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为什么要取消科举

越南为什么要取消科举

发布时间:2022-06-04 23:28:31

A. 越南和中国的科举制度

越南的科举制度,制度安排是模仿中国的,也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科举制度在越南实行了800多年,对越南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南也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直到1919年越南末代王朝阮朝才废除。

图为越南科举南定省乡试中举者

B. 科举制是哪一年被废除

1905年,在洋务大臣张之洞的主张下,慈禧太后同意废除科举制。之所以废除科举制,是因为清朝八股取士,束缚思想,选拔的人才只知道死读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C. 不是中国!世界上最后一个废除科举的国家是哪一国

在越南的科举考试当中,他们和我们中国的科举考试一样,要经过很多的程序,而且它有着一定的特点。要跟我们的科学考试区分开来。在越南这个国家,如果你考进了进士或者状元,那么今后还会立上进士碑。不过随着王朝的兴衰,科举制也越来越衰弱。

D. 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 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1905年9月2日,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作为晚清新政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在100年前,当这一决策出台之时,保守派、国粹派与改革派、洋务派之间,满清贵族和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没有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当时的报刊(包括上海租界里的《申报》、《新闻报》及天津租界里的《大公报》在内)也没有进行过什么激烈的辩论。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科举制废除百年之后的今天,倒是有不少人为科举制评功摆好,为科举制鸣冤叫屈,有的人言下之意甚至恨不得立马恢复科举制,恢复状元、进士、举人、秀才的头衔。

确实,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质疑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它至少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好处:一是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的方法和程序;二是提供了一条可供普通人向上流动的途径。从古到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避免不了考试,通过考试这个手段选拔人才,至今被全世界认同、效仿的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初就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启发,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创造。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可能都和科举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都属于一种考试形式,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恐怕不是偶然的。和所有的考试一样,科举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如同邱吉尔评价“民主”一样,民主的实质就是要防止最坏的。人类迄今为止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考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更适当的新办法,毕竟每个人在试卷面前还有相对的平等。

什么是“最坏的”?首先就是按照血缘、特权、金钱选拔“人才”。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以血缘、裙带为基础的门阀士族盛极一时,人生下来,其社会地位就已注定。平民只有到了王朝衰落的末世,才有可能像陈胜、吴广那样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而揭竿而起,重新洗牌,成者王侯败者寇。此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向上流动的社会通道,在如此幽暗的专制长夜里,科举制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平民提供了一点点微弱的幻想和希望,哪怕这幻想和希望是多么微弱,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介平民从此可以通过科举之路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实现从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的正常流动,在铁板一块的王朝当中输入平民的血液,王朝也因此获得了新的活力。虽然帝王推行科举制有自己的动机,而且选拔人才的标准最终掌握在帝王的手里,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标准比较随意,而且可以“增科”恩赐,但在一个特别看重血缘的国度,一种重农轻商的文化背景下,仕族和商贾、平民的确因此而获得了平等竞争、进取的机会。这在古代中国无疑是一大进步。

100年前的今天,在内忧外患的急攻之下,在满朝开明大臣的推动之下,清政府终于下诏废除被诟病已久的科举制。
从此,对科举制的谩骂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迷信,不管懂不懂科举制,也不管见没见过八股文,骂科举制成为几乎整个20世纪中国的“思想时尚”。
100年过去了,中国似乎并没有因为科举制的废除比以前进步多少——除了多学了点西方的技术。终于,中国思想界能够重新清醒地审视科举制曾经对中国产生过的影响——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终于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讨论科举制——不再是情绪化的谩骂,当然也不会是狂热的追捧。

E. 科举制度根本目的

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更有效地由地方世族与地方长官手里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强烈欲望,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

F. 越南的本科毕业生居然是叫“举人”,越南是在延续我们的历史吗

我觉得是在延续我国的儒学。因为长久以来越南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G. 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一朝皇帝时哪一年被废除的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的官员。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门第,“精英”等级考试直接催生了。邻近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已经推出了这样的系统,有才华的人。

在605时,隋朝的科举考试开始。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以改革的等级制,下令国家年“致敬三重奏”坐“秀才”。皇帝的伟大事业中的第一年(605年)进士被录取,并在随后的民事。在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成型,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光绪9月2日,1905年,袁世凯奏请慈禧,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明师:“自丙午科为开头的所有乡镇将尝试和停止所有的省份岁的考试将不再”。此后,延续了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谴责。在越南阮朝迟在1919年之前废除,历时超过1300年。从科举制度,公务员制度也间接发展的现代社会选择。

H. 科举制度是怎样取消的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废黜科举。

I. 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九品官人法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18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19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来源请求]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2]。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朿�2�8;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进士出身;但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明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因循自封、人材的奴化,与科举考试内容的朿�2�8有着相负相承的关系。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J. 科举制度分别在那个时期产生与废除

始于隋朝,费于清朝,延续了进1300多年。

阅读全文

与越南为什么要取消科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星电子在中国产值有多少 浏览:432
印度的护肝片怎么样 浏览:711
外国人在中国注意什么 浏览:121
欧洲打款到中国多久 浏览:704
越南米其林餐厅在哪里 浏览:677
伊朗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浏览:188
五百万越南盾合人民币多少 浏览:771
印度出境有什么规定 浏览:778
伊朗电视禁乐器为什么 浏览:748
越南天然大理石多少钱一块 浏览:520
签证去印尼需要什么 浏览:729
越南公摊多少钱 浏览:216
中国阿修罗神殿在哪里 浏览:78
为什么三亚离越南近 浏览:997
怎么分辨意大利杨树的树苗 浏览:410
印度达利特人怎么分辨 浏览:989
印尼利群多少钱 浏览:462
中国传统业有哪些 浏览:525
印尼土着是什么意思 浏览:80
中国四大美女是哪个人 浏览:612