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中资企业起火情形如何
路上,梁雄松向东兴市与芒街方面了解火灾情况。“起火的厂房内有大量纤维棉花,属于易燃物质。工业园内缺乏灭火水源,消防设施也较少。” 梁雄松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考虑到火势复杂,9点左右,梁雄松增派了防城港市的第二批消防人员赶往芒街支援,共11车40人。
消防跨境救援
近23小时连续作业
缺乏水源是此次火灾救援的最大难点。救援人员从防城港调用了大型消防水罐车、高喷消防车和消防机器人共15台消防设备,其中大型消防水罐车就有七八辆。“有这些先进的消防设备,还是不够用。” 梁雄松说。
到达火灾现场后,梁雄松经过现场勘查,发现在距工业园区50米处有一个天然水塘。梁雄松立刻组织消防人员通过挖掘机取水,用消防车吸水做供水保障,对火灾现场直接扑救。“棉花着火难扑灭,要把里面的芯打开灭火。”梁雄松说。
13点20分,火势得到初步控制,火势被有效阻止,遏止了火势向北面及东面两个仓库蔓延。22点左右,在中越消防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火灾现场已经开辟了180米的防火隔离带,火灾已经得到完全控制。
4月5日凌晨4点40分,中越双方互相配合,对火场发起总攻,于5点10分将明火完全扑灭。
上午8点30分左右,残火清理完,梁雄松才带领消防队员离开现场。梁雄松说,“奋战了一天一夜,将近23个小时,所幸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大火也被顺利扑灭。”
首次跨境救援
保全2亿美元财产
4月5日上午,从广西消防总队宣传部门获悉,本次消防救援保护失火企业毗邻12万平方米的厂房库房,保全财产价值约2亿美元。
本次救援得到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赞许,以及越南广宁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评价。
在接受采访时,梁雄松嗓音沙哑,坦言“很疲惫”,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与越方配合得很好,反应很迅速。能够参与这次跨国救援,我们都觉得骄傲与自豪。”
了解到,在2016年10月31日,越南广宁省芒街市消防部门与中国广西东兴市消防部队开展交流工作会晤,双方达成决议,积极探索中越两国边境城市跨国消防合作机制,加强双边灭火救援救灾互助,推动消防工作创新。
㈡ 知道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为什么不烧山吗
作为二战后美军投入兵力最多的战争,长达十多年的越南战争让美国到头来人财两空!在此期间,大量隐藏于密林中的北越游击队让美国人防不胜防!
美军的介入使得越南战争的升级,也因为美军宣布停战而结束。越战的十多年,军事上美军并未战败,但精力上损失颇大,可以说是美国军事策略上的一个失误
㈢ 越南丛林战争,为什么美国不直接放火烧山呢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过太多的起起伏伏,历史长河的流动中,少不了鲜血的填补,因此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必然伴随着流血牺牲,特别是在美国的参与之下,越南战争的持续时间也是相当的漫长。
但有人却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越南战争当时是采取的丛林战争的模式,那么为什么当时的美国在打不过的情况下不直接选择放火烧山呢?毕竟这种方法是最便捷最省力的一种途径,采用了可以为美国扫除很大的障碍。
国际环境是复杂的,战争也总是无法避免,即使目前中国处在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状态,我们也应该从这些历史当中吸取教训,国家的强大还是少不了自己的硬实力的提升。当然我亮敬们有理由相信,美国当时不烧了这片丛林也是为了防止世界范围内的声讨,所以才会有所顾虑,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学会更加科学的去提高国家的话语权和综合实力,让全世界的和平之声能够达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㈣ 越南游击队也玩地道战,“蚂蚁陷阱”把美国大兵吓到崩溃
国产战争电影《地道战》中,神出鬼没的冀中军民靠着地道打鬼子的故事,大家都一定非常熟悉。实际上,在二十多年之后,美国在越南战场上也一头栽进了“地道战”的泥潭中。美国大兵们被同样机智勇敢的越南人民打得晕头转向,甚至还被“蚂蚁陷阱”吓得魂飞魄散!
越南地道系统的 历史 ,要从越南抗法战争时期说起。为了与法国侵略者对抗,越南游击队在越南境内挖掘了大量的地道系统,通过地道战的方式来与来犯的法国士兵周旋。随着美军介入越南战争,越南的游击队员们迅速扩大了各地的地道规模,以抵抗美军战机的狂轰滥炸。这之中,当数位于越南南部古芝县——这里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的大本营——的地道系统最为着名。
在古芝县,南越的游击队员们挖掘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地道系统。这套地道系统的总长度超过了190公里,其最深的洞室深藏于15米深的地下,足以抵御美军轰炸机的轮番空袭。他们在这套复杂的地道系统内建立了一个“地下村庄”,这里有居住区、厨房、军械厂、仓库、医院以及防空洞,甚至还有用于表演的文艺场所。即使是前来扫荡的美军长期盘踞在地面上,游击队员们依然能在漆黑幽暗的地道中存活超过半年的时间。
为了铲除盘踞在古芝地区的越共游击队,美军在1966年1月7日对该地区开展了大规模扫荡作战。这场扫荡开始于B-52轰炸机编队的地毯式轰炸,在经过铺天盖地的重磅炸弹洗礼后,古芝地区已经变成了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紧接而来的,是美军炮兵部队的弹幕,一位越共游击队员回忆说:“就在敌军飞机投下炸弹后不久,敌军炮兵的炮击紧接而来,这场炮击相当猛烈。我们立刻意识到,敌人的机降步兵马上就要到了。”
在炮火的硝烟中,搭乘UH-1直升机飞来的美军第一步兵师,与来自澳新军团第28步兵团的士兵,浩浩荡荡地降落在刚刚被炸弹洗礼过的古芝地区。刚一落地,澳新军团的士兵们便遭到了越共游击队的“热烈欢迎”——他们所搭乘的直升机被游击队员们当场击毁,刚刚落地的士兵们立刻陷入到苦战之中。
然而,随着美军后续的增援部队赶到,寡不敌众的越共游击队员们开始有组织地后撤,躲进预先挖好的地道之中。前来扫荡的澳新军团士兵们突然发现,抵抗他们的越南游击队员们似乎在转眼之间“人间蒸发”了。在游击队曾经盘踞的阵地上,士兵们发现了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但是却没有发现前来投降的游击队员。
正当美军一团雾水的时候,四周的丛林中却开始不断地传出枪声,不断地有军官在枪声传出后应声倒地。原来,来自越共游击队的狙击手们们正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形式与来袭的美军部队打起了麻雀战。这些神出鬼没的越共狙击手,让参与扫荡行动的美军和澳新军团士兵们感到格外的头痛。
经过两天的扫荡后,澳新军团的士兵们终于在1月11日发现了“越共”们的藏身之地——他们找到了其中一个地道的入口!一开始,美军和澳新军团的士兵们试图通过灌水、使用催泪弹、纵火或者投掷燃烧弹等方式,迫使地道中的游击队员们逃出地道。然而,美军士兵们的雕虫小技却丝毫奈何不了这些经过精心设计、拥有多套通风系统和排水渠的地道网络。恼羞成怒的美军士兵们甚至开始往地道口中投掷手榴弹,试图将地道口炸塌以“埋葬”里面的越共游击队员。然而,拥有众多出口的地道系统又怎么会因为一两个出口被堵死而失去作用呢?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位名叫桑迪·麦格雷戈的澳新军团工程兵上尉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解决方案——招募一批身材矮小的志愿者,潜入越共的地道系统中实施搜剿行动。在招募到3位自告奋勇的矮个子志愿者后,桑迪上尉带着队伍毫不犹豫地扎入古芝的地道群中。
在这些不到1米高的地道中,身材魁梧的桑迪上尉带领着其余成员不断地向前摸索着。潜伏在地下的游击队员们很快就意识到桑迪上尉的存在,但是碍于上级保护地道结构的命令,他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与入侵地道的敌人进行交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游击队员们没有方法对付入侵地道的敌军。他们给桑迪上尉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礼物”——绊线手雷、竹矛陷阱、毒蜘蛛、毒蛇等各种花样繁多的致命陷阱。
不过,出身工程兵部队的桑迪上尉早已与越共的这些“特色陷阱”打过多番交道,这些雕虫小技根本难不倒这位经验丰富的工兵。经过一番搜索后,桑迪上尉的小队在地道中找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各种各样的资料。他回忆说:“我们搜出了近半吨重的敌军资料,其中包括了敌人的组织架构,敌人在西贡中潜伏的间谍名单、敌军的通信密码,甚至还包括了越共试图刺杀的盟军(指干涉越南战局的美、澳、新等国军队)要员名单!”
虽然古芝地区的地道并未在这场行动中被彻底清缴,但是澳军的这场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在澳军工程兵们取得成功之后,美军也开始在自己的工程兵部队中设立专门清缴敌军地道的“地道鼠”单位。参与“地道鼠”部队的士兵身高被严格限制在1米7以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身材矮小”的(对于欧美人来说)士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狭窄的地道战场。
美军为“地道鼠”们配备了特制的点45口径柯尔特消音手枪、手电筒、以及有线通话耳机。通话耳机的电缆通常还会作为安全绳,绑在“地道鼠”们的身上。一旦他们不幸中枪受伤或者阵亡,地道外的同伴们可以通过线缆将他拉出地道外。不过,不少“地道鼠”们非常讨厌自己装备的点45口径消音手枪。在密闭的地道中开火时,这些手枪经常会导致使用者耳鸣,从而造成更大的危险。他们更加喜欢二战期间战略情报局(即后来的美国中情局)所使用的点22口径消音手枪,但是这些手枪数量非常有限,并且在其他美军特种部队中也非常抢手。除此之外,点38口径的史密斯·威森左轮手枪以及二战期间的德军9毫米鲁格手枪也是非常热门的选择。
在扫荡作战中,一旦参与地面扫荡的美军士兵发现地道的入口,他们就会召唤来这些专门负责清理地道的“地道鼠”,让他们“钻”到地洞中收拾里面的越共。来自澳大利亚南威尔士的澳洲工兵维克安德·伍德就曾是“地道鼠”部队的一员,他回忆说:“当他们(指美军士兵)发现地道口时,我们就会冲进去搜索敌人,并且安装炸药炸毁这些地道。很多时候,地道中的越南人知道我们要来了,所以他们会自觉地后撤,并且给我们留下一大堆陷阱。”
回忆起自己摸索地道的日子,伍德不禁苦笑着说道:“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头痛的工作,在通常情况下,你都不会携带很好的照明设备——因为那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良好的靶子。越南人所留下的陷阱五花八门,而带有拌线的手榴弹只是其中一种危险组合。有的时候,蝎子会突然从你头顶上掉下来,又或者从洞穴的深处突然飞出一大群蝙蝠。我们已经得出过一个结论——你看到的蝙蝠数量越多,意味着洞里面的越南人越少。他们甚至会将活生生的毒蛇绑在墙壁上,在黑暗中前行的你很难发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
而一位来自美军的“地道鼠”——理乍得·布拉德利,则遇到了一种更加让人毛乎悚然的陷阱,他回忆说:“我遇到了一条特别小的地道,我几乎没法爬进去,这比我之前所遇到的地道还要小。在隧道的转角处,我听见前面开始传出声音。于是我关掉了自己的头灯,拔出了配枪,心里想着:‘这次终于逮住了越共,我一定要干掉他’。我不断地向前爬,终于来到了声源所在的地方。于是我打开了自己的灯光,映入眼帘的是一幕让人毛乎悚然的景象:成千上万的白蚁爬满了一块木头,它们正在贪婪地啃食着。直至今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做到的,但当时惊慌失措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在狭窄的地道中掉过头来,像火箭发射一样的逃离了这个可怕的洞穴。对于我来说,这比被上百名越共包围还要可怕。”
然而,越南游击队用于吓唬西方人的手段远远不止这些,一位越南军队的上校就曾回忆说:“我们甚至训练胡峰来攻击这些美国人。训练胡峰攻击特定的人非常困难,但是并不是不可能的。经过训练后的胡峰不会攻击训练者,并且还可以通过长杆来将它们的巢穴移动至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这些在东方水土不服的西方人显然非常惧怕我们胡峰身上的毒刺。”
尽管“地道鼠”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们依然无法剿灭依靠地道机动的越南游击队。为了彻底消灭隐藏在古芝地道下的越南游击队,美军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派出了着名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在地道上空执行猎杀任务。任何胆敢在昼间爬出地道的越南游击队员,都会被“眼镜蛇”直升机的机炮打成筛子。为了恐吓地面上的游击队员,美军机组人员甚至会在武装直升机的机头涂上经典的“鲨鱼嘴”图案。一位越军上尉回忆说:“我们称呼这些武装直升机为‘红头怪兽’。我们非常害怕这些‘怪兽’,它们杀了不少我们的好同志。”
然而,更加可怕的还在后头。为了追踪在地道中活动的越南游击队,美军还研发了能够用飞机进行空投的震动感应器。这些依靠电池工作的感应器,会将自身感应到的地面震动信号通过无线电回传给在上空盘旋美军飞机,帮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轰炸行动。为了清除这些地道,美军派出B-52战略轰炸机挂载大量的炸弹,对古芝地区的地道网络实施地毯式轰炸。除此之外,美军攻击机还会挂载CBU-55型燃烧弹,对越军的地道入口进行针对性攻击,压制地道内部的越南游击队员。
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位于古芝地区的地道网络终于在1969年末彻底瘫痪。尽管美军终于达成了他们的目标,但是越南人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这整整4年时间里,越南游击队利用古芝地区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不断地与前来扫荡的美军进行游击战。而在1968年的北越“新春攻势”中,从胡志明小道南下的北越军队士兵更是利用古芝地区的地道网络进行隐秘机动,并且对西贡市的周边地区发动突袭。
与此同时,在地道的帮助下,越南游击队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并且迫使美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更新型的武器来对付这些地道系统。而当美军终于清除这套地道网络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已经升至最高点。四年后,随着美越两国政府在着名的巴黎和会上达成了和平条约,深陷越战泥潭中的美国士兵们终于迎来了归家的时刻。
越南抗美解放战争结束后,越南政府将位于古芝县内长达121公里的隧道系统整体保留,并且将其改建为一处战争纪念公园。为了方便旅客出入,大部分地道都经过了拓宽改造,并且加装了照明系统指引旅客游览。在公园中,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年越南游击队员在地道中食用的食物,并且还可以在射击场上体验手持M60机枪扫射的乐趣。直至今日,古芝地道纪念公园吸引了不少欧美游客,美国游客们尤为突出——毕竟,感受当年父辈们经历的黑暗与恐惧,是非常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