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有几个省
全国划分为58个省(安江、北江、北件、薄辽、北宁、巴地头顿、槟椥、平定、平阳、平福、平顺、金瓯、高平、得乐、得农、奠边、同奈、同塔、嘉莱、河江、海阳、河南、河静、和平、后江、兴安、庆和、坚江、昆嵩、莱州、林同、谅山、老街、隆安、南定、乂安、宁平、宁顺、富寿、富安、广平、广南、广义、广宁、广治、朔庄、山罗、西宁、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顺化、前江、茶荣、宣光、永隆、永富、安沛)。
安江省是属于越南西南部的一个省份。北接同塔省,西接柬埔塞,东接后江省,南接坚江省。安江有两市、九县。大多数的居民为京族,其余少数的是越南华人、高棉人以及占婆族。安江省有两条大河,前江与后江,每年为这省带来了大量的土壤,帮助农业的发展,也因此而这省被视为越南最大的米库之一。
北江是越南北部城市,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东邻谅江县,西邻越安县,南和西南邻安勇县,北邻新安县,面积66.45平方千米。
后江省位于越南西南部,区属湄公河三角洲,北与芹苴市相邻,南接朔庄省、薄寮省,西邻永隆省,东邻坚江省。
广宁省位于越南东北部、中越边境,东临北部湾,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接壤,海岸线长200公里,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约117.72万,辖下龙市、芒街市、汪秘市、锦普市等4个市和东湖、安兴、先安等8个市县,居民有京族、岱依族、汉族、瑶族等民族。
(1)越南广宁普遍什么语言扩展阅读:
河内为越南首都、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面积921平方千米,人口267万,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水、陆、空交通便利。城市地处亚热带,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河内的名胜古迹较多,如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独立宣言》的巴亭广场,见证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文庙等。
胡志明市旧称柴棍、西贡,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面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万。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南临南中国海。东南距海口80公里。西贡港,年吞吐量可达450-550万吨。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
海防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辖市,河内的输出港。位于红河三角洲东北端,京泰河下游,东临北部湾。市区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原为小渔村。1874年建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法占期间是商港和从中国昆明至河内的铁路运输终点站,后成为工业中心。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两头伸展。形势险要,为越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
岘港于1997年单列为中央直辖市,面积12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位于越南中部,濒临南海,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海港。港阔水深,形势险要。
‘贰’ 地方乡言
粤语 [转自维基网络]
粤语,有时又被称为广府话、白话或广东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西部等地区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区,还有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注1。
粤语(Cantonese)
流行于: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越南、泰国、其他广东人移民国家和地区。
中国地区: (广东省珠三角中西部、粤北粤西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和南部。
使用人口: 7千万以上
排名: 16 [1]
语系:
语族:
语种:
汉藏语系
汉语族
粤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的地区: 香港、澳门
语言代码
ISO 639-1 zh
RFC3066 zh-yue
ISO 639-2(B) chi
ISO 639-2(T) zho
SIL YUH
目前全世界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这个数目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第一位是官话汉语,约8亿;其次为吴语,约8千万),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虽然使用人口比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在海外华人社区中应用广泛,并且支持着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广东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城市出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普通话使用人群大增(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加上广东省政府对粤语和本土的广东文化不重视甚至打压,广东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在广州,因官方大力推广普通话,甚至连地铁报站都已取消粤语广播。总体上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差别还是很小的,有时甚至难以察觉其中分别。大量来自粤语区的移民,亦使粤语成为大多数海外华人社区的最流行语言。
在香港及澳门,从市民日常交流,到学校教育、工商行业,到政府办公、立法会选举;到科学研究、新闻传媒、大众娱乐,粤语都占绝对优势地位(除粤语之外,英语亦较为流行)。在汉语语族裏,除普通话外,粤语是唯一比较成功发展为全功能语言的语种。同时香港大众媒体及娱乐事业的繁荣使粤语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
粤语的主要特点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这表现在语音、辞汇、语法等方面。
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
辞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再如,现代汉语中“行”和“走”的意思基本没有差异,但是广州话当中,“行”就是走路,但“走”保留了古汉语中这个字“跑”的意思。但是随着普通话在广东地区的推行和外来人口的影响,很多广州话保留下来的古语词汇已经很少被使用。
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此外还有许多很特殊的句式。例如普通话中“怪不得”;在粤语中作“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又如普通话中“我先走了”;粤语中为“我走先”;普通话中"最近好吗",粤语中为"呢排点啊"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着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辞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近数十年来,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影响着广东境内的粤语区。这些外来词很多是普通话没有吸收的,如“士多”(store),普通话中说“商店”;有的是普通话吸收了但译法不同,如普通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不少外国人名在粤语中的译法,亦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别,如现任美国总统Bush在普通话中翻译成“布什”,香港人则把它翻译成“布殊”。
发音系统较复杂
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普通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关于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详见粤语罗马化方案(粤语拼音或粤语罗马字)。
粤语的书写系统
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里普遍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汉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语法、词汇跟普通话书面语大致相同。这种白话文的语法、词汇和用语与粤语有较大的差别,不过人们似乎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差异,不觉有大的不便。但当人们用粤语读这种白话文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的。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粤语语法、词汇及用语对字面文句进行调整,用粤语复述出来。
大众媒体为贴近民众,不时会加入大量广东用语。部分杂志会采用另外一套粤语自己的白话文书写系统,大量按照粤语语法及用语书写,不懂粤语的中文使用者是难以理解这种粤语白话文的。报纸则会采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普通话白话文书写,但在对话和引言中,会使用粤语白话文书写广东话对白,令文章更为生动,并避免在翻译成汉语白话文时出现失真。
因粤语白话文书写会用到大量粤语独有的粤字,在Big5系统(由台湾公司建立的繁文系统)的电脑中没有收录这些字,书写粤语尤为不便。香港政府早年曾推出一个香港增补字符集 HKSCS,收录了扩增粤字约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在最新一版的增补字符集中,进一步收录了一些所谓的“粗口字”。此做法备受质疑,因为粗口乃社会的一般禁忌。但谈到学术层面,始终“粗口”不被普遍认同。香港政府方面则表示收录“粗口字”乃方便警方录取口供时使用。姑勿论谁对谁错,借着这套增补字符集,大部份粤语口语都可以被书写出来。
由于并非所有电脑都装有广东字增补字集,粤语使用者在网上讨论区等非正式场合,在没办法打出粤字的时候,会折中地以英文的“o”代替口字旁,写成“o的”、“o既”、“o野”来代替“啲”、“嘅”、“嘢”这类粤字。
粤语包含若干种方言。现在普遍将粤语分成下列几个方言片:
粤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
广州方言
南番顺方言
东莞方言
(近代)香港方言
四邑方言片(Toishanese)
高阳方言片
桂南方言片(Cancerese)
吴川话
蜑家话
广州方言
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也较少。在官方强制推广普通话邉拥挠绊懴拢�?0年来广州人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许多广州话词语在日常使用中消失,例如今天的广州人已经很少像20年前那样,用“金鱼黄”来形容“橙色”;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广州话广播词甚至也用粤语来读出普通话的词语——例如会使用“站”而非粤语的“企”。广州地铁的甚至连粤语广播词都取消了。
南番顺方言
因为今天的广州、番禺及南海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上看来都联结得非常紧密——广州、番禺、南海三个地名在历史上甚至代表的都是同一个地方,所以今天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l?p]而读[n?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yɑ:k]饭”。
中山方言
石岐话主要流行于广东中山市的石岐区,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与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中山石岐人能听得懂并把广州话说标准,但广州人或香港人并不一定说得准并完全听懂石岐话。如广州话“瞓觉”(睡觉之意),“瞓觉”一说石岐话也用,不过一般称作“咪觉”。广州话“头先”(刚刚之意),石岐话也用,不过多称作“啱先”。另外石岐话在口音方面与广州话也有些不同。
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粤、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香港客家话和香港广府话在音调和辞汇相互影响)。当中以逄镌挒榇�恚��@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 n/l 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移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19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地道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
莞宝方言片
莞宝片包括东莞粤方言和宝安粤方言(深圳本地粤语,市区通广州话),前者以莞城话为标准,后者以围头话为标准。 有人把莞宝片合并到粤海片里。但事实上,莞宝片和粤宝片之间通话有较大的困难,将莞宝片独立出来比较科学一些。
东莞话
东莞粤方言包括东莞话和疍话。后者不属于莞宝片。东莞话以莞城话为标准。莞城话与广府话差别很大。未受过训练的广州人很难听不懂莞城话,很少接触广州音的莞城老人也很难与广州人通话。
宝安粤方言
宝安粤方言又称围头话,因为这种语言普遍用于这个区内的围村里。深圳宝安区福永、松岗、沙井,龙岗区平湖,香港新界都使用这种方言。
龙门本地话
龙门本地话是惠州本地话的一种,一般被归为粤方言。也有归类为客家方言东江片的。
罗广方言片
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以肇庆话为代表。
虽然所有语音、辞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的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ng],珂[ngo1],矮[ngai2],亚[ngaa3],爱[ngoi3],恶[ngok3];[n],[l]音分明。
四邑方言片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他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广州话发音相差较大。
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阳江、雷州半岛一带。
桂南方言片
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广东话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分类如下:
邕浔粤语(南宁话)
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梧州粤语(梧州话)
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勾漏粤语(玉林话)
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有粤语的其他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r]。以及辞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
钦廉粤语(钦廉话)
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吴川话
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疍家话
疍家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疍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虽然属于粤方言,但和其他粤方言差别很大,彼此无法通话。
----------------------------
注释
注1: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可定义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可定义为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粤语跟普通话是完全无法通话的,应分别归类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过,一般认为,这并非语言分类的唯一标准,如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虽然可以通话,却列为三个不同的语言。语言归类问题上难免出现政治、文化上的考量,因此中国语言学家大多将粤语归类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严格以通话为标准,中国就要多出许多种语言,就连粤语本身可能也要分成多个不同的语言出来。总的来说,随着粤语的标准化,其真正独立成一门语言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叁’ 广宁人算是客家人吗
广宁人仲是讲白话的人居多的,除了东部较为偏僻的山区是客家人住多外中,其它地方都很讲白话的多。因为客家人的特点就是广府人不要的地方他们就跑去定居的。
‘肆’ 越南广宁省海宁县芒街镇文明街22号翻译成越南语
Số 22 Đường phố Văn Minh Thị xã Móng Cái Móng Huyện Hải Ninh Tỉnh Quảng Ninh Việt Nam
Số 22:22号
Đường phố Văn Minh:文明街
Thị xã Móng Cái Móng:芒街镇
Huyện Hải Ninh:海宁县
Tỉnh Quảng Ninh:广宁省
Việt Nam:越南
越南语和汉语的顺序不一样,是倒装结构的!
‘伍’ 越南是什么意思
【国名】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英文: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1])
(越南文:C�6�1ng Hòa Xã h�6�1i Ch�6�5 ngh�0�6a Vi�6�3t Nam),代码VN。
【地理】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越南全国大约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积不超过20%,山地面积占40%,丘陵占40%,森林占75%。北部地区由高原和红河三角洲组成。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山山脉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 越南货币—越南盾雨量为 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时区】比格林尼治时间早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货币】越南盾 越南盾与人民币兑换率:1人民币=2608.3138越南盾(2009年8月28日)
【古称】交趾、安南、瞿越
【人口与民族】
人口8700万(2007年底),其中男性4133万,占49.1%,女性4278万,占50.9%。
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近90%,大量聚集在冲积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区。京族作为一个最大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文化事业,对社会生活施加巨大影响。越南京族与居住在高地的少数种族少有共通之处,并在历史上敌视他们,认为他们是野蛮的种族。
少数民族中汉族(华族)、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少数种族(除汉族之外)多居住在占越南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高地。汉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总数约100万(占全国的1.5%),其中半数集中在胡志明市(占全市的12%)。
主要语言为越南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主要民族语言均为越南语)。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与高台教。 越南国旗
【国旗】越南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为长方形,其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红底中间有五角金星。”即通常说的金星红旗。国旗旗地为红色,旗中心为一枚五角金星。红色象征革命和胜利,五角金星象征越南劳动党对国家的领导,五星的五个角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青年。
【国歌 国歌歌谱】
越南的国歌是《进军歌》。《进军歌》写于1945年8月革命前,1946年被国会正式选定为国歌。
《进军歌》的歌词有两段。第一段歌词是:
越南军团,为国忠诚,崎岖路上奋勇前进。枪声伴看行军歌,鲜血染红胜利旗。敌尸铺平光荣路,披荆建立根据地。永远战斗为人民,飞速上前方。向前!齐向前!保卫祖国固若金汤。越南军团,旗标金星,指引民族脱离火坑。奋起建设新生活,打破枷锁一条心。多年仇恨积在胸,为了幸福不怕牺牲。永远战斗为人民,飞速上前方。向前!齐向前!保卫祖国固若金汤。
【国花】 越南民间把莲花作为国花,以它作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征,还把莲花比喻英雄和神佛。总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莲花表示。
越南国徽【国徽】越南国徽的中间是一个大五角星,代表越南共产党,国徽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齿轮,代表工人阶层及农民阶层。金色齿轮下方为写着越南语“C�6�1ng Hòa Xã h�6�1i Ch�6�5 ngh�0�6a Vi�6�3t Nam”,意谓“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红底金字绶带。它的设计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比较相似。
【首都】 河内(越南文:Hà N�6�1i ;英文:Hanoi)。
【重要城市】河内。越南首都、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面积921平方千米,人口400万,位于国境 越南首都河内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从南方到北方,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拥有北方最大的河港,有好几条铁路在这里相联结,是北方公路的总枢纽,郊区有白梅机场和嘉林机场,水、陆、空交通便利。城市地处亚热带,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胡志明市旧称西贡,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面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万。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由同奈河、西贡河和威古河形成的一个三角洲上,居西贡河右岸,南临南中国海,西、北两面分别同隆安省、西宁省接界,东面是小河、同奈两省。东南距海口80公里。西贡港,年吞吐量可达450-550万吨。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有良好的国际航空港,可通往曼谷、吉隆坡、马尼拉。
海防市 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辖市,河内的输出港。位于红河三角洲东北端,京泰河下游,临北部湾。市区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原为小渔村。1874年建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法占期间是商港和从中国昆明至河内的铁路运输终点站,后成为工业中心。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两头伸展。形势险要,为越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
岘港市 5个直辖市之一。面积12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位于越南中部,濒临南海,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海港。港阔水深,形势险要。
芹苴市 5个直辖市之一,在后江省南面,是湄公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城市,下辖4郡4县,面积1390平方千米,人口195万。离胡志明市约160公里。是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农产品集散地和轻工业基地。
下龙市 广宁省省会,濒临北部湾,人口25万,是全国最大的煤矿基地,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着名的风景区下龙湾就在附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顺化 承天-顺化省省会,人口36万,越南古都,市郊有王陵等名胜古迹,以象牙手工业着名于世。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阮明哲(越南文: Nguy�6�1n Minh Tri�6�5t;英文:Nguyen Minh Triet),2006年6月27日就职。
【重要节日】 农历新年:同中国农历新年一致。(昨天收到他们的LUNAR NEW YEAR HOLIDAY NOTICE--Feb. 12, 2010 to Feb. 18. 2010)
越南共产党成立日:2月3日(1930年)。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
越南国庆日:9月2日(1945年)。
胡志明诞辰日:5月19日(1890年)。
‘陆’ 在越南胡志明市讲什么语言
在越南胡志明市讲越南语。
胡志明市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能够识别法语,但是官方语言与通用语是越南语。
原名西贡,胡志明市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南圻首府,1955年后为越南共和国(又称南越南)“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受西方影 响,商业发达,曾有“东方巴黎”之称。十九世纪末发展成东南亚着名港口和米市。1932年西贡与堤岸合并成“西堤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与嘉定市联合组成“西贡-嘉定市”,或称“大西贡”。1946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命名为西贡市, 1975年4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全国后,为纪念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便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柒’ 关于广宁的风俗习惯!!
饮食习俗
广宁县以大米饭为主。上世纪80年代前因水稻产量不高,大多数杂以木薯、蕃薯、芋头。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量提高,正餐不用主杂混食。早餐有吃饭、粥、粉、面、蕃薯、芋头。到90年代以后,全县外出务工人多,粮食有馀。一年四季有蔬菜、瓜类、豆类、竹笋等。农村还有吃自家腌制的咸菜、酸菜、萝卜条。农村腌制咸菜、酸菜用陶器专用“榨塔”,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也有用腐乳樽、糖果塑料罐等广口并罐腌制。80年代前,城乡居民餐桌多有咸鱼、鱼干、南乳、腐乳等副食品佐膳,80年代以后,多以鲜肉、鲜鱼、鸡、鸭肉、蔬菜为主;农村除此外还是每餐有自己腌制的咸菜、萝卜条。城乡居民还不时买些咸鱼、鱼干、腐乳、酱类等佐膳。
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时兴饮夜茶、吃宵夜,约三五知已边叹茶边聊天或谈生意,也有一家几口不时饮夜茶。因此,县城几家酒店加开夜市外,不少夜开日歇的大排档,而且生意火红。
衣着习惯
1979年,虽然棉布、针织品还在实行定量、凭票供应,但是,其时“的确凉”、“化纤”、“混纺”等布料已大量面市,打折收票或免票。冬季有寒衣补助布票发给需要的人,布料、针织品供求关系宽松。由于受生活水平制约,广宁城乡居民衣着单调,多是一衣穿多季。布料是“四蓝三乌”(蓝斜、蓝士林、北京蓝、大成蓝、乌钭布、乌士林、北口乌)和花布等。农村上了年纪的男女穿唐装,布料是北口乌、大成蓝;男青年穿军干装(四个挖袋)、青年装、文装、布料是蓝斜、灰斜、乌斜布;年青妇女多是唐装衫裤或唐装衫衬西装裤、布料多是蓝士林布、乌士林布、乌斜布、格仔布、花布。干部、职工穿中山装、军干装、青年装、文装、工作服、热天长短袖恤衫,布料是蓝斜布、灰斜布、白布、坚固尼,小部分是灯芯绒、北京蓝布。
1984年,布票退出交换市场,各种布料、针织品敝开供应。由服装厂流水作业缝制的各款成衣大量面市,男女服装逐渐转向多款式、多花色,有机恤、西装、文装、牛仔衫裤、休闲装、运动装。进入90年代以后,女士服装和儿童服装更是品种、规格丰富多彩,一年一款式。至2000年广宁年青女士穿着有牛仔衫裤、长西装、短西装、A字裙、百折裙、八幅裙、连衣裙、蝙蝠衫、长褛、中褛、皮袄、皮革、羽绒等;儿童服装林林总总、花色多样;上了年纪的妇女多穿混纺花布衣服,布质柔软、手感好。昔日的大成蓝、北口乌、乌大布等粗布“老土”衣服基本绝迹。个人衣服拥有量今非昔比,一季多衣的人很普遍。
饰物 80年代前佩戴饰物的不多,只有一些人戴耳环、手镯,妇女的发夹没有饰物点缀。进入90年代以后,佩戴饰物的人逐步多起来,在青年、中年一族中,插头花、戴耳环、项链、手镯、手链、戒指等极为普遍。
陋 习
吸毒 80年代中期以后,该县出现贩毒、吸毒等犯罪行为,虽经公安机关屡次扫毒、严厉打击,但进入更加隐蔽的交易和吸食。每年进行几次扫毒行动,进行严厉打击;对吸毒、注射毒品的成隐人员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促使能戒除毒隐,有的送劳动教养,有的经过教育自愿戒毒。1995年~2000年,强制戒毒、送劳动教养、自愿戒毒三种人年均244人,约占总人口的4.7/万人。
赌博 80年代初期,赌博之风再起,赌博方式有麻雀、牌九、天九、扑克(分锄大地、牛牛、三公、推五张)等。90年代末吹进六合彩(赌马)之风,各地有一些庄头,收受人们赌马。有人“赌输”(输光了钱)了,向“大耳窿”借“高利贷”(借100元只有90元到手、先扣下10元作利息,明天还钱时还100元,连连“赌输”,债台高筑,最后“起机”(逃跑潜匿)。
嫖娼 进入80年代以后,嫖娼、卖淫活动死灰复燃。从事卖淫的多是外省(外县)人,小部分是本县人。她们的嫖娼形式,多在路边饭店(人们称路边店),混进在服务员中间,老板只提供食宿,不用发工资,老板靠她们招揽生意。
进入90年代中期,路边饭店不那么吃香了,便逐渐自行关闭。发廊大行其道,内设按摩、洗面、沐足、部分有嫖娼。一些在三流旅店租住一个房间或租用民居从事卖淫活动,没有客人时,在旅店门口街边兜揽生意。虽经公安机关多次扫黄、打击嫖娼,也只是暂时有所收敛。
迷信习俗
送鬼 农村中仍有些人较为迷信,幼儿病了,除请医生诊治外,晚上用饭菜、香烛、色纸剪成的纸钱到路边撒水饭烧纸钱送鬼,让鬼吃饱之后远远下方,不要在此,保佑幼儿早日康复。
打斋做法事 进入80年以后,农村多有丧家请道士(本县称“南巫佬”)打斋做法事,为死者“超度亡灵”早登“极乐世界”。规格有半夜光、假日夜等;有一师企坛、三师企坛。有丧家约请,道士则带神像、铜罗、钹、卜卜等道具和道服道帽,按时到丧家开坛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