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的习俗是什么
1、插桃枝
是越南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临近春节之际,越南家庭都会到超市中去购买大株桃枝,带回家后插在门口或者客厅以作为春节期间的家庭装饰。
桃枝寓意驱鬼驱邪,在中国古代即盛行以桃木剑作为驱邪的法宝,时至今日插桃枝已经不再为中国春节的习俗,被贴门神辟邪所取代,但越南依旧很好的保留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除却插桃树枝之外,金橘枝也是要常备的,寓意财源滚滚,吉祥如意。
2、祭祖
越南春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即扫墓,在春节前扫墓寓意请祖先回家过年,早在成书于14世纪的《安南志略》中便有民间在元旦“杯盘祀祖”的记载,越南在年底扫墓,与中国在清明扫墓不同。在越南清明节并没有被当做节日记载,仅仅是附录于寒食节之后。
有学者研究,越南之所以没有按中原王朝清明祭祀祖先的习俗办事,和其所处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越南地处亚热带,春节干热风大,极易着火,而年底刚过雨季,草木旺盛,将其根部拔出后可以防止杂草侵扰墓地。
3、采禄亦
是越南春节十分重要的习俗,采禄实为采“绿”,因二字在越南发音相同,故采绿被称为采禄。采绿叶的习俗就是要把折下的带有绿叶的树枝带回家。
在中国古代,采绿是人民的一项重要活动,后传至越南。但在今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采绿的习俗,但越南一直保留至今。因绿与禄谐音,故采绿寓意为在新的一年官运亨通、万事如意,所以除夕采绿叶十分重要。
(1)越南人结婚新郎要喝什么酒呢扩展阅读
1、越南婚俗
在越南北部蛮族的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有旧的情郎。如果确定与一个人订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断绝关系。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住在新郎的洞房里,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最后一夜,以示“谢恩”。
2、越南端午节
越南的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食粽子的习俗,还有端午驱虫习俗。节日清晨,父母为子女准备糯米酒酿、黄姜糯米饭及桃、李、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
南方一些地区让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鸡蛋和饮椰汁,大人饮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② 求一篇关于越南婚礼习俗的论文,感谢!!
越南的婚礼习俗。烟台婚礼策划的婚礼开始了,新娘薄施粉黛,秀发披肩,身穿越南民族服装---锦缎奥黛,银粉底色上面手绣橘红色的花纹,内着白色锦缎宽筒喇叭裤,将娇小的身段衬托得很优美。司仪在台上主持婚礼,无非是新娘新郎的概况和一些即兴调侃的话。奇怪的是,现场一直没见新郎的踪影。阿杜解释说,越南人结婚分两天办,前一天在新郎家,新娘新郎必须都出席;次日在新娘家办,新郎不出席。这与中国的“回门酒”风俗完全不同。这还不算什么,该国贡族的规矩更怪,男方要先入赘、后娶亲。首先由小伙亲友去提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便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年至12年,现在缩短为三四年。
阿翠家的婚宴菜肴以冷盘为主,这与炒菜为主的中国婚宴差别很大。此外,越南人吃各种菜都喜欢沾着碾碎的花生米,甚至连吃水果也如此,他们认为这样味道最佳。席间上来一道点心,四四方方,上面点缀各种蜜饯丝,呈半透明状,香味奇特,甜糯适中。阿杜告诉我,这道点心里加入了越南特有的数种香料,法国香水就是采用越南出产的香料作为重要元素制成的,说话间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在回仙山工业园区的路上,我问越方的阮主任,越南婚礼为什么要在中午举行?阮主任解释说,新人必须在太阳下山前圆房,否则不吉利。更有意思的是,在越南北部一些村落,姑娘要在新婚前夜找旧恋人共度最后一晚,作为对过去的告别。这种做法是被当地人的道德观所接受的。此后两人再不来往,女方要完全忠于丈夫。
从河内到仙山工业区大约20公里,途中不时看到街边临时搭起的蓝色大棚,不下十来个。阮主任说这些都是婚礼大棚,是周末的一大街景。这些婚礼大棚占据着人行道,交通管理部门基本不管,左邻右舍态度也很宽容。越南人结婚年龄比中国人小了许多,一般女子20岁、男子22岁就差不多成家了。越南政府规定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所以近年来越南人口暴涨,已达8000多万。
在越南工作期间,笔者参加了河内姑娘阿翠的婚礼,结果发现越南婚俗既有同中国的相似之处,又有些闻所未闻的古怪讲究。
新郎按规矩不在婚礼上露面
越南实行6天工作制,所以婚礼大多定在周日举行。一个周末的上午,笔者应邀赶到位于河内市的阿翠家参加婚礼。司仪把我引入临时搭建的婚礼大棚。我打量四周,婚礼大棚由钢管和海蓝布搭建而成,正面是主席台,挂着紫红色绒布幔,上面贴着银底的红色汉字———“双喜”,中间是表示婚礼具体时间的阿拉伯数字,边上点缀着常青树和白鸽,烘托出浓重的喜庆气氛。主席台右侧放着一台大彩电,背后是一套组合音响,都是中国货。电视里正在播放具有浓郁越南特色的滑稽节目,风格颇像上海的滑稽戏,围坐观看的宾客们不时发出笑声。与中国的大圆桌不同,婚宴使用长条形桌子,每张桌子围坐6位宾客,一共30桌。
翻译阿杜把笔者介绍给大家,新娘子的母亲一听说我是中国人,连忙走上来寒暄,高兴得合不拢嘴。阿杜告诉我,有外国人参加婚礼是件特有面子的事。我私下问他,越南有没有送礼金的风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我赶快掏出钱让他送过去,生怕失了中国人的礼数。
③ 越南京族的订婚-婚礼-婚后的礼仪
越南的朋友打电话来说她要结婚了。她是越南来中国的留学生,回国前说她结婚一定要我去参加她的婚礼。为了好朋友的婚礼,我完成手上的工作,开始简单的越南旅程。越南有50多个民族,京族是人口最多的,占全国人口数的80%以上。这次的越南之旅让我领略了一番别有滋味的京族婚礼。京族婚礼保留着原有的特色:第一步是订婚,小伙子跟着父母、伯伯、哥哥、姐姐一家人来到姑娘家。女方接过礼物,请他们喝茶,两个家庭证明他们的爱情。从订婚到结婚,一般为6个月,由男女双方父母商定结婚的吉日。结婚那天,新娘穿一身红色民族服装。男方家接亲时,有两个儿童提着小灯笼,两个青年举着大灯笼和一个挑着礼担的人走在前面,父母和亲戚走在后面,礼担上放着蒌叶、槟榔、两瓶喜酒、一头烤全猪和一盆糯米饭。新郎穿着新衣手拿一朵鲜玫瑰花。新郎长得还挺帅,到了女方家门口,女方放鞭炮,将礼品送入后,两亲家礼节性叙谈,父母再次叮嘱新娘到新郎家该怎么做。接着就是新郎帮新娘戴戒指。看着她父母脸上幸福的笑容,就知道他们对女儿的婚事很满意。接着是男女双方的父亲和两个新人一起拜女方的祖先,双方母亲互换戒指。双方父母一起喝酒,新人共饮一杯酒祝贺今后共同的幸福生活,最后就是朋友们一起干杯祝福。接新娘的花车装扮得很漂亮,女方父母是不许跟去的。新娘坐上花车,这样她就算是嫁出去了。跟着花车到了新郎家。家布置得很漂亮。新娘到家门口,由新郎父母带新娘入门,接着拜祖先,举行婚宴,好喜庆好热闹。新娘要3天后才能回家。越南也有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之后朋友说他们两家都是正统的京族,父母也比较传统,所以就随了父母的心愿。“百善孝为先”,京族的传统也是如此。婚礼结束了,看着他们如此幸福,由衷的祝福他们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京族也称越族,人口6579万人,占越南人口的86.2%,是越南的主体民族。过去称他们为交趾人,简称为交人。
京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经济、文化发展最快,居领先地位。因此,对全国的53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京族概况:
广西京族人口1.37万人,是广西少数民族中惟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其祖先于明朝年间由越南凃山—带因捕鱼漂海而落居于广西北部湾的沿岸,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污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等地。
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名为京族。京族有自已的语言,没有文字,绝大多数京族人通用汉语(广州方言)和汉文。京族人喜欢的“唱哈”、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京族主要从事沿海渔业。近年来,京族三岛又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珍珠养殖场。京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京族过去一般多信奉佛教、道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京族习俗 逢年过节都要进行敬一祭神活动。届时要备猪、鸡、鱼拜祖。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习。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京族婚俗
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④ 越南结婚的风俗是什么
一、“初夜”“谢恩”婚俗。
在越南北部蛮族的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有旧的情郎。如果确定与一个人订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断绝关系。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住在新郎的洞房里,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最后一夜,以示“谢恩”。从此之后,也就与旧情郎断绝一切来往,完全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会再有其它的不轨行为了。
二、“抢亲”婚俗。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
如果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备迎娶这位姑娘了。过一些时候,男女双方私下计划,女孩先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抢到姑娘以后,男方要杀猪设宴,庆祝抢亲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里,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说亲。
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举行婚礼,女方派两名代表到新郎家中,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三、“先入赘、后结婚”婚俗。
越南贡族的婚俗婚也很特别。他们的婚姻最主要的特点是,先入赘、后娶亲。
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长和未来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去提亲,带上一包盐、一包茶叶、一捆用来织网的麻绳、一筒酒,晚上到姑娘家。他们一边抽烟,一边喝酒,一边商量儿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先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至12年,现在大致缩短为3至4年。
商定妥当,第二天新郎就要带上被子、枕头和一把刀入赘女家,姑娘的发式也开始改变,把长发盘于头顶,表示已有丈夫。上门郎入赘期间虽然被视为女方家庭的一个儿子,但有约束。如在家里不能坐凳子,不能穿鞋和拖鞋,不能进岳母、嫂子的.房间。岳父岳母吃饭时,上门郎不能睡觉,要为吃完饭的岳父母斟茶水,清晨早早起床为全家人烧水煮饭、撒网捕鱼。
入赘期满之前几个月,上门郎和父母再次造访女家。双方商定迎亲的日期,一般要都选在秋收之后的11至12月间,那是一年收成以后的日子。
迎亲那天,男家的父母、叔伯、舅姨、兄弟一大帮人到女家迎接新娘。贡族姑娘平日穿泰族服装,但是在大喜日子里,就要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新郎和新娘的两家人在房子的楼梯前对唱山歌,女家用切成细丝的芭蕉花拌炒过的芝麻和辣椒,作为下酒菜,请男方的客人一起饮酒欢庆。男方唱罢,饮罢,女方才请男方全体人员入屋。
娘家送给出嫁女儿的回门礼有被子、垫子、衣服、刀、锄头、镐、一头猪、一只母鸡。到夫家时,丈夫的姨妈要到房间里背媳妇,如果新娘是本村寨的人,就要背到男家,若距离远,只象征性地背一段路即可。
这时,女方用有灶灰、牛粪、猪粪拌合在一起的污水泼洒到男方所有来客的头上、身上,屋里屋外。一片混乱,互相追逐打闹,非常热闹。因为有这种婚俗,所以男女双方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准备好两套衣服,先穿旧衣服,待打闹洗干净后再换上新衣。这种类似的婚俗在普拉人、兴门人中也有。
传统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复杂的礼节:说媒拉纤、相亲、索礼、导礼、代茶、报喜事、准备婚礼、娶亲、婚宴、拜高堂、洞房、给婆家做饭、回门。
现在的越南婚礼简单得多,主要包括相亲、彩礼(定礼)和娶亲三个仪式。
相亲:
定亲前家长或者本人到对方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以前,旧社会总是重视男女双方家庭是不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相亲就是有了男女双方的父母的赞成。男方的家长会托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订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时;在实际上,选择订婚良辰吉日吉时是女方的家长决定的。同时,女方家会要求男方家财物,要准备几个聘礼的托盘,7、9还是11个都按照每个地方的风俗,在托盘上放着萋叶和槟榔、茶叶、饼干、喜酒、等等,其中槟榔和萋叶是必须的。
也许你会好奇越南人为什么这么喜爱“7、9、11等”这几个数字呢?而为什么必须要有槟榔和萋叶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数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单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而大多数越南北方人在结婚时多喜欢选择“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双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比如在我的老乡-海防市,海防人喜欢选择“11”。
因为越南俗语有一句:“槟榔与萋叶是故事的开头”。越南有许多老人喜欢嚼槟榔。嚼槟榔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成为越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京族人把槟榔当作爱情的信物,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男青年向女方求爱,没有槟榔可不行,结婚的时候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贺礼。
定礼(彩礼):
彩礼一定要举行提前婚礼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礼是正式给男女双方家人宣布承诺他们的关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礼的托盘,男方家会挑选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分别坐在多少辆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个大托盘。吉时一到,那些三轮车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接亲。挑选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福气和好运带给结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越南婚俗的传
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三轮车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到了女方家后,女方也要派出相称的未婚女子从未婚男青年的手中接过托盘,接着引领男方的贵客进入堂屋,接着大家围坐一堂,参加彩礼有新娘、新郎、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人,大家都穿越南国服,使得整个订婚仪式仿佛变成了越南国服的时装秀,让人大饱眼福。然后,先由女方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致欢迎词,并一一介绍女方家的代表,并简单介绍男女方的恋爱过程。最后双方家长再定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最后,新娘的家长都送给全部未婚女子红包,然后女家邀请男方团留步家里用餐。
娶亲:
与定礼仪式相比,婚礼仪式也有很多讲究。新人不再穿着越南国服,取而代之的是笔挺的西装和洁白的婚纱。清早,新郎家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忙活起来,在男女双方家的门前都贴上大大的红双喜字。到黄道吉日吉时,新郎和新郎家的亲戚向新娘家娶亲。新郎和新郎的家长先进新娘家去,新郎的手中带着一个红包、槟榔、妻叶送给新娘的母亲,新娘的母亲接受新。她陪新郎进新娘的房屋接新娘出来,新郎和新郎家长需向亲戚朋友简单介绍新娘。随后,新人必须祭拜祖宗,并祈祷祖先保佑新人天长地久;最后,并请亲朋好友吃喜糖、喜饼。
现在的越南人喜欢将婚宴设在星级宾馆,更喜欢在自家门口用一个蓝色棚布搭建起房子以便亲朋好友到来时在这里就用餐。在宾馆门口,你会看到摆放着连个红色的心形纸盒。一个写着“新娘”,一个写着“新郎”,这两个盒子是想告诉宾客婚宴是由新娘、新郎两家合办的,男女各方的亲朋好友要将礼金分别放入各自的盒子中,最后各归其主。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奏响,新娘、新郎手挽手,在掌声中缓缓迈上红地毯。
忌讳一年之中连嫁两个女儿。 牛月不嫁娶,怕夫妇俩像牛郎织女一样分离。 举行婚礼之前,新娘和新郎不准见面。 忌讳父母送女儿到婆家。 娶亲的时候,忌新娘出门回头望家里人。 在婚礼不准说不吉的话。 忌用刀或剪子切槟榔送给亲朋好友。 如果新娘出门,在路上碰到别的婚礼团,新娘一定要扔一朵自己婚礼的鲜花在路上。
洞房一定是一个家庭幸福和美满的女人准备的,别人不准进来。
结婚后,过三天新夫妇才能回门拜见岳父岳母。
⑤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礼习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莱州省的芒族(Mang),属于高棉语族的一个分支。芒族人口并不多,只有大约2300人。芒族人成年后,可以自由恋爱结婚,而不是由父母包办定亲,这种习俗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多见。在结婚时,女方家长并不向男方索要聘礼,而是两家把各自的猪,鸡,酒,粮食等凑到一起,邀请全村的人来举行一个婚礼庆典聚会。
结婚后,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离开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带走自己的孩子,必须把孩子留给丈夫家的人抚养。
康族(Khang)人与芒族相距不远,但是风俗却大为迥异。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库哈族的婚礼
在越南的中部地区(广平,广治,承天-顺化省)居住着孟-高棉语族的另一个分支,库哈族(Khua),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当男孩子和女孩子双方同意结婚后,他们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征求意见。如果双方都没有反对意见,就准备举办婚礼了。结婚庆典分为两个阶段,举办两次宴会。
首先是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伙子到新娘家,把满面羞红的新娘子带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两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诉她的父母新娘已经在新郎家了。他们还要带一把剑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并被犒赏一顿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请到新郎家参加婚宴。然后,新郎和新娘一起带着四只鸡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宣布他们结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须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礼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双方家庭的内部事务。第二阶段是请全村人参加的婚宴,由双方家庭共同准备。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他们也可以推迟举行全村的婚宴。
抢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举行婚礼只能在阴历每个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间举行。娄娄族的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他说:“我非常爱你,我将向你敞开我的心扉。如果你也爱我,我就把你带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对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难道不知道我已经爱上你很久了吗?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爱不应该仅仅表现为甜言蜜语。”
这样男孩就明白那个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应该去准备迎娶心爱的姑娘了。
然后过一些时候,女孩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这都是提前计划好了的—她的意中人伙同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后他们再到女孩家把情况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后,男方的家长到女孩家里提亲。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就要接受罚款。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女方要派两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并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礼风俗都有各自的特点。
越南过年习俗: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按越南民间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灵都要回天上去报告这一年的情况,灶王爷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灶王爷一走,就没有神在家看管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洒扫庭除,改建家里一些不敢动的地方,准备过年了。这一天也称之为入除。这与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显然同源。为了好好送灶王爷上路,让灶王爷汇报的时候高抬贵手,人们都要去放生鲤鱼———灶王爷的坐骑。
入除后就得准备年货。从“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年货内容。现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买很多肉以备过年还是必需的。生活再怎么好,这腌制的荞头还是留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成为过年的传统符号。对联尽管还有人买,但由于汉字已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已经不那么盛行了。蕃杆是免除灾祸的东西,不能少。至于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纸命令,废止了这个传统的过年方式。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年粽则是用于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只有1公斤左右,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作为一种装饰,不但家里有,商店里有,连各机关单位也都会摆放。与此同时,各单位都会在门口挂上迎接新年的横幅,就是庙宇等场所,也不例外,因为庙宇是越南人过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各文艺单位也会于除夕晚上,在街头组织演出,以营造过年气氛。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采禄”,通常从寺庙祭祖返回时,随手采摘一根带有绿叶的树枝回家,寓意为采集天地神灵赐给的福禄。这根树枝拿回去后,插在家里的神龛前,直到树叶枯残为止。另一种是带一些果品回来,也称之为“禄”,可以分发给朋友亲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早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冲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自己家拜年的人。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年前都会托一个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舞龙舞狮,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下人棋。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对弈时,由棋手调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有较强的真实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年初一的禁忌也颇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讲粗话、不能借东西、不能讨债;还有不能干农活,否则会惊动土地神,庄稼会遭殃;初一还不能扫地,即使扫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后能动土时再倒。初二、初三两天,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初四,人们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顿团圆饭。正月期间,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统称为“赏春”。有赏水仙花、闹花灯、唱戏、民歌对唱、礼拜寺庙、游览名胜古迹等。
越南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过节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习惯以齐放猎枪代替鞭炮,先到溪边烧香祭礼后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祭祖,饭后不能喝汤,认为喝汤会使庄稼受淹;春节期间,全村或几个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赛歌、跳民族舞、抛绣球等活动。
越南居住习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为土平房或砖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顶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为堂屋,两侧为耳房。房后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间和厕所等设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储水池,用以接储饮用的雨水。房前屋后常有几棵槟榔树。屋内正房中央的墙壁设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农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边覆盖稻草,墙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开一扇窗,用油纸糊上,厨房一般紧连着畜舍。泰族、岱依族、侬族、芒族等少数民族,一般住竹木结构的高脚屋,楼上住人,楼下为厨房和家禽畜栏。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单位为村,几十户以至上百户组成一个自然村,竹丛和椰林又成为大多村庄的标志。多数村庄建有祠堂或宗庙,是村民平日闲聚和节曰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竹丛、椰林、槟榔树和祠堂构成了越族人的村庄特征。
⑥ 世界各地(中国各族)的婚礼习俗
1,意大利婚俗
意大利人实行婚姻自主,关于订婚、结婚有不少传说。古时没有自由恋爱,有钱有势的人常常强迫妇女成亲,甚至出现抢亲。
意大利人习惯把婚期定在春、秋两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为多。婚礼分为两种,一种是民政婚礼,另一种是教堂婚礼。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进行婚姻登记,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办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
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3,芬兰婚俗
在芬兰,如果一个人将要做新娘或新郎就会被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拖着在公共场所溜达,而且要带着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时节正是芬兰人举行婚礼的最佳季节,这些年轻人实际是在欢送他们即将结婚的朋友,结束单身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风俗起初只有芬兰某些市区极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流行于各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人开始摒弃很多传统仪式和风俗,这种做法持续了一些时间后,芬兰人又开始追求传统的风俗做法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5,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⑦ 越南有哪些奇葩风俗
⑧ 越南婚姻制度
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制度法律规定是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只是结婚年龄比我国偏小,男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女子为18岁。结婚必须办理登记手续。传统婚礼一般包括问明礼、订婚礼、送彩礼及婚礼四个步骤。
一、越南结婚流程:
1、明礼:男方家派人前去女方家了解女方的年龄,以推算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相合,便行求婚。男方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聘礼中必须有槟榔果,对方收下槟榔果即表示同意成亲。
2、订婚:经媒人谈成后,订婚人在双方亲友在场的情况下签订婚约,并把它放置在男方家神龛上的祖宗牌位前。举行婚礼前,男方家还要向女方家送礼,其中要有一对大白鹅,它们的翅膀要用红线捆起来,表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从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新郎要在每个月上牛月的某一天去给未来岳丈家干活,这是古代服役婚俗的残余。最后是迎亲和举行婚礼。 3、迎亲: 婚礼一般选在“黄道吉日”举行,男方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双方家庭都要摆设婚宴,宴请亲朋好友。婚礼这天,在新娘拜祭新郎家祖先和跪拜了双亲以后,婚礼便结束。洞房花烛夜夫妻要喝交杯酒。由新郎倒酒,先饮一半,然后将杯递给新娘,新娘将剩下的酒全部喝光。
4、回门:三天后新婚夫妇要行回门礼,双双返回女家探望。按风俗,新婚夫妇要向村中交一部分聘礼,方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交纳方式各地不一,如有的地区人们在大路上横一道绳子拦住迎亲队伍,交钱后方能通过。
二、越南一夫多妻制是真的吗
1、越南在法律上依然是一夫一妻制,有配偶者与他人再次办理结婚登记是被法律拒绝的;
2、一夫一妻制在现代文明国家已经形成共识,法律之外的“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多妾制”都是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第9条
结婚的条件
男女结婚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1.男年满20岁,女年满18岁;
2.男女双方自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迫、欺骗另一方,任何人都不得强迫或干涉;
3.不属于本法第10条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情形之一。
《越南政府第68号法律条文关于婚姻法的调整》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
一、在下列场合结婚登记被拒绝:5、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现有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