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有多少军衔

越南有多少军衔

发布时间:2023-08-01 06:06:02

㈠ 世界上有哪些奇怪的军衔制度

众所周知在一支部队当中,军队指挥官的军衔不仅是一种荣誉和权利等级的体现,更是在部队当中地位和国家政府对于你的信任的体现,不过我们在研究历史当中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种军衔十分奇怪,而且还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种。

㈡ 越南军事的军衔

军官军衔分为3等12级: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官晋衔年限:少尉升中尉2年,中尉升上尉3年,上尉升大尉3年,大尉升少校4年,少校升中校4年,中校升上校4年,上校升大校4年,将官晋升不规定时限。士官分3级:上士、中士、下士。士兵分2级:上等兵、列兵。士兵晋升年限:列兵升上等兵9个月,上等兵升下土1年,下土升中士1年半,中士升上士1年半。

㈢ 越南的最高军衔是什么,简单介绍一下现在越南的高级军事将领可以吗

熟悉苏联军衔的朋友,对苏联军衔等级自然十分清楚。苏联军衔分为帅官、将官、校官等等,在20世纪后期,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国家都采用了苏式军衔。其中就包括东南亚的越南,但是越南军衔与苏联军衔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在越南军衔中,最高军衔是大将。在其他国家甚至出现了元帅,那么,越南为何会有这样的设计呢?其实很复杂。

但那些越南将领们没有一个满足上述所有条件,都是卡在大将军衔上。因此,元帅军衔没有授予任何人,随后干脆撤销了元帅军衔。因此,现在越南军队的最高军衔为大将。从等级上来说,越南军队的大将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五星上将或者元帅。因为越南的将官分为四等,大部分国家的将官都是三等。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最高军衔为上将。

㈣ 越南军队的军衔

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越南的军衔也是走前苏联体系的,它军衔对应的军职和我国基本相当。越南海陆空三军的正规军在50万左右。

㈤ 军衔等级按大小是怎样排的

世界各国军衔

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不同:多数国家军官分将、校、尉三个等级;部分国家在将官之上还没有元帅,军衔分帅、将、校、尉四个等级。还有一些国家把准将作为非将非校的特殊军衔。另有个别国家把准尉当作不同于尉官的单独 一级军官军衔。士兵军衔,各国通常分为军士(士官)和兵两个等级。如此细分 起来,各国军衔最多可分为帅、将、准将、校、尉、准尉、军士、兵八个等级。

元帅目前,俄罗斯、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蒙古、古巴、英国、法国、印度、泰国、阿富汗、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设有元帅军衔。美国于 第二次民办大战后期正式设立的五星上将衔,等同于盟国的元帅。除朝鲜之外, 其他国家的元帅目前只有一级。不少国家的元帅衔一般只在战时授予功勋卓着的 高级将领,平时很少有人被授予。如美国目前已没有在世的五星上将;法国的元帅,也是作为荣誉军衔,只授予德高望重的逝世上将;印度历史上也只有一人荣 获元帅军衔,他是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的陆军参谋长马尼克肖。还有个别国家, 并未正式设元帅衔,但在战时曾有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如芬兰法定最高军衔为上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曾被授予元帅军衔。

将军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设有将官军衔。其中,多数国家的将官分为四级 。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和一些较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四级。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越南、 蒙古、古巴等国的将官一般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不设准将。只有波 兰例外,将官设五级(大、上、中、少、准将)。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既不设大将,也不设准将,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三级。以英国为首的英联帮 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准将既不算将官,也不算校官,而是作为将、校之间的特殊军阶看等。因此,这些国家的将官军衔实际上大多为少将至上将三级。一些中、 小国家,将官等级少,有的以中将、少将或准将为最高军衔。拉美一些小国,如厄瓜多爾尔尔、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的将官只有一级,就叫"将军"。

有些国家将官的衔称比较特殊,如日本的将官称"将一"、"二"、"将补",通常译为上将、中将、少将。越南海军将官军衔分为"海军都督"、"海军副都督" 、"海军准都督",应套译为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瑞士高级军官军衔分四级;将军、军长、师长、旅长,分别相当于别国的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智利陆军将官设四级,衔称为上将、四星中将、中将、少将。

校官所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有校官军衔。东、西方各国绝大多数都设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只有中国和朝鲜校官为四级,多一级大校。越南虽然也设 大校,但已于1982年取消了上校衔,实际上也是分三级(大校、中校、少校)。
日本中级军官军衔称"佐"。旧日军军衔佐官设大佐、中佐、少佐三级,相当于别国的上校、中校、少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自卫队军衔佐官设一佐、二佐、三佐三级,亦相当于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一般都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尉官军衔。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朝鲜、越南、蒙古、古巴、阿富汗等国设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四级、大尉军衔一般授予连长,这与西方国家的上尉实际上是同一个等级。前苏 联的大尉在西方被译作上尉,上尉被译作"上级中尉",与西方国家的中尉列为一格。现在译作上尉的俄文原词,系由"资深的"和"中尉"组成,说明前苏联原本也是把它作为中尉里面的一级看待。此外,前苏联的初级军校毕业学员一般授予中尉军衔,少尉衔基本不用;波兰不设少尉,而设大尉、上尉、中尉;罗马尼亚男军官兵最低军衔是中尉,少尉是专为女军官设的。因此,也有将前苏联、东欧等国的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依次译作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的。有些国家将准尉列为尉官的最低等级,因此,尉官等级较多,一般为四至五级,最多的达七级。如土耳其、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等国尉官设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四级;以色列、智利设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五级;巴拿马设上、中、少尉和一、二、三、四级准尉,多达七级,是世界上尉官衔级最多的国家。

军士军士是介于军官或准尉与兵之间的一个等级,亦称为"士官"。各国军士等级差别较大,多数分三级或四级,分三级的通常为上士、中士、下士;为四级的一般为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波兰、意大利、阿根廷、秘鲁等一些欧美国家,军士设六至七级。而目前我国设士官八级(军士长四级、专业军士四级)、军士三级,共计十一级,是当今设军士等级最多的国家。

兵兵是军衔等级体系中最低的一个层次。多次国兵的衔级设二--三级。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朝鲜、蒙古、越南、古巴等国,均设二级:上等兵、列兵;美、英、法、意等国设三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或新兵);德国、日本等国设四级别;印度则设五级;而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荷幸、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只设一级。

日本军衔

1945年二战结束前,旧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所谓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海军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同陆军佐官),士官(同陆军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六等十八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而兵的等级较陆军多两级,分为一,二,三,四,五等水兵。

二战后,日本于1950年开始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海,空三军,称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其干部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但军衔称谓与旧日军有所不同,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分别相当于上,中,少将;佐官称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称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1970年增设准尉,1980年又增设曹长(即军士长)。目前,日军官兵的军衔共有六等十八级。

日本新旧军衔名称日,汉对照表

旧日军 战后自卫队 汉译名
大将 将一 上将

中将 将二 中将

少将 将补 少将

大佐 一佐 上校

中佐 二佐 中校

少佐 三佐 少校

大尉 一尉 上尉

中尉 二尉 中尉

少尉 三尉 少尉

准士官 准尉 准尉

曹长 军士长

曹长 一曹 上士

军曹 二曹 中士

伍长 三曹 下士

上等兵 士长 上等兵

一等兵 一士 一等兵

二等兵 二士 二等兵

三士 三等兵

元帅只是大将的名誉加级而已,有很多好处,比如参加元老院,拿元帅杖,配校官,尉官各一名,是天皇的军事顾问,称呼一般为海(陆)军大将,元帅

㈥ 谁知道二战时日、德、美、英、中国军队的军衔等级

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不同:多数国家军官分将、校、尉三个等级;部分国家在将官之上还没有帅,军衔分帅、将、校、尉四个等级。还有一些国家把准将作为非将非校的特殊军衔。另有个别国家把准尉当作不同于尉官的单独一级军官军衔。士兵军衔,各国通常分为军士(士官)和兵两个等级。如此细分起来,各国军衔最多可分为帅、将、准将、校、尉、准尉、军士、兵八个等级。
帅目前,俄罗斯、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蒙古、古巴、英国、法国、印度、泰国、阿富汗、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设有帅军衔。美国于第二次民办大战后期正式设立的五星上将衔,等同于盟国的帅。除朝鲜之外,其他国家的帅目前只有一级。不少国家的帅衔一般只在战时授予功勋卓着的高级将领,平时很少有人被授予。如美国目前已没有在世的五星上将;法国的帅,也是作为荣誉军衔,只授予德高望重的逝世上将;印度历史上也只有一人荣获帅军衔,他是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的陆军参谋长马尼克肖。还有个别国家,并未正式设帅衔,但在战时曾有人被授予帅军衔。如芬兰法定最高军衔为上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曾被授予帅军衔。
将军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设有将官军衔。其中,多数国家的将官分为四级。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和一些较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四级。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越南、蒙古、古巴等国的将官一般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不设准将。只有波兰例外,将官设五级(大、上、中、少、准将)。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既不设大将,也不设准将,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三级。以英国为首的英联帮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准将既不算将官,也不算校官,而是作为将、校之间的特殊军阶看等。因此,这些国家的将官军衔实际上大多为少将至上将三级。一些中、小国家,将官等级少,有的以中将、少将或准将为最高军衔。拉美一些小国,如厄瓜多爾尔尔、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的将官只有一级,就叫"将军"。
有些国家将官的衔称比较特殊,如日本的将官称"将一"、"将二"、"将补",通常译为上将、中将、少将。越南海军将官军衔分为"海军都督"、"海军副都督"、"海军准都督",应套译为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瑞士高级军官军衔分四级;将军、军长、师长、旅长,分别相当于别国的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智利陆军将官设四级,衔称为上将、四星中将、中将、少将。
校官所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有校官军衔。东、西方各国绝大多数都设上校、中校、少校三级,只有中国和朝鲜校官为四级,多一级大校。越南虽然也设大校,但已于1982年取消了上校衔,实际上也是分三级(大校、中校、少校)。日本中级军官军衔称"佐"。旧日军军衔佐官设大佐、中佐、少佐三级,相当于别国的上校、中校、少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自卫队军衔佐官设一佐、二佐、三佐三级,亦相当于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一般都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尉官军衔。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朝鲜、越南、蒙古、古巴、阿富汗等国设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级、大尉军衔一般授予连长,这与西方国家的上尉实际上是同一个等级。前苏联的大尉在西方被译作上尉,上尉被译作"上级中尉",与西方国家的中尉列为一格。现在译作上尉的俄文原词,系由"资深的"和"中尉"组成,说明前苏联原本也是把它作为中尉里面的一级看待。此外,前苏联的初级军校毕业学员一般授予中尉军衔,少尉衔基本不用;波兰不设少尉,而设大尉、上尉、中尉;罗马尼亚男军官兵最低军衔是中尉,少尉是专为女军官设的。因此,也有将前苏联、东欧等国的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依次译作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的。有些国家将准尉列为尉官的最低等级,因此,尉官等级较多,一般为四至五级,最多的达七级。如土耳其、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等国尉官设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四级;以色列、智利设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五级;巴拿马设上、中、少尉和一、二、三、四级准尉,多达七级,是世界上尉官衔级最多的国家。
军士军士是介于军官或准尉与兵之间的一个等级,亦称为"士官"。各国军士等级差别较大,多数分三级或四级,分三级的通常为上士、中士、下士;为四级的一般为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波兰、意大利、阿根廷、秘鲁等一些欧美国家,军士设六至七级。而目前我国设士官八级(军士长四级、专业军士四级)、军士三级,共计十一级,是当今设军士等级最多的国家。
兵兵是军衔等级体系中最低的一个层次。多次国兵的衔级设二--三级。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朝鲜、蒙古、越南、古巴等国,均设二级:上等兵、列兵;美、英、法、意等国设三级: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或新兵);德国、日本等国设四级别;印度则设五级;而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荷幸、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只设一级。

编制军衔

又称“职务军衔”,就是对军队的每一个职务所规定的军衔等级。军人个人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担任职务的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规定有编制军衔,但编制幅度不尽相同,有的一职编一衔,有的一职编数衔。规定一职编一衔的英美等国家,辅以临时军衔制度,来调整新者军官的利益关系,规定一职编数衔的国家,则用编制军衔的幅度来调整新老军官的利益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军衔,基本上实行一职编两衔的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正的《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其他各职级的编制军衔为:

正大军区职:上将、中将 ;
副大军区职:中将、少将;
正军职,少将、中将 ;
副军职:少将、大校;
正师职: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中校、少校;
正营职:少校、中校;
副营职:上尉、少校;
正连职:上尉、中尉;
副连职:中尉、上尉;
排职:少尉、中尉。

军衔等级介绍


帅这个比帅更高的头衔,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的查理九世国王,封其弟弟昂茹公爵为帅。
此后,到19世纪的3个世纪里,法国、奥地利、罗马帝国、俄国等国家,先后享有帅封号的共约三十人。
1716年俄国陆军条令规定,帅为俄军最高军衔,1727年将这一军衔授予缅希科夫公爵,帅开始成为军衔称号。后来设过帅军衔的国家,仅有前苏联、西班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少数国家,目前世界上已没有这一军衔的设置。
帅在中国近代,曾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名称出现过。清朝末年,一度以皇帝为陆海军帅。中华民国前期,以大总统为陆海军帅。1923年,广东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帅。1926年,张作霖在北京自称为安国军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帅名称遂中止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12日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帅”,即最高统帅之意,并非实际职务和军衔。所以1945年 9月蒋介石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命令中,签署的职衔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


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法文帅一词源自古上德意文“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帅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在中国,汉语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年(公578年),宣帝宇文氲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帅”,率军作战。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帅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帅”。当时的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 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帅”、“兵马帅”、“行军帅”、“行营帅”,其中又有“都帅”、“帅”、“副帅”的等级之分。金朝战时设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帅,专掌征讨之事。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都设都帅府或帅府、副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明朝韧年,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帅府,任命帅、同知帅等官职,统军征战。、明两朝的帅职权较前减轻,仅为二、三品官职。
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 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1560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名高级将领以帅军衔称号,至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 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继法国之后,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尔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中国、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巴西等国。有的国家将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帅、苏联帅、主帅、帅四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帅区分为帝国帅和军种帅两个级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帅,区分为帅和次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的法律文件规定,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帅,帅设而未授,授予帅军衔的有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有的国家还将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帅、海军帅和空军帅三种;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帅、装甲兵帅、工程兵帅、通信兵帅等。

大将
一些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将军衔最早由苏联红军设置,1940年5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高级军官军衔改称将官,大将为陆军将官中最高级别,与海军帅等同。1943年设置了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帅后,大将军衔只在诸兵种合成军队中设置,与军兵种帅属同一级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朝鲜、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缅甸等国也相继设置大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一1968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也设有大将军衔,授予大将军衔称号的共10人,他们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
许多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号。上将在英语中与“将军”为同一个词(General),但在法、德等语中则是在将军之后加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构成,法语为“集团军将军”(Gneral darmee),德语为“最高的将军”(General oberst)。最早的俄军上将军衔由彼得一世设立,根据 1716年陆军条令规定,俄军上将担任总司令官,级别相当于帅,有权领导将军“军事会议”。
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体制的发展,有的国家遂将上将区分为几个等级。最早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授予潘兴以五星上将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结束后,授予马歇尔等 8人以五星上将称号,其中陆军 4名,空军 l名,海军3名。中国国民政府时期,于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只授予蒋介石 1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上将为将官中的第二个级别,全军共授予上将称号者57名。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法律文件规定,上将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个级别,一级上将空缺未授,授予上将称号者 17名。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不再设一级上将,上将遂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称号,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法定的编制军衔,资深的大军区正职也可以授予或晋升为上将军衔。截至 1996年,有 29名中将先后分三批晋升为上将,人民解放军新的上将总数达到46名。他们是: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以上 1988年 9月 14日授予)、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朱敦法、张连忠、曹双明(以上1993年 6月 7日晋升)、徐惠滋、李景、杨德忠、王瑞林、周克玉、丁衡高、戴学江、李文卿、王克、李来柱、谷善庆、刘精松、曹澎生、张太恒、宋清渭、固辉、李希林、史玉孝、李九龙(以上1994年6月8日晋升)、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举(以上1996年1月23日晋升)。

中将
将级军官中的一级军衔称号,多数国家属将官的中等级别,少数国家以中将为最高军衔。在多数国家,中将是军长的编制军衔,但在一些国家,如蒙古、以色列、利比亚、索马里、比利时、瑞士、危地马拉、厄瓜多爾尔尔、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中将则是国家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军衔称号,因而也是这些国家的将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 50年代——6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中将是军长、兵团级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编制军衔,共有 177人获得了中将称号。当前规定,中将军衔可授予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和正军职;也可授予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但目前尚未有人获得专业技术中将的称号。

少将
特级军官中较低的一级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将官,一些国家以少将为最低的一个级别,一些国家则以准将为最低级别,后者如美、英、法德、意、印、巴等国,前者如东欧国家、日本、丹麦、巴西、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少将一般为师长和副军长的编制军衔,因而起初在一些国家称少将为“帅将”,现在法文少将仍由“将军”和“师”两词组合而成(General dedivision)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少将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兵团级部队正副司令员、正副军长和师长的编制军衔,10年中共有 1360人获得了少将军衔。当前规定,少将军衔可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副军职和正师职军官,高级专业技术军官也可授予此衔。

准将
一些国家的将级军官中最低的一级军衔称号。准将一般是旅长的编制军衔,所以过去一些国家称准将为“旅将”,法文用“将军”和“旅”这两个词相组合即为“准将”。在英国,凡是担任副师长或独立旅(由两个团组成)旅长的准将,属将级军官,而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团级规模的旅长职务的准将,则不是将级军官,而是一个受到特别任命的上校,这种准将军衔带有临时性质。在俄国彼得一世时期,只在海军中设准将衔,陆军不设。中国自清朝末年引进西欧式军衔制以后,历届政府都没有设置准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校与少将之间所设的大校军衔,按指挥职权并不比准将轻,但外军往往将其等次排列在准将之下,理由是最低的将官也比最高的校官高一个等级。

大校
少数国家校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级衔称,最初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设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5年和 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此衔。设有大校军衔称号的国家,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军衔称号,1955年----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设大校军衔,有的国家不承认大校是高于上校的一个军衔等级,往往同他们国家的上校对等,在名称的翻译上译为“资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上校
上校一词源自意大利语“(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l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新制团的指挥员。清朝末年军衔制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命名该级军衔称号为“正参领”,是“统带官” (“标”的指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的职务军衔。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将这级军衔称号重新命名为“大都尉”,后北洋政府改名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上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上校一般为团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法律文件规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师职军官。

中校
校级军官中间一级的军衔称号。在 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 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没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现行法律规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团职、副团职和正营职等三级指挥军官和担任高级、中级、初级等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

少校
该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是一个古老的军事术语。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军事术语传人德国,开始只是作为对担任一定职务人员的称呼,如少校与“城市”一词搭配,即指城市事务管理者,与“钥匙”一词搭配,则指负责要塞门户开关的人。以后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年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也开始设置此衔。18世纪--19世纪,俄国一度将少校区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级别,还把少校与岗位相搭配来表示一种固定的职位,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等。
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校,为校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一般为副营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也规定为营长或特种兵连长的编制军衔。

大尉
该词源自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的称谓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当时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职位显贵。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谓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称号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当前,世界各国的尉级军官军衔中,设置大尉军衔称号的,只有东欧国家和越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尼加拉瓜、阿富汗等少数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尉官中最高级别的军衔称作大尉,但他们不设上尉,大尉是高于中尉一级的军官,故译成汉语应称上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设有大尉军衔,是尉级军官中最高的一个级别,授予副团长、营长、副营长和连长。1988年实行的新军衔制,不再设置该衔。

上尉
该词来源于拉丁文“首领”,是一个最古老的军事术语。西方陆军最早的组织形式是被称作“连”的单位,每个连由一名上尉指挥,当时的上尉是一种职称,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个词(Hauptmann)。这个词由“头”和“人”两词组合而成,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对首领或司令官的称呼。以后,上尉逐渐演变为担任连长职务者的军衔称号。当今世界上凡是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设有上尉军衔,在绝大多数不设大尉的国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尉,是副营长、连长和副连长的编制军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获得此衔。

中尉
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国军队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领称为中尉,到 15世纪末中尉成为对副连长的称呼。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兰西等西欧国家陆军和海军的军衔称号。俄国军队17世纪中叶在新制团设置了中尉军衔,起初授予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中尉军衔称号,一般为副连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还将中尉区分为一级中尉与二级中尉两个级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尉,是连长、副连长和排长等初级军官的编制军衔,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军人可直接获得中尉军衔。

少尉
该词源于法语“代表”,是法国古代对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旗军官的称呼。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确定为法国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称号。在德国,1500年前后,人们用由法国传人的该词称呼某些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l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国,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时期,在1722年颁布的《官级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1917年。现在,少尉是绝大多数国家尉级军官中最低一级的军衔称号,少数不以少尉为尉官最低军衔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设少尉军衔,以中尉为尉官最低衔,如蒙古、波兰和罗马尼亚的男军官;再是将准尉列入尉官等级,以准尉为尉官最低衔,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尉,是排长的编制军衔,大学专科和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军官职务者,或由士兵经短期培训后直接提升为基层军官者,一般授予少尉军衔。

准尉
该词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国军队首次称旗手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最健壮、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挑选任命的。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立了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中的最低官衔。在 1722年的《官级表》中,将准尉分为两个等级,“下级准尉”列入军士的等级,准尉列入尉官行列。准尉是一个特殊的等级,准尉制度在国际上很不统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国家设置,有的国家不设,两者的比例大体是 4:6;二是设置准尉的国家,对准尉的地位规定不一,有的列入尉官等次,有的列入军士级别,有的则将其列为军官与军士之间的一个非官非士的独立等级;三是对准尉有的国家分级,有的国家不分,分级者所分数量多少不一,阿尔及利亚分两级,印度分三级,美国分四级,玻利维亚分五级,原捷克斯洛伐克分六级。军衔传人中国后,清朝政府规定设准尉衔,称之为“额外军官”;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历届政府也规定设置该衔,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沿用清朝名称,北洋政府改称“准尉官”,国民政府称“准尉”和“准佐”,明文规定“不列入官等”。中国人民解放军50年代一60年代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立法文件没有规定设置准尉,但实际上授有准尉军衔,全军最多时拥有十一万余人。当时准尉为副排级人员,算干部但不算军官,在军队内部称之为“预备军官”。1988年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准尉没有列入军衔等级体系,五六十年代由准尉担任的工作分别由少尉、军士长或文职人员担任。

士官
一些国家军衔体系中低于军官、高于军士的军衔称号。只在少数国家设置,如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始设此衔,是士兵军衔中最高的一级衔称。士官军衔分为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个类别,二者在等级体系上无相互从属和递进关系,是相对独立而平行的两个系统。士官按兵役性质,属志愿兵范围,服役期限较义务兵为长,退出现役后可享受转业待遇,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工作,符合条件规定的还可作退休安置,或者复员安置。有些国家称军士为士官,有的称“非委任军官”,名称不一,但其地位大同小异,都是居于军官、军士之间的一个等级。

军士长
一些国家士官或军士军衔中的最高等级称号。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及卢森堡、秘鲁、智利、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设有此衔,有的国家还将军士长区分为若干等级,如美国的军士长包括一级军事长、二级军士长和三级军士长,另外在军种部、军队院校和各级部队,还设有总军士长,是各该单位士兵的总头目,地位颇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士长军衔,授予经过军队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从 1993年 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起,军士长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初级,可按服役年限逐级晋升。一级晋升二级、二级晋升三级的期限各为 4年,三级晋升四级的期限为5年。

专业军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军衔中的一类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专业军士军衔,授予服现役满5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职务的士兵。专业军士区分为一级专业军士、二级专业军士、三级专业军士和四级专业军士四个级别。专业军士

㈦ 越南人民军的历任将军

授衔年份:1958年8月31日
武元甲国防部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 “奠边府之虎”、“红色拿破仑”
出生:1911年8月25日 广平省 破落地主
学历:河内大学、云南讲武堂
越南人民军队长(1944年12月)、少将(1948年)
1938年入党,候补中委(1945年),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45~1954年)
八月革命起义委员会主席、内务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5年)、国防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1945~1954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9月~1980年2月)、部长会议副主席兼教委主席、计生委主席(1981年7月);国家军队和民兵自卫队总指挥(1946年12月19日)、国防部长、部长会议副主席(1981年7月)
授衔年份:1959年8月31日
阮志清 中央军委副书记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授衔年份:1974年
文进勇中央军委常务副书记人民军总参谋长
出生:1917年5月2日-2002年3月17日 内市郊(原河东省)慈廉县卡纽村 农民
1945年4月任北折革命军事委员会常委、光中战区党委书记;第2战区政委、中央军委委员(1945年);1959年授予上将军衔;胡志明战役指挥部司令(1975年)
1937年11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2届候补中委、2、6届中央委员,3届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副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4、5届政治局委员
河内市委委员、河内劳工联合常务委员会书记(1938年)、河东省委书记,北宁省委书记(1943年)、人民军政治局局长,中央军委副书记(1947年3月)、人民军总参谋长(1953年底)、国防部长、中央军委第一副书记(1980年2月8日—1987年2月17日)
授衔年份:1980年1月
黄文泰 中央军委常委 国防部副部长
授衔年份:1982年2月
朱辉珉 中央军委副书记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授衔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仲迅中央军委常委 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参谋长
授衔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德英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出生:1920年12月1日 平治天省军历:1945年入伍,1974年由大校破格晋升为中将,1980年晋升上将
1945年入党,4届中央委员、5、6、7届政治局委员
人民军副总参谋长(1963年);第7、9军区司令(1974年);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驻柬越军司令(1980年);人民军总参谋长(1986年12月-1987年2月);国防部长、越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书记(1987年2月);国家主席(1992年9月22日-1997年9月24日)
授衔年份:1989年5月
梅志寿 内务部部长
授衔年份:1990年1月10日
阮决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段奎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参谋长
出生:1923.10.29.-1999.1.8 广治省召峰县 富农
中国军事学院(1960年、1961年)
1945年8月入伍,1958年上校,1974年晋升为少将,1986年12月晋升上将
1945年6月入印度支那共产党,4、5届中央委员、6、7、8届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委常务副书记
国防部副部长、人民军总参谋长(1987年2月);国防部长(1991年8月-1997年9月);第七、八、九、十届国会代表
授衔年份:2003年7月2日
范文茶
出生:1935年10月 越南北部河北省
1953年参军,1990年授中将,1998年1月升上将
越共7届中央委员、8届政治局委员
人民军副总参谋长(1994);国防部副部长、人民军总参谋长(1995);国防部长(1997.9-2006.6)
授衔年份:2005年1月
黎鸿英 公安部部长
2007年6月7日冯光青
出生:1949年2月2日 越南永福省靡岭县石砣乡
学历:越南陆军军官学校(1971年6月)、大叻陆军学院(1974年8月)、前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1989年)、越南国防学院(1990年)、越南军事政治学院(1997年8月)
1967年参军,1994年晋升少将,1999年晋升中将,2003年晋升上将
1968年入党,越共9届中央委员、10届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书记;国防部长
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1993年)、局长(1995年);第1军区司令(1997年12月);人民军总参谋长、越南国防部副部长(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国防部长(2006年—)
2007年7月
黎文勇 十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1988年晋升少将,1998年4月晋升中将,2003年7月晋升上将 1958年月日 - 阮志清(1914.1.1-1967.7.6)中央军委副书记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1959年月日 - 文进勇(1917.5.2-2002.3.17) 人民军总参谋长
1959年月日 - 朱文晋(1908-)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民族委员会主任
1974年月日 - 双豪(1918-)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1974年04月日 - 黄文泰(1915-1986.7.2)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月日 - 陈文茶(1918.1.15-)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军事代表团团长
1976年月日 - 朱辉珉(1913-)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参谋长
1980年2月日 - 黎德英(1920-)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4月27日 – 王承武(追授)(1910-1980)前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2年月日 – 黎献梅(1915-)国会卫生社会委员会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陈文光(1917-)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12月日 - 裴逢(1925-)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后勤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陈森(1918-)国防部副部长
1984年12月日 - 冯世才(1920-)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12月日 - 黄明草(1919-)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1984年12月日 – 武凌(1925-)陆军学院院长
1984年12月日 – 谭光忠(1923-)第一军区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军区司令兼党委书记
1984年12月日 - 阮决(1921-)第三军区司令兼党委书记
1984年12月日 – 黄琴(1920-)第四军区司令
1986年月日 - 黎光和(1914-)国防部副部长兼监察委员会主任
1986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国防部副部长
1986年12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军区司令兼党委书记
1986年12月日 - 段奎(1922-)侵柬越军(478兵团)司令1986年月日 – 黎玉贤(1928-)侵柬越军(478兵团)副司令
1986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二军区河江前线指挥部司令
年月日 – 陶庭练(1928-)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92年7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1998年1月3日 - 范文茶(1935-)国防部部长
年月日 – 黎明香()公安部部长
年月日 – 黎鸿英()公安部部长
年月日 – 黎文勇(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范青银( )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冯光青 ( )总参谋长
中将
1958年8月31日 - 黄文泰(1915-1986.7.2)人民军军训总局主任
1959年8月31日 - 陈文茶(1918.1.15-)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61年月日 - 双豪(1920-)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
1970年月日 - 阮文荣(-)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1974年月日 - 阮敦(1923-)国防部副部长
1974年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兼第1军军长
1974年月日 - 王承武(1910-1980)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月日 - 陈森(1918-)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月日 - 陈粱(1913-)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月日 - 陈贵海(1913-1985.1.11)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月日 - 范杰(1919-1975.1.23)总参谋部情报局局长
1974年月日 - 黎献梅(1915-)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范玉茂(1919-)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黎光道(1921.8.8-)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人民军总后勤局主任兼党委书记
1974年月日 - 黎光和(1914-)筹建第1军
1974年12月日 - 朱辉珉(1913-)第五军区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黄明草(1919-)第五军区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黎德英(1920-)第七军区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陶文张(-)第七军区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凭江(1917-)西北军区司令兼政委
1974年12月日 - 陈文光(1917-)广治-承天-顺天前线指挥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童士元(1922-)559司令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陈南忠(1917-)南方临时革命政府国防部部长
1974年月日 - 阮氏定(女)(1920-)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陈度(1922-)南方解放军总政治局主任
1974年月日 - 陈文名(-)四方联合军事委员会成员
1974年月日 - 陈大义(1916-)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74年月日 - 陈决( )内务部副部长
1974年月日 - 高登占( )后任内务部副部长
1974年月日 - 黎广波(1915.04.21-1988.03.19)后任国会民族委员会主任
1974年月日 - 陶山西(-)后任炮兵司令
1974年月日 - 潘仲慧(1918-)交通运输部部长
1978年月日 - 苏记(1917-)在苏联疗养
1980年1月日 - 高文庆(1917-)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1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军区司令兼政委 党委书记
1980年1月日 - 段奎(1922-)第五军区司令兼政委
1980年2月日 - 冯世才(1920-)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2月日 - 裴逢(1925-)人民军总后勤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甲文纲(1921-)海军司令
1980年月日 - 武凌(1925-)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1980年月日 - 陈伯清(-)内务部副部长1980年02月日 - 武春苫(-)国防部副部长
1980年2月日 - 谭光忠(1923-)第一军区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黎灵(1925-)第二军区政委
1980年2月日 - 阮决(1921-)第三军区司令兼党委书记
1980年2月日 - 黄琴(1920-)第七军区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军区副司令
1980年2月日 - 童文贡(1918-)第七军区副司令
1980年月日 - 单文公(-)越军驻柬埔寨战场副指挥
1980年2月日 - 黎玉贤(1928-)侵柬越军(478兵团)副司令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2军军长
1980年月日 - 黎光武(-)总参谋部情报局局长
1980年月日 - 黎绪同(1930-)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1982年月日 - 黄世善(1921-)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经济建设局政委
1982年12月日 - 阮南庆(-)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82年12月日 - 黎文知(1925-)人民军总技术局主任
1982年月日 - 黄文泰(1920-)人民军总技术局副主任
1982年月日 - 范洪山(1922-)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83年月日 - 邓武协(1926-)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83年月日 - 黄方(1925-)军事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1984年11月日 – 陶庭练(1928.1-)空军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邓京(1921-)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月日 – 尹岁(1926-)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12月日 – 阮世奔(-)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12月日 – 黄文庆(1923-)人民军副总参谋长
1984年月日 – 单成(-)人民军总后勤局副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阮政(1917-)人民军总后勤局副主任
1984年月日 – 阮伯发(1919-)海军原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丁文绥(1912-)边防部队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何玉肖(-)边防部队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卢江(1923-)首都军区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梁俊康(-)第三军区副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杨巨浸(-)第七军区副司令
1984年月日 – 陈海奉(-)第七军区副司令兼胡志明市司令部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陈严(-1985)第九军区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阮真(1926-)第2军军长
1984年月日 – 南龙(1920-)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1985年月日 – 阮辉章(1930-)第五军区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5年12月日 – 阮春皇(19174.8-1987.5.19-)军事历史院专员
1986年月日 – 丁善(1923-)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后勤局主任
1986年12月日 – 陈清慈(-)人民军总技术局副主任
1986年月日 – 阮 和(1925-)驻老挝第678兵团司令
1986年12月日 – 阮崇览(-)广宁特区司令
1986年月日 – 张公道(1921-)政治军官学校校长
1986年月日 – 谭文魏(-)第一军区副司令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
1986年月日 – 黎春溜(-)政治学院院长
1984年2月日 – 潘平(19223.15-1987.1.12)总参谋部情报局局长
1989年8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90年月日 – 范文茶(1935-)第三军区司令
1992年8月日 – 范青银()空军司令
1998年4月日 – 黎文勇()人民军总政治局副主任
1999年12月日 – 冯光青()第一军区司令 越南人民军陆军的领章
越南人民军1948年实行军衔制,设有大校军衔,但只是作为校官的第三级,没有设置上校,分为大校、中校、少校。1958年以制度上学习中国为主重新评定军衔,设置了四级校官,大校为校官最高级别,一直到80年代前期,大校军衔一直存在于越军军衔体制内。图案为两杠四星。1982年5月,越南颁布《人民军军官法》再次修改军衔制,当时是学习苏联经验,取消上校军衔,校官为大校、中校、少校,原被授予上校军衔者一律改为大校,但是大校的标志改为两杠三星。1990年12月修改《人民军军官法》,又恢复上校军衔,直到现在越南人民军的校官军衔还是四级。目前越南校官为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军阶
特任 大元帅 / 元帅
将官 大将 - 上将- 中将- 少将 - 准将
校官 大校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尉官大尉- 上尉 - 中尉- 少尉
准军官 准尉
士官 士官长 - 上士 - 中士 - 下士
士兵 上等兵 - 一等兵 - 二等兵

㈧ 排除五大,日印,越南军事是不是挺强的

如果排除五大,

  1. 印度本身是一个强国,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属于第一,而且在全世界军事实力排名位列第五。只是小步跑快了,导致经常发生什么事故,或者设计什么不可靠。也因为这几点被戏称印度“阿三”,但排除这些事故,印度本身是个强国是没有错的。

  2. 日本因为战后的限制,军队的规模不大,随着近些年扩军,同样形成了颇为不弱的军事实力。日本目前总兵力33万人,现役25万左右,此外还有美国3万左右的驻军。其中陆上自卫队达14万左右,五个方面队,辖15个师,两个混成旅。装备各型坦克1000量左右,作战飞机500架左右,装甲车近1000辆,火炮接近8000门。海上自卫队有4万人,各型驱逐舰加护卫舰50余艘,此外日军海上自卫队舰艇一直都是按时退休,也就是说战争爆发时可以拉出来修理后再次使用。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是我国海军的大敌。航空自卫队同样有4万余人,飞机近500架。

  3. 但如果说到越南的话。。。越南虽然有50万总兵力,但是陆军坦克型号多而杂,海军只有少量的基洛级潜艇和一些老旧护卫舰,空军的主力还是米格21。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有很多的兵源,他有170万左右的民兵自卫队,还有充足的预备役。强国的话也可以算得上。望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越南有多少军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旅游去哪里好 浏览:782
印尼出入境可携带多少美金 浏览:2
中国历史有哪些侯爷 浏览:262
伊朗回国第一入境点是哪个城市 浏览:673
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杀伊朗总统 浏览:152
伊朗为什么开放 浏览:393
英国为什么不并入印度 浏览:350
以色列和伊朗战争哪个伤亡最多 浏览:875
本届意大利有哪些米兰球员 浏览:28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浏览:199
与英国相邻的国家是哪里 浏览:6
怎么做的印度飞饼又脆又好吃 浏览:825
中国哪个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浏览:866
为什么国内无印尼的榴莲 浏览:711
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知乎 浏览:427
日本为什么在印尼建厂 浏览:387
越南春卷皮怎么做千层蛋糕 浏览:793
越南拍手是什么意思 浏览:994
五英镑在英国可以买什么 浏览:378
越南自媒体比较活跃的主播有哪些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