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79年中越战争,10位首长的儿子在越南牺牲,他们是谁家好儿郎
1979年2月17日,由于越南不顾昔日中国的援助之情,长期骚扰中国边境,中国最终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最终在一个月之内占领越南20多个城市,宣告反击战大获全胜。
但取得胜利的同时,我军也牺牲了不少人民子弟,据统计,在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共牺牲了约8500多人,这其中也包括一批高级指战员的子女。
他们是谁?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来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牺牲后他们的父母又有何反应?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电影中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让人印象深刻。 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北京的原型就是“张力”。
张力是160师师长张志信的儿子。张志信也是电影中“雷军长”的原型,在历次战斗中,作战顽强, 一次次用行动彰显了自己指挥才能,到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已经成长为一名师长。
1979年,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张志信带领部队,出兵越南,他的儿子张力 则在160师某团担任一名侦察员。
出征前,张力主动找到自己的父亲,要求上前线作战。张力所在的连队同其他连队不同,他们作为侦察兵,所处的位置,往往是前线的前线,且经常需要深入敌后,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张志信爱自己的孩子,但和全师一万多人相比,自己的儿子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张志信批准了张力的请求,并告诉他,上了战场不要给老子丢人。
天意弄人, 开战仅三天,张力就在战场牺牲,牺牲前,张力用仅存的力气,托战友告诉父亲,自己没有给他丢脸。
消息传到指挥部,部下考虑到师长的身体不太好,就压住了张力牺牲的消息,直到张志信察觉到众人的表情都不太对,才强迫政委李兆贵告诉他,李兆贵迫不得已,只能说出实情。
听到噩耗,张志信浑身颤抖,一时无法接受,可战斗还在进行,全师将士的性命都在他身上压着, 张志信强忍着悲痛,回到了指挥岗位,继续指挥战斗。
整个对越作战期间,张志信都未再提儿子的事情,直到战争结束,才一个人前往烈士陵园,看望儿子。回到家后,妻子看张志信神情不对,赶忙问他怎么回事,张志信说出实情,夫人嚎啕大哭,两人悲痛万分。
张力出生时,张志信已经三十多岁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世间最悲伤的事情 。老将军父子为国做出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张志信老将军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耿进福副参谋长则是一下子失去了2个爱子—— 耿军和耿晓康,两人是一对亲兄弟 ,从小关系就非常好,长大后,更是一起入伍,一起上战场,最终牺牲在同一场战斗中。
生在传统的军人家庭,兄弟二人从小就被耿进福灌输了参军入伍,保家为国的思想, 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二人对军队充满了向往。
长大后,二人顺利参军入伍,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兄弟二人来到父亲所在的部队,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两人成长的很快。
对越自卫战爆发后,兄弟二人偷偷瞒着父母,报名上了战场, 其实,他们的行动,怎么瞒得过父母的眼睛,但父亲作为一名老革命军人,看到自己的儿子有着军人的血性,浑身是胆,不怕牺牲,积极踊跃地上前线, 他的内心是骄傲的。
很快,作战任务下达,耿氏 兄弟二人所在的部队上了战场,真刀真枪的与敌人干了起来, 在一次往前突进的过程中,兄弟二人所在的连队,遭到敌人伏击,损伤惨重。为了让其他战士能顺利突破包围圈,原本已经快突围出去的耿晓康留下来选择断后,自己面对数倍之敌,结果, 耿晓康双拳难敌四手,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18岁。
而耿军所在的阵地,无法突围,弹尽粮绝,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与其他烈士一道,抱着装备,跳下悬崖,与 自己的战友一起,全员牺牲。牺牲时年仅21岁。
得知兄弟二人牺牲的耿进福一夜白头,他不是不知道战场的风险,但没办法,国家有难,作为军人,他们不上谁上呢?耿进福是父亲,更是一名军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少军人家庭都是父子齐上阵,周伟与周开源也是。周伟的父亲曾是着名的塔山团政委——周开源,周伟牺牲时,周开源正担任解放军41军121师政委。
从小的耳濡目染,已让周伟对军队早生向往之意。高中毕业后,周伟想去参军,没能成功,无奈之下,他只好前往一家工厂当了工人。
为了能加入部队,周伟决定自己去应征。
但是,同处于部队中,周伟参军的事怎么能瞒住父亲,纵使其他部队的人不认识周伟,可一政审,就什么都知道了。
很快, 周开源就得知了周伟参军的消息,他并没有生气,反而有点高兴,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跟在家人后面的小男孩了。
为了锻炼自己,周伟特意没有报名父亲所在的部队, 他决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让父亲刮目相看。
周伟入伍那天,周开源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让他在部队认真学习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周伟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答应父亲,一定不负所望,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向队伍。没人能想到, 父子这一别,竟是永别,再次相见,已是天人两隔。
1979年2月,周伟在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军伏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0岁。
周伟所在的部队一直与周开源所在的部队协同作战,两个部队首长沟通作战任务时,周开源听到了儿子去世的噩耗。无奈,他只能强忍着悲痛,继续指挥作战。
多年后,当人们提起周伟,周开源对周伟的表现做了肯定,他说周伟值得他骄傲。
江燮元少将也是父子同上战场,他的儿子 江鲁平和江南平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江燮元,开国少将,曾在着名的“塔山狙击战”立下奇功。
塔山狙击战中,在地形极不利于防守的情况下,江燮元带领自己的部队,英勇作战,以超人的毅力,阻击了国民党的进攻,为解放锦州,做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江燮元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江鲁平和江南平。
江鲁平时任某师作训科参谋,听到战事爆发时,江鲁平按捺不住,找到父亲,要求前往前线作战,父亲没有多加考虑,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将他调往前线,同时弟弟江南平也找到了父亲,要求上前线,江燮元也同意了江南平的要求。
就这样, 江鲁平俩兄弟 到了烽火硝烟的战场上。
上了战场后,江鲁平为了给部队提供越军的精准坐标,亲自带领一个连的战士,前往敌后进行侦查,然而当任务结束,部队返回途中,江鲁平不慎被敌人的机枪打穿腹部,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 江鲁平没有放弃战斗,反而愈战愈勇,直至牺牲。
江鲁平的弟弟江南平此时也在战场上,江南平所在的连队是侦察连,与敌人一照面,就开始了激烈的战斗,江南平身负重伤,幸运的是,他及时获救,这让老父亲江燮元好受了一些。
在对越反击自卫战中,江燮元带领自己的部队,歼敌近一万六千人, 他们父子三人,在国家有难时,一起奔赴战场,立下了不朽战功。
一般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战士们对彼此的家庭背景大都有所了解,然而,有这么一位烈士,和上文提到的都不同, 直到牺牲后,遗体送回了国,大家才知道,他是军区副参谋长的孩子 。他是谁呢?
这个牺牲的烈士就是罗粤宁,他是开国大校罗荣的孩子,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罗荣任广州军区某部副参谋长。
生于军人家庭的罗粤宁,从小就向往部队生活,长大后,他积极应征入伍,很快就进入了部队。虽然自己的父亲是参谋长,但罗粤宁从来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反而与战友们和睦相处,经常替战友站岗。
对越自卫战爆发后, 罗粤宁所在的连队奉命前往越南战场,与上述几位英雄一样,罗粤宁所在的连队也是侦察连。
那个时候的侦察连和如今的特种兵差不多,往往要执行深入敌后的侦查工作,敌后工作不同于前线,形势更加复杂,如果被敌人发现,很容易被数倍的敌人所包围,从而全军覆没。
罗粤宁此时担任侦察连副连长,根据任务安排,他带领战士们深入敌后,侦查敌情,谁料,刚走了没多久,他就和敌人打了一个照面,双方没有犹豫,果断开枪,战斗胶着了很久,眼看就要胜利,越方的援军突然出现,打的罗粤宁他们措手不及,罗粤宁被彻底包围。为了不被包饺子,罗粤宁率队突围,数次向敌方薄弱点冲击。
由于部分战士没能突围, 罗粤宁突围成功后,又返回救人。前两次救援相对来讲还算成功,救出来了一部分战士,等到第三次救援时,罗粤宁被敌击中,当场牺牲。
后来,等战事结束,战士们将罗粤宁的遗体运回国后,才知道,罗粤宁是参谋长的儿子。
后来,为了表彰罗粤宁的战功,部队为罗粤宁烈士追记一等功,以表彰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
曹辉、曹从连父子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他们二人仅分别2分钟后就阴阳两隔。
曹辉的父亲曹从连,是解放军第50军的一名团长,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建国后的剿匪战役、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名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老兵, 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
曹辉18岁时,就在部队当了班长。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前,有人劝曹从连,将曹辉调走,不要让他上战场,曹从连说到: 我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战争马上就开始了,我把我儿子往后放调,这会造成什么影响,我绝不会这么干!
为了不让曹辉的上级为难,曹从连专门找到曹辉的领导,叮嘱其要放手任用曹辉,不用过多顾及他这块,一切要以部队的规定来 ,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给曹辉多上阵杀敌的机会。
可战场上不同其他地方,上阵杀敌就意味着大概率要牺牲,曹从连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仍坚持自己的做法,将曹辉送上了前线。
根据上级指示,曹辉所在的连队被编成了尖刀连,尖刀连,顾名思义就是一把尖刀,直面敌人,狠狠的插进敌人的心脏,曹辉也就此迎来了“立功”的机会。
1979年2月, 解放军149师进攻沙巴,然而,由于情报有误,149师陷入埋伏 ,造成了重大伤亡。
为了打通前进通道,曹从连带领部队赶往前线,向受阻地段发起进攻,为了尽快拿下阵地,149师的坦克也加入了进攻。
一辆辆坦克向前开去,每个坦克上都载有几名战士,而 曹从连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儿子。
曹从连的警卫员见状,大喊曹辉,让曹辉从坦克下来。 曹辉却没有同意,他回声道,不行,我在执行任务。 就在此时,坦克不知为何停留了片刻,曹辉跳下车,给自己的父亲敬了一个礼,就又爬上坦克,继续战斗。
人在坦克上面,就是活靶子,可是没办法,坦克视野有限,需要几名战士为坦克当眼睛。其中的风险,曹从连不会不知道,但他没有阻拦儿子,战事胶着,别的战士都在冲锋陷阵,哪怕再危险,作为一名革命老兵,他也不可能把孩子从战场上拉下来。
曹从连眼看着曹辉乘着坦克开往前线,没时间担忧,就开始抓紧指挥战斗。然而仅仅 两分钟后,曹辉就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曹从连几乎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曹辉牺牲的消息。
曹辉所在部队送来了他的笔记本和钢笔,曹从连强忍着泪水,默默收下。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曹从连告诉妻子,儿子负伤了正在治疗,无需担心。直到战争结束后,曹从连才告诉妻子真相。
骤闻噩耗,曹从连的妻子当场晕了过去。曹从连后来回忆,自己参加过那么多场战斗,见惯了生死,从未哭过,哪怕儿子牺牲,自己也能忍住,但这次一见到妻子,眼泪就再也没能忍住。
战后,曹辉被追授三等功,这是烈士应有的荣誉,也是曹从连唯一的安慰,他的儿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赵幼林烈士的父亲也在战前遇到过儿子,那时赵幼林还英姿勃发。
赵幼林是时任广州省军区后勤部政委的儿子,参军后,任部队指导员 ,他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平日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 ,对战士们关爱无比,犹如对自己的家人一样,
深受战士们的尊重。
作战训练里,赵幼林也极为刻苦,为战士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对越战争打响后,赵幼林率部上了前线,根据作战任务的分配,赵幼林所在连队,需要对敌人执行穿插任务。敌人的阵地有着严密的防守, 一座座坚固的工事形成一条锁链,执行穿插任务有着极大风险。
赵幼林的连队刚一出发,就和敌人打了照面,双方你来我往,均损失惨重,赵幼林愈战愈勇,然而这时,一枚手雷在赵幼林旁边爆炸, 赵幼林为了掩护战友,一把将战友推开,自己却被手雷破片击中,身负重伤,卫生员抓紧施救,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赵幼林英勇牺牲。
赵幼林的父亲身处大后方,知晓儿子牺牲时,已经临近战事结束。战前他还曾前往儿子所在的部队检查战备工作,赵幼林拍着胸膛保证:请爸爸放心!然而如今传来的却是噩耗,那种悲痛,应该无人可以体会。
战后,赵幼林被追授二等功。
而曲宁江烈士牺牲时,年仅20岁。
曲宁江烈士的父亲,是时任41军参谋长的曲奎。
曲奎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我军高级指战员,生于革命家庭的曲宁江,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对革命英雄崇拜不已,并立志长大要和他们一样做勇敢的人。
1978年,曲宁江如愿参军,刚进入部队的曲宁江,身上书生气还未褪去,为了尽快上阵杀敌,他拼命锻炼自己,
为了增大臂力,他一有机会就练习俯卧撑,练得胳膊又肿又痛,连饭碗都端不起来。
长期的艰苦训练,让曲宁江消耗过大,在一次野外拉练时,临近终点,他却突然两眼一黑,摔倒在地,鼻子和嘴边都流出了血,他尝试了好几次,也没有爬起来 , 为了不影响连队成绩,曲宁江请求身边的战友将自己拉到终点。
战士们不得已,拖着曲宁江,将曲宁江拉到终点,鲜血淋了一路。
有付出就有回报,艰苦的训练,将曲宁江锻造成了一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再没人说他书生气了,曲宁江也因表现优异,受到上级部门嘉奖。
越南战事爆发时,曲宁江正因一次训练受伤而住院,为了能上前线,曲宁江反复请求医生,放自己出院。
医生坚决反对, 但还是拗不过曲宁江,最终他还是出院了。
曲宁江怀着一腔热血走向了战场,然而,就在反击战爆发后不久, 在一次战斗中,曲宁江被越军狙击手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因为地形和气候原因,很多情报员都牺牲在了侦查战场上,彭泓也是其中之一。
彭泓是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的儿子, 在对越作战期间,彭泓担任侦查大队大队长,多次深入敌后,为自卫军提供了大量情报,并荣立了二等功,然而, 在一次敌后行动中,彭泓不幸被击中,身负重伤,经过全力救治后,仍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
关于彭泓烈士的资料,目前并不充裕,但并不妨碍我们透过这些资料,回顾烈士的英勇事迹。
在对越作战期间,除了上述10位为国捐躯的烈士,还有其他很多已公开或尚未公开的领导人子女 ,他们也在用尽全力为国效忠, 和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为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们。
⑵ 解放战争中有国军跑到越南的嘛
你弄错了。是缅甸。
第8军在湖南战败之后,李弥退往台湾,将手下的将士丢下不管,一个人跑了。其中,93师一路败退南下,从广西,逐渐退到了缅甸和泰国、老挝的交界处,才安顿下来。
在败退途中,曾经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被连长当场枪毙。——谁说国民党军队都是没有军纪的?正规军一样也是很严格的。整整半年的时间里,第8军93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50年的除夕之夜,终于逃出了共军的追杀,进入了缅甸的领土。在逃跑中,93师和另外一个团、一个师的残部,将不愿意投降共军的7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缅甸政府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国军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缅甸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下五处二,将缅甸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缅甸政府于是向联合国投诉,这是后话了。李弥一看自己的残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脚跟,并且打赢了缅甸政府军,马上跑出来说——我的军队在中国边界取得了胜利,这里是反攻大陆的基础,然后四处找外援。可是,93师的弟兄们早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使得国军官兵只想早点回到台湾,但是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想在蒋介石那里要资本,留驻云南的第8军残部正好证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弥要求93师**团团长反攻大陆。开始,国军攻势迅猛,连夺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解放军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缅甸。此时的缅甸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甸军赶走国民党残兵。这是一场恶战,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国民党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后来联合国决议,国民党余部撤往台湾,李弥要求将老弱病残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没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陆了,他们想回大陆,但政府不答应。就这样,在金三角有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后来,为了生存,开始种植鸦片。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滇缅边区的第一次反攻大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力是很大的!李弥在台北更是兴奋不已,说——以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在一周内连克4县,说明了“云南反共复国军”的战力是强大的,云云。话也有道理,国军打了共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紧急调派3个师数万人,才摆平。此后在昆明成立军区和建设军校,也和当初的缴匪有很大关系。
50年代末,共军和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暗地出兵滇缅边区,剿灭蒋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顺利。1、国军已经在滇缅边区经营多年,又熟悉地形地况;2、共军出国作战,气候地理不明,补给不足因此,此次进剿成了追击作战,共军一撤,人家又回来了后来,李弥将老弱病残的约3300名将士撤回台湾,但还是留下了约2500名将士作为反攻大陆的主力基础。基本是以两个团的编制,师部人员撤离了。
60年代以后GCD已经彻底在中国大陆站稳了脚跟,但随着1965年国民党又一次的返攻大陆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积极准备二次反攻大陆,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能老老实实呆着就不错了,谁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共产主义输出,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都先后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缅共和政府军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插说一段——现在缅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亲就是坚决反共的。这时候,93师的国军将士为了获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后来,缅共无法取得胜利,国军将士也伤亡惨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补给(自从李弥按照联合国撤兵之后,93师经泰国的补给线也被冻结了。)所以,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缅甸政府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国军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不想加入缅甸籍。
后来,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国军和缅共还有支缅分队的共军将士开始集体在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形成了现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鸦片筹集军费的做法,在中国很流行。进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老兵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毕竟50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但是,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大陆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缅甸,但缅甸以上次你们拒绝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终于,留守滇缅边区近40年的93师官兵,成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
他们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每年还在过着春节、端午、中秋,唱着中国的民歌,讲着中国的语言……
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不得不和缅甸政府军开战、和印缅联军开战、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陆、他们和黑帮开战、他们和缅共开战……
40年了,他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懈的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