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1972越南战争蒋介石怎么做的

1972越南战争蒋介石怎么做的

发布时间:2024-01-09 18:30:45

⑴ 1974年西沙海战,蒋介石直接给解放军“让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军开始逐步撤离越南战场,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北越倾斜。然而,撤军并不意味着美军对越南局势的干涉就此罢手 。 在正式撤离之前,美军留下了当时一批最为先进的军舰,将它们移交给了南越 ,这让南越的海军一度成为了当时亚洲海域较强的军事存在。

而南越在获取这批美军装备后,便开始在周边横行霸道,并将它的野心投注在了当时和我国交界的西沙群岛——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沙群岛就已经被勘探出有丰富的石油矿藏 。如果南越在当时控制西沙群岛,并成功勘探石油,那么对于南越的经济发展,乃至越南战争未来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国领导向来高瞻远瞩,在南越做出进先一步的行动前,便做出了对西沙群岛的防御措施。1973年12月,隶属于广东水产厅管理的南海水产公司派遣出南渔402、407号渔船,前往西沙群岛附近进行捕鱼作业。 此番既是为了我国沿海省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国对西沙群岛有着不容置疑的主权 。后来,为了方便捕鱼作业,我国还在隶属于西沙群岛的琛航岛上建设工厂、无线电台等设施,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西沙群岛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军的海军军备后,于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们要计划在西沙群岛开采石油 ”,然而当南越政权浩浩荡荡地带着舰队,来到西沙群岛时,却只看到了岛屿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无理忽视了中国的合理要求,并且随后还派遣了2艘驱逐舰,载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岛,将中国工作人员曾插上的红星红旗拔下,换上南越国旗。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 我国最终做出决定——对南越舰队进行自卫反击。

但是,对当时的我国而言,是否真的对南越进行自卫反击的军事行动,还是有很多疑虑的: 1972年,中美两国刚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如果战争规模扩大,也会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增添许多新的未知数。 同时,北越和南越之间的越南统一战争也在持续,北越如何看待中国和当前南越之间的争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南越海军在当时确实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部署在西沙群岛的海军军舰总吨位高达5983吨 ,且均为美式舰炮, 而我国后来参战的海军吨位数仅有2530吨 —— 更为重要的是,自建国以来,我国当时还未发生过与他国进行的大规模海上自卫反击战。

但是,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一直是我们的原则和底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我国最终还是决定了: 为了西沙群岛的主权,人民解放军海军不惜为之一战。 1974年1月17日,我国南海舰队派遣出271、274号等六艘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待命,由魏鸣森等人在西沙组成海上临时指挥所,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但在临行之前,周总理特地嘱咐: “我们既要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但同时也要避免战争扩大。”

而南越海军也不甘示弱,在意识到我国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之后,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军舰抵达西沙群岛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军舰和我国海军四艘军舰相遇发生对峙——但是,我军当时海军军舰的单体吨位,要小于南越,而且当时南越的美式军舰普遍采用的是火控系统,而我国海军军舰多数还在采用人力发射火炮。见我军装备有劣势,南越海军便一时产生了轻敌的心理,率先对我军发起进攻。可是,南越海军配备的火力是远程舰炮,而我国则是近程的小口径火炮,为了调整发射距离, 南越海军浪费了很多时间,而我国海军则咬紧南越海军的尾巴不放,最终把南越海军舰队逼到了劣势发射距离 。 在我国小口径舰炮的齐发之下,南越海军舰队遭到重创,同时得到前线已经爆发战斗的2艘中国潜艇也及时赶到,改变了当时的战力对比,吃亏的南越舰队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战取得胜利之后,我军已经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权,而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作战的许世友则下令趁机进行登陆作战。最终在1月20日,我国解放军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成功在甘泉岛滩头登陆,对侵占我国领土的岛上南越军队发动进攻, 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南越岛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为了我军的俘虏,其中还有一名当时未撤走的美国顾问。

经过一系列战斗,我国海军击沉南越军舰2艘,击伤南越军舰3艘,击毙、俘虏南越部队人员近百人。自恃有“美式军舰”的南越首次海战,便被我国打得落花流水,于是便恼羞成怒地决定再次派遣6艘军舰,和我国海军进行“决战”。同时, 南越方面还向当时驻扎在亚洲海域的美军“第七舰队”发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舰队能够一起加入对中国海军的战斗中 。

虽然中国的此番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并不想让战争扩大,但在面对着南越方面继续调集军舰,并向美国第七舰队呼救的举措时,我国还是决定从东海舰队中调动3艘导弹护卫舰秘密南下,支援当时和南越进行对峙的南海舰队。但是,考虑到我国大陆同蒋介石的关系,当时从东海到南海调集舰队一般是走巴士海峡,而不是最近距离的台湾海峡。 可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毛主席最终批示“就从台湾海峡过! ”。 最终,这3艘导弹护卫舰于1月23日成功渡过台湾海峡,抵达广东潮阳企望湾待命,改变了西沙群岛中越两国力量的对比形式,也为后来中国西沙海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3艘导弹护卫舰是如何平安驶过台湾海峡,最终改变西沙海战走向的?近年,有网上流传出“ 是蒋介石下令,让台湾方面舰队给解放军海军让道,并且开出航行灯为我军指路 ” 的说法,认为是蒋介石在关键时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战的胜利。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当时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是我军的“秘密行动”,在此次军事行动前,我军从未将这3艘导弹护卫舰的行军路线透露给任何一方,包括台湾当局。在整个航行中,3艘导弹护卫舰也是“熄灯航行”,“电报只接不发”。因此,蒋介石提前得知我军行动,并且下令让海军“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开航行灯我我军指路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台湾海峡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就算是蒋介石下令要“开航行灯”,对于我国舰队而言那点微小的灯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航行的过程中,确实在台湾海峡的乌丘以东海域遇到了国民党方面的一支驱逐舰编队,但是这支驱逐舰编队并未对我国的导弹护卫舰进行拦截,而是在见到我国军舰后主动退离,并未进行任何接触—— 至于这支驱逐舰编队为何退离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湾当局对此也未做出过任何表态。

最终,美国方面也拒绝了南越“请求第七舰队出兵”的要求,并且对南越和我国爆发军事摩擦“深表遗憾”。而南越见美国未做出进行军事援助的表态,之前对我国西沙群岛的蛮横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终, 西沙海战我国以付出18名解放军战士生命的代价,获取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捍卫西沙群岛事业的终点。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北越政权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对我国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领土诉求,并且多次和我国产生摩擦, 1988年,中越两国之间的赤瓜礁海战爆发——但这场战役最终也是以我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家捍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从未动摇,而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应有的良知。

⑵ 西沙海战:一场由两代最高领导人,一位开国元帅参与的“小”战役

导语:

西沙海战,全称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与越南,准确的是 南越海军 舰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海战发生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 既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主席生前决定打的最后一场仗。

从规模上来看,西沙海战甚至小到不能被称为一场战争,但是就这么一场毫不起眼的“小”战役,却 是毛主席亲自决定,邓小平和叶剑英具体负责,许世友指挥下打的。

那么西沙海战究竟有何特殊之处,需要新中国两代最高领导人,一位元帅,一位开国上将这么豪华的阵容参与呢?又对后世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决定》,代表着历时数年之久的越战即将终结,南越政权虽然还在和北越抗衡,但没有了美国的支持,越南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

到了1974年,南越政权在越南本土的战局中已经全面告负 ,却在此时主动入侵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挑起了战争。

那么为何南越政府要在本来就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下,又招惹中国这个强敌呢,难不成他们是疯了?

实际上,南越政权之所以在1974年入侵中国的西沙群岛,正是其不甘于被北越统一的最后一搏。

事情的症结,其实得从1968年说起,当时,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出了一份勘察报告,这份报告里指出,中国南海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引起了周边诸国的觊觎。

其后,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南海的巨量油气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南越政权在这个时候侵略中国西沙群岛,其实就是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同时试图以油气资源,将美国重新拉入战场,从而改变自己在越南战争中不利的局面妄想之举。

但是,一来当时的开采技术还不够成熟,南海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短时间内没法大规模的开采,而美国经济又因为越战陷入低谷,当时的美国政府急于摆脱当前的困境,对这种长线布局的事情不感兴趣。

二来当时美国反战情绪强烈,就算美国政府想吃这块诱饵,国内民众也不会答应刚刚摆脱越战的美国,重新卷入一场可能发生的,与中国的冲突之中。

在这种局面之下, 西沙海战就变成了中国海军与南越海军之间的战争。但是,别看南越只是一个小国,当时的海军舰艇却比中国还强大,这也是他们敢于火中取栗的原因所在。

那么,中国人民海军,又是如何以弱胜强,取得西沙海战的胜利的呢?

中国人从不主动寻求战争,但总有一些不长眼的国家将这种热爱和平当成是恐惧战争,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西沙海战和其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是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当南越海军侵占我西沙群岛的时候,打不打,怎么打的问题,就摆在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面前。按照一般人理解,西沙群岛远离大陆,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影响也不大,再者中国海军的力量也不如南越,似乎应该采取更稳妥的方式应对。

但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看到的事情,永远不是当下,而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不说西沙群岛本来就是中国领土, 仅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越南战争进入尾声,统一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如果坐视南越占领西沙群岛,那么后来统一的越南势必要继承这种占领,而一个统一的,有着苏联在背后支持的越南,势必要更加难以对付。

换句话说, 西沙海战在南越政权还存在的时候打,那么就只是中国与南越这么一个小国的战争,而一旦越南统一后再打 留给后人的肯定是一个大麻烦。

这显然不是毛主席的作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主席晚年一直“左”,实际上就是一种老父亲的心态,他恨不得把中国所有的问题和隐患,都在自己手上给解决了,怎么可能把这么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大麻烦,留给后人呢?

所以在明知道中国海军不如人家装备精良的环境下,毛主席坚决的做出了打的决定。并且让邓小平和叶剑英这两位共和国的元老在中央负责,许世友这个亲信大将亲自指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西沙群岛夺回来。

这场战争之中,仅从军舰的大小上来看,中国是明显吃亏的。南越出动的李超杰号,陈平重号军舰,都是标准排水量2040吨的大舰,而中国参展的四艘战舰加起来,才1700多吨的排水量,加上潜艇什么的,总共才2500多吨,而南越舰队总吨位达到5900多吨。

然而,总 排水量是中国两倍还多的南越舰队,实际上是空有其表,吨位虽大,火力还不如中国的小舰。

同时,中国海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也是西沙海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当时我军参战的389舰受伤,几乎要沉没, 舰长直接下令撞击敌舰,生生把一场现代海军作战打出了复古风。

双方军舰靠近的时候,中国海军战士直接拿手榴弹往对方军舰上扔,甚至用来攻击坦克的反坦克火箭筒都派上了用场。南越海军都被打懵了,海上作战怎么还有这种操作?以至于战后他们一直以为攻击他们的反坦克火箭筒,是中国人的导弹。

就这样,中国海军以弱势装备,打赢了这场规模虽小,但意义深远的战争,夺回了被南越海军侵占的珊瑚岛,甘泉岛金银两岛,保卫了国家主权。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对国际局势的把握,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西沙海战之中,越南海军曾数次向美国求援,然而当时陷入冷战不利局面,急需要拉拢中国的美国保持了沉默,确保了中国西沙海战的胜利。

很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人一句名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在西沙海战开始以前,实际上中国与北越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当时台湾省的蒋介石和南越都是反共的。 但战争之后,双方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蒋介石宣布申明说西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实际上是支持了这场战争的中国立场。

而同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北越,却申明说领土问题应该谈判解决,实际上是站在了南越一边。

只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至少蒋介石那一代的台湾省,在主权问题上,与大陆是一条心的。

西沙海战的胜利,在当时看来意义远没有现在重要,毛主席这一招看似“闲棋”的布置,对于当下中国的南海战略,可谓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没有当时那场战争,中国虽然富强起来了,但在国际格局日渐复杂的现而今,想要再将触角伸到南海,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比那时更大。而且这不光是代价的事情,还有一个抢占先机的问题。有些机会,错过了再想遇到,就很难了。

74年西沙海战的胜利,不仅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抢占了先机,更重要的是真正在该地区站稳了脚跟,不仅保护了西沙群岛的固有领土,在其后的南海诸岛与其他国家的纷争上,也有了更靠前的战略支点,这种战略意义,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比拟的。

如果在近现代世界 历史 上,要评选前三位最具战略眼光,同时又精擅政治微操的政治家,那么毛主席一定在列。

1974年,距离毛主席逝世只有两年了,当时81岁的毛主席其实已经病痛缠身,但他依然凭借杰出的政治智慧与眼光,用一场“小”战争,为后来的中国南海战略,奠定了百年之基。

正如他在近现代史上一贯所做的那样,于重重迷雾之中,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直到很多年后,世人才能理解他的远见卓识。

如今,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通过南海这个窗口,迈出了自己复兴路上的重要一步。正如网上所说的那样:这盛世,如您所愿!

借用网上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好吧,我还是结不了尾,忍不住要说一句:毛主席万岁!

⑶ 如何评价蒋介石呢

只想谈谈作为一个个体的蒋介石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琐事,或许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蒋介石的可爱之处!
1、蒋介石坚持了五十七年记日记的习惯。自1915年到1972年(也就是蒋介石去世前的第三年),蒋介石一直坚持写日记,很少间断。仅此一点也就可以说明蒋介石先生毅力是过人的!也许笔者孤陋寡闻,但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能坚持五十多年写日记的人的确不多!
2、蒋介石几十年的照片中一贯坚持了军人的身姿。这一点笔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大家的认识都是比较一致的。很多曾经当过兵的朋友可能会有体会,一个人几十年在各种场合保持一种军姿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3、与宋美龄结婚后的蒋介石改变了年轻时好色的毛病!如果称年轻时的蒋介石为浮浪子弟,恐怕丝毫不为过。但1927年蒋介石结婚后一直身居高位,能做到痛改前非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4、蒋介石在长达五十七年的日记中笔迹始终保持笔笔不苟(杨天石评语)。写日记是一件很私人的活动,而能在如此长的时段内保持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可见其毅力之强!
如此等等,可以列举的细微之处还有很多,比如蒋介石在生活习惯上一直坚持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我想也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大是大非暂且放在一边,从生活的一些细微之处,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蒋介石的一些过人之处与可爱之处!也许我们试着从人性的角度来评点一些历史人物可能会得出与通常的理解不太一致的结论来,不是吗?

⑷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战例

外国的可以写越南战争,美国集结其他多国帮凶,以联合国军之名出战,在舆论宣传上占有大量的优势,武器科技更不用说,但是越南人民利用当地丛林密部潮湿闷热的地理优势,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敢于牺牲自我,硬把美国打了回去.典型的天时不如地利人和.另外,解放战争是个相当典型的战例.下边是转贴的,懒的自己写了,你看看能参考不.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解放军挫败。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其中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同时潜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3月—1948年9月)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面对20余万国民革命军,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谎报大胜。同时解放军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最终放弃了陕北高原的战斗。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全线撤退。由此,人民解放军军力上升至280万人,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民革命军决战的实力。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第三阶段——战略转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
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民革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先后占领了锦州、长春、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由于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攻打金门失败。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7月解放兰州、西宁,9月解放宁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攻克湖北.湖南和广西,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率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贺龙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敌宋希濂、罗广文兵团大部。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成都,当日重庆解放。
1949年11月初,云南省主席卢汉和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云南通电起义,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迅速攻占邛崃和雅安,在成都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外逃的道路被全部封锁。
此时蒋介石仍想死守成都,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而当时国民党手中的大城市也只有成都和宜宾了,宜宾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共地下党郭汝瑰时任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专门负责宜宾防务。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主动找到解放军要求起义,12月11日长江重镇宜宾和平解放。而前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逃离成都,前往台北。随后第二野战军进至大邑,新津。胡宗南也逃离成都,成都市区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开始谈判,12月30日,贺龙率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昆明,并相继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解放。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

淝水之战

--------------------------------------------------------------------------------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希望能有参考下的价值!谢谢的!!

⑸ 蒋介石做过什么好的事迹

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 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同小可的人物:这种人的勇气、工作能力、个人意志及其精 力——全部耐力——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这种人对他们的时代和后世的不同影响取决于 他们从事活动的政治背景、他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以及他们国家的大小、国力或重要性。 我们大家今天还受到列宁和斯大林的影响。希特勒曾给他那一代人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丘吉尔由于打败希特勒这一贡献使他在未来的岁月里留下了烙印。佛朗哥和铁托改变了他们 国家的面貌,就象穆斯塔法·基马尔从前改变了一代人一样。 历史的偶然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另一个更加独特的人物—— 毛泽东共同统治中国并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 这也就是说,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 他的运气糟糕透顶,同样,他的错误也的确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蒋介石就是蒋介石,因此他做什么都要做得彻彻底底。 按男人、军人、作家和思想导师、政治家和领袖等不同身份对蒋介石进行研究是毫无意 义的(就象不能这样研究戴高乐一样)。动机、失败和成就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令人难分难 解。 蒋介石无疑将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中,而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叙述这个重大失败的背景,以便寻找其原因。 事实上,我在叙述过程中就特别强调了蒋介石所犯的疏忽和失职所造成的错误,我也指 出了围绕着他的种种不幸,不管这些不幸是否影响到他避免错误的努力。现在,若把所有这 些因素都加以考虑也许是有用处的。 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 很少的缘故。 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 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 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尽管他也有社会理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这些理想被置于次要地位。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点。 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6 皇歉脑臁T谒 蠢矗 畲? 的罪行莫过于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三处矛盾,其中之一是虽然他能够对敌手残忍地进 行报复,并常常采用立即审讯及处决的办法,但他缺少彻底地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暴君所具 有的那种残酷的性格。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 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 在20年代,蒋介石曾有一段时间把中国共产党叫做“傀儡”,但在共产党自我证明他 们独立于莫斯科之后的很长时间,甚至是在60年代中苏大决裂以后的时间里,他仍然这样 称呼他们。 一个假的标签会很快破坏贴标签者的信誉,看来蒋介石对这种问题缺乏认识。 蒋介石用惩罚或将予以惩罚的警告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培养人们对他的忠诚,出于 这种想法。他不允许任何不愿执行其命令的事出现,并且一定要使他的政策得到忠实的贯 彻。 他曾表示,这样就足够了。如果发现他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他就会大发雷霆,下令枪 毙一两个或者进行讨伐。但是并没有群众机构来确定政策对人民的影响是否已达到了预期效 果,也许在这一点上和毛泽东明显地不同。 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毛泽东无疑也占了上风。 深入地研究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认为我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崇拜者;但是马克思主 义作为反宗教的力量;列宁主义作为革命的策略,却是不容否认的。 毛泽东看到了接受马列主义的可能性,并使之适应中国这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实 际情况。他还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潜在吸引力,而这些知识分子已经丧 失了他们的根基。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却疏远知识阶层,使他们无路可走,只有靠拢毛泽东和中国 共产党。 正是孙中山,不是蒋介石,接受苏联代表如鲍罗廷的建议,按照共产党的路线改组国民 党。 蒋介石很欣赏从他开始的一切权力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 但是,毛泽东赢得了农民,而蒋介石却听信地主残酷地对待农民,而且很久没有解决土 地改革的问题。

⑹ 74年中越海战,将介石说了什么话

回一楼:其一,74年西沙海战中方参战的六艘舰艇全部来自南海舰队,分别是271号、274、281号、282号猎潜艇、396号、389号扫雷舰,如果这几艘舰艇中有后期增援的,那也无需通过台湾海峡;即使需要其他舰队增援也是就近从东海舰队调兵增援,不知楼主下文中所说的北海舰队真的是为了上文中所提的兵贵神速吗;其二,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痛击已不再向解放军海军主动攻击,解放军也不主动打击对方,大陆的舰船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未受拦截已成多年惯例,何来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峡一说;其三,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台湾海峡最窄处也有130公里,请问有什么样的照明灯能够照得了这么大的一个距离,所谓国民党军舰和一些军事要塞都打开照明灯为北海舰队的官兵护航这种无知言论也只有楼主这样的人才会相信;其四,台湾当局自60年代同美国、韩国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权,在西贡派驻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派出空运人员协助南越军队作战。蒋介石特别欣赏的将领胡琏便长年以“大使”身份驻在西贡,向南越军提供“剿共”经验,结果其住所还受到越共游击队的爆炸袭击。1973年春美国从南越撤军后,台湾军事顾问团仍留西贡,在此后两年间继续向其提供军事援助。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南越海军发生西沙海战后,台湾当局继续支援南越当局。驻太平岛的国民党军还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军舰艇靠岸便开火,而南越舰艇靠近则“劝他们离开”,其立场站哪一边不是清清楚楚吗?1975年4月,南越政权遭越南人民军总攻而崩溃时,台湾军事顾问团坚持到最后才撤离。西贡政权末代“总统”阮文绍因怨恨被美国抛弃,选择了台北作为逃亡后的栖身地,以显示感激之情。这些史实,在当年是关心国际时事的人所共知的。楼主在这说蒋介石在大陆与南越政权发生冲突时“协助”大陆,真不知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还是别有用心颠倒是非。

阅读全文

与1972越南战争蒋介石怎么做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芒果什么时候才能出国 浏览:419
汉朝时期的中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618
去越南入境能带多少钱 浏览:972
印尼一方沙子多少钱 浏览:87
印度的瑜伽术怎么来的 浏览:569
英国皇室钱哪里来的 浏览:1000
办中国信用卡多久能审核通过 浏览:39
越南dunk怎么辨别真假 浏览:533
意大利语gratis是什么意思 浏览:518
印度政府为什么治理贫民窟 浏览:932
中国同印度交界是哪个省 浏览:471
印度疫情怎么传入广州 浏览:208
印尼炒饭英文怎么说 浏览:988
去越南贩牛到中山需要多少关税 浏览:228
蚌端口市中国印总共多少户 浏览:948
印尼野生白花胶是什么鱼 浏览:164
申洲为什么要选择越南 浏览:329
印尼虎是什么科 浏览:315
当下的印度应该怎么做 浏览:625
越南人说中国话是什么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