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首都为何不是胡志明而是河内
1. 由于历史原因,河内文化积淀比胡志明市要悠久深厚,所以即使现在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仍然定都于河内。
2. 历史上的越南曾长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但地处偏远,一旦中央朝廷鞭长莫及,这片南国之地必然裂土分疆,自立门户。
3. 最早从秦末开始,南越赵佗便割据岭南,自立为王,直到武帝时期才发兵收回该地。后来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但回归后的南越仍然叛服无常。
4. 唐朝时,李唐朝廷在河内设立安南都护府,其治所就在今天的河内。河内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红河平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5. 后来越南脱离中原之后历代王朝的首选都城总是河内。依靠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肥沃的土壤,西贡的发展极为迅速。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南北越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分治,北方定都河内,南方定都西贡。
7. 1975年北越攻入西贡,为纪念这次胜利,越南政府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8. 虽然胡志明市在经济发展上早已成为越南国内的第一大城市,但在越南官方的眼中,胡志明市终究只是一个经济城市,越南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首都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河内。
9. 河内是越南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河内曾是中国的一部分。汉武帝时期设交趾郡,河内便在其范围之中。
10. 河内的老城区是河内历史文化的灵魂所在,拥有许多名胜古迹,是游客探访河内千年历史、体验人文气息的好去处。
⑵ 越南胡志明市是以伟人命名的城市吗
曾附属我国千年的邻国,最大城市因一伟人出名,城市GDP占全国1/5。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首都就是一国的最大城市,因为很多时候,首都都是举全国之力建设的,所以很容易就让人促成这种想法。
其实胡志明市原名西贡,只不过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这才改名的。当游客走进这座越南大城市,会发现当地的城市环境更像是三四十年前的中国,再说越南当地普及的汉文化,更让人觉得这就是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如今在胡志明街头,仍能见到很多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给人一种当地生活节奏极慢的舒适感觉。如果有机会去到越南旅游,一定要去胡志明市走走看看。
⑶ 哪个城市是以人名命名的。
1. 美国华盛顿:美芹掘坦国散扮华嫌桐盛顿,这里的描述可能存在误解,实际上美国的首都是以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的。
2. 越南胡志明市:越南的胡志明市原名西贡,是为了纪念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任主席胡志明而更名的。
3. 埃及亚历山大:埃及的亚历山大市是以亚历山大大帝的名字命名的,是埃及重要的海港城市。
4. 中国中山市:中国的中山市是以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5. 智利圣地亚哥: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是以基督教圣徒雅各布的名字命名的,是智利最大的城市。
6. 新西兰惠灵顿: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是以英国的一位女皇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的,是新西兰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7.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市是以南美独立战争英雄西蒙·玻利瓦尔的名字命名的,是委内瑞拉的重要城市。
8. 南非伊丽莎白: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市是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的名字命名的,是南非重要的港口城市。
9. 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是以沙皇彼得大帝的名字命名的,曾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现在仍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城市。
10. 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叶卡捷琳娜堡原名凯萨琳堡,是以沙皇彼得大帝的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的,现在称为叶卡捷琳娜堡。
⑷ 越南首都为何不是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是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那么胡志明究竟是何许人也?胡志明是越南共产党的创建者、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1930年2月他领导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1941年发起建立越南独立同盟,领导反对法国殖民者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945年9月2日他在河内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领导了抗法、抗美斗争。作为越南的建国国父,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座城市并不为过,那么在这座城市被命名为胡志明市之前又叫什么名字呢?答案是西贡。
西贡对越南而言:更像是一座在近代史上繁华起来的经济型城市,而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较河内仍有差距,其地位类似于我国的上海。1975年北越军队解放西贡,越南南北重新统一,作为战胜方的北越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地方,还是觉得将政治中心置于自己的大本营更放心。当然西贡作为越南经济最繁华的城市自然也不会被北越领导层所忽视,于是他们以建国国父的名字重新命名这座城市,此后河内和胡志明市分别作为越南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维持至今。
⑸ 越南在哪个朝代开始独立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通用越南语,华语与英语也被广泛使用。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而且唯一一个接受儒家思想的国家。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此时越南北部归南越国统治。公元前111年西汉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交趾郡等九郡。自此,越南置于中国直接统治下长达1182多年,“交趾”开始成为越南的名称。从此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驻军和垦荒的形式迁居越南。东汉置交州(治番禺,今广州),越南北部属之。226年东吴将交州分为广州、交州2州。交州治龙编(今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中国雷州半岛、钦州地区。280年西晋统一中国,交州降晋,之后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太平省)人李贲起义,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国梁朝将其镇压。621年唐朝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51年改称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内)。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866年改设静海节度使(治今河内)。从此,交趾成为唐末割据藩镇之一,并走向了割据的道路。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交趾叛乱。938年,南汉派军来犯,吴权将之击退,次年称王,从此越南开始脱离中国统治,至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终建立了国家,但一直作为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趁越南内乱之际,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进行直接统治。越南的主要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⑹ 越南为什么把首都定在“河内”,而不是古都“顺化”
1945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晪在三朝古都顺化退位,河内成为越南的新首都。如今,河内城区的拥挤杂乱成了困扰越南的问题,而顺化凭借其坐拥众多风景名胜的优势,成了越南 旅游 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有人思考, 如果当初越南把首都定在顺化,情况会如何?为什么越南要把首都定在河内?
实际上,河内和顺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的确各有优势。
上图_ 安南为越南古名
很长一段时间,河内属于中国的管辖区域。公元前200年,河内就已经建城。《金龟传》曰 “其城延广千丈,盘旋如螺形,故曰:“螺城”。”
隋朝,河内成为交趾郡的治所。
唐朝,河内总领安南都护府。
《南诏编年史稿》: “唐廷加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 唐末,唐朝政府软弱无能,越南北部豪族曲承裕趁机夺权,在河内建立政权,唐政府只能承认曲承裕的地位正统。
越南军阀丁部领在968年统一北越。最初在华闾建都,后来 “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京师之上都。(《迁都诏》)” 又迁都河内。
此后河内又相继作为李、陈、后黎等的国都存在。
上图_ 陈朝 (越南 历史 朝代)
在东晋前,顺化位于百越之地,曾经是中国的领土,后属占婆城,是中国王朝和越南政权的边界。
在中国明清时期,顺化由于 “险阻相乘,形势扼塞,水土平善,尤为四方之所和会(《大南一统志》)” 相继成为广南、西山、阮朝的都城。
可见,虽然河内和顺化都曾经长期作为某个政权的统治中心,但是河内作为政治中心的存在时间更长,给民众一种强烈的文化上的 历史 归属感。
上图_ 李朝、陈朝时期的越南
一、经济优势
中国宋朝时,越南建立中央集权的李朝,定都河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比如说修建水利工程, “筑堤于机合坊” 。李朝将土地收归国有,实行食邑制,并“寓兵于农”(男子到一定年纪当兵,士兵也要参加农业生产),用赋税和徭役控制了农民,初步构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此外,李朝还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如和宋朝 “自熙宁以来,全不生事,特宽和市之禁(《宋史》)。” 李朝还利用河内“万物极蕃阜之丰”的优势,发展了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上图_ 越南黎朝都城东京人形象
顺化农业基础也不错。《宋史·食货制》载顺化一带的“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但顺化更突出的是它的商业。以顺化为都城的广南阮氏等都重商。顺化也是古代中越交往的三条主要交通路线之一:“广州——顺化”的始终点,借着16世纪欧洲对东南亚贸易繁荣的东风,成了一个外来势力的商业据点。这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顺化当地人“重商”风气的形成。
河内是传统中央集权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顺化是趋向开放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王朝“重农抑商”保证统治的稳定。而越南统治者也会考虑商业城市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再者,经济功能过于凸显有时会削弱首都政治功能。 对比之下,还是河内更加有利统治。
上图_ 20世纪初越南的一户普通人家
二、地形地势优势
越南境内3/4为山地高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狭长。
河内位于红河三角洲,北、西、南三面环山,西面是越南第一高峰潘西邦峰。
顺化位于越南东部临海平原地区,西部是长山山脉,南部是天险海云关。
河内和顺化地形的不同可以对比出河内在交通和战略防守上的优势。
(1)交通
《海外纪事》载: “盖大越国总是一山曲折……各府无路径可通……故适他府者,必从外海循山而入他港。近岸则浪大难行,遇好风信,一日可达。否则便为半月十日之程。” 可见,古时越南常用的交通方式是水运。
河内附近的海防港,海岸线曲折,便于躲避风浪,方便交通。顺化港口则是海岸线平直,风浪较大,影响通行。
在越南发展陆路交通,河内由于腹地面积大于顺化,所以交通聚焦和容纳的功能更强。
在对外交通方面,从秦汉开始,中原就开辟了与河内交通的红河航道,桂越水陆道、滇越水陆道,河内的交通设施也随之完善。河内的海防港也与广州等地经常贸易。总体看,河内交通基础较好。
顺化港也是往来日本、高丽、暹罗等国的发达港口。但它有泥沙淤积之忧。《海外纪事》载: “秋风潮涸,水尽东洄,一浪所涌,即成百里,风力不劲,便有长沙之忧。” 这是因为顺化海岸线受侵蚀程度小,淤积作用强。
相比之下,河内和顺化虽然交通基础都不错,但河内基础更好,拥有管控四方的能力。
上图_ 清朝属国安南国(今越南)官员,服饰沿袭明朝汉服
(2)战略优势
河内三面环山的地形给它在战争中增添了很多优势。 河内处于平原,面积开阔,并非直接临海,敌军进入并完全攻下需要时间。但是河内附近的山地易守难攻,方便躲避,容易形成一个反攻的圈层。这使得河内人在战略上占据了一定主要地位。
顺化虽然也有西部长山和南部海云关形成的半圆形防御圈。 但平原面积小,战略腹地小于河内;并且直接邻近海洋,容易受到外来势力的直接攻击。
三、遭到战争破坏程度不同
河内在法国殖民时期曾是总督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得到一定发展。日军占领河内后,仍然承认法国殖民政府的存在,河内得以维持表面的和平。日军投降,越盟反击法国殖民政府,这才在河内真正开始战役。
顺化在1558年~1945年三百多年间,都是作为越南王朝的首都存在,这意味着它比别的地方承受着更多敌人的炮火。
上图_ 越南战争 旧照
1885年法国入侵、1947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以及1968年越南战争,严重扰乱了顺化的秩序,破坏了越南的基础设施。
越南定都于1945年,顺化1947年以及1968年的劫难还没有发生。但统治者已经有预见性地分析出顺化作为末代王都,纷争颇多,不适合新国家的发展。
2016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越南政府扩大河内市区划范围,覆盖河内市及永福、北宁等九省,总面积达24300 平方公里。而在2019年,越南也通过决议,规划至2025年将顺化改为中央直辖市。越南的决定将给河内和顺化这两个古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夏祯
参考资料:《金龟传》、《越南通史》、《海外纪事》、《大南一统志》、《宋史》
文字由 历史 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⑺ 越南的首都到底是河内,还是胡志明市
越南的首都是河内,这一点不容混淆。虽然胡志明市(原名西贡)在历史上曾是南越的首都,但自1975年越南共和国被北越共产党推翻后,为纪念胡志明,西贡改称为胡志明市,成为了越南现今的经济中心,类似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河内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曾有多个名称,如升龙、东京等,直到阮朝时期定都于此并沿用至今,经历法国占领和越南战争的洗礼,最终成为统一后的越南首都。
相比之下,胡志明市起源于湄公河三角洲,起初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发展成重要的港口贸易中心,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胡志明市在北越的胜利中被并入,更名为胡志明市,以纪念胡志明。尽管西贡这个名字仍在民间流传,官方则将其一部分区域称为西贡区,但其政治地位始终是胡志明市。因此,尽管胡志明市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从官方首都的角度来看,河内无疑是越南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