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祭祀生殖神是什么时代

越南祭祀生殖神是什么时代

发布时间:2023-05-20 07:01:56

1. 生殖崇拜祭祀的祭祀

生殖崇拜祭祀是中国云南彝族的原始祭典,是极为少见的生殖器崇拜的云南彝族阿哲人的盛典——祭龙。
阿哲——中国彝族的一支,古时专司彝族祭祀的一个群体,每年农历二月初,阿哲人都会举行保存至今的原始而神秘的祭祀活动祭龙。 阿哲人藉祭典的庄严,传达对祖先保佑族群繁衍的感恩,以及对生殖器、对万物的崇敬…
“祭龙”含有生命传承,族群永续,谷物丰登,风调雨顺的祈福祷告的意思。 日本这一独特的“放大”文化和“粗大”感觉,来自知高衡他们的
艺术审美和宗教崇拜。长期受性崇拜影响的日本人自古以来制造的各种男根器具,无论搭做是石雕的还是木刻的,大多是伟器,很少有细小的性具,除非是用来自慰的一些催淫具--这是无法制作成粗大的,否则不适用于日本女人们的身体。我们再看看日本人的春宫画,满眼是非常夸张的不成比例的性器官,特别是男性的阴茎。这是日本人对于巨大性器的崇拜。
日本男子对于参加这种活动非常热心,在名古屋以北的小牧市,有一个神社里祭祀的大神就是男性生殖器,该神社每年3月15日都要举行所谓的“丰年祭”,这是日本人认为自古有名的“天下奇观”。祭祀之日,人们用轿子抬出主神像--一个大约长7米、直径1米的木制阴茎,走街串巷地遨游,民众纷纷向它欢呼膜拜。尤其是男人们,竞相去抬阴茎神。虽说是祈求五谷丰登,但一些担心阳痿的日本人在节日庆典中更是热情洋溢,他们无疑认为抬着木制的大阴茎走一走就可以获得猛男的威风。这个日本人一直抬着游行至今的大阴茎就是日本开天辟地的男女二神围绕游戏的“天柱”,大概在《古事记》撰写的时候,抬大阴茎的庆典就已经流行了,该书的撰写者或许就是庆典的主角或“加势”(即汉语之“助威”)者之一。
祭位于日本首都东京南部的川崎,每年都会举行一次Kanamara祭。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膜拜男性生殖器的图腾,祈祷神明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并保佑自己的生育能力。
日本男人对这样的活动痴迷不已,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希望通过祈祷重振雄风。在日本街头随处就可以买到这样的男性生殖器工艺品。日本的生殖崇拜,从小做起。 日本女性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带有某些神秘的宗教色彩。这种有趣的民间活动,每年4月初都要举行,引来众多好奇的参念困观者。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殖崇拜的日本人今天依然热衷于各种与性、与性器相关的“祭”。比如抬着巨大的阴茎模型(被称为“神体”)游行的“祭”。

2. 生殖崇拜祭祀的传说

对于生殖器崇拜,古埃及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传说:埃及的太阳神奥赛烈司降临地上,衫带被弟弟泰丰用诡计骗入柜中投入了尼罗河。奥赛烈司的妻子月神埃西知道后十分悲哀,到处寻觅丈夫的尸体,最后在比布洛斯发现了,就把尸体搬到森林中藏起来。不料又被泰丰查到,他把尸体败塌李切成14片丢散于各地,埃西不屈不挠地再到处寻找,历尽艰苦找到了13片,只有那第14片、即奥赛烈司的阴察迟茎没有找到,因为它被投入河中,被鱼吃了。于是埃西制造了丈夫阴茎的模型,郑重地祭祀着。这就是古埃及人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来历。

3. 原始社会为何有生殖崇拜

原始生殖崇拜是一种普及世界的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它是原始人类文明初期之人类文化最集中、最真实的一种体现,是史前文化的温床和精华。

之所以会产生生殖崇拜,是原始人类祈望能借此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祈祷种族子孙的繁荣;一是为了祈祷人类生存不可缺的食粮——五谷的丰收。可以说,生殖崇拜涵盖了人类繁衍和生存两大主题的全部内容。

很多神话传说中谷神与生育神是合二为一的。丰饶之神往往以丰满的母性神形象出现。在土地崇拜中,地母是最高的神灵,这些古老的神话反映了人们把人类生殖力和土地生殖力的等同一致的观念。生殖崇拜表现出来的是当时人们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需要的统一,是生存的需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生殖崇拜集神秘性、现实性于一体,是原始人类的主要精神文化,因而也是原始美术、原始音乐舞蹈、原始文学的渊源。世界各地古老的洞窟艺术、岩画中都有生殖崇拜的痕迹。各种节日活动所唱的情歌、舞蹈是原始文学、原始音乐舞蹈最奔放、最具魅力的表现。

4. 什么是生殖崇拜是褒义还是贬义

也就是对性能力的崇拜。因为性行为能产生生命的关系,再加上父系时代的掌权所导誉银致的一种信仰。而有些宗教把这种崇拜融合进入‘神话体系’之中。庆键宴到了铁器时代之后,性能力也成为了父系时代的象征之一。

古印度神话的湿婆大神的生殖器被印度教徒所崇拜,这不止象征了性能力,更是一切生命起源的开始。 湿婆的亮宴生殖器被称为‘凌加’lingam。 泰国也受到了古婆罗门教(现今印度教)的影响也对生殖器有了崇拜,叫做巴拉吉(palakit)。

在下认为这种生殖崇拜是一种褒义,这是一种时代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从各种神话体系当中可以知道‘生殖崇拜’并不只是男性,也包含了女性。如大地女神。 大地女神是一种母系社会的崇拜的产物,里面也有包含了‘生明起源’的含义。

5. 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文化对舞蹈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繁衍是人类的本能,原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希望能够人丁兴旺。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人们将生殖繁哪含差衍视为神秘现象,甚至对性器官顶礼膜拜。这种生殖崇拜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影响极大,对舞蹈的发展自古至今也有深远影响。生殖崇拜在原始氏族有其奇特的表现形式,即两性同体。几内亚和卡麦隆的土着叶考依人,埋葬时,使用双面人,黑色一面代表男性,白色一面代表女性。我国丹东后洼新石器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陶塑人头像,一面为男像,一面为女像。此外,青海乐都柳湾三坪台出土的人面陶壶也有男女同体的塑像。直到距今3000年的新疆呼图壁岩画也有男女同体的石刻画。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后洼双面人等物的出现,说明中华民族原始哲学的核心——阴阳相合生万物的哲学观念已经诞生。学者赵国华把八卦的起源与西安半坡的鱼纹联系起来(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6080~5600年)在本世纪50年代出土了绘有人面鱼纹(人面鱼头合体)的彩陶盆。1972年,陕西临潼姜寨也出土了绘有双体鱼纹和蛙纹的彩陶盆。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先民将鱼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生殖崇拜,对蛙也是如此,因之而举行鱼祭,以求生殖的繁衍(因为先民意识到鱼生殖力强),含鱼的彩陶盆即鱼祭的祭器。由此,赵国华推导出了“八卦方位图”“河图”“洛书”。这是一种崭新的独辟蹊径的见解,这为研究生殖崇拜文化与舞蹈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钱玄同很早就提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的东西。‘乾’与‘坤老拆’二卦是两性生殖器的记号……李皮”山东高跷中青蛇、白蛇执棒而舞是男根的变相,而蚌舞则为女阴的变相。河南淮阳人祖庙(祭伏羲女娲)保留《挑花篮》祭人祖舞蹈,其中的“剪子股”表现交尾。庙内有一处圆孔,名子孙窑(象征女阴),供求子的人去抚摸。而云南剑川石窟的自然裂缝,被白族称为“阿秧白”,也是女阴的象征,抚摸以求子。新疆呼图壁县大型岩画,在120余平方米的画面上,满布不同大小的男女人物形象数百人,他们大都作着有规律的舞蹈动作,几乎均为裸体,男性露出男根和睾丸,五指上举叉开(先民以五为极数,祈求多生育),有的男女同体。女性有的舞蹈,有的叠压在男子身上或作交媾动作,这是一幅祈求人口繁衍的大型岩画。在广西融水苗族中流传着生殖器崇拜的习俗和舞蹈,春节必演《芒蒿舞》,芒蒿为怪面人,演出时要戴木板雕成的怪面,由七个或九个男子扮演芒蒿,随着鼓声,芒蒿们越跳越激烈,故意追逐女青年,并作性交的象征动作(覃桂清《苗族古代的生殖器崇拜》)。其他民族中也有同类习俗舞蹈的遗存,如白族的“绕山林”、彝族的《撮衬姐》、瑶族的《黄泥鼓舞》、黎族的“三月三”等。

6. 越南的文化与习俗

越南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等。由于受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越南的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和内容,与中国基本相同。春节在农历正月,是越南最隆重的节日。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明月,吃月饼。

越南的春节在越历(与中国农历相同)正月初一开始,这是越南民间最重要的节日。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家家准备年货。春节期间人们换上节日盛装,男穿西服,女着长袍。过春节,吃团圆饭,燃放烟花炮仗,祭祀祖宗,串亲访友,互相拜年。家家产户吃一种方形的肉粽子和圆形的米糕,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除夕夜有守岁习俗,零点一到,房外鞭炮齐鸣,照亮了整个天空,房里开始供拜神灵、祖先。除夕拜供结束后,大家都高兴地到庙宇亭寺献上香,为新年祈求幸福。家家贴春联、挂年画,以增加节日气氛,春联用汉字或越文书写,年画一般为“胖娃娃”、“老鼠迎亲”等。各家各户都要摆设三样节日装饰品:一束鲜花、一盆金桔和一个盛有五种水果的盘子,这三样东西预示着新年吉利,欣欣向荣。在春节期间,有种种禁忌:不能干农活,不能吵架、讲粗话,不能弄坏东西等。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们互相拜年,也是春节的主要活动。大年初一清晨,第一个进人家门的外人,一般要事先选择和安排,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全家来年吉凶祸福的兆头。

春节期间,各大城市都有盛大的花市,北方人喜欢含苞待放的桃花,南方人祟尚腊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到花市参加各种游戏:斗鸡、套圈、射击、插花比赛、摔跤比赛等。京族人过春节都有正月初一赶庙会的习惯,庙会上,五里八乡的长龙队、狮子队聚集在一起,金龙狂舞、雄狮相戏,场面十分热烈。人们还争相参加猜谜、对歌等游戏。为妇女组织的煮饭游戏十分有趣,还有水上煮饭比赛更为风趣,先比赛吃甘蔗,不仅要吃得快,还要用吃后的甘蔗渣作燃料烧饭,要求一边做饭,一边要照料一个孩子,同时还要守着一只青蛙,不让它跳到水里,最后看谁先把饭煮熟,优胜者被认为这一年会最吉利。城乡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娱乐活动,如演出民间传统戏剧、荡秋千、赛船、水上木偶戏等。

越南春节有立竿驱鬼的习俗,春节时,要立迎春竿驱鬼,迎春竿又称逐鬼竿,竿长5~6米,春节期间立在户外。竿梢悬挂竹圈,圈上挂一些小玩具和小铃铛,竿梢悬挂物象征袈裟,使鬼不敢放肆。此俗一直保留至今。

越南的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端午驱虫习俗。节日清晨,父母为子女准备糯米酒酿、黄姜糯米饭及桃、李、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区让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鸡蛋和饮椰汁,大人饮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许多地区的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脚趾,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体弱多病幼儿的家庭,节前清晨给幼儿穿上这样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町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哈节是越南京人独特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直译就是唱歌的节曰。节日的活动内容以唱歌为主。过节日期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在每年越历六月初十过节,有的在八月初十过节。京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祀奉神像和各姓氏的祖先牌位。平时,哈亭还可供人们乘凉、唱歌及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访问京族村寨,如未受到邀请,不要走进哈亭,女性游客尤应注意,对哈亭供奉娱乐休阔的神像、牌位,不要触摸、指点。

每逢哈节,男人们聚集于哈亭,祭祖、宴饮、观戏、角力,彻夜狂欢。哈亭正堂的东、西两侧,筑有多级台阶,过哈节时,村中的成年男人按照各人所属的等级分别就座,共有高级、中级、低级、白丁、大力5个等级。这5个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修建“哈亭”时各家所捐献的钱财数额来决定的,捐献钱财最多者列为高级,坐在高级的座位上,分得较多的祭品,其余依次而下,白丁、大力两个等级除就座于最低的台阶外,还负责抬香案、挑水及侍候别人等体力劳动。到会的所有男人,包括外村来的客人均可参加集体宴会,妇女则不能参加。男人们一边吃喝,一边听歌看舞蹈,常常是通宵达旦。在哈节期间,除清歌手到哈亭里唱歌外,还经常请戏班到哈亭唱戏,或者在哈亭外面举行斗牛、角力比赛等活动。

中秋节在越历八月十五,主要是吃月饼。由于中秋节以儿童为主,所以,中秋节又称儿童节。中秋之夜还有点彩灯习俗。相传过去有一条鲤鱼修炼多年成精,夜晚出来害人,致使家家闭户,不敢外出,后来黑脸包公教人们制作鲤鱼形纸灯—,并在鲤鱼腹部插一根棍,夜晚人们挑灯出门,妖精见后卜分惧怕,不敢再来作恶。从此,中秋之夜孩子们拿着各种形状的纸灯,在月光下玩耍。中秋节农村还组织竞舟、祭龙等活动。

盘古节是越南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越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杀鸡宰猪,以做供品,祭祀开天辟地始祖盘古,祈求始祖神的保佑。仪式隆重,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进行祈祷,气氛庄严肃穆。

送灶王节在越历腊月二十三日,起灶王神位,烧化纸钱,供奉麦芽糖福。家家户户都要供,希望得到神的赐福。

越南的华人还保持着祭神的习俗,如祭财神、土地神、护财神等,华人视天后母为保护神,天后母的诞辰纪念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民众的节日。在寺庙的院子里组织从剧表演,人们向天后母献供各种物品、香火,给佛像沐浴,祈求福禄与平安。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都是华人的重大节日。除了祭祀外,还组织各舞龙队、武术队、体操队在各个寺庙表演,吸引很多观众。华人还祭祀其他的神灵,如正月十三祭关公之灵等。这些体现了越南华人的共同信仰与祭祀。

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

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

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基本礼仪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随着赴越南旅游的渐兴,这个长久以来半封闭的国家正在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这里介绍一些越南人最常见的禁忌,是在公众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人对传统的禁忌已并不在意。此外,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对禁忌也持不同态度。但是,作为旅游者,“入乡随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乐趣呢。

(一)言语禁忌

1.年初、月初说话,不说可能带来坏运气的词,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发脾气,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脸;
3.年初、月初忌说粗话,怕给全年、全月带来恶运;
4.钓鱼忌讳说猫,怕因此钓不到鱼;
5.写文章时忌讳听到悲惨的声音;
6.忌讳称赞小孩胖;
7.孩子忌讳说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饮食禁忌

1.小孩上学忌吃饭锅巴,怕变得愚笨;
2.小孩上学忌吃鸡爪,怕写字时手抖;
3.经商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输;
5.出门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学生考试忌讳吃虾,因为虾的形状同“劣”字第一个字母大写“L”很相像;
7.喝酒忌讳把酒杯扣过来,或把酒瓶倒过来;
8.打牌忌讳吃鸭头,怕输;
9.打牌忌讳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庙里忌讳吃狗肉。

(三)婚丧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妇俩像牛郎织女一样分离;
2.婆婆怀孕时不娶儿媳妇;
3.忌讳一年之中连嫁两个女儿;
4.忌讳父母送女儿到婆家;
5.家有丧事,忌讳红颜色;
6.守孝的人不吃槟榔,不参加喜庆活动,不穿丝绸衣服;
7.忌讳穿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忌讳睡死者生前睡过的床;
8.忌讳外村抬死人经过本村的地界,特别忌讳外村抬死人经过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间数不能是双数,只能是3间、5间。7间等单数;
3.房屋大门不能正对着别人家的大门,怕斗口吵架;
4.房屋的正间不能正对池塘的角、祠堂的飞檐和别人家的屋顶;
5.建房埋柱子,忌讳木柱倒置;
6.忌讳别人在自家门前盖房;
7.年初村里举行动土仪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动碓臼。

(五)经商禁忌

1.商店开门要选吉日,忌讳不吉利的日子开张;
2.经商忌讳碰掉烟斗、碰倒鱼露、碰倒石灰桶;
3.经商忌讳赊账;
4.忌讳债主在年初、月初讨债。欠债人怕因此带来恶运,整年整月有人上门讨债。还不起债的人除夕出外躲债,过了午夜才敢回家。债主也总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债收回来;
5.经商忌讳顾客还价一次,怕因此货卖不出去。顾客既然还价,不想买也要讨价还价几次;
6.经商忌讳说猴、绵羊、虎、豹,怕货卖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蓝靛色衣服,白色、蓝靛色是丧服的颜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蓝靛色衣服怕成为凶兆。
2.在喜庆和祭祀活动中,忌讳穿白色服装,办丧事除外;
3.夫妇俩忌讳用一条洗脸毛巾;
4.夫妇俩忌讳互递牙签;
5.忌讳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讳床上的席子反着铺;
7.忌讳背对供桌而坐;
8.忌讳在屋内戴斗笠;
9.照相时忌讳三个人合影,据说中间的人将遭遇不吉利;
10.忌讳在年初打扫屋子。这样做,据说会一年办事不顺利;
11.妻子怀孕时,忌讳丈夫杀生或打桩;
12.怀孕的妇女忌讳宰鸡宰鸭;
13.忌讳孕妇从外地回家里生孩子;
14.家有产妇,忌讳外人进屋;
15.孕妇忌讳靠近死者,忌讳参加葬礼,家里有大丧事除外;
16.忌讳用拼接起来的布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树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与称呼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八)越南社交礼仪

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招呼时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见面时,通行握手礼,一般不采用拥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数民族如苗、瑶族行抱拳作揖礼,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礼(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为宜,过头则是拜鬼)。见面说话要先称呼对方,尤其对长辈更应如此,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做客时用水、用烟或用饭前要先说一句:“您先请”,以示礼貌。越南人说话声音较小,温文尔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爱幼,对老年人特别礼貌。在北方的京族家里由辈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当家,凡事要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会表示异议。

各族群众都特别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们最喜欢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尽量多吃,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时,主人还要把自己种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给来客,如果拒绝,会产生误会,一般客人总要多少收下一些,并相应还礼。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坛酒,即轮流用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致谢不再喝了。

与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对方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但礼品价值不可过大,否则会受到对方拒绝,有行贿之嫌。但请越南朋友进餐,则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美食服饰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小吃

到越南旅游,不可不品尝越南的小吃,以一饱口福。通常在旅游者下榻的宾馆,一般都会提供早餐,但这样的早餐品种单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无非是面包、黄油、煎鸡蛋之类,这些品种国内都有,毫无新鲜感觉。如果您真的想品尝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还是要到大排档去,在那里才能尝到地道的越南小吃。当然有些时候需要一点胆量,对卫生条件不要那么过分挑剔。

首先应该品尝河内的螺狮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学的时间里,在河内的街头,常可遇到卖螺狮粉的摊档。这种小摊实际上只是小贩挑着的两个竹篮,上面奶水、炉火、佐料、碗筷一应俱全,外加若干张小小的板凳。当您走到摊前,摊主(通常是中年妇女)会热情地邀请您落座,然后麻利地取出一碟圆粉条放入开水锅中烫。这种圆粉条略细于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螺软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狮场、辣椒和其他调味品。一碗二两的螺狮粉2400越盾,约合人民币1.6元,味道鲜美。

河内的鸡粉久负盛名,也可在河内街头摊档上吃到。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菜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不粘不连,撒在粉上与红的肉丝、白的鸡丝相辉映,格外撩人食欲。吃鸡粉时,桌上还摆有切开的鲜柠檬,轻轻一拐,几滴柠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滚烫鲜美的鸡粉,又添了一缕清香,吃起来更加爽口。一碗鸡粉比螺狮粉资一倍多,约5000越盾,但值得一尝。

与鸡粉齐名的还有河内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黄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广西的切粉略薄略细,用优质大米制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佐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人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虾饼的做法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入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在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家餐厅,其制作的虾饼有较高的声誉。

肉粽是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这种肉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来做成的。在农村,每当节日特别是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粽。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入石田中着成糊状,然后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裹成粽粑状,放火锅中煮熟。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不油腻,吃后口齿留香。

越式灌肠也是越南人喜欢的美食。其做法是用猪红调以瘦肉末和各种香菜,灌人猪小肠中,然后煮熟。吃前切成节,蘸上各种调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欢迎的一道菜,近年来国内不少餐馆引进,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将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放入油锅中炸至酥黄。吃时,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越南传统糕点——绿豆糕也是值得品尝的风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绿豆糕出产于离海防不远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龙牌为最佳。越南的绿豆糕选用上等绿豆,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来酥软香甜。海洋绿豆糕包装精美,旅游归来带上几包,用以馈赠亲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馆就餐,您可能会常常看到越南人将鲜绿欲滴的各种青菜生吃,对国人来说,特别是北方人也许会感到大惑不解,不敢问津。其实这种吃法是越南的传统吃法,恐怕也可以称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还挺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青菜生吃当然也有些讲究,这些青菜主要有洗净的空心菜、生菜、绿豆芽,此外还有各种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越南地处热带,气候炎热,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未尝试过青菜生吃,应当说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风味小吃。

7. 简述越南的四不死神崇拜

古代越南人信仰三府,认为尘世以外还有天府、水府和阴府三个世界,视万物都有神灵,因而祭龙、祭鸡、祭山、祭河。越南古代铜鼓面上的太阳星辰的图案,也反映了越南古代人的自然崇拜。公元2世纪末,即自东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隋唐时期盛行,流传久远而广泛,成为越南的主要宗教。
越南宗教简史:
越南的佛教以大乘佛教占优势,受中国大乘佛教影响极深,至今一直使用汉字大藏经,诵读中国的佛教作,受戒仪式也与中国的相同。小乘佛教只在南部高棉族中流行。1976年越南全国统一后,南北各佛教组织在河内正式成立了越南佛教联合会。目前,有大乘佛教教徒2000多万,小乘佛教徒约200万。越南僧人还将佛、道、儒三教结合,创建了三教合一学说。13世纪末,儒教曾被朝廷重视,影响深远。16世纪后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传教士将天主教传入越南。17世纪,法国传教士逐渐垄断了在越南的传教权。1862年,越南封建王朝被迫与法国签订条约,明文规定法国传教士可以在越南传教,天主教势力迅速扩大。据统计,1960年天主教徒达100万,目前约有300万。
20世纪初,在越南南方又出现了高台教、和好教、高台教糅合了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儒教的教义。高台教迎合各种信仰者的需要,容纳多种信仰,诸神共处。在高台教的供桌上,最高层中央是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老子和孔子;第二层中间是观音,左右分别是太白和关圣像;第三层是耶酥;第四层除姜太公外,还有一些东西方的神像。在这一切之上是人类最高“主宰者”枣玉皇大帝的眼睛,仿佛人间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脱玉皇大帝的审察。高台教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在南方解放之前,有的参加了民族解放阵线,从事反对美国侵略者及其傀儡政权的斗争,有教徒约200万。和好教是佛教分裂出来的一个教派,流行于越南南方湄公河平原西部。和好教信奉简单化了的佛教,教人寻求清净境域,废除繁琐的祭献习俗。同高台教一样,和好教也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在美伪统治时期,教徒们拒绝服兵役,并参加反对美伪统治的斗争,配合越南人民军推翻了西贡伪政权。有教徒约150万。
人们普遍信奉城隍,崇拜和祭祀祖宗,在村寨建有城隍庙、宗祠,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每年春节都要组织庙会,举行祭献活动,每家出人参加,献米、酒、猪、鸡、鸭、糕点、五色米等作为供品。在家供祭的有祖先、灶君、农神、城隍、土地神等。
主要宗教:佛教、儒教、道教、罗马天主教、本国信仰、伊斯兰教和新教。

8. 越南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加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 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

祀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赭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袖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衩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镯、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嚼槟榔与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槟榔的特殊爱好。嚼槟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槟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槟榔。嚼槟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嚼槟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

重要节庆

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

越南人也过灶君节。灶君也称为“灶神”(灶王爷),他的任务是客观地记录下这个家庭所发生的事。每年腊月二十三是灶君节。中秋节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节日。中秋节的晚上,越南人除了吃了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子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越南人称为“唱军鼓调”。

祖先崇拜

越南人注重孝道,在第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的意识。越南人每家每户都设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越南人视祭祀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恩。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

宗教信仰

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15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9. 什么是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表现了先民对自己的生命来源及诞生方式的看法,它所崇拜的是人的生枣孙殖器官和生殖能力。姜嫄后稷的神话是农业生产时代的生殖神话。姜凳局链嫄大地的祖腊握母,后稷名弃,后来成为农业神,这与土地育万物这种广义的生殖崇拜有关。

阅读全文

与越南祭祀生殖神是什么时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和中国钱哪个贵 浏览:339
越南的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浏览:248
印尼狗头是什么样的 浏览:178
伊朗意外击落飞机会有什么后果 浏览:723
印度冰镇芒果怎么样 浏览:325
杭州英国本科留学费用多少 浏览:917
印度比英国大多少年 浏览:42
中国在哪个省有猪肉 浏览:491
中国空心村人口多少 浏览:713
越南军队经商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210
伊朗100纸币换人民币多少 浏览:755
塔巴尼奥港在印尼的什么位置 浏览:327
越南话说普通话怎么说 浏览:844
印尼草本冲剂怎么样 浏览:21
印度光伏为什么要强制认证 浏览:265
中国发射中星9b卫星有什么意义 浏览:374
纸币中国红怎么样 浏览:818
英国王室资金怎么来的 浏览:542
英国伪造身份判多久 浏览:478
英国最容易找什么专业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