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水果“大丰收”,但是果农却哭了,是何缘故
大家都知道越南出于热带,所以气温比较好,阳光比较充足,所以水果特别的好,但是由于国家太落后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出口的。所以导致种植的果农们都大哭,这么多水果如何才能销售出去。其实对于越南来讲,中国是最好的进口国家。如果能够大批量的销往中国,不光中国可以吃到更好的水果,对越南来说经济上也会大有提升。但是如果中国不去进口这些水果,那么越南的经济将会越来越落后。
今年越南的水果又一次大丰收,要比往年高出很多倍,这样许多果农都倍感焦急,这么多的水果如何才能正常的销售出去。因为大家都知道,水果一旦落地之后,随着空气包括温度的变化会使食水果腐烂速度加快,所以如果不能够及时销售这么多的水果将会腐烂掉。
‘贰’ 越南对华取消免签,当地果农大肆反对,这是为何
越南果农反对越南政府对华取消免签是因为中国游客去越南旅游能买水果,果农的水果不愁销路。旅游业是现在很火热的一个行业,很多国家的经济都要靠旅游业的带动,现在人们的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想走出国门去国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比较近的选择就是泰国、缅甸、越南,这几个国家都是比较近的,森没信而且都盛产水果,出去旅游在当地购买水果要比在国内买便宜很多,而且也更新鲜好吃,水果都是成熟了才摘下来味道更鲜美。
本来果农只要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把水果销售出去,但是少了中国游客这些庞大的消费人群,销售水果却成了一个难题。因此他们但是反对政府的这项决定,希望政府的决定不要把他们的生活来源给切断。这是很多果农的迫切愿望,但是没有办法,这也是很多果农的无耐。
‘叁’ 台湾与越南释迦果的区别
释迦果又叫番荔枝。台湾释迦果与越南最大的区别是品种不同。台湾番荔枝是由秘鲁番荔枝与普通番荔枝杂交选育的,越南番荔枝多为普通番荔枝。
台湾释迦果由荷兰人引入栽培,是世界五大热带名果之一。因其果形奇特,幼果外观像荔枝,又自“番邦”引入,故得其名。而其果实外表鳞目状似佛祖头饰,故又常称“释迦”果。
我国台湾地区是在1617年之前由荷兰人引入种植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当初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落后,一直未能得到生产上的推广,仅作为庭园小面积栽培。
后来虽然从美国、秘鲁、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些新的品种,但由于成熟期正好逢上台风季节、果实开裂严重,也没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开。
直到1993年前后台东地区利用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进、以及研发出释迦产期调节技术、不但让成熟期避开了雨季、而且还能一年多收之后,释迦的种植才在台湾广泛铺开。
近二十年来,由于台湾释迦果实外观奇特、含糖量高达20-25度,风味特别甜美,在市场上有世界最甜之水果的美誉,每只售价高达200元新台币,最高的一只可以买到60000元新台币,从而促使台湾东部地区的果农纷纷把别的果树种类更换成释迦,其中尤以台东为最。
据台东农试所网站介绍,2008年全台释迦栽植面积为6290公顷,产量为67749公吨,而台东县的栽培面积就高达5421公顷,占全台的85%左右,产量58792公吨,占全台的88%,其余大多分布在高雄县、台南县(归仁乡)与屏东县(三地门)等地。
台湾释迦的生产技术、种植面积和果实品质,据台东农试所介绍,目前已名列世界前茅,出口量更位居世界第一,仅台东2008年凤梨释迦一个种的果品,出口量就高达2500多吨。释迦也由此一举成为台东地区与莲雾齐名的两大特色水果之一。
(3)越南果农什么时候恢复出口扩展阅读:
中国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现全球热带地区有栽培。果食用,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又名释迦果,含蛋白质2.34%,脂肪0.3%,糖类20.42%;种子含油量达20%。
‘肆’ 中国果农不能理解,为何要购买越南荔枝国内不够吗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国外的贸易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不管是作为买方还是卖房,中国都是世界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很多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消费者,希望能够拿下中国市场。
‘伍’ 疫情当下果农的农产品出售最便利的方式有哪些
‘陆’ 果农应该怎样选择果袋
水果套袋最大的好处是改善外观品质和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突出表现在表面光洁和着色全面上,比如苹果,不套袋着色最高程度也就2/3,套袋后着色面积则可达没兄到99%以上。外观品质的改善和农药残留的降低是我国水果得以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果品相对过剩,外国优质水果也在陆续进入我国,水果套袋是我果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配套措施。
以上是教果农朋友判别纸袋纸质的方法,今年果子少还要套好袋,袋子选用优质的,是确保生产优质果的条件,优果才能优价,你的果园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水果套纸袋的选择应根据园内树长势状况、生产目标、经济能力等合理选择。以生产高档出口果为目的的最好选择质量较好的进口双层袋,如小林袋、星野袋、佳田袋等;以生内销优质果为目的的宜选择质量可靠的国产双层袋、如凯祥袋、天津袋、北京袋等;以防止果锈、提高果面光洁度为主要目的时,可选用成本较低的单层袋;塑膜袋和自制报纸袋尽量少用或不用。
‘柒’ 水果滞销的原因是什么
部分水果滞销原因分析
滞销的水果品种主要是香蕉与柑桔,香蕉、柑桔类滞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近年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急增,导致个别品种产能过大。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4年广西柑桔类面积及产量达到了434万亩和4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斗唤86万亩和158万吨,分别增长24.71%和50.8%;2014年蕉类面积及产量则达到了168.91万亩和288.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42.23万亩和80.77万吨,分别增长33.33%和38.84%,而水果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量并未见增加。
二是今年全区水果普遍丰产。预计广西2015年水果产量将达到1350万吨,比2014年增加117万吨,增长9.46%,人均有果预计达到280公斤,比上年增加20公斤,增长7.7%,全区人均有果是我市的3.11倍,防城港市水果滞销主要是受到广西其他地市水果的冲击。
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普遍反映收入不稳定,收入迫使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受到严重压制,是导致水果滞销的根本所在。
四是水果集中上市,70%的水果成熟期集中在第四季度,造成水果鲜销压力大,果农间相互压价倾销。
五是近期雨水偏多,造成果实脱落、品质不好和烂果,也给采摘带来诸多不便,同时,果园道路弯多窄小,下雨天影响了水果的运输,此外,水果分级包装、运输成本大,导致上门收购水果的客商伍隐少。
六是出口形势偏紧,外销难度大。我国对于出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产地认证,而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导空橘凯致出口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水果受阻较为明显。
七是四会柑品种主要是通过加工成果皮后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由于广东近年来四会柑面积也发展较快,客商因找到了更具优势的供货地而就近收购,导致四会柑滞销价格下跌。
‘捌’ 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初起,中国与东盟10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新一代自由贸易区,其内容远远超出传统的货物贸易氏孝范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诸多领域。因此,谈判所涉及的层面相当广笑核改泛。另碰判外,这是一对十的谈判,要达成一项协议不容易。虽然碰到不少困难,但经过双方努力,和十九轮谈判(截止2005年6月),最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主要有几下几项:
1. “早期收获"计划付诸实施
根据2002年双方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质性的谈判首先从“早期收获"计划开始。为了加速实施《框架协议》,使双方提前享受自由贸易的好处,从2004年1月1日起首先削减海关《税则》第1-8章中570种产品(均为农副产品)的关税,这便是“早期收获"计划。出于贸易平衡考虑,另有30多种特定产品也包括在该计划之内。
不过,此项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东盟10个成员各有各的要求。最终除菲律宾外,中国已与东盟其他9个成员分别达成了“早期收获"计划协议。2004年1月1日起,这些协议(9+1)已如期实行。
谈判期间,菲律宾正面临着大选,中央政府的精力集中在处理国内矛盾上,而且政府的约束力有限,农业部门保守势力强,农产品自由化阻力大。另一方面,由于气候、运输等方面的问题,菲政府在蔬菜自由化上确实面临一些困难。[1]菲最终未与中国谈成“早期收获"协定,但也未关上谈判窗口,并表示要继续参加后面的谈判。中方则表态,菲方可随时恢复“早期收获"计划谈判。
2005年4 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菲律宾时期,双方终于签署了“早期收获"协定,并将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不过,菲方参与的减税项目尚不足一半(参见表1)。对此,中方表示了理解。[2] 至此,中国和东盟全部成员都加入了“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第一阶段圆满完成。
表1 有关各国参与“早期收获"计划的减税项目数量
国家 减税项目数量
中国
文莱
593
597
柬埔寨 539
印度尼西亚 595
老挝 406
马来西亚 599
缅甸 579
菲律宾 214
新加坡 602
泰国 581
越南 547
资料来源:: China-ASEAN Business Wee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ily, 2005年7月19日
“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给中国和东盟成员都带来了益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止2005年6月,中国享受“早期收获"计划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产品货值已达11.53 亿美元,税收优惠总额达到10.16亿元人民币。中国品种繁多的蔬菜、肉类和其他农产品,以优惠税率进入东盟市场,也为东盟国家居民带来了实惠。按照这个进程,“早期收获"计划所列的这600多种农产品到2006年要全部实现零关税。(不过,越南将推迟到2008年,老挝、缅甸2009年,柬埔寨2010年。)本来,农产品关税的削减一直是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难题,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却从农产品开始,其原因是中国真心希望让东盟国家“先摘桃",首先从其优势产品中享受到利益。
2.中泰签署水果、蔬菜协议
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在“早期收获"计划框架内签署了取消水果、蔬菜关税协议,并于同年10月1日起付诸实施。这是CAFTA的首项成果,对促进以后的各项谈判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该协议实施后,效果显着。在水果贸易上,泰方的热带果品(龙眼、荔枝、芒果、榴莲)颇具优势,而中国的温带水果(梨和苹果)很有竞争力,[3]双方的出口量都大幅增长。中泰签署的该项协议,对东盟其他成员也产生了激励作用。2004年6月,新加坡也加入了该项协议。新声称,它基本不生产和出口水果、蔬菜,加入该项协议目的是为了推动CAFTA的建设。最近越南也提出加入该项协议的要求。
3.签署货物贸易和争端解决机制两项重要协议
“早期收获"计划付诸实施后,双方接着就有关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指需适当加以保护的产品)的降税模式(即高税率和低税率的商品如何分阶段降税)进行谈判,至2004年6 月基本达成一致。虽各方有关敏感产品清单的分歧较大,但经过努力,已在同年9月初就货物贸易的主要内容达成原则协议。
另外,有关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的谈判也已完成,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各类自由贸易区有各不相同的原产地规则。在CAFTA中,绝大多数产品均以至少增值40%作为原产地的认定标准。
此外,双方还达成了《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是规范中国和东盟双方在CAFTA框架下处理贸易纠纷的法律文件,对于维护双边自由贸易的顺利进行是不可或缺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该项协议下,东盟各国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明确表示放弃使用反倾销的替代国定价法、特殊保障措施等歧视性做法,显然,这有利于建立公正和透明的区域贸易环境。
2004年11月底, 在老挝举行的10+1峰会上,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之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项重要文件。
4.降税计划全面启动
从2005年7月20日开始,双方开始执行《货物贸易协定》,启动全面降税进程,首批7445种商品关税已降至20%左右。其中,中国对东盟6个老成员国家平均关税税率已降为8.1%,比最惠国平均税率水平9.9%低1.8个百分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由此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经贸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
5.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为促进双方企业界的合作,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措施。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南宁市成功举行,中国和东盟各国不同行业的企业前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累计贸易成交10.3亿美元,并签订投资项目129个,总投资达49.68亿美元。博览会期间接待中国和东盟国家观众30万人次。
2005年10月,又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规模超过了上届。中国和东盟企业界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了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能更充分地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好处。显然,博览会既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成果,又对后者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谈判正在积极进行中
(1)服务贸易:CAFTA11个成员经济水平差距巨大,服务贸易的成熟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一些在服务贸易上有优势的国家,如新加坡,要求尽早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而服务贸易欠成熟的国家则有顾虑。通过数次谈判,大家增加了共识,厘清了服务贸易的规则,一致同意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应当比WTO所规定的更深一步。目前,中国与东盟双方已就服务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晚些时候,双方还要就服务贸易、保险服务及用人民币结算等问题进一步谈判,达成共识。
(2)投资:双方商定尽早完成“中国—东盟投资协议"的谈判,目前正在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磋商。其难点在于,FTA中的投资自由化内容通常比WTO更深,后者只涉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自由化"。而更深的自由化将包括全面开放投资领域,外资与内资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等内容。东盟对投资协议颇为热心,希望它能促使中国增加对自己的投资。而中国也希望借此鼓励其企业向东南亚进军。
需要强调的是,从2002年10月中国和东盟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05年7月实施全面降税,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这在世界各地三百多个自由贸易区建设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亚经济合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未来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几个问题
但另一方面,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在双方享受到降税带来的优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从中国方面来看,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且后者的增速高于前者。自1998年至今,中国对东盟贸易已持续7年出现逆差。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贸易逆差为76.3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164.1亿美元,2004年已超出200亿美元。2005年1-12月,中国前10位贸易逆差来源地中,东盟国家占了3席,分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中国对这三国的贸易逆差总计达248.4亿美元。[4]广东作为中国对东盟贸易额最大的省份,与东盟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和 2004年每年逆差已连续超过110亿美元。[5]
尽管从目前看,这一逆差对中国影响还不大,但从长远看,仍需引起注意。因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对美贸易,预期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会大幅缩小,这将制约中国对台湾省、韩、日、澳大利亚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逆差进行平衡的能力。
2.农产品出口面临挑战
“早期收获"计划所列的570个税号均为农副产品,降税已从2004年1月1日开始。中国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但农产品成本高,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例如,2003年广东省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为2.2亿美元,比2002年下降了5.1%;而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达5.5亿美元,大幅增长41.4%,逆差达3.3亿美元。2004年广东向东盟出口蔬菜、水果、水海产品等农产品为2.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仅22.7%,自东盟进口的食用植物油、大米、水果等农产品达9.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76.3%, 逆差进一步扩大到7亿美元。[6]估计到2006年,从东盟6个老成员进口的农产品关税降到零后,情况将更加严重。
3.中泰果蔬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
“中泰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的实施,已给中国蔬菜水果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中泰果蔬零关税实施一年来,中方此项贸易逆差达3.5亿美元,占同期双边果蔬进出口总额的71%。[7]泰国热带水果出口到中国口岸价格总体下降了18%,泰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热带水果对中国出口大幅增加,已使广西等地的果农收入减少。与此同时,泰方对从中国进口的马铃薯、洋葱、大蒜等协议内产品仍实行配额管理,配额外的进口需缴纳较高关税,[8]这制约了在这些产品上有优势的云南、广西两省区对其的出口。这部分产品成了中国对泰国单边实施的零关税优惠产品,凸显出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
另外,从中国方面来看, 进口手续复杂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水果商必须具有中央政府颁发的许可证, 才能进口泰国水果。申请许可证需费时2-3周, 但其有效期仅6个月。水果商每年要更换两次许可证,共需耗时4-6周。
4.如何处理好敏感产品的降税?
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有一些敏感产品没有纳入降税清单。对中国来说,纸张、天然橡胶、塑料和石化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茶叶、家具等都列入了敏感产品清单。尽管目前敏感产品关税还没有大幅度下降,但像天然橡胶等敏感产品不可能长期用高关税来保护。一旦大幅降税,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以天然橡胶为例,中国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占国产总量的70%。但海南省天然橡胶生产成本较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要贵一倍多。如泰国产天然橡胶成本每吨仅人民币3000—4000元,而海南产的要9000元。[9]这主要是由于海南省产胶企业的负担重(自办小社会及职工退休养老)造成的。在这种体制下,海南天然橡胶根本没有竞争力。另外,东盟产天然橡胶质量也比海南的高,在中国市场销路很不错。一旦取消关税,其销量必将猛增。海南10万名胶农的生计将面临生死考验。其他某些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这都是需要慎重对待、妥然解决的问题。
5.东南亚华人有忧虑
关税下降后,中国产品将大量进入东盟市场。这已经引起了一部分华人的忧虑。笔者最近访问雅加达时,一位有影响的印尼华商反映,他开办的几个纺织品厂由于受到廉价的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冲击,已难以维持生计,即将破产。他颇为感叹地说:“我们印尼华人天天盼着中国强大,现在中国是强大了,可我们却要破产了"。看来,如何减少自贸区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好东南亚华人的工作,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6.中国企业不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
据有关专家最近对中国数百位知名企业家作所的一项抽样调查,有高达99%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看过《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10]东盟早在1992年就开始建设自由贸易区,而在中国,不少企业至今不知道“自由贸易区"为何物,亦不知道同自己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对已经涌到眼前的商机无动于衷或不知该怎么办。
另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4年中国在“早期收获"计划下对东盟的出口中,只有17.9%的贸易额申领了“优惠原产地证书"(Form E),享受到了优惠关税。换言之,在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中,有80%的货物还是在按老的税率交纳关税。中国企业没有及时享受到本来可以争取到的5-15%的利润空间。而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货物有60%享受了优惠关税,减免税款高达6亿元人民币,仅泰国一个国家就减免了4亿元。[11]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也有其先天不足的缺陷, 如双方的主要国际市场都在本区域以外,因此,区域内部贸易额占双方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相互投资规模也不大,与NAFTA、EU等有世界影响的的自由贸易区差距很大,这限制了CAFTA对本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另外,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CAFTA基本上是一个“南南型"合作模式,大部分成员经济能力有限,区域内基础设施较薄弱,不能适应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自由贸易区效益的发挥。因此,双方都需要加强能力建设。
三、前景展望
尽管CAFTA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其前景看好。两年来,随着CAFTA的建设发展,双边贸易快速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 2002年至2004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8.9%的速度增长。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59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5年1-7月,双边贸易额已达到7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中国对东盟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已提高到9.2%。实际上,从2005年1月起, 东盟已超过香港, 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最近,中国贸易官员乐观地预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加强,到2010年CAFTA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和北美、欧盟自由贸易区一道成为世界三大经济支柱。[12]
同样,东盟国家官员也非常看好CAFTA的前景。越南贸易部副部长潘世锐指出,一个拥有17亿人口、正在形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所有成员的重大机遇。该贸易区的建立将逐步排除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从而使本地区的商品、服务和投资更加自由地灵活流动。以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一贸易区将促进本地区资金流动及积累,最终提高本地区经济的效益及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13]
当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双方都有会遇到一些局部的困难或问题,但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自贸区建设的大局。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双方领导人都已下决心要推进CAFTA进程。总的看,敏感产品并不多,不会对双方贸易自由化构成实质性威胁。因此,只要双方持积极、务实的态度,本着互利、互惠、互让的精神,按目前进度,到2010年甚至更早实现CATFA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最终将出现“双赢"的结局。
--------------------------------------------------------------------------------
[1] 据菲官员对笔者的介绍,菲蔬菜主要产地碧瑶地区台风、火山、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菜农种植风险较大。
[2] 中方还同意继续单方面保持对菲出口大米配额,以保护菲国内大米市场。
[3] 泰国从中国进口的梨和苹果,因价格低,已部分取代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美国进口的同类产品。
[4] 数字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5] “去年广东对东盟贸易逆差增幅大,超百亿美元",深圳新闻网,2005年2月17日。
[6] “广东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可谓喜中有忧",《粤港信息时报》2004年1月30日;“广东省已成为中国对东盟贸易额最大的省份", 国际在线消息(gb.chinabroadcast.cn),2005年1月28日。
[7] “中泰果蔬零关税一周年回顾:效益与问题并存", http: //www.yn.gov.cn, 2004年11月14日。
[8]中国的大蒜与洋葱价格只有泰国产的五分之一,所以泰国对中国的大蒜与洋葱实行严格的配额,超过配额,大蒜将增收57%的关税,洋葱为142%。
[9]“海南橡胶业承受高成本之痛",在线国际商报讯,2004年1月18日。
[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期待与隐忧, http://styone.nbzh.com, 2005年7月8日。
[11]国际司尹宗华副司长谈我国自由贸易区进展情况"video.mofcom.gov.cn,2005年8月16日。
[12]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助理、新闻发言人王锦珍之言,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跻身世界三大经济支柱",http://www.xinhaunet, 2005年 9 月7日。
[13] “越南高度评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新华社河内2005年6月25日电。
‘玖’ 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这一数据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众所周知,现在是吃杨梅的季节。杨梅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果。吃完一个,就停不下来了。它尝起来又酸又甜。此外,许多热带地区生长的杨梅非常美味。有些地方的杨梅甚至有乒乓球那么大。看起来很吸引人。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国杨梅出口迪拜高达60元一个的新闻。果农以60元响应杨梅出口。为什么价格可以这么高?不是售价高,而是迪拜当地零售价高。所谓物以稀为贵。
果农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证实。因为特殊的天气,当地杨梅产量不减,很多地区检验量超过50%。减少供需失衡,导致杨梅价格上涨,变贵。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新闻。这些杨梅之所以能卖这么高的价格,主要是因为这些杨梅的品质非常好,而且这些杨梅的价格根本就没有那么贵。因为大范围的降雨,浙江的杨梅产量确实减少了,但这不足以成为杨梅成为高价商品的主要原因。作为当季水果,杨梅的实际价格可能只有一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