淮阳,周为陈国都城宛丘。汉于此置淮阳国,后为淮阳郡。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
淮阴——东魏置淮阴郡,辖今清江市及淮阴等县。唐有楚州淮阴郡。东魏时郡治怀恩在今淮阴西南。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今淮安),淮阴县为其属县。以后亦为淮安府属县,明改名清河县。民国恢复淮阴县原名。
淮南——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⑧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和县一带。
渔阳——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淤口关——见“三关”。
涪州——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并非一地。隋涪州原为合州,治石镜(今合川)。唐涪州治涪陵(今县),地在隋涪州之东。元省县入州。清涪州不辖县。
涪县——西汉置县,西魏改名巴西,在今四川绵阳东涪江北岸。
涪陵——西汉涪陵县在今彭水,刘备在此置涪陵郡。后废。隋于此置彭水县。其地在隋唐涪陵县东南。隋唐涪陵县即今涪陵。
淡水一台湾岛西北部沪尾为淡水河口,本为港口,因淤浅衰落。从淡水河口循台湾岛西岸而南,今新竹县,雍正时设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改为新竹县。是年,又于沪尾东南的艋舯,设淡水县,为台北府治所。日占时改为台北。
深州——隋深州治安平(今属河北)。唐先天时治陆泽(今深县西)。宋治静安(今深县南)。明移治今县,省静安不设。
淄青——唐宝应元年(762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南迁青州(今山东益都)。唐授为淄青节度使。其后淄青常有淄、青、登、莱、齐、棣等州。
密州—一隋改胶州为密州,治所在今诸城。明废。
梁门——在今河北徐水。五代后周置梁门口寨。宋为静戎军(澶渊之盟以前名)、安肃军(盟后改)治所,仍有梁门之称。
梁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曹魏分益州置梁州,辖地除陕南外,并南伸到川、黔各一部。后世多仅有陕南。魏治沔阳(今陕西勉县东)。晋治南郑(今汉中)。唐后期升为兴元府。
梁郡——汉建梁国,治睢阳(今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梁溪——江苏无锡有梁溪,发源惠山,流入太湖,传东汉梁鸿曾居其旁。今以梁溪为无锡的别称。
隋一一周时的姬姓国,在今湖北隋县。春秋后期为楚附庸。
隆兴——宋孝宗升洪州为隆兴府,治今南昌。参见“洪州”。
隆中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东汉末诸葛亮隐此。或传隆中在今河南南阳。南阳汉时为宛,汉末在曹操手中,诸葛亮若在南阳,决非刘备所能罗致。
维州——唐维州在今四川理番县。州治薛城在今县东北。入吐蕃为无忧城。宋为威州。
维扬——《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语,“惟”通“维”,遂以维扬为扬州别称。明初曾称扬州府为维扬府,后改。
绵山——传晋介之推隐绵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东南,亦称介休山、介山。
绵州一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元废巴西县入本州。清绵州辖有绵竹、德阳、梓潼等县。民国废,以州为绵阳县。
绿林山——新莽末绿林军起义处,在今湖北当阳东北。近人又有为大洪山之说。

㈢ 符离镇的历史文化

军事事件
符离是个古战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的“大战”,宋金时期的“符离之战”,淮海战役中的符离小李庄战斗……一个个历史上的着名战役,成就了“百战道”和“符离古塞” 。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中曾亲自来过符离,在符离东五里的黄花洞村设立过前敌指挥部,前后停留过十几天的时间。
白居易与东林草堂
宿县老符离乡古符离村东北二里处的濉水南畔,有一片高台宅基地,当地老百姓叫白堆,这就是唐代诗人自居易故居——东林草堂遗址。白居易十一岁随家迁居符离,住毓村东林草堂。十六岁在符离濉古南原写出名扬四海的绝句《古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㈣ 拉萨的曾用地名//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更多的地名参照:

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东汉改章陵。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传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国以本州为乾县。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见该条。
营州——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五代后唐时又为契丹所取。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术于此。②今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或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黄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与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西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北,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着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国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北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今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于——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于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于。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天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着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而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干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县。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水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领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②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淮东。淮西治寿州(今安徽风台),南宋治庐州(今合肥);淮东治扬州。
淮安——①今江苏淮安县,汉置射阳县,晋为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又为山阳。民国为淮安。②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治淮安,即今县。后改州。元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国废府。⑧隋以显州为淮安郡,唐有唐州淮安郡,均治比阳(今河南泌阳)。
淮阳——今河南淮阳,周为陈国都城宛丘。汉于此置淮阳国,后为淮阳郡。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
淮阴——东魏置淮阴郡,辖今清江市及淮阴等县。唐有楚州淮阴郡。东魏时郡治怀恩在今淮阴西南。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今淮安),淮阴县为其属县。以后亦为淮安府属县,明改名清河县。民国恢复淮阴县原名。
淮南——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⑧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和县一带。
渔阳——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淤口关——见“三关”。
涪州——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并非一地。隋涪州原为合州,治石镜(今合川)。唐涪州治涪陵(今县),地在隋涪州之东。元省县入州。清涪州不辖县。
涪县——西汉置县,西魏改名巴西,在今四川绵阳东涪江北岸。
涪陵——西汉涪陵县在今彭水,刘备在此置涪陵郡。后废。隋于此置彭水县。其地在隋唐涪陵县东南。隋唐涪陵县即今涪陵。
淡水一台湾岛西北部沪尾为淡水河口,本为港口,因淤浅衰落。从淡水河口循台湾岛西岸而南,今新竹县,雍正时设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改为新竹县。是年,又于沪尾东南的艋舯,设淡水县,为台北府治所。日占时改为台北。
深州——隋深州治安平(今属河北)。唐先天时治陆泽(今深县西)。宋治静安(今深县南)。明移治今县,省静安不设。
淄青——唐宝应元年(762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南迁青州(今山东益都)。唐授为淄青节度使。其后淄青常有淄、青、登、莱、齐、棣等州。
密州—一隋改胶州为密州,治所在今诸城。明废。
梁门——在今河北徐水。五代后周置梁门口寨。宋为静戎军(澶渊之盟以前名)、安肃军(盟后改)治所,仍有梁门之称。
梁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曹魏分益州置梁州,辖地除陕南外,并南伸到川、黔各一部。后世多仅有陕南。魏治沔阳(今陕西勉县东)。晋治南郑(今汉中)。唐后期升为兴元府。
梁郡——汉建梁国,治睢阳(今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梁溪——江苏无锡有梁溪,发源惠山,流入太湖,传东汉梁鸿曾居其旁。今以梁溪为无锡的别称。
隋一一周时的姬姓国,在今湖北隋县。春秋后期为楚附庸。
隆兴——宋孝宗升洪州为隆兴府,治今南昌。参见“洪州”。
隆中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东汉末诸葛亮隐此。或传隆中在今河南南阳。南阳汉时为宛,汉末在曹操手中,诸葛亮若在南阳,决非刘备所能罗致。
维州——唐维州在今四川理番县。州治薛城在今县东北。入吐蕃为无忧城。宋为威州。
维扬——《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语,“惟”通“维”,遂以维扬为扬州别称。明初曾称扬州府为维扬府,后改。
绵山——传晋介之推隐绵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东南,亦称介休山、介山。
绵州一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元废巴西县入本州。清绵州辖有绵竹、德阳、梓潼等县。民国废,以州为绵阳县。
绿林山——新莽末绿林军起义处,在今湖北当阳东北。近人又有为大洪山之说。

㈤ 符离集属于哪个省

符离集属于安徽省。符离就是现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下辖的符离镇。符离镇隶属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位于宿州市北13公里处,地处安徽宿州、淮北和江苏徐州三市之间。符离镇是中国烧鸡之乡、皖北重镇,主要特产为符离集烧鸡,主要景点有黄花洞、白居易东林草堂等。

符离镇发展历程

符离镇因北有离山地产苻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符离始建于周,战国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在今苏皖北部设泗水郡,始建符离县。

汉属沛国沛郡。王莽新政乱改地名,把符离改为符合,三国划属谯郡。东魏武定六年,在符离设睢南郡,领斛城、新丰二县。北齐天宝七年睢南郡原治于符离,后移治于斛城,不久仍移治符离。南梁收复符离后改为睢州。

隋代符离县属彭城郡。唐代符离县属河南道徐州所辖。元和四年划徐州的符离、蕲县,泗州的虹县初建宿州。宋代符离县属淮南东路宿州所辖。

元朝初年,废符离、蕲县、临涣三县,并入宿州。从此,符离县降县为集,到明清、民国一直称符离集。

㈥ 符离镇的建制沿革

符离镇因北有离山地产苻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符离始建于周,战国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在今苏皖北部设泗水郡,始建符离县。
汉属沛国沛郡。王莽新政乱改地名,把符离改为符合,三国划属谯郡。东魏武定六年(公元S48年)在符离设睢南郡,领斛城、新丰二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睢南郡原治于符离,后移治于斛城,不久仍移治符离。南梁收复符离后改为睢州。隋代符离县属彭城郡。唐代符离县属河南道徐州所辖。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划徐州的符离、蕲县,泗州的虹县初建宿州。宋代符离县属淮南东路宿州所辖。
元朝初年(公元1265年),废符离、蕲县、临涣三县,并入宿州。从此,符离县降县为集,到明清、民国一直称符离集。
1938年日伪建立符离特别区,1942年属淮海省。
1949年初成立符离区, 1958年9月25日成立符离人民公社。1961年8月15日恢复符离区。1965年5月,符离镇升格为县辖区级镇。
1980年1月,撤销符离公社,成立符离区。
1984年符离区、符离镇合并成立新的副县级镇符离镇。

㈦ 离离原上草描写的是哪里

“原”指的是符离原。
符离是个古地名,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境内。因离山和当地的符草得名。北靠濉河,是春秋战国时的军事要塞。秦朝设泗水郡符离县。楚汉符离濉水之战,汉王刘邦就住在今符离西横口山上的一座庙宇内指挥战斗。宋金时期还有着名的符离之战。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1岁随家迁到符离县毓村(今东菜园村),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贞元三年(787),年仅16岁的白居易文学创作已崭露头角,在濉南古原(符离原)写出了名扬四海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
所以这首诗的首句可以这样理解“长长的符离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㈧ 三国时期各州下辖郡,各郡下辖县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所谓的州搞混了,因为后来诸朝开始设“道”、“省”等行政单位,而“州府”变成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的行政单位。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称谓错误,比如州的长官,在东汉时称“州刺史”,黄巾之乱后为方便管理听刘焉建议改成“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全。而书中的某些地方却称“X州太守”,是错误的。)

司州: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治所——河南(今洛阳市东)

幽州:分置涿郡、代、上谷、渔阳、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属国等十郡一国一属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治所——蓟(北京城西南)。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阳平、钜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十三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治所——镐(hao)(冀柏乡县北)

并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治所——晋阳(太原市西)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六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治所——临锱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南省。治所——谯(皖亳县)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于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治所——郯(鲁郯城县西南)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等十郡,下辖70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雍州很奇怪,我查了许多资料,没有一个提到它的治所的,所以抱歉了!)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甘肃省。治所——陇(甘清水县北)

荆州:南阳、南乡、义阳、江夏、襄阳、魏兴、新城、上庸等八郡65县属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蕲春、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营阳、始安、邵陵、贵阳、始兴等十六郡102县属吴地。约于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江阳、纹山、汉嘉、朱提、越隽、牂柯、建宁、兴古、永昌、云南、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涪陵、武都、阴平等二十一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治所——雒(四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

扬州:淮南、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新都、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庐江、临川、安成、庐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县属吴地。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属国一都尉,下辖104县,属吴地。约于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后吴分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九郡,都尉另置广州

治所——广信(桂梧州市)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江东六郡指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六郡。

㈨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宿州符离镇啊

宿州市墉桥区符离镇位于宿州市北13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烧鸡之乡、皖北重镇,又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和省重点中心镇,现辖39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人口11万人,城镇人口5万,流动人口2万,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是一个以烧鸡食品加工业、建筑建材生产销售业为主要特征,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相对发达的综合型工贸重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宿州市各乡镇前列。 一、符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符离始建于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为州、郡、县三级政府所在地,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现为副县级建制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符离寓居了22个春秋,并留下了“离离原上草”的千古绝句。唐代文学家韩愈、清朝干隆皇帝等也曾在这流连忘返,留下许多精彩的诗文。符离境内山青水秀,有黄花洞、白居易东林草堂、皮日休之墓、大芳寺、上龙寺等10多处古迹名胜、人文景观。 二、符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符离镇地处安徽省宿州市北部、黄淮海经济开发区腹地,介于宿州市、徐州市、淮北市三城市中间,离宿州市区仅10公里,淮北市区30公里,徐州市区50公里,现在符离镇所在地已被列为宿州市2004-2020新一轮城市规划之中,属区级构架。现正在向国家民政部申请设县级区,有望年内完成。同时又处在徐州都市经济圈内和长三角经济区辐射范围之中,有着良好的机遇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的竞争,对于我们积极融入徐州经济圈、加速对接长三角十分有利。符离交通便捷,为宿州市区北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有符夹线与京沪线在此交汇。另有黄花洞采石厂、黄山采石厂两条铁路专用线。206国道纵穿全境,101省道、302省道等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合徐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泗永高速公路分别在镇区西部、南部开口。水运有唐河、濉河,连运河,经洪泽湖入长江,可达江苏、山东、上海等地。距徐州观音机场仅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三、符离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符离镇为安徽北大门,属黄淮平原,海拔一般在15-40米左右,三面环山,北部丘陵高低起伏,土质大多是淤土和红花淤;南部为平畴沃野,多是沙土和黑土。符离地处北温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别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4.5℃,年平均降水量为774-895毫米,雨量适中,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符离镇作为宿州市粮食主产区,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白云石、石英石、瓷石、碱石、墨玉、煤干石、粉煤灰等,现已建成矿业开采、加工及建筑建材基地。电力资源方面,符离现有两个变电所,其中一个为11万伏线路输入,装有2台各2万千伏变压器; 一个为3.5万伏线路输入,装有2台各6.3千伏变压器,但随着电容量的扩大随时加装变压器增加电器容量供应。2006年上半年电力部门投资1600万元对镇区供电城网进行全面改造,两变电所采用手拉手双回路供电。水资源方面,流经符离镇区主要地表河流有4条,即:唐河、濉河、股河和黄涧沟,属淮河水系,但水位、流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此外,镇区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裂隙岩溶小和空隙小,椐宿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资料,本区岩溶小水流汇水面积大,补给充沛,加上岩溶发育储水供水能力强,资源丰富,加上东西向的宿北断裂起阻水作用,形成宿北断裂以北的岩溶水富集区,尤其是岩溶隐伏区是良好的集中供水区。镇区岩溶水天然资源量1998×104m3/a,开采量2330×104m3/a,单井涌水量在2500-3000m3/d。 四、符离政通人和,发展势头强劲 符离镇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干事创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目前,全镇广大干群拥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为民意识。全镇上下形成了发展必须抓招商、办工业、上项目、调结构、育能人的共识和氛围。 (一)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 镇委、镇政府承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目标,以及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率先跃升、率先崛起”的目标,确立了“独树一帜、率先跃升、崛起宿州”的发展目标及“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 ①弘扬“一种精神”。这就是:“符离精神”:解放思想、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②打响“二张名片”。这就是:中国烧鸡之乡、安徽名镇。 ③突出“三条主线”。这就是:做旺人气,集聚商气,再造财气;做优环境,打造平台,诚招八方宾朋;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外力加快发展。 ④实施“四大战略”。这就是:工业强镇、开放活镇、三产兴镇、劳务富民。 ⑤抓好“五件大事”。这就是:工贸经济、城镇开发、项目建设、烧鸡产业、劳务经济。 此外, 抓好三个园区建设。这就是以华电集团宿州电厂为依托的建材工业园区,道东民营科技工业园区,符离集烧鸡食品工业园区。 (二)发展的良好态势 1、招商引资如火如荼。 2005年是镇委、镇政府确立的“招商引资年”,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协议项目11个,落实资金2.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规模和质量在宿州市各乡镇首屈一指。06年1-6月份全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610万元,其中新建3610万元,续建3000万元,下半年招商引资后劲充足,现正在洽谈已达成意向资金2.25亿元。 2、烧鸡产业化进程加快。 烧鸡加工业是我镇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按照“集群式发展、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符离集”烧鸡集体商标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国家级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一改过去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共有20余家企业重新购置厂房,扩大规模,规范操作,提高质量,提升档次。目前已形成日产3万只烧鸡,年产值1.5亿元的规模,出现了“三个龙头,两个园区”为主,各家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徐州万世同仁集团和上海大江集团意向投资的烧鸡加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开展,烧鸡行业的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3、城镇建设全面提速。 按照“五路、两场、三园、一网”的总体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资、项目开发,城镇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小城镇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4、农村经济统筹发展。 围绕“三农”问题,突出“统筹发展、结构调整、经济能人培育”和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建设符离七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二大园区及一个复垦示范点。 5、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农业在严重受灾减产的情况下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增幅为历史最好水平。从事商业活动的群体扩大,截止2005年底,法人、私营、个体户达3000家,商业贸易额为5亿元。国税完成收入210万元,地税完成收入338万元,其中地税收入较上年同比净增78万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与上年相比均保持较快增长。 6、重点项目助推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投资130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大型火力发电厂选址落户我镇王楼村。泗永高速公路符离段开工、宿淮铁路(起点符离集车站,终点淮安),这些项目的开发兴建必将大大推动符离快速发展,率先崛起。 今日符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今日符离,蓄势待发曙光在前!

㈩ 西汉郡县地名越详细越好

参考自《汉书地理志》

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下辖:阳翟,长社,颍阴,阳城,崇高,纶氏,周承休,成安,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新汲,许县,鄢陵。
【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
下辖:平舆,南顿,博阳,汝阳,阳城,西华,长平,召陵,定陵,上蔡,灈阳,吴房,西平,阳安,安昌,郎陵,成阳,宜春,安成,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新蔡,期思,富波,慎县,汝阴,细阳,铜阳,宜禄,新阳,新郪,项县。
【沛郡】治相县(今安徽萧县青龙集)
下辖:相县,扶阳,萧县,沛县,丰县,芒县,敬丘,建平,粟国,祁乡,酂县,谯县,城父,建成,郸县,竹县,铚县,山桑,龙亢,平阿,下蔡,向县,义成,蕲县,谷阳,符离,虹县,夏丘,广戚。
【梁国】治睢阳(今河南商丘)
下辖:睢阳,蒙县,黄国,甾县,已氏,虞县,下邑,杼秋,砀县。

徐州刺史部:
【楚国】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下辖:彭城,留县,武原,傅阳,吕县,梧县,甾丘。
【临淮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
下辖:徐县,高平,僮县,取虑,下相,旮犹,睢陵,淮陵,盱眙,东阳,高山,赘其,堂邑,舆县,富陵,淮阴,淮浦,射阳,盐渎,海陵。
【广陵国】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北部)
下辖:广陵,江都,高邮,平安。
【泗水国】治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
下辖:凌县,泗阳。
【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
下辖:郯县,容丘,良成,下邳,建陵,司吾,厚丘,曲阳,海西,平曲,朐县,东安,祝其,即丘,襄贲,开阳,临沂,兰陵,缯县,永县,阴平,建阳,戚县,新阳,昌虑,合乡,南城,费县。
【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下辖: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
下辖:东武,诸县,折泉,高阳,广阳,新山,魏其,高乡,赣榆,海曲,琅邪,昆山,机工山,箕国,东莞,灵门,平昌,梧成,朱虚,瓶国,临原,房山,姑幕,祓国,黔陬,柜县,不其,皋虞,长广。

青州刺史部:
【东莱郡】治掖县(今山东莱州)
下辖:掖县,阳乐,当利,平度,卢乡,阳石,临朐,曲成,徐乡,黄县,牟平,育黎,东牟,昌阳,不夜。
【胶东国】治即墨(今山东平度古岘镇)
下辖:即墨,郁秩,下密,壮武,邹卢,挺县,观阳。
【高密国】治高密(今山东高密)
下辖:高密,夷安,昌安,石泉。
【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
下辖:营陵,安丘,平寿,柳泉,益县,寿光,平望,饶国,都昌,密乡,平城,斟县,淳于,胶阳。
【甾川国】治剧县(今山东寿光)
下辖:剧县。
【齐郡】:治临淄(今山东淄博)
下辖:临淄,昌国,广县,西安,利县,巨定,台乡。
【千乘郡】治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
下辖:千乘,狄县,东邹,建信,漯沃,蓼城,乐安,琅槐,博昌,被阳,高苑。
【济南郡】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龙山)
下辖:东平陵,台县,历城,着县,宜城,朝阳,梁邹,阳丘,土鼓,于陵,般阳,邹平。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
下辖:平原,高唐,阳阿,羽国,瑗县,杨虚,龙额,祝阿,漯阴,安德,重丘,鬲县,安陵,般县,平昌,朸县,富平,乐陵。

并州刺史部:
【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
下辖:长子,屯留,壶关,泫氏,高都,阳阿,谷远,铜鞮,余吾,襄垣,潞县,沾县,涅县。
【太原郡】治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
下辖:晋阳,榆次,阳邑,上艾,祁县,京陵,中都,邬县,界休,兹氏,平陶,大陵,狼孟,盂县,阳曲,虑虒,葰人,广武
【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
下辖:善无,武州,中陵,马邑,埒县,楼烦,阴馆,汪陶,剧阳,繁畤,崞县,强阴,活阳,平城。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代王城)
下辖:代县,当城,桑干,阳原,氏,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班氏,平邑,道人,参合,高柳,延陵,马城,且如,东安阳。
【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下辖:成乐,武进,琥城,骆县,桐过,定襄,安陶,武要,武皋。
【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下辖:云中,沙陵,阳寿,沙南,桢陵,咸阳,犊和,原阳,武泉,北舆,陶林。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邺县(今河北磁县南)
下辖:邺县,梁期,武始,武安,涉县,邯云,即裴,斥丘,平恩,清渊,馆陶,元城,魏县,阴安,繁阳,内黄,黎阳,邯沟。
【赵国】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下辖:邯郸,易阳,襄国,柏人
【广平国】治广(今河北鸡泽旧城营)
下辖:广平,曲周,南曲,斥章,列人,曲梁,广年,南和,朝平,平乡,任县,张县,广乡。
【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
下辖:清阳,信成,缭县,枣强,复阳,东武城,东阳,绎幕,隃县,灵县,信乡,厝县,贝丘。
【信都国】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下辖:信都,辟阳,广川,历县,修县,高堤,观津,武邑,东昌,下博,乐乡,桃国,扶柳,昌成,西梁,南宫。
【河间国】治乐成(今河北献县)
下辖:乐成,侯井,弓张,武隧。
【巨鹿郡】治巨鹿(今河北鸡泽平乡城)
下辖:巨鹿,新市,广阿,象氏,柏乡,廮陶,杨氏,历乡,堂阳,贳县,敬武,宋子,临平,安乡,安定,乐信,深泽,下曲阳。
【真定国】治真定(今河北正定)
下辖:真定,稿城,肥累,绵曼。
【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北部)
下辖:元氏,石邑,关县,封期,平棘,鄗县,房子,中丘,桑中,井陉,蒲吾,乐阳,灵寿,上曲阳,南行唐,九门。
【中山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下辖:卢奴,安险,陆成,安国,苦陉,毋极,新处,望都,唐县,曲逆,北平,北新城。

兖州刺史部
【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
下辖:濮阳,白马,燕县,离瓜,顿丘,观县,乐昌,东武阳,阳平,清县,发干,聊城,博平,临邑,东阿,须昌,寿良,范县,廪丘,黎县。
【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下辖:定陶,乘氏,成阳,句阳,葭密,吕都,冤句,鄄城。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
下辖:陈留,浚仪,小黄,封丘,酸枣,长垣,长罗,济阳,东,外黄,成安,雍丘,尉氏,襄邑,宁陵,傿县,平丘。
【淮阳国】治陈县(今河南淮阳)

幽州刺史部:
【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
下辖:浮阳,中邑,章武,柳国,阳信,高成,定国,童乡,千童,重合,重平,高乐,东光,阜城,修市,南皮,景成,参户,束州,东平舒,文安,安次。
【涿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
下辖:涿县,西乡,良乡,临乡,故安,范阳,容城,新昌,益昌,阿陵,高阳,州乡,武垣,广望,蠡于,谷丘,安平。
【广阳国】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
下辖:蓟县,广阳,阴乡,方城。
【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大古城)
下辖:沮阳,军都,昌平,夷舆,居庸,泉上,且居,茹县,下落,潘县,涿鹿,广宁,宁县,汝祁。
【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怀柔统军庄)
下辖:渔阳,安乐,狐奴,平谷,路县,雍奴,泉州,犷平,滑盐,白檀,要阳。
【右北平郡】治平刚(今内蒙古宁城)
下辖:平刚,石城,无终,俊靡,徐无,夕阳,昌城,广城,土根。
【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
下辖:阳乐,且虑,宾徒,徒河,狐苏,交黎,临渝,柳城,文成,肥如,海阳,新安平,令支。
【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沈阳)
下辖:襄平,居就,新昌,安市,文县,郭平,沓氏,西安平,番汁,武次,房县,辽队,险陵,辽阳,候城,高显,望平,无虑。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新宾永陵)
下辖: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
【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
下辖:朝鲜,驷望,镂方,遂成,黏蝉,列口,带方,昭明,含资,夫租,屯有,不而,华丽,增地,浑弥,讲邯,海冥,前莫,蚕台,长岑,吞列,东,水。

益州刺史部:
【汉中郡】治西城(今陕西安康)
下辖:西城,旬阳,长利,锡县,武陵,上庸,房陵,成固,南郑,沔阳,安阳,褒中。
【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
下辖:武都,上禄,平乐道,下辨道,修成道,河池,嘉陵道,故道,沮县。
【广汉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下辖:梓潼,葭明,白水,刚氏道,阴平道,旬氐道,涪县,广汉,什方,雒县,绵竹,新都,郪县。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下辖:成都,郫县,繁县,江源,临邛,汶江道,蚕陵,湔氐道,青衣,徙县,严道,旄牛。
【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下辖:江州,枳县,涪陵,临江,朐忍,鲁复,垫江,安汉,宕渠,充国,阆中。
【犍为郡】治僰道(今四川宜宾)
下辖:僰道,江阳,符县,资中,武阳,南安,南广,朱提,堂琅,,汉江。
【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
下辖:邛都,苏示,卑水,台登,莋秦,阑县,灵关道,定莋,会无,三绛,姑复,遂久,青蛉。
【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呈贡)
下辖:滇池,胜休,俞元,同劳,昆泽,谷昌,连然,味县,毋棳,贲古,来唯,律高,双柏,秦臧,弄栋,云南,叶榆,比苏,不韦。
【牂牁郡】治兰且(今贵州贵定东)
下辖:兰且,平夷,毋敛,夜郎,谈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句町,宛温,都梦,进桑。

凉州刺史部:
【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
下辖:高平,乌氏,泾阳,安武,彭阳,临泾,安定,阴盘,阴密,三水,祖厉。
【天水郡】治平壤(今甘肃通渭)
下辖:平壤,阳阿,成纪,略阳道,街泉,陇县,清水,戎邑道,绵诸道,望垣,冀县,勇士。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下辖:狄道,大夏,首阳,襄武,西县,上邽,临洮,安故。
【城金郡】治允吾(今甘肃兰州西)
下辖:允吾,金城,枝阳,榆中,枹罕,白石,允街,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下辖:姑臧,休屠,武威,宣城,鸾鸟,苍松,张掖,媪围。
【张掖郡】治觻得(今甘肃张掖靖安)
下辖:觻得,昭武,屋兰,删丹,日勒,氐池,番和,居延。
【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下辖:禄福,乐涫,表是,会水,玉门,池头。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
下辖: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荆州刺史部:
【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下辖:宛县,西鄂,博望,雉县,鲁阳,犨县,叶县,堵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隋县,章陵,襄乡,蔡阳,邓县,湖阳,朝阳,新野,棘阳,涅阳,穰县,安众,郦国,析县,丹水,顺阳,南乡,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武当。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
下辖:西陵,邾县,鄂县,沙羡,下雉,蕲春,西阳,黾县,平春,安陆,南新市,云社,竟陵。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下辖: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宜城,中卢,襄阳,编县,临沮,秭归,巫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下辖: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
【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下辖:临湘,益阳,罗县,下隽,醴陵,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安城,连道,昭陵。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下辖:泉陵,重安,湘乡,昭阳,烝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泠道。
【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下辖: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曲江,浈阳。

扬州刺史部:
【九江郡】治阴陵(今安徽凤阳宋集附近)
下辖:阴陵,钟离,义成,当涂,平阿,下蔡,西曲阳,寿春,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历阳。
【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
下辖:舒县,临湖,襄安,居巢,皖县,寻阳,龙舒,六安,安风,雩娄,安丰,阳泉,蓼县。
【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下辖:宛陵,春谷,芜湖,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句容,江乘,泾县,陵阳,黟县,歙县,于潜,故鄣。
【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下辖:吴县,娄县,无锡,毗陵,曲阿,丹徒,阳羡,乌程,余杭,钱唐,富春,由拳,海盐。
【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下辖:山阴,余暨,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剡县,诸暨,乌伤,大末,章安,永宁,东治。
【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下辖:南昌,余汗,鄱阳,鷍阳,海错,历陵,彭泽,柴桑,建昌,宜春,新淦,建城,临汝,南城,石阳,平都,庐陵,南野,鄠都,赣县,艾县。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广州)
下辖:番禺,四会,中宿,增城,博罗,龙川,揭阳。
【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下辖:广信,邽阳,临贺,富川,冯乘,谢沭,猛陵,荔浦,端溪,高要。
【合浦郡】治合浦(今广西合浦)
下辖:合浦,高凉,临允,徐闻。
【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
下辖:布山,阿林,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
【交趾郡】治龙编(今越南河内西北)
下辖:龙编,望海,西于,封溪,苟漏,泠,嬴,北带,曲阳,稽徐,定安。
【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下辖:胥浦,居风,无编,无功,咸懽。
【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广治)
下辖:西卷,卢容,朱吾,比景。

阅读全文

与越南符离县是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佣兵有多少 浏览:232
gl8英国蓝驱音响怎么样 浏览:427
英国历史纪念物怎么处理 浏览:549
鲁哈尼是伊朗什么人 浏览:921
伊朗多少枚导弹瞄准美国 浏览:388
肯德基到中国多久 浏览:56
英国留学生怎么满360天 浏览:661
你礼貌吗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158
香港至印尼泗水坐飞机要多少时间 浏览:321
印度花卷怎么和面 浏览:593
印尼虎鱼可以跟什么鱼养一起 浏览:527
国外拍卖的美金如何进入中国 浏览:590
越南旅游团去澳门多少钱 浏览:41
意大利为什么要宣布投降 浏览:685
中国银行卡转账到越南怎么转 浏览:812
为什么伊朗男排参加落选赛 浏览:759
瑞典vs意大利哪个台转播 浏览:502
英国入籍卡是什么 浏览:869
穿越南北时长是什么意思 浏览:103
伊朗为什么没有加入上合组织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