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天琴是壮族的乐器。
演奏天琴时可采取坐奏或立奏两种姿势。坐姿姿正弹奏时,将琴杆斜横于胸前,琴筒置于右腿上或外侧,琴头斜向左上方,成45°角;立姿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斜横胸前,琴筒置于右腹前,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以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构成三点按住琴筒面板两侧,用食指指尖弹弦,也可用右手执拨片在琴筒上方拨弹。
壮族有名的乐器有
铜鼓、马骨胡、葫芦胡、厚胡、小三弦、月琴、天琴等。马骨胡是壮族拉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迹仔悔依戏等戏剧伴奏。
马骨胡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或夹于两膝间,琴杆直立,左手持琴按弦,戚销右手执弓在两弦间拉奏。演奏民间曲调时,只用第一把位,很少换把。演奏技巧左手有打音、倚音和滑音等,右手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打音、倚音、滑音和顿弓等。
天琴是壮族人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天琴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但民间习惯把里弦定为高音、外弦定为低音,这又是与其它少数民族乐器不同之处。
演奏天琴时可采取坐奏或立奏两种姿势。坐姿弹奏时,将琴杆斜横于胸前,琴筒置于右腿上或外侧,琴头斜向左上方,成45°角;立姿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斜横胸前,琴筒置于右腹前,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以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构成三点按住琴筒面板两侧,用食指指尖弹弦,也可用右手执拨片在琴筒上方拨弹。
❷ 壮族的乐器
壮族乐器:天琴、扁担、马骨胡、边鼓、波列、邕宁壮族八音、砻
1、天琴,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天琴的外形、构造和用料均独具特色,琴筒与板胡相似,琴头正窄侧宽,琴杆既细又长。琴头、琴杆用三节木料相接而成,未用一个钉,未涂一点胶。
2、扁担,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广泛,主要用于原始农业陪判,现代农业很少用了。
3、马骨胡是壮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因琴筒用马骨制作而得名。马骨胡外形美观,琴声悠扬清脆,演奏起来如珠落玉盘般悦耳。壮族马骨胡艺术流行于广西西部大部分壮族聚居区和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4、边鼓是壮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在壮族铜鼓乐合奏中,边鼓是主要的衬托乐器,常用于铜鼓乐合奏和道公歌舞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东兰、巴马一带。
5、波列,是壮族双簧气鸣乐器。壮语又称比列、别列,汉族称壮族唢呐。是历史较悠久的民间乐器,经过改革,音色优美、音域扩展,已成为优良的独奏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宁明、芦腊改 凭祥和南宁等局罩地。
❸ 舞蹈走在山水间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舞蹈《走在山水间》是壮族舞蹈。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枯宏,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花山壁画中壮族舞蹈的实际是搏返当时壮族先民对蛙神的颂歌。
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基败饥姿。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名史家黄现璠认为:"秦汉时期,壮族先民的音乐舞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3)天琴是越南哪个民族的乐器扩展阅读
壮族的舞蹈有“舂堂舞”、“绣球舞”、“捞虾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等等。
舞蹈的特点是主题鲜明,舞步雄捷,诙谐活泼,感情逼真,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充分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倔强和爱憎分明的性格。
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呐、蜂鼓、铜鼓、大鼓、铜铙、铜锣及笙、箫、笛、马骨胡、天琴等。
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龙州、宁明和防城一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妈勒访天边》中,壮族先祖妈勒就是弹着天琴去天边寻找太阳的。
❹ 壮族乐器“天琴”有何美丽传说
在壮族的偏人与岱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所用乐器便称天琴。传统天琴长约120厘米。琴杆木制,雕龙纹。琴头雕成凤形、帅印、太阳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制弦轴。琴筒用葫芦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状,厚10厘米,前11胶麻竹壳或薄桐木板,面径11厘米,后端镂刻花纹为音窗。竹制琴码,张丝弦。琴体各部可橡咐拆装组合,便于携带。现代天琴,琴杆长90厘米、呈半圆柱状,杆身无饰。琴头平顶,琴筒天麻竹或铁制,圆形,直径10厘米,张丝弦或尼龙弦。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码如兄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她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迟袭弹奏。
❺ es天琴是什么意思
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
壮语称鼎叮(壮文:den,越南文:then),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
❻ 天琴的演奏
演奏天琴时可采取坐奏或立奏两种姿势。坐姿弹奏时,将琴杆斜横于胸前,琴筒置于右腿上或外侧,琴头斜向左上方,成45°角;立姿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斜横胸前,琴筒置于右腹前,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以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构成三点按住琴筒面板两侧,用食指指尖弹弦,也可用右手执拨片在琴筒上方拨弹。天琴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但民间习惯把里弦定为高音、外弦定为低音,这又是与其它少数民族乐器不同之处。民间定弦并无固定的标准音高,一般多根据演奏的曲调或伴奏人声高低的不同,常定弦为:c1、g;d1、a或d1、g;e1、a。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以上,但通常只使用中低音区的一个八度多,即人声吟唱所用的音域范围。发音明亮丰满,音色圆润甜美。天琴有着较丰富的表现力,常用单音、双音、打音、长音、顿音和滑音等演奏技巧,尤其用中音和低音演奏两个对比声部时效果更佳。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擅长演奏欢快和抒情的曲调。可用于独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是壮族支系偏人文娱活动中使用的唯一弹弦乐器,不论男女都喜爱弹奏天琴,特别是民间艺人和歌手演奏技艺更高。天琴独奏,又称“弹天”,演奏中有大跳的换把动作,常运用上下滑音,节奏鲜明,曲调轻松活泼,委婉动听。传统的演奏曲目有三十多首,其中在民间流传较广的独奏曲有:《邀仙曲》、《逗天曲》、《弹天曲》、《解闷曲》、《欢乐曲》、《 舞曲》、《天琴声声应妹心》、《颂路》和《庆丰收》等。
用天琴伴奏歌唱(山歌或叙事歌)的表演形式,又称“唱天”。伴奏时换把较少,常以右手食指弹拨双弦,左手只按一弦,从而产生合音效果。由一人独唱、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弹自唱的称作“独天”,两人以上弹琴对唱的称作“对天”,伴歌中,歌声和琴声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均不相同,千变万化,但又结合融洽。过去的民间艺人还在脚尖挂上一串小铜铃,合着乐曲的节拍抖响,使“唱天”更富有地方特色。龙州清室文官黄敬椿有诗云:“口出蛮音莺弄响,足摇铃子手挥弦。”真实地描绘了演奏者唱、弦、铃三者兼顾的生动表演姿态。较着名的唱天曲目有:《开场曲》、《唱牛》、《四季》、《好年景》等。
“跳天”是天琴演奏者边弹琴 边唱歌边跳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多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常在节日、庆丰收或婚娶喜庆等场合进行,人数众多,场面浩大,个个情绪激动,人人欢畅快乐。
在龙州一带,天琴还用于纪念民族英烈的活动中,这里很多地方都为东汉忠烈马援等民族英雄建有祠庙,每年有固定纪念日。届时,人们自发地穿着以红色为主的服饰,向英灵敬献各种供品,表达缅怀之情。人们有的手持乐器演奏,有的歌舞翩翩,天琴则是乐队中唯一的主奏乐器。
每年三月三 是壮族人民的歌节。偏人也要隆重地欢度自己这个传统的“阿宝节”,在防城各族自治县垌中乡板典村组织的盛大的阿宝活动中,不仅偏人兴高采烈地参加,这里还有二国、三省、四县(即中国广东、广西的防城、上思、宁明县、越南广宁省平察县)的数千人前来助兴。“阿宝节”里最幸福的是男女青年,他们在对歌中寻觅情人,首先用歌声互问名姓、身世,并向对方问候、祝贺,进而相互考察才能,表达爱慕之情,两人分别时也要用歌声勉励、相送。当对歌达到高潮时,青年男女便拿起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尽情欢乐。天琴既是歌唱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这种活动有时要持续几天几夜。节日中播下的爱情种子,日后将会开放出朵朵幸福之花。
❼ 壮族天琴几弦的
是两根的.
天琴是壮族弹弦乐器,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现流行于广西 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等地。
200年前天琴已经在南疆十万键拦大山南麓的壮族支系布偏人中流传,布偏语称“叮叮”。在封建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跳天”是布偏人一种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个叫“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并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香,然后才能取下弹奏。
每年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笑型的“歌节”,布偏人也要欢度自己的“阿宝节”。节日期间人们对歌、欢舞,参加者成千上万。当对歌达到高潮时,青年男女便拿起天琴边稿升胡唱、边舞,尽情欢乐。这时,天琴既是歌唱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❽ 壮族天琴的缺点
琴杆无品,很难掌握音准,不利于传承和普及。天琴是壮族人(布偏与布岱支系)使用的弹拨类弦盯唯颂鸣乐器。壮语称鼎叮(壮文:den,越凯郑南文:then),由乐山腔器发声谐音而得名。主要缺点是琴杆无品,很难掌握音准,不利于传承和普及;其次是只有两琴弦,音域窄,加上只用食指打节奏伴唱,还有音域没有充分用上。
❾ 壮族民间常用乐器有什么
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返神呐、蜂鼓、铜鼓、大鼓、铜铙、铜锣及笙、箫、笛、马骨胡、天琴等。
其中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主要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龙州、宁明和防城一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世世凯说《搜唤妈勒访天边》中,壮族先祖妈勒就是弹着天琴去天边寻找太阳的。
❿ 壮族人弹的天琴有什么传说
壮族天琴产生的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作为巫文化的产物,多数人认为其应诞生于古骆越巫文化盛行时,距今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发源地也有宁明、龙州、凭祥和防城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它是由越南传入。
她弹唱求天降雨,结果天下大雨,人类得救。“将千金”造鼎求天显灵的消息传开后,远近村民大都来求“将千金”弹鼎祈福禳灾。在这个传说中,这位先祖所做的鼎是由葫芦、桃木、胡须构成,并对天琴能求神问天的功能做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