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凭祥最大的贸易市场
由于中越两国市场落差大,致使边民通过互市大获实惠。隘口以南各村屯,一些边民约好双方交货的时间和地点,将双方所需的物品一出手,换回廉价的名贵土特产品出售,盈利竟为上万元,圆了几代人不敢想的发财梦。从而一传十,十传百,互市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红火。边境我侧竟出现了20多个民间互市点。尤其是与越南仅一山之隔的弄尧、浦寨、渠历、油隘、平而等村屯,几乎日夜成圩。渐渐地,他们由偷偷交易转向公开进行。如今竟成了两国边民商品交易的场所。
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治安管理,1987年10月,经上级批准,凭祥市选择了米七村作为边民互市点。同时取消其他非法互市点。当时,前来的越南边民,大大超过了以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把米七村前前后后都挤满了。
随着两国边民互市人数的不断增加,仅米七点一处已远远不能满足双方边民互市的需要,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报上级批准,1989年3月,凭祥市又先后增设了弄尧、浦寨、油隘、平而4个边贸互市点,成立了对越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边贸管理办法,初步满足了边民互市的需要。
据有关部门统计,前来参加互市的人数甚众,日均1万多人次(仅弄尧就日均7000人次),日成交额100万元以上。我国有22个省(区)的客商前来互市,有的则是慕名前来旅游观光。越南方面有9省6市11县的人参加,遍及城乡各地,各行各业均有,边贸盛况空前。
在互市点内交易的商品名目繁多,琳琅满目,几乎应有尽有。从越方输入的多为铜、铝、镍、橡胶、鱿鱼、墨鱼、砧板、八角、砂仁、禽类、兽类等;我方供出口的主要有自行车、电风扇、收录机、缝纫机、热水瓶、中成药、农药、陶瓷器、布匹、文化用品等等。4个互市点均通宵成圩,尤其是弄尧点,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成为广西全边最大的边贸互市点。互市点中越两头山坳口,汽车排成长龙,货车进进出出,贸易空前繁忙。
如今的凭祥,边贸发展迅猛,交易额逐年上升,1988年为2000万元,1989年为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0%;1990年为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1998年以来,凭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62.90亿元,其中边贸成交额69.08亿元;200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98年增长64.13%;2003年1—10月,凭祥口岸出口总额达33802.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6.3%,边境小额贸易总量达到47.6万吨,货值达2330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1.1倍。目前凭祥市对越贸易成交额占全国的20%,边境贸易成交
‘贰’ “圩”读音是什么
一、圩的拼音:xūwéi
二、释义:
[ xū ]
南方一些地区称集市:赶~(赶集)。
[ wéi ]
1、防水护田的堤岸。
2、有圩围住的地区:~田。盐~。
3、圩子,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
三、部 首: 土
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造字法:形声)
五、笔顺:横竖横横横竖 121112
(2)越南圩有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一、笔顺:横竖横横横竖 121112,笔画
二、相关组词:
1、圩日[xū rì]
集日。也叫圩期。
2、圩场[xū cháng]
闽粤等地区称定期的集市叫圩场。
3、圩顶[xū dǐng]
头顶凹陷。
4、寨圩[zhài xū]
有土墙包围的营寨。
5、民圩[mín xū]
村寨。亦借指村民。
三、相近
二五,十;二十,廿; 三十,卅;四十,卌;五十,圩; 六十,圆; 七十,进; 八十 ,枯;九十,枠。二圩,百;二百,皕。
‘叁’ 网易彩票上发帖无权限回复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权限,只有管理员才有,或是你在当前贴吧的等级不够 希望对您有帮助!
‘肆’ 圩日的详细介绍
圩场上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内容分类,如粮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类的“鸡鸭行”、卖猪牛肉的“肉行”;服装类的“布行”,卖菜的地方叫“菜行”等。各圩场按其历史习惯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把自己产品摆在规定的地方去卖。
圩日的前一天叫“圩上日”。有些从远地来做生意的商人会在这天先住在圩上的客店里,待第二天早上时把货物摆到圩场上或能够占一个好的摊档,希望把自己的货物早点卖完。
圩日的第二天叫“圩下日”,这天是最没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圩场里商贩都在这个时候进城采购或补货,为下圩的好生意做准备。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圩晚的圩叫“老虎圩”,有上万人,圩日这天,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而把人流量小、交易量少、散圩早的圩叫“黄擦圩”(蟑螂,客家人叫“黄擦”),也有人戏称为“屙尿圩”,这种圩一般到中午12点前就已经散圩,在圩场上看不到多少人。到了圩日这天,赴圩的客家人中,有的是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或家禽家畜挑到圩场上去进行交易,有的是带上钱往圩里赶,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有的则没事到圩场上转转,凑凑热闹,看看有那些新鲜的东西,有的要到政府里头办事,顺便赴圩的。旧时因交通不发达,客家人卖东西只得靠肩挑步行,前些年头是骑自行车,如今骑摩托车,或搭车赴圩,有拖拉机或农用卡车的却自己开着载着自己的产品去赴圩,步行的大都是圩场附近的人。
‘伍’ 龙邦镇的介绍
龙邦镇在广西省靖西县南部,南与越南为界。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99亩,边境线长43.85公里,人口1.8万,多为壮族。辖2居委会、10村委会,有76自然村。辖12个村(街)公所,58个村民委员会。与越南接有6个村,27个屯。有龙邦、其龙2个圩场。1990年全镇有3171户,人口166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2人,有壮族16556人,苗族112人。龙邦,壮语意为桄榔树的山弄,后谐音改为龙邦。清代在此设边防关隘。亦称隘圩。为中越边境贸易互市点,对外开放口岸。为竹木、金银花、木菠萝、山楂、蚬木砧板集散地。圩南有“十二道门”及“金鸡炮台”古迹。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传统的歌圩日。田龙公路终点。有公路通越南高平。
‘陆’ 围和圩有什么区别
围可以做名词,有范围、区域的意思;也可以做动词,有包围、围绕的意思
圩一般只能做名词,表示近水地带筑堤构成的封闭圈,常常用于地名:XX圩
‘柒’ 湛江最古老和最奇怪的“圩”,你知道在哪里吗
湛江最古老和最奇怪的“圩”就在当地农村地区。
追溯湛江的圩最早出现在哪里?我们从历史记载种得知,圩可以追溯到远在几千年以前的朝代,那个时候大家都非常喜欢逛圩了,尤其是小孩子们,每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各个地方的圩也是非常拥挤。在解放后随着交通的发达了,新的圩也都陆续出现,比如吴川的樟铺圩,吴川塘尾圩等。
湛江的圩在近几年虽然不多了,但是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是存在圩的。
‘捌’ 为什么越南年轻人喜欢玩龙母
“玩龙母”在越南我没听过,所以不知道什么意思,但“龙母”作为一段传说,在广东、广西至越南北部一带都有流传,传说龙母是一位奇女子,其父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体奇伟,脸慈祥。从小喜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特别值得珍贵的是,她有一颗晶莹的善良的心,当她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述,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当时,各种病疾、水灾、旱灾威胁着西江流域仓吾(苍梧郡)、西瓯各族人民,一逢这些天灾人祸出现,苍梧古郡、西江流域就会疮痍满目,饿殍遍野。聪明、勤劳的龙母,率领“百越”群众战天斗地,战胜天灾人害,让当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仓吾氏族的领袖。
使温女成为龙母是拾卵豢龙一件的事。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见到旁边水中熠熠发光,觉得生奇,便慢慢地走过去,只见水中沉着一颗象“斗”那么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于是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经过了七个有又二十七天,那只石蛋忽然裂开,从中窜出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个个非常喜欢玩水,温氏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到长大它们却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五小条感于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斗,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后来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及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某生的群众,世代仍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建龙母庙,年年都祭祀龙母,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玖’ 越南民族的风俗
越南少数民族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又相互影响。岱依族和侬族男女通常穿蓝色无领上 衣和宽腿长裤,只不过岱依人的上衣较长,侬人的上衣较短。住房有高脚屋和土屋两种,实行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有对歌择偶习俗。泰族服饰因支系而异,妇女着圆领对襟短衫和 筒裙,喜戴银首饰,住房为竹楼。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因服色 不同而分为白苗、红苗、花苗和红瑶、白裤瑶、蓝靛瑶等支系。南部的高棉族和占族的风俗 习惯与柬埔寨高棉族相近,华族习俗则与中国汉族一致。春节是北方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瑶族的盘王节、泰族的祭寨节和南方高棉族的泼水节、祭月节则是较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少数民族十分喜爱歌舞,岱依族和侬族在许多场合都要对歌,有专门的歌圩。较有名的舞蹈有泰族的灯舞、苗族的芦笙舞、高棉族的孔雀舞等。
‘拾’ 这是什么树
剑叶龙血树
剑叶龙血树 柬埔寨龙血树(植物学报)图版52: 1-3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 comb. nov. ——Aletris cochinchinensis Lour., Fl. Cochinch. 204. 1790. ——Dracaena loureiri Gagnep. in Bull. Soc. Bot. France 81: 287. 1934; et in Fl. Gener. Indo-Chine 6: 796, f. 78, 1-5. 1934. ——Pleornele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ex Gagnep. , l. c. Dracaena cambadiana auct. non Gagnep.: 单勇, 植物学报 15: 145. 1973.
乔木状,高可达5-15米。茎粗大,分枝多,树皮灰白色,光滑,老干皮部灰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环状叶痕。叶聚生在茎、分枝或小枝顶端,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长50- 00厘米,宽2-5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40厘米以上,花序轴密生乳突状短柔毛,幼嫩时更甚;花每2-5朵簇生,乳白色;花梗长 3-6毫米,关节位于近顶端;花被片长6-8毫米,下部约1/4-1/5合生;花丝扁平,宽约0.6毫米,上部有红棕色疣点;花药长约1.2毫米;花柱细长。浆果直径约8-12毫米,桔黄色,具1-3颗种子。花期3月,果期7-8月。
产云南南部(孟连、普洱、镇康)和广西南部(窑头圩);生于海拔950-1700米的石灰岩上,是耐旱、嗜钙的树种,有时可形成优势树种。也产于越南和老挝。
据报道,本种茎和枝可提取中药“血竭”。“血竭”又名“麒麟血”,是止血、活血、生肌、行气等常用的要药。详细情况可参阅《植物学报》1973年第15卷1期,单勇:《云南的一种新植物资源——南药“血竭”》,但植物名称应改为剑叶龙血树,而不是柬埔寨龙血树D. cambodiana ex Pierre Gagnep.。Loureiro 的 Aletris cochinchinensis 没有模式标本。当时,他承认 Dracaena属,而同时把所谓花被有皱纹的种类放在 Aletris 中。我国标本的花和 Gagnep. 的D. loureiri 的描述和图是相符的,只有花的色泽(绿黄色)不同,花序轴的毛没有记载。后者可能是一种疏忽。而我们标本的花在压干时,花被上也有类似皱纹的东西(由于花丝上红棕色疣点与花被贴合),所以我们认为和 Loureiro 的种是同一物。
本种在叶基部和茎、枝受伤处常溢出少量红棕色液汁,花序轴密生乳突状短柔毛,很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