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南部由哪个地方供电

越南南部由哪个地方供电

发布时间:2023-02-07 00:33:35

⑴ 越南有哪些风俗禁忌

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此外,在越南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也有区别;例如: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外人到他们家时,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不能睡在妇女的房门口和经常来往的过道上,不准进入主人的内房。
在少数民族家中,绝对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间里。有些少数民族住竹木高脚屋,习惯在楼上席楼坐卧。进屋要脱鞋,否则认为是看不起主人。
在北方京族家里,由最老一辈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辈的女人当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敬老的习惯,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条凳子专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准坐
在越南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部,包括小孩。
当村寨路口悬挂有绿色树枝时,是禁入的标志,外人不得进入
南部越南人认为左手不洁,因此不要用左手行礼、进食、送物和接物。

⑵ 2022年在建的越南电力项目有哪些

治安扩建水电站、榕橘 I & III号热电站、乌门III号热电站、广泽II号热电站;重点施工和平水电站扩建项目、意阿丽 扩建、广泽 I 号热电站的项目等。
同时,动工兴建并将福泰二号(100兆瓦)、福泰三号(50兆瓦)两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投入商业发电,动工兴建乌门热电站项目等。

⑶ 有关越南城市化的一些资料,高分!

越南自2006年加入WTO之后,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就是房地产。另一方面,越南入世的同时,也急于想把国有企业扶起来,银行向一些国有企业放了很多款,不料这些国有企业却把大把的金钱投到房地产上。过多的资金推高了需求并不牢固的市场,让尚处“婴儿期”的越南房地产业突发“高烧”。
目前,开发商放缓了楼盘的开发进度。一是因为银行大幅加息,令其融资成本提高;二是购房者在观望,导致需求减少。在政策、市场双重作用下,越南一些城市的房价持续回落,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越南政府已经意识到,地产商开发的高档住宅过多,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房子则较少。因此,从今年起也开始鼓励发展经济适用房。
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岩认为,过去越南的老百姓习惯几代同堂地住在两三层楼高的小楼里,现在一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二是独立的小洋楼也贵,所以,未来越南的城市化,只能走“大盘开发”的道路。而由于像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拆迁很难,所以,大的房地产商都是沿着城市规划,到新区布局。“城市化将会加快越南房地产业的发展。”
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越南分公司的总经理余索认为,越南这次“金融动荡”造成的影响,主要打击了炒楼者,对越南楼市长期发展反而是好事,可以让购房者、开发商更加理性地看待楼市。“长期来看,越南房地产潜力很大,这是需求决定的,仅胡志明市就有700万~800万常住人口。”

⑷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二十九)湄公河上游芹苴

遥想你腾云驾雾,鸟瞰湄公河三角洲,这个被越南人称为九龙江平原的地方的时候,定会发现宽广的平原如漂浮在苍茫水色之上的绿岛、洲澳。白浪滔天的江河、密如织网的川流、还有难以计数的汊湾将勃勃生机的土地分割,水光倩影与平陆沙墥平分天地,各领风骚。

而当我行走在三角洲腹地,从前江之畔的永隆到后江南岸芹苴的短暂时光里,虽常受莽林遮蔽眼界而无那种视野远阔之感,但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水乡泽国,什么叫做冲积平原,比在珠三角时所产生的水乡视觉效应还要强烈。在中南半岛的东南端一隅,竟然冲决出年均入海水量达4750亿立方米的湄公河,这可是在亚洲仅次于两个世界级的文明古国的母亲河长江与恒河的数量级,着实使人惊讶。

湄公河的两个主干流前、后两江间距不远,三五十公里多矣,由西而东并列贯穿安江、永隆、茶荣三省,两江在柬入越时并行不悖,相向而入海门。三角洲平陆之上河川密布,除前后大江外,还又依次分汊排出巴棋河、泳濂河、茶荣江、沙沥江、优昙江、强城江等数十条河流,或纵贯沟通前后江,或独自奔流入海口,或汇入大江成溪流。

沿途所见,稻田为多,虽才三月,早稻正扬花抽穗,快进入灌浆期;村前舍后种有翠竹、椰树,辨认出的果树有柑桔、龙眼、芒果,但似乎并未进入产业化规模,仍以个体种植为主,未脱出搞副业这个穴臼。大小不一的池塘广布田间,阳光下耀闪晶莹。小黄说,塘中除养殖各类淡水鱼外,这两年又兴起了养殖绿鳖虾,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门道。

上高架路,过后江大桥。江面因中间挟有沙洲而分为南北江流,更空旷的空间显得江之宽阔倍增许多。大桥依水面过江洲由北而南分别建有一座斜拉桥和一座钢梁桥,并由高架路段将之相连,长达数千米,如彩虹卧于江面。

芹苴市四周被水环绕。我们从后江大桥落下后,进入市区。街道宽敞整齐,路旁四五层楼高的建筑物连排成列,粉刷成不同颜色,显得洋气、大方。沿江筑有近水楼台,码头依次展开,长达数百米,靠岸停放数十艘形态各异的游轮,江面上渔舟女把橹摇桨,花地绿丛中游人摆着各种姿势影留美景。即便是夕阳西下众人下班归返时分,作为五个直辖市之一的都市仍车行有序,不见喧哗,彰显这座被称为“琴诗江”的城市所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江河文化格调。

我们在市中心的胡志明广场下车,看着高大的慈眉善目的胡伯伯像。旁边的芹苴河码头稚童正在玩水嬉戏,给空寂的江岸增添不少乐趣。麻石铺就的堤岸紧邻广场,两者之间的观光休闲带向北延伸。绿树遮阴,江风拂面,凭栏轻语,自有一番水乡情调。

四江汇流是芹苴的画龙点睛处。沿堤岸北行,先抵芹苴江与城中溪河汇合处。溪河口中用石块垒一小岛,上立一现代造型的亭塔,饰以合金钢片,如一翼飞鸟状,上下两桥贯通。北边为绿洲,已辟为公园。

行至100米,忽听江涛拍岸声,透过绿树缝隙可见水天一色,横涯无际的大江从西天泻来。竟是湄公河最大的干流后江卧流眼前。我站在突出部俯临远眺,后江水势浩大,涌波连天,虽是三月旱季,春水却占满河道,不见减退。顺流而下,后江一江劈为两河,连续拥抱数个狭长的沙洲汹涌而去。

沙洲如浮动于镜湖中,横卧一弯翠,竹垂扫浪,椰挺排云,河道骤然宽旷,衬出远方位的后江大桥如在云雾蒸腾中。与后江汇合,眼下的芹苴河也渐趋宽广,它挟裹着刚刚与自己合流的城溪河水共同向大江挤去,通人性似的也要水汇东方,向大海这个目的地奔去。仅仅200米的距离三江相汇,并为一流,又迅即再叠分二流,终成四水汇合弥漫处。

立于泛洨之口,河环江绕。举目四望,春水东流。未曾料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冰雪之水远行九千里,在此奔腾赴海门,与我们不期而遇,既是万难,更是万幸,能览此胜景,平我心愿。三个月前,我与福东、舒明、维民四人驾车驰骋云贵高原,在西双版纳南阿河口处,望澜沧江(入老挝后改名为湄公河),在老缅边境处的千山万壑中一路南行。

舒明当时感慨,半年前唐古拉山澜江溯源,五天前高黎贡山观“三江并流”时它的雄姿,今日目送欢水南下,它日必定看涓涓细水酿成滔天巨浪,如何奔腾到海,造福六方。往日渴望,已慰平生。沿江沙土膏腴,丘阜肥润,田园茂盛,稻果丰沛,林榛莽莽,民居幢幢,真乃美地也。饮水思源,中华绝不气傲。

但就越南而言,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澜湄大江干流全长4700公里。它源于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扎曲河,在中国境内逶迤而行,一顾三盼,经青藏高原,切横断山脉,与金沙江、怒江并行,演“三江并流”之绝色,授世界地质文化景观之名号。

中国境内的干流称澜沧江,长约2100公里,送去湄公河六分之一之水量。被称为湄公河段的干流长约2600公里,所经之处皆为热带风雨带,汇老、缅、泰、柬四国山脉、平原、河川水,流量倍增。且挟大量的泥沙、腐殖质和浮游生物入海,演就下游的肥田沃土和丰美渔场。湄公河上、中游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河面时宽时窄,多激流险滩、暗礁,航路时常受阻、断断续续。据勘察,只要财力充沛,从技术上而言,完全可以疏浚河道,打通航道。无奈所经之途国小力蹙,尚不具备条件。望借助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之力,尽快完成夙愿,但要待时机成熟。

俗言险要出美景。在老柬交界处,雨季到来时,河道最宽处可达14公里,为老挝境内最宽的一段“腰”。旱季江水退落,“宽腰”处顿现数以百计的小岛,如果把小渚、沙洲都算上,数量过千,此区域被当地人称为“四千美岛”。游艇穿梭,带来不尽欢乐。继续南下,江面横亘孔南瀑布,猝然一跌,海量洪流撞入柬埔寨境内;在瀑布与高棉桔井平原之间,山谷莽流和冲积平原交错。再往下,形成江水泛滥平原之上的广阔冲积带,给人的感官以极大地欣赏满足。

两大世界级的美景,由于地处偏僻,路途塞堵,尚为 旅游 的“处女地”,留待世人开发。柬首都金边以下,所余湄公河干流仅330余公里,这一段被称之为湄公河三角洲,而越南则占有其中的220余公里,河道均水丰面阔,可直达南海。

福东问,湄公河水量如此大,三角洲地区海拔仅三五米,为什么很少发生洪水泛滥,酿成洪灾?经此一游方能体会其中之奥妙。其诀窍就在于一蓄一放。金边西约100公里有一大湖洞里萨湖,湖与湄公河通过洞里萨河相连。雨季水大,水路不济,溢水流向洞里萨湖,湖面顿涨,可由旱季时的2000多平方公里湖面,扬漫成7200多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个别年间,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

在这次游访越南后,我等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柬埔寨,泛舟于洞里萨湖,但见湖岸上落潮和涨潮时的水痕落差足足有七八米之多,而湖面面积东几乎可达金边西边的磅清扬市。而旱季,蓄留的湖水又缓缓退落,补充下游和三角洲地区用水之不足,以致湄公河常常保持水量充沛而不干涸。洞里萨河河水忽高忽低,忽东忽西,是世界上少有的顺逆双流向河流。

洞里萨湖的“蓄水池”效应,对于下游而言,唯百利而无一害,之与中国的洞庭、鄱阳两湖对长江三角洲的作用,何其相似乃尔。此乃一“蓄”,再说一“放”。湄公河在金边附近接纳洞里萨河后分成前后江,前江在同塔省和安江省相邻处入越南,后江在安江庆安处入越南,两江之间有多条自然河道与运河相连,形成河网。两江干流在流经越南百余公里后,又在低平的冲积平原之上分枝扩杈为六条河流,继而再分成九个海门注入南海。湄公河在越南段称为九龙江,盖源于此。

即使河水猛涨,可流河短粗,河道宽阔,出口众多,因而排泄舒畅,收放自如,直达南海,少停潴致灾祸。反而,沉积物所带来的积淀,鬼斧神工地造化为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平原。且目前各大出海口滩涂仍以每年几十上百米的速度向外伸展,扩大着滩涂和平地的面积。这块年轻的土地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米仓”之一。有人说,仅九龙江平原就可养活1亿人口。

⑸ 谁知道越南各城市的中文译名

1、河内(越语:Ha Noi)

河内为越南首都、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水、陆、空交通便利。

城市地处亚热带,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河内的名胜古迹较多,如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独立宣言》的巴亭广场,见证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文庙等。

2、岘港(越语:Đà Nẵng)

岘港,越南中部滨海城市,第四大城市,面积1,285.4km²,2017年人口1,446,876。

岘港位于越南中部,北连顺化、南接芽庄。岘港湾为深水港,海运业规模较大,在汗江口东岸,北临岘港湾。背靠五行山,东北有山茶半岛作屏障,海湾呈马蹄形,港阔水深,形势险要,为天然良港。

现为海军基地,可停靠万吨级军舰。西南69多公里的美山有古代占婆塔群遗址。东南35公里则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会安古镇。

3、胡志明市(越语: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胡志明市隶属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湄公河三角洲东北、同耐河支流西贡河右岸,距出海口80公里,面积2090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人口约1200万。

1955年后为越南共和国(又称南越)“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受西方影响,商业发达,曾有“东方巴黎”之称。十九世纪末发展成东南亚着名港口和米市。1932年西贡与堤岸合并成“西堤联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与嘉定市联合组成“西贡-嘉定市”,或称“大西贡”。1946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命名为西贡市;

1975年4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全国后,为纪念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便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4、顺化(越语:Thành Phố Huế)

顺化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承天顺化省省会,位于越南中部,北距河内直线距离540公里,南距胡志明市直线距离640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南海10公里,面积70.67平方公里。

从17-20世纪40年代,顺化曾先后为越南旧阮、西山阮朝和新阮封建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

顺化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北南两区。北区是老城,又有外城和内城之分。

5、下龙市(越语:Hạ Long)

下龙市,旧称鸿基市,是越南广宁省的省会所在地,位于越南东海岸。气候为受海洋调节的热带季风型。

境内矿藏丰富,其中尤以煤炭为最,是越南的煤都,所产的煤炭以低灰、无烟、热值高而享誉世界,出口欧洲、亚洲许多国家。

下龙煤田埋藏很浅,开采十分便利,煤矿多为露天矿。而且,这里的煤石还可以用作雕刻材料。用煤石加工成的工艺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岘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胡志明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顺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下龙市

⑹ 东南亚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题目】东南亚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类词】2002;亚洲;农业经济;环境
【正文】
农业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东南亚国家粮食、工业原料、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开发中使用的扩大种植面积、移民垦荒、增施化肥农药、开发森林以及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虽然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却带来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一、东南亚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与其经济依附性、人口压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依附性。东南亚国家除泰国外,在二战以前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不仅造成东南亚资源不断减少,而且使该地区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落后,农业种植单一。东南亚国家取得独立后,这种单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一些可再生资源如农产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国家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二是东南亚国家在金融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实行紧缩政策,连续提高利率,使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猛增。由于债台高筑,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出卖宝贵的自然资源来还债。三是长期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粮食不能自给,靠出口经济作物和资源来换取粮食。

人口的压力。二战以来,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从1960年的1.95亿增加到目前的5.11亿。从1960年至1998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增长了1倍以上。老挝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宾是2.74倍,马来西亚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国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食物、住房、教育、卫生保健、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占用等形成持续不断的高需求。

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不断需求,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大规模开发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采森林资源,扩大出口创汇,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由于农业开发措施使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毁林开荒严重

为了扩大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东南亚国家均采取了毁林开荒的措施。二战以来,东南亚各国的耕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尽管各国人口在不断增长,但人均可耕地面积并没有下降多少,有的国家反而增加了。在1980-1996年期间,柬埔寨人口从640万增加到1027万,与此同时,人均可耕地面积从0.30公顷增加到0.37公顷;马来西亚人口从1376万增加到2117万,而人均可耕地从0.07公顷增加到0.09公顷。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东南亚各国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森林、湿地面积减少为代价的。

菲律宾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用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50年代上半期耕地面积年均增加3.45%,60年代年均增加1.3%。由于当时菲律宾农业生产率极其低下,以扩大耕地来增加农业生产,其效果并不十分显着,60至70年代粮食作物的年均增长率只有0.7%,出口作物也只有2.5%。因此,在70年代以前,菲律宾的粮食未能达到自给。

长期以来,泰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是通过大量开发土地来实现的,是以森林面积锐减为代价的。耕地逐年增加,从1950-1952年的4140万莱增至1982年的9324.5万莱,1990年更扩大到14732万莱;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也从1950-1952年的12.3%,增至1982年的29%,1990年达47.4%,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60%。单季稻占了全部水稻的90%以上。与此同时,泰国的森林面积则逐年减少,从1975年的21800万公顷减至1992年的14574万公顷。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则从1951年的60%减至1971年的40.7%,1986年的30%,1995年更减至22.8%。除了森林商业砍伐以外,森林面积减少无不与耕地面积的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移民安置失当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突出。一是土地分配不均,大地主和庄园主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而大量的小农生产者只拥有少量的土地,佃农普遍存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曾进行了土地改革,但收效甚微。
这种毁林开荒,移民垦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南亚国家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对安置过剩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开拓的耕地多为荒地,如越南新开垦的荒地只有30%可以投入生产,产量相当低。从长远来看,对荒地和森林的过度垦植,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80年代,越南的许多地区,100%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属于流失严重的竟达80%-90%。如越南北部的山地由于植被遭毁,年均损失1至2厘米的沃土层,流失100吨至200吨泥土。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国家的移民开荒也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耕作方式原始

独立时的东南亚国家都是农业国家,技术水平低下,当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进入现代化时代,而东南亚国家仍处于犁耕时代,以畜力耕作为主,人力耕作为辅,甚至一些国家的山区农民仍采用落后的刀耕火种和移耕的耕作方法。移耕,又称游耕,是一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是指砍伐并烧毁一片森林,种上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收成二三季或在地力减退后便弃地迁居他处。再砍伐森林,种上农作物。如此轮番砍伐和耕种,通常在10年到20年轮种一回。

在印尼爪哇岛以外的一些岛屿上,部族农民大都采用移耕从事农业生产,一些山区有90%的土地用于移耕,胡椒、烟草、咖啡、橡胶、椰子等大部分经济作物都是由移耕小农生产的。在80年代以前,印尼的移耕农业平均每年毁林20万至30万公顷。根据1979年的统计数字,由于移耕而毁坏的森林面积达4300万公顷。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山区的农民和少数民族也大都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从事农业生产。老挝人口中约有35%至40%是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山区,其传统的耕作方式就是刀耕火种。在80年代以前,老挝每年因山民盲目毁林开荒而烧毁的森林达10万公顷之多。老挝政府曾动员山民移居到平原地区,但并没有得到山民的响应。泰国山民的刀耕火种也造成了大量的森林和水源被破坏,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泰国北部的森林每年被山民毁掉10万至20万莱。泰国林业厅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于1956年至1957年通过空中拍摄的调查显示,喃奔和清迈府海拔1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松林有67%被毁坏,昌莱府的原始森林有65%被毁坏。从卫星拍回的照片中发现,1973年至1977年间,泰国北部的森林面积从95842平方公里减到68588平方公里,减少了27254平方公里,即每年减少5.69%。这主要是山区农民刀耕火种的结果。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移耕农民人数也随之增长,移耕轮回的周期则日益缩短,对森林和土壤的破坏也日益严重。1987年印尼外岛从事移耕的农民将近200万户,移耕的土地面积约为2800万公顷。目前,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仍在进行。

(四)森林开发过度

由于经济的依附性,为了筹集外汇,克服国内经济危机和资金短缺的困难,还清外债,更快地发展民族工业,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出口本国丰富的资源,以换取外汇,进口粮食、工业品和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但由于当时东南亚国家的加工技术落后,资源均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低,这使东南亚的原材料大批大批地出口。世界上有25%的热带雨林分布在东南亚。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木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价格的不断上升,东南亚国家大规模地开发森林资源,出口原木、珍稀木材及其它木材产品,以换取大量的外汇。印尼从1967年开始大规模地把森林成片租给伐木公司开采,几十年来,其森林经营许可证发得太滥。在马来西亚,州政府有土地利用权和木材砍伐特许授予权,地方政府发放木材砍伐许可证和木材加工证以增加财政收入。泰国从1968年开始把全国将近一半的森林分割成500多块租借地供人采伐。东南亚国家每年砍伐森林的比例较高,年均森林面积减少量逐年增大,印尼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60万公顷增加到1990-1995年间的108.4万公顷。与此同时,泰国从24.4万公顷增加到32.9万公顷,马来西亚从25.5万公顷增加到40万公顷,菲律宾从9.1万公顷增加到26.2万公顷,缅甸从10.2万公顷增加到38.7万公顷。可见,与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上半期这些国家的年均砍伐量大多都增加了1倍,有些国家甚至增加了2倍。近年来,世界上6个森林减少最多的国家中就有4个是东南亚国家,它们的年均砍伐率是:泰国515300英亩、缅甸400500英亩、马来西亚396000英亩、菲律宾316100英亩。(参见表2)

森林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周期却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以来,在东南亚国家,追逐利润的跨国木材商和造纸公司、急于还清外债的政府以及想尽快脱贫的农民,在大量砍伐着森林,但森林的恢复和植树造林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森林的恢复速度远远赶不上砍伐森林的速度。由于各国政府对森林资源管理不善.使森林砍伐过度,从而导致森林面积逐年减少。印尼人口事务与生活环境国务部长埃米尔·萨林在1979年接见记者时说,“坦率地说,我们当时就是为了筹集外汇,顾不上植树育林问题。印尼开发中的错误,是从政府1967年颁布的森林基本法就开始存在了”。

移民垦荒、毁林造地、扩大耕地面积、耕作方式落后和大规模的商业性森林开发使东南亚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森林覆盖率日益降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印尼、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缅甸、马来西亚为66%,只有越南、菲律宾、泰国不到50%。到1995年,这些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已大大下降,柬埔寨降至55.7%,缅甸是41.3%,马来西亚是47.1%,印尼是60.6%,泰国是22.8%,菲律宾是22.7%。由于木材资源的日渐减少,林业在这些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下降。泰国到90年代已从一个木材出口国转变为木材进口国,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51年的5.1%,下降至1985年的1.3%,1990年更降至0.3%。菲律宾林业产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70年代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1993年降至0.3%。

森林减少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是森林减少使东南亚水上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沉积量增多,降雨量减少,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以马来西亚的沙巴为例,该地区曾有60%的森林覆盖率。但是由于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下游泥沙沉积量大,沙巴5条主要河流的沉积物每条河每年每平方公里超过200吨。沙巴最大的保水区——Kinabatangan流域,每年有800万吨沉淀物流到下游,这相当于每年每平方公里700吨的土地侵蚀速度,超过马来半岛吉兰丹河沉淀物的6倍。沙巴地区淤泥的大量沉积,对沙巴水电、运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菲律宾,由于高地森林砍伐后引起土壤侵蚀所造成的巨型水库的泥沙沉积,使用作水力发电的水库的使用寿命缩短了一半或一半以上,菲律宾供电不足、经常停电无不与这些情况有关。

二是森林减少,使蓄水能力下降,洪水、于旱、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东南亚的毁林地区的洪水和泥石流已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由于循公河流域的森林和山地被不断地开垦和破坏,水土流失使沿河地区洪水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处于湄公河下游三角洲的柬埔寨,一遇中上游气候反常,雨量增多,极易决堤,引发大面积洪灾,有“十年九涝”之称,洪水每年都给柬埔寨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2000年底发生了该国4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造成400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2001年柬埔寨西旱东涝,有14个省、直辖市和84个县、区受灾,造成57.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62人丧生.212.19万人受灾,32.5万人等待救济。森林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也使越南经常发生洪涝干旱。1996年洪水造成越南大约6亿5500万美元的损失,包括1000人死亡,84万公顷的田地被淹。2001年八九月间,越南南部的红河三角洲的洪涝至少造成108人死亡,6万多人无家可归,24万多人因水灾而面临粮食短缺,44.3万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物资救援。

而处于南部群岛的国家,热带雨林遭严重破坏后,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经常发生如中南半岛的洪水、干旱和泥石流。菲律宾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高地不断地被开垦,使国家的水文系统遭受严重损害,洪涝与河流淤泥沉积影响到低地平原大部分地区。1983年,菲律宾遭受了30年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5600平方英里的农田缺水,粮食收成比常年减少1/10。1991年的水灾使菲律宾2000人死亡(某些观察家说实际死亡人数3倍于此),50万人无家可归,主要原因就是高地的森林砍伐引起了巨大的泥石流。

开荒种地和刀耕火种如果管理不善,还容易引起森林大火。1997年和1998年发生在印尼东加里曼丹的严重森林大火,就毁灭了500多万公顷的森林。大火还引起了跨边界烟雾污染,客观上已影响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的空气质量,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据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统计,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使东南亚国家损失了14亿美元,大多是用于短期治疗的费用。4万多人因呼吸系统疾病与烟雾相关的疾病而住院,而对儿童和老人所造成的长期危害尚难确定。这场大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也造成了巨大损害。

三是森林资源减少也会使土地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或沙漠化。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和腐烂植物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可固定土壤并减缓土壤的侵蚀和退化。但当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垦后,保护层遭到破坏,矿物循环就会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遭破坏后,由于没有树的遮掩和固定,滂论大雨会很快冲走土壤的养分,使得农业生产和森林恢复周期漫长而艰难。红树林和白千层林、珊瑚等一样,具有保护海堤、防洪、减缓土地盐碱化、减缓海岸侵蚀和防止风暴破坏的功能。1950年至1983年间,越南全国的红树林大约消失了37%。南部的明海省1983年大概摧毁了红树林面积的一半。越南的湿地多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以硫酸盐土或富含黄铜矿的“潜在酸性土”为基础,由于红树林遭到破坏,加大了因黄铜矿氧化引起的土壤酸性化,不仅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而且酸性化的土壤随着雨水流入下游地区和河流,也侵蚀了下游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养虾场被酸性物质侵蚀了3至4年后,虾场和深层土壤中的酸性过重,结果造成土地既不能养虾,也不能种植红树林。筑堤养虾固然在短期内给越南的沿海居民带来了利润,但是对红树林的破坏却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1984-1993年,越南团红树林减少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9亿美元。泰国,在90年代初,由于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已使东北部的1800万莱士地盐碱化,这占了东北部地区面积的17%;南部地区已有260万莱土地盐碱化或呈现出酸性,50万莱土地受到侵蚀。其它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四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东南亚是亚洲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拥有上百万种物种的国家,印尼的植物和鸟类比整个非洲大陆还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红树林、湿地面积的锐减,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7年,印尼哺乳类和鸟类有1955种,而濒危的种类有232种,占11%。而菲律宾鸟类和哺乳类种类中的濒危数量占了该国总数的24%,越南的比例是10%,马来西亚是9%,泰国约为9%。而在高等植物种类中的濒危种类占国内总数的比例,菲律宾是4%,泰国是3.3%,马来西亚是3.16%,越南是3.2%,印尼是0.8%。由此可见,东南亚几个具有丰富动植物物种的国家,近年来,濒危种类数量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参见表3)

(五)化肥农药滥用

由于技术落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物质需求,除扩大耕地面积外,东南亚国家还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单位产量。原东盟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绿色革命”,除了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灌溉设施的投资外,还把增施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作为提高产量的重要举措,这曾使东盟国家的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却带来了环境问题。在七八十年代,菲律宾大力鼓励农业增加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量,1972年,菲律宾政府制订了全国规划,由国家按补贴价格将化肥供给农民,其中用于粮食作物的肥料,定价标准比用于出口作物的肥料低45%。80年代中期,印尼政府的农药补贴占农用化学品费用总额的50%以上,而最大的农业补贴是用在化肥上面,从1978年到1987年,化肥施用面积每年增长12%,TSP施用面积每年增长17.7%。从1985年开始,实际化肥补贴比农业和灌溉开发支出的部分还要多。1980年政府对化肥的补贴预算总额超过1250亿盾(6800万美元),而到1988年实际财政补贴超过1万亿盾(5.5.亿美元)。印尼能从一个主要的大米输入国到1984年成为大米自给国,这主要归功于政府实行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等措施的农业绿色革命。泰国的农业之所以发展较快,除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外,提高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量由1980年的18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42公斤,整个20世纪80年代化肥施用量年均增长15%,年进口量为220万吨,1990-1991年化肥使用量达104万吨。越南也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增加农业产量,每年需用农药量从1959年的100吨增加到1978年的2.2万吨。80年代以来,越南加大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1986年前每公顷使用尿素27.9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84.4公斤。合作社对农药的保管和使用很随便,农药浓度往往超标两三倍甚至十倍。
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的大量使用,虽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农业产量,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化学物质使用于农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一是使土地肥力下降。在全球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最近45年,全球耕地面积的17%已有某种程度上的退化,其中11%严重退化,这些土地面积相当于中国和印度面积之和。土地退化面积有28%是由于有害的农业操作,如过度施肥、欠缺排灌、忽视休耕等。二是病虫害增多。杀虫剂在使用一段时期后,由于昆虫繁殖、变异极快,不久就具有了抗药性,于是就需要更多的不同的化学杀虫剂。这些化学药品还因杀死鸟类而增加了害虫的数量。印尼在80年代早期,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结果褐色蝗虫因天敌灭绝而数量大增,导致印尼1986年虫害成灾,水稻严重减产。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在1985年3月下令禁止使用57种杀虫剂中的56种,以帮助水稻产量恢复到大量使用杀虫剂之前的水平,1988年取消了每年耗资2000亿盾(约1.1亿美元)的农药补贴。三是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残余,化肥使用后残留的高浓度硝酸盐和磷酸盐,以及因灌溉在土壤中积累的盐,不仅渗透到土壤和水中,而且还会残留在粮食和蔬菜上,有损人类的身体健康。有毒化学制品的主要健康风险是癌症,而恶性淋巴肿瘤的形成可能要20年。如染色体的主要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将会给下一代带来先天残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50万至100万人因杀虫剂中毒,其中有5000到2.6万人死亡,至少有一半中毒者和75%的死亡者是从事农耕者,大多数发生在欠发达国家。1993年,菲律宾国际大米研究所(IRI)——一个帮助东南亚传播绿色革命的农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也发现,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不再增加大米产量,且在那些操作的农民中产生了健康问题。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和这些国家的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东南亚国家已采取有关应对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措施主要有:

一是减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无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泰国、缅甸、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政府重视山民经济的改造,指导山民掌握农业知识,建立永久性农田发展替代种植,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老挝政府于2001年确定的2001-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20年奋斗目标,已明确了在今后几年内要消灭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停止没有经过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如越南近年来实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点均要经过认真考证,将经常发生洪水、泥石流地区及贫困山区的居民移迁到新经济区。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励植树造林护林。面对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加上国际社会的压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老东盟国家自7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实施造林计划,建立森林保护区。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实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励发展木材加工业和植树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课税的方式来限制原木的出口,规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课以25.5美元的出口税、13美元的出口许可费,加上各地区制定的重新绿化费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费用约为50美元。菲律宾1974年开始实施《森林改革法》,鼓励发展国内木材加工业,规定进行选择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锯木。1978年马来西亚政府也制定了保护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产量和出口量。此时,泰国政府也开始实行了造林计划,政府和公司合资有计划地进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采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这一禁令不适用于农业部和林业部,这两个部门仍可以继续出口和转运木材。越南近年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从1999年开始实施“500万公顷造林计划”,造林护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33.2%。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物科技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试验。1982年成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协作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网。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农业,注重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用生物科技来发展农业。菲律宾在70年代就开始实行生态农业的实践,建立生态农场,以马雅农场较为典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变废为宝的封闭循环和应用生物之间的生产、消费、分解关系,禁止或减少外来能量(化肥、农药、生长剂)的投入,通过“清洁生产”来生产“健康产品”。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点燃绿色革命火种的“神奇水稻”品种。该研究所目前正在考虑将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应用于食物的生产,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节省土地和水资源,减少耕地退化。马来西亚目前也开始重视生物科技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强调高增值产品的发展,如知识密集型食物加工产品和与健康有关的、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生物科技产品。现在,利用生物科技发展农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新兴产业,该国已经建立了对胡姬花和香蕉进行组织培养的生物工业、油棕的组织培养业。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长。为了缓解快速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就业、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实施家庭计划,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东南亚国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新加坡是1.5个,马来西亚是3.1个,印尼是2.7个,菲律宾是3.6个,越南是2.3个,柬埔寨是4.5个,老挝是5.5个,缅甸是3.1个,泰国是1.9个。虽然一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仍保持较高的生育率。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仍是东南亚国家面临的课题。

东南亚国家尽管已采取了减缓农业发展造成环境退化的有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保护环境的成效并不乐观。虽然禁止原木出口和非法采伐,但是执法不严,收效不大。为了增加外汇收入,有的国家政府下令禁止了,随之又放开,如老挝政府于1991年8月禁止一切采伐活动,但1992年又取消了禁令,向几个外国公司租让了伐木权。缅甸于1988年宣布禁止砍伐森林,但该国政府后来又同几家泰国公司签订采伐木材的合同。印尼虽然限制出口原木,但是,几十年来,印尼以扩大木材产品出口作为其经济的增长点,开始是出口原木,禁止原木出口后,又出口木材产品。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胶合板产品成为该国的非石油天然气产品中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创汇的产品。据官方统计,1999年印尼有105个胶合板工厂,1701个锯木加工厂和6个造纸厂,胶合板出口创汇总计达85亿美元。这些胶合板和造纸厂,均以木材为原料,胶合板、纸浆的生产和创汇越多,需要的木材也越多,砍伐森林就越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水质和土壤也带来了新的污染。由此可见,如何减少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仍是摆在东南亚各国政府面前有待解决的课题。(njdk212)

⑺ 2022年在建的越南电力项目有哪些

2022年在建的越南电力项目有福泰二号和三号。2022年,除完成上年各在建电力项目外,越南电力集团还将继续开工建设完成福泰二号100MWp和三号50MWp太阳能电站项目并实现商业发电。

⑻ 越南电力资源

越南主要是水力发电。就目前情况而言,越南的电力资源并不能算丰富。特别是到了夏季,全国用电需求激增,而国家电网电力不够,所以会对有些地区和行业限制用电。

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如河内、胡志明的市区的供电状况还算正常。同样是直辖市的海防市在去年夏季时就多次拉电限电,市区情况还不严重,限电时间也短。郊区和县镇就经常停电,停电整个白天,连续四五天,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虽说政策上都说会优先工业用电,但整个国家电网功率不够,到了严峻时期,工业企业用电同样不能保证。供电公司还是会根据指标对其进行限制用电。

上述情况,去年在越南几乎全国范围内发生,为此越南电力总公司还发文作了解释。不过此情况只是出现在用电高峰的夏季。在其他的季节,越南较发达地区的供电还是很正常的。

总体来说,越南目前的电力资源还是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现今越南政府仍有从中国高价买电,再低价供给本国企业和民众使用的情况。很多电力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不少在建电力工程都有中国电建人员参与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南的电力资源将有所改善。

越南哪个城市供电最不稳

个人感觉----北江。

阅读全文

与越南南部由哪个地方供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为什么很多印尼人 浏览:257
英国回长沙人员怎么隔离 浏览:713
中国哪个地方有猫鲨 浏览:234
越南姐怎么说 浏览:425
英国研究生转专业有什么要求 浏览:63
中国河南哪个省最美 浏览:733
意大利哪个州人多 浏览:892
中国北斗用在哪里 浏览:929
去越南做建筑业怎么样 浏览:327
伊朗沙特有什么区别 浏览:620
中国象棋有什么新玩法 浏览:969
在越南被拉黑名单什么问题 浏览:469
印度东部的邻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530
为什么中国假期 浏览:30
越南小镇卖什么好 浏览:658
中国如何看待全球格局 浏览:621
印度怎么不参加奥运的 浏览:209
如何认识中国模式 浏览:428
印尼失联航班已坠毁死亡多少人市长免职 浏览:79
中国语言文学同等学历申硕考哪些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