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战争期间越共打赢了哪些战役

越南战争期间越共打赢了哪些战役

发布时间:2024-06-26 21:37:50

Ⅰ 越南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二战后世界分成两大阵营。一是西方民主制国家,包刮美国、英国等;一是红色苏联及其盟友。越南也跟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并立着两个政权,一个是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北越政权,另一个是南越军人独裁政权。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印度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当时中国的出兵越南的动机一是为了自卫反击,二是为了支持当时的泰国政府,因为当时越南正在出兵泰国,但当时中国就打了几天就回来了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国际压力太大当时只有泰国一个国家支持,其他的都反对,第二当时的一个目的达到了,就是自卫反击但没有把在泰国的越军主力给掉回来,所以说给泰国减轻压力的这个目的没达到,第三伤亡太大,现在书面上说的是伤亡这些人,但也问过许多老兵,当时的伤亡远远大与书面上的文字

Ⅱ 越战打了几年

越战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约翰逊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约翰逊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Ⅲ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的起因: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供”)在河内建立北越正权。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供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供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被迫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双方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越供控制,南越则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正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越南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因此吴庭艳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毒才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越南全国选举举行,越供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越供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1959年,越供中秧委员会决定伍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伍装报动。

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供中秧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越南战争就此爆发。

Ⅳ 中越84年7.12松毛岭大战的详细战况和战果

7.12松毛岭大战是自收我军复老山以后,越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反扑之一,在此役当中,越军损失惨重,死亡人数占整个老山战役(84~89)的40%还有多!

1984年4月2曰凌晨,沉睡中的老山、者阴山静悄悄的。 忽然间,随着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我边防部队集结的数千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数十万发炮弹带着中国人的愤怒猛烈地倾泻在老山、者阴山的越军阵地上。

炮火打得气壮山河,越军阵地完全被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越军士兵在睡梦中就被炸得尸骨无存。 火力准备整整持续了26天!

1984年4月28曰,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第14军40师,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发起进攻!

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到5月15曰,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者阴山。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以西,主峰海拔1422.2米,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国云南省的咽喉,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越双方对这个地方都极为重视。

因此越军丢失老山阵地后,频频反扑,妄图重新夺回老山这个咽喉要地。于是就有了4.28、6.12、7.12大反扑,其中,7.121松毛岭之战是越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师团级进攻。也是老山拉锯战中最为最为惨烈的一仗。

1984年6月12,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随后上去查看情况的我数名士兵也被越军打死,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上去,又几乎全数尽墨。

后来一个火箭炮齐射,我步兵才重新占领阵地。其后越军出动500~600人冲击,结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锁住,死伤惨重。

7.12松毛岭大战,打出了我军的军威、国威。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团结与坚毅!

(4)越南战争期间越共打赢了哪些战役扩展阅读:

中越关系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

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王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安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明朝永乐年间再次成为中国的属郡——交趾郡。

近代以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命运相关,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国战斗的经历,中越两国共产党在各自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而两军历史上更产生了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双料少将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争中,刚建国的新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军对法作战,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在与法国开战的第一次越南战争初期,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双方都反对在越南的统治者法国殖民政权。在越战期间,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美国。

中国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资。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

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越南,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

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开始决定与苏联发展更为亲密的外交关系——因为苏联比中国强大。越南党中央亲华派如长征、武元甲逐渐靠边站,不再重用,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

在国内开始疯狂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越南华侨返回中国。在中越边境则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

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Ⅳ 请告诉我越南战争的历史与详情

60年代越南战争的起因?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约翰逊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约翰逊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妄图在18个月内“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国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战争”破产。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国终于被迫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影响和余波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和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的损害他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

Ⅵ 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战因、战况、战果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为新民主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反抗美国极其傀儡政权越南共和国(南越)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美国完败的一场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光荣的撤退”)。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南方反政府军“民族解放阵线”在北越领导人胡志明的支持下,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扶植南越的美国总统是Dwightd David Eisenhower(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John Fitzgerald Kennedy(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Richard Milhous Nixon(理乍得·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了越南全境。

战争的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挟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北越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年)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行个人独断独行的威权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Ⅶ 详细的介绍一下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蔽悔拦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前信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宏胡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约翰逊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约翰逊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妄图在18个月内“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国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战争”破产。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国终于被迫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影响和余波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和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的损害他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

Ⅷ 美国越南战争战况和主要战役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希望统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越南共和国。最后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溪山战役

溪山战役,美军代号为“苏格兰行动”(Operation Scotland)和“飞马行动”(Operation

Pegasus),是越南战争中爆发于越南共和国(南越)广治省西北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时间为1968年1月到4月间。在此战役中,三个整师规模的越南人民军部队在重炮、迫击炮和火箭炮支援下猛烈围攻了美国海军第3两栖作战部队(III

Marine Amphibious

Force)和越南共和国陆军驻守的溪生基地。而美军则在优势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坚守基地。最终越南人民军在激战77天后结束了对溪生的围攻。溪山之战,越战中最血腥的战斗之一。


东京湾事件

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又称东京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1964年7月底,美国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北越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政府宣称北越攻击了位于公海上的美国军舰,但并未提及他们的任务。


阅读全文

与越南战争期间越共打赢了哪些战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飞机射程多少公里 浏览:883
印度弹药库存多少天 浏览:530
伊朗石油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617
广州哪里招印尼语 浏览:334
英国王室为什么要重复的名字 浏览:862
越南卖瓷砖怎么样 浏览:952
越南买什么产品最好 浏览:709
印尼怎么休周末 浏览:551
中国新增疑似病例多少 浏览:961
伊朗和内贾德关系怎么样 浏览:151
美国与伊朗现在什么关系 浏览:130
中国耳科医院哪个好 浏览:209
意大利人为什么叫善美 浏览:798
英国到中国的船运多久才到 浏览:362
印度猪肉哪里最好吃 浏览:707
越南美容植物有哪些 浏览:458
伊朗为什么不买战机 浏览:946
印尼说英语怎么样 浏览:811
中国占了阿里多少股份 浏览:801
中国移动会员是什么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